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新闻传播 >> 传播理论 >角色定位:新闻发言人社会表演关键如何写

角色定位:新闻发言人社会表演关键如何写

收藏本文 2024-03-08 点赞:32100 浏览:146493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在新近发生的公共事件中,“新闻发言人”这一职业角色备受争议,本文试从社会表演学的角度分析“新闻发言人”角色定位的重要性。主要从个人形象与理想角色的差距、“面具”技巧的使用等方面来试图呼吁对“新闻发言人”职业角色的重视。
【关键词】新闻发言人;角色;社会表演
“7·23”动车事件中,老百姓一方面在为救助伤员而积极奔走,另一方面也为铁道部有关领导及新闻发言人的表现而愤怒。一时间“这是个奇迹”、“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等话语成为老百姓插科打诨的笑柄,只言片语在网络中飞速传播,引起媒体从业人员和普通民众广泛的情绪反应。新闻发言人,这个在西方已发展百余年并逐渐成熟的职业,却在当下中国越来越多的突发事件下显现出它的羸弱。我国从1983年开始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至今已有70余个国家级部门设立了发言人,各省市也都有相应的制度建立。可是这已经存在了数十年的新闻发言人角色,却始终没有成为政府有关部门重视的职业,往往是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由相关部门人员匆匆上马,转换角色,担当起这个本应长期准备和积累的职业角色

摘自:学术论文网www.udooo.com


民间有句俗语叫“人生如戏,全靠演技”,正说明了在这个处处需要表演的社会生活中,人们扮演的不同角色对表演方式和技巧的要求。“角色,指个体在特定的社会关系中的身份及由此而规定的行为规范和行为模式的总和。”具体地说,就是个人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相应的社会身份和社会地位,并按照一定的社会期望,运用一定权力来履行相应社会职责的行为。它规定一个人活动的特定范围和与人的地位相适应的权利义务与行为规范,是社会对一个处于特定地位的人的行为期待。每时每刻,人们都在自我形象和理想社会角色之间徘徊,家里、办公室里,对上级、对下级,对内、对外……总是在个人形象、职业角色等之间来回转换,有时候甚至会忘记本我,完全被束缚在客我的要求中。社会表演学(Social Performance Study)是基于社会学、心理学、传播学、表演学等诸多学科的一门交叉学科,在当下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中尤其需要推广并指导运用。在突发公共事件下,新闻发言人本应是政府权威信息的代言人,是消除谣言、还原真相的主要途径,也是政府与媒体间信息沟通的纽带。我国的新闻发言人却正是因为长期缺乏对职业角色的准确认知、对自身形象与职业角色的矛盾差距浑然不觉,以及突发公共事件下由于不具备基本的社会表演常识和技巧而不知道应该怎样应对,才造成了今天群情激昂的不良局面。
美国学者乔纳森·特纳曾经指出,在与他人的交往中人一般通过姿态和暗示等手段告知对方自己在扮演何种角色,正是借助这样的检测定基础,人们才能够有效地解读他人的姿态和暗示,以便确认他人正在扮演什么角色,进而考虑与之交流的方式和手段。社会是人与人的组合,尤其是生活在城市社区里的人,他的绝大多数行动都是被他人所关注的。只要行动的人意识到有别人在看,一般会希望他的行动对看的人产生一定的影响,他就有了一个自我与角色、内在本质和外在形象的矛盾,实际上这就进入了表演。当然,眼下民众对“表演”一词的理解还存在偏差,本为中性词的“表演”常常和“虚伪”、“作检测”、“作秀”等词混为一谈。表演似乎离开几尺舞台或者屏幕就立马成为骗子的招数,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误区。其实,人从开始记事起就已成为演员,社会的人就是社会表演者,同时也是其他社会表演的观众,不管自身的表演是要达到娱己还是娱人的目的。
很显然,大多数社会角色的扮演者自我形象和理想角色形象在最初都有一定的差距。在戏剧表演领域,导演可以用角色分析和反复排练来帮助演员缩短自身和角色的距离;而在社会表演中,角色自身的定位则是将社会生活中人际关系的个人系统置于适应性的有意识状态,规定一个人与其社会身份相适应的活动范围、活动方式,其中包括对人对己的道德、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心理成分的这样一个过程,而且笔者认为其中这些内心因素远比外部形象更重要且更难塑造。社会表演学认为表演有两种方式:一是“取悦人”的方式,即别人希望我怎么演我就怎么演;二是“个性化”的方式,即我想怎么演就怎么演。[3]这正是社会角色自我形象和社会角色设定之间的矛盾关系所在。
过去数十年间,在我国各地行政干部进修学习的课堂上,已经多次出现了服装、化妆、口头表达、肢体语言、媒介应对等相关的专家,给各级别各单位的新闻发言人讲述在新闻发布会中应该注意的事项和技巧,可是为什么到如今效果却不明显?那是因为过去的培训大多只强调了由外到内的模仿,穿什么衣服说什么话做什么表情,办几场模拟电视采访现场(根据笔者2010年4月对某干部管理学院的培训大纲考察及学员采访记录)就能培养出一个优秀的新闻发言人吗?不可能。这些课堂忽视了由内到外的角色培养,这是一个长期且艰巨的过程,是区区几节课、几天时间无法解决的问题。
社会角色的定位最重要的是对角色的认可,建立理想目标即理想的社会角色形象(是否符合社会大环境的要求、行业要求、单位要求甚至领导的要求等等),同时对自我形象的认知,道德、思想、情感、学识等各方面的素质,是否具备实现理想职业角色的可能性。过去基本上对新闻发言人的素质要求无非是政治素质、媒介素养和公关素质等等,而从社会表演角度进行研究的几乎没有。笔者认为,个人形象与职业角色之间的矛盾和距离大,则更需要社会表演的意识和实际技巧。社会表演者常在个人自我形象和职业角色之间转换,转换得好,会成为优秀的天才表演者;转换得不好,则混沌分裂。当然,也有把角色和自我完全融合的表演者,过去中国戏曲舞台上有很多演员常深陷于角色中不能自拔,随角色的命运生死起伏而时喜时悲,失去自我甚至舍弃生命的大有人在。
笔者认为,社会表演学科在指导职业角色定位和塑造中,最重要的就是“面具”技巧的运用。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包拯还有红脸的关公,这些戏曲舞台上常见的面具,观众已十分熟悉。而到了社会表演的大舞台上,“面具”不仅仅是上文已提及的各级党政培训机构开设的服装、化妆等课程能够使职业角色完全塑造起来的,更多的时候,社会表演学赞成个人角色与职业角色之间的差距,且认为可以通过“面具”在不同场合的戴上和摘下来区分个人与职业的不同需求,通过“变脸”来实现各种角色之间的转换。笔者并不希望每个社会表演者都成为悲情的兰陵王,忘记自己的个人本我角色,沉浸在自己社会角色的永恒表演中。此次铁道部的新闻发言人同时还是一位书法家、一位诗人、一位作家,但他却不是一个合格的新闻发言人。在新闻发布会起初,面对即将开始的重大灾难事件信息的发布时竟面带笑容,此时从职业角色最外部的表现上来看是极为不合适的,也许需要职能部门的代言人此时表现出冷静沉着理智的形象,但不是简单的笑容能解决的。当记者追问关键问题时用似是而非且看似浪漫诗意的回答“至于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在严肃的新闻发布会上成为众人的笑柄。此时此刻,这位发言人把自己各种社会角色的距离混为一体,来不及转换各种角

