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新闻传播 >> 传播理论 >简论媒介跨媒介新闻摄影人才应具备素质

简论媒介跨媒介新闻摄影人才应具备素质

收藏本文 2024-03-30 点赞:6848 浏览:22828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媒介融合的日益成熟,给新闻摄影记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包括知识和道德素养方面。在新的形势下,新闻摄影人才应该具备过硬的数字摄影技术和能力,以及对多种媒介手段的理解和综

源于:查抄袭率怎么发表论文www.udooo.com

合运用能力,同时更应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素养和人文关怀意识。
【关键词】跨媒介新闻摄影职业道德
媒介融合给传统媒体带来了新的机遇,也给新闻摄影人才的知识和道德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媒介融合的新形势下,新闻摄影人才应该具备跨媒介的运作能力,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过硬的摄影技术,以及全面的素质和能力。

一、跨媒介新闻摄影人才应具备的能力

媒介融合形势下,新闻报道的手段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这些手段的综合运用,可以对一则新闻事件实施包括现场、背景、过程等内容在内的全方位报道。因此,跨媒介的新闻摄影人才应具备更为综合的能力。

1、掌握数字摄影技术

对于摄影的能力要求,包括摄影技术、摄影艺术方面的能力。摄影技术是最基本的要求,但数字时代的到来对摄影人才的知识能力的要求有所变化。摄影的感光系统发生了变化,由胶片变为电子感光元件,后期的处理完全脱离了暗房,变为依靠图像处理软件来进行。这对于摄影专业学生来说,有利的一面在于他们可以轻松地掌握新的数字技术,不利的一面在于对现场光线等要素和作品的关系缺乏直接经验,理解的难度增大。因此基本的摄影理论培养仍需加强。
图像的后期处理技术是一项新的内容,应该及时纳入新闻摄影的内容中来。对图像进行后期处理的软件主要是Photoshop软件。该软件图像处理功能非常强大,既可以对图像进行基本的剪裁、色彩饱和度、白平衡等处理,更可以实施移花接木式的处理。因此,新闻摄影对这些软件的运用是有规定的,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目前在业界或者在管理部门,尚未有明确的标准出台,只能凭摄影记者的职业道德来约束。
摄影艺术方面的能力是指新闻摄影人对摄影作品的基本审美能力和在拍摄现场对作品质量的把握。这里强调的是艺术方面的质量,如作品的光线运用是否合理,构图是否讲究,角度是否新颖等。

2、多种媒介手段的理解和运用

传统的新闻摄影人才的培养主要是为平面媒体怎么写作的,所以通常强调作品拍摄和文字报道两种能力。今天,报纸、电视、网络、手机、电子期刊等都具备了媒介的功能,不少民间“拍客”在利用新的媒介形式进行个人式的报道,导致新闻摄影人才必须具备更为全面的知识,能够驾驭上述多种媒介的报道手段,成为“多面手”。
(1)报刊与电视对新闻摄影作品的要求。报纸刊登新闻摄影作品,更强调画面的瞬间冲击力,以及与摄影作品配合的文字报道的深度。电视对新闻摄影作品的运用,多是在评论类电视栏目中,一是通过新闻摄影作品引出话题,二是注重摄影作品中所透露出来的细节,为新闻评论提供依据,因此要求新闻摄影作品事实要素详细,细节突出。
(2)网络和手机媒体对新闻摄影作品的要求。网络媒体和电子期刊基于传播速度快、存储空间大的优势,采用的新闻摄影作品数量更多,对吸引眼球的作品更为青睐,因此要求新闻摄影作品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保证数量,对新闻事实能够进行多角度的展现,用画面说话,弱化文字报道的比重。但此类新闻摄影作品,要注意报道态度和新闻现场的选择。
目前的手机新闻报道中,摄影的功能和角色尚不突出。但随着手机媒体的日益成熟,受众对手机新闻报道要求的日益提高,图片的重要性会渐渐提升。而手机新闻要求摄影作品不仅具备以上所述的特征和功能,同时不能过于影响上网流量和速度。