源于:查抄袭率职称论文www.udooo.com

色。他可能是一位成功的诗人、作家,但却是一位失败的社会表演者、失败的新闻发言人。
中国有句古话叫“言多必失”,似乎现在的新闻发言人仍然秉承这条古训,坚持在重要关键的新闻信息传达发布上避而不谈或顾左右而言他。事实证明,在信息高速发达的现代,民众作为广泛先进的新媒体传播方式的接受者,是永远不会满意这种模糊的、精简的回答的。而且,新闻发布绝不是简单的语言的艺术,新闻发言人应该是相关职能部门向新闻界及老百姓传递表达本部门对突发事件的知晓及应对措施的代言人,这是作为一个职业角色最初就应该知晓和树立的角色定位。
当然,这不得不说到我国的新闻发言人,他们变身新闻发言人前几乎都是官员,缺乏媒体经验,长期高高在上,扮演着领导者的权威角色,即便是曾经参加过相关的培训学习,但也只是短暂的应对。对新闻发布和媒体采访套路不熟,不擅长唇舌剑,尤其是应对国内外媒体尖锐提问的方法,不知该怎么回答,这就难免尴尬。作为新闻发言人,要把一项政策、一个事件阐述得清楚明白,把一个问题回答得确切圆满,必须具备良好的语言功力。[4]西方新闻发言人是公开向社会招聘的,很多是记者出身,熟悉媒体传播与运作模式。在新闻发言人的发源地美国,白宫发言人没有任何级别,但可以列席最高级别的会议,直接了解重大政策的决策过程和思想动态。曾有传播学者建议新闻发言人要“尽可能从优秀的媒体人或者有媒体工作经验的干部中选拔,通过政策和国情培训,使之上岗,一旦确定,尽量使之固定,不要频繁更换”[5]。在此,从社会表演的角度,笔者更提议从新闻传播和表演的交叉学科中选拔优秀的新闻发言人。而且,在过去政坛优秀的政治家中不乏有演员出身的人物,如里根、施瓦辛格等,精彩的政治表演已深入人心。
如今在国内传媒教育界也有新的尝试,河南大学今年开设新闻发言人专业,拟收30人,公众一直持怀疑态度,笔者个人认为这是一个不错的专业设置,可考虑首先对企业及政府相关部门的人员做阶段性的进修及培训,并不简单设置为本科教育,或者可纳入类似MFA的教学范畴里。总之,新闻发言人这一职业越来越备受关注,这正是公众对这一社会角色的要求和对成功的社会表演的期盼,也需要新闻传播学者与社会表演学者共同塑造和准确定位这一角色。
参考文献:
墨菲.文化与社会人类学引论[M].王卓君,译.商务印书馆,2009.
乔纳森·特纳.社会学理论的结构[M].华夏出版社,2006.
[3]孙惠柱.重在表演——社会表演学导论[J].戏剧艺术,1999(3).
[4]李薇薇.论新闻发言人的语言功力[J].新闻爱好者,2011(4上).
[5]准确传达声音专家建议设中南海新闻发言人[J].瞭望,2009(6).
(作者单位:上海杉达学院)
编校:郑艳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