3、摄影报道的创新

创新能力,重点强调在拍摄过程中,摄影记者对作品创新性的追求。这种创新性,体现在新闻和摄影两个方面。从报道新闻的角度看,创新体现在报道的题材选取、拍摄的角度、立意等方面的与众不同。在摄影技术和艺术方面的创新,则体现在光线、构图、色调、后期处理等方面的标新立异。
综上所述,跨媒介的新闻摄影人才需要能采(访)、能拍(作品)、能编(后期处理)、能传(上传各种媒体)、能写(文字报道),具备非常强的综合能力。

二、跨媒介新闻摄影人才的素质要求

1、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自律意识

跨媒介的传播模式给了摄影记者更大的展现空间,例如通过网络媒介和博客等工具传播对新闻事件进行现场摄影报道,其速度和影响力不容小觑。典型的案例是“事故现场局长微笑”事件:出现在事故现场的安监局长杨达才,因为不合时宜的表情被拍下,网友紧追不放,最终因纪委部门查出其涉嫌经济问题被撤职。空间的扩大意味着话语权的扩大,但这种扩大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让受众可以更全面更直观更迅速地了解来自新闻现场的信息以及新闻事件的进展,从而展现真相,甚至发现意料之外的新闻,如前述“事故现场局长微笑”事件;另一方面可能造成负面信息的片面扩大,甚至是为了表达个人观点而故意对受众进行误导,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跨媒介的新闻摄影记者必须加强职业道德素养,强化自律意识。在选择新闻话题时,秉持客观公正的原则,选择热点但绝不故意炒作,怎么写作受众;在对新闻事件进行摄影报道时,角度新颖但不一味猎奇;在文字报道中,信息全面避免误导等。新闻摄影的立足点是新闻事件,是新闻报道,客观公正是它的生命,这一点在媒介融合时代尤其重要。

2、摄影报道中的人文关怀意识

新闻摄影通过媒体展现的是具体的可观的新闻人物或新闻现场的影像,这种直观的展示,与文字报道给受众带来的心理阅读效果和冲击力大不相同。尤其是当事故和灾难发生时,摄影记者的报道更能吸引受众的眼球,一方面受众希望看到来自现场的真实画面,从而真切地感知事故或者灾难的程度,给予关注;另一方面,超出了受众心理承受界限的画面又会带来负面的影响,可能引发过于偏激的情绪和态度。尤其是在网络媒体中,由于空间的扩大,网络媒体对新闻事件的报道,更容易形成专题,报道力度和强度都相对较大。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摄影记者具有自觉的人文关怀意识,把握好真实报道和报道负面效果之间的度。
即使非事故和灾难的报道,也需要摄影记者的人文关怀。例如对于弱势群体的报道,在画面表现的过程中,是否能够顾及其隐私,是否能够给他们在画面中留下足够的尊严,怎样拍才不会引起拍摄对象和观者的心理不适,才能够反映事件和现象的本质,都是摄影记者需要考虑的。
例如获得第55届荷赛当代热点类组照一等奖的作品《儿童新娘》,在这一组作品中,出现了一群在小小年龄就嫁为人妇的女孩子,在她们的脸上,看不到笑容,但也没有嚎啕大哭的眼泪,表现出来的更多是忧郁。恰恰是这种忧郁,让人看到了这种古老的婚姻习俗的不合理,让一群本应是天真烂漫年龄的女孩子,失去了快乐,失去了父母的爱,更残酷的是,她们无力反抗,更不知道反抗。其实在历届荷赛的获奖作品中,不乏对于弱势群体的关注,在对这些弱势群体的画面表现中,优秀的摄影师会走近人物的生活当中,深入了解其生存状态,从内心深处关注这些群体的需要。对于拍摄角度和拍摄瞬间的选取,摄影师不故意造作也不夸大其词,作品中透露出来的是对拍摄对象的真实反映,对拍摄对象的尊重,这些才是获得肯定的原因。
【本文为湖北文理学院教学研究项目阶段研究成果,项目名称“媒体融合时代新闻摄影课程教学模式研究”;项目编号:JY201121】
(作者单位:湖北文理学院新闻系)
责编:刘冰石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