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物流 >> 采购与供应管理 >试析以岗位需求为导向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试析以岗位需求为导向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收藏本文 2023-12-17 点赞:27749 浏览:122405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 随着物流业的蓬勃发展,对物流管理人才的需求也在大幅的增长,因此,加快培养具有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和较强的实践技术的实用型、应用型高职人才,已经成为高职教育的当务之急。高职物流教育是培养物流应用型人才的关键力量,转变传统的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当务之急。
关键词 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作者简介黄 婷(1981—),女,硕士,江西财经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研究;陶 卫(1989—),女,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12级高等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
本文为2011年度江西省高校教改课题重点项目《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高职院校物流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编号JXJG-11-35-2)研究成果。
近年来,江西提出“对接长珠闽?熏融入全球化”的发展总战略?熏开放型经济取得突破性进展。同时江西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良好区位优势推动全省现代物流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因此,物流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需要得到足够的重视,专业人才紧缺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江西省物流业的发展。这就要求高职院校重新深思如何建立一个完整的、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一、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目前状况

21世纪初,物流人才被列为我国12类紧缺人才之一,为了主动适应这一需求,江西部分高职院校开设了物流专业。创建之初,高职院校投入大量资源来培育本专业的成长,并且作为试点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成效显著,逐渐成为一个优势专业。但是,在培养物流人才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理由:
首先,人才培养方案定位不明确,专业设置缺乏科学的论证。一些高职院校存在跟风式开设专业现象,在具体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有的高校采取了模糊处理方式,不指明具体的定位方向。
其次,专业建设指导思路不清晰。当前很多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都是以学科教育为主,重视学生的学历教育和理论体系的完整而忽视高职专业自身的发展规律,没有针对物流管理职业岗位所需要的技能来进行专业建设。
再次,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设置不合理。在课程体系的搭建中,大多数高职院校仍然停留在传统课程的加减科目上,忽视了课程、人才培养和岗位需求之间的内在需求和联系,没有体现物流管理专业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同时,要培养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毕业生,必须吸纳物流企业参与到专业建设中来,突出强调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途径。
此外,师资理由也十分的突出,一方面是师资数量不足。由于物流业发展起步较晚,但是发展又特别迅速,这些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的高职院校师资数量严重不足,严重影响高职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另一方面是现有的物流专业教师的专业知识不适应物流管理教学的需要,因为现有物流管理专业教师很大部份是其他专业教师经过短期学习、培训后来从事教学的,其物流管理专业知识不足,缺乏相应的实践教学经验背景,也严重影响了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

二、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

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是高职物流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同时这也是高等职业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相关论文由www.udooo.com收集教育对现代物流业快速发展的一种对接与呼应。

(一)物流职业岗位分析

当前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岗位群主要有三类:一是以仓储为核心的各类储运、配送、批发中心、物流中心等企业组织;二是以运输为核心的各类港口、货运站、汽车运输业等,特别是近几年发展迅速的快递、货代等类型的企业;三是物流管理岗位,包括企业物料资源计划、采购、库存制约、生产物流管理等岗位。
物流管理人才属于职业型的人才,就业的方向主要面向物流企业基层管理岗位群。但是随着自身的成长和工作的锻炼,他们今后的主要目标就是成为物流企业中的运输组织管理的相关主管人员;同时企业更加青睐于那些具备全面的管理知识和物流操作技能的人才,所以培养的目标将定位于培养高素质的、可以胜任多个物流岗位,能够对物流管理和物流作业过程进行全方位的管理与监控的专门物流管理人才。

(二)物流岗位职业能力分析

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职业能力分为一级能力,即物流管理能力、英语应用能力和计算机操作能力等;二级能力,即仓储管理能力、企业物流管理能力、物流市场营销能力、运输调度管理能力、国际物流管理能力、英语阅读与书写能力以及物流信息管理能力等七个方面。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必须围绕这些能力指标来确定。

(三)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现代物流是一个跨行业、跨领域的知识和技术密集型的行业,这就决定了物流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综合的知识和技能。由于物流是一个利润相对比较低的行业,企业为了降低成本,会通过提高科技应用水平来达到降低人力成本的目的,这样的做法会引起岗位多面手需求的增加。
通过以上分析,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掌握现代物流经营管理理论,具有极强的物流经营管理实践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在物流公司、工商企业物流等公司或企业岗位中从事现代物流经营管理的,集理论、实践、素质三方位于一体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

三、创新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措施

(一)提出“学训融合、定岗双元”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践行“学训融合、定岗双元”的人才培养模式。以“三共三融合”为实施路径。基于校企合作协议,校企双方展开实训实习基地共建、人才共育、教学效果共同评价“三共”合作,实现了校企双主体、教师双主体的双元定岗培养。“三融合”工学交替的学习模式,分三个层面,一是通过“学训一体化教室”实现“课堂与仿真实训室的融合”;二是通过“厂中校”实现“课堂—校外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融合”;三是通过在校外合作企业实施多层次实习,实现“课堂—校外实习基地的融合”,实习安排是在第二学期暑期布置岗位认知实习的任务,第四学期安排一周的教学顶岗实习,第六学期安排16周毕业顶岗实习。

(二)构建具有江西特色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建设吸收了行业企业专家参与,引入物流行业企业技术标准或规范,体现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通过深入的市场调研和毕业生,分析江西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面向的主要职业岗位,整理、分析国内相关物流领域课程体系与课程标准的重要文献资料,会同行业企业专家,提出基于物流怎么写作提供过程的具有财经特色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突出强调以人文素质和专业素养为基础,基础学习领域、职业学习领域、拓展学习领域为框架,理实一体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在深入分析岗位能力、工作任务和行动领域分析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基础上,重新制定了突出物流岗位能力培养的6门核心课程标准,重塑了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内容,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

(三)订单培养

在人才培养方式上,依据“实习基地共建、人才共育、教学效果共同评价”的“三共”运转机制,从企业利益出发,采取不分担办学固定成本(教室、实训室等教学资源)等让利策略,使合作物流企业能够分享更多的合作利益。校企双方共同拟定该订单培养班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教学计划、授课内容、人才培养规格及就业安置。订单班的实施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通过自主招生宣传简章和普通招生宣传相结合,多方面宣传订单班培养的优点,并开通绿色招生通道,从招生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论文资料由论文网www.udoo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地址.源头(生源地)、招生现场、教学计划和课程等方面进行单独安排;第二阶段,在第六学期,安排合作企业来校授课,专门讲授企业的文化、规章制度及企业的运作特点等与企业紧密关联的知识;第三阶段,订单班学生根据工作岗位需求,进入合作企业就业,纳入企业人才培养计划。

(四)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

“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要充分借用社会外力等有效措施进一步优化教师结构,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主要做法有:一是选派高职院校物流教师定期到物流企业挂职锻炼,提高其的专业教学能力,形成“双师型”师资队伍;二是引进既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又具有物流从业经验的人才,不断充实师资队伍,建立专职与教师相互结合的管理机制。同时物流专业教师自身要更新教学观念,转变工作角色,学习素质本位的教学模式,成为学习过程中的协调者、咨询者。
人才培养模式是一个多变量的复杂系统,是涉及多个环节的动态过程,高职院校必须要探索出一条适合社会物流岗位需求、怎么写作江西地方经济发展的路子,在培养物流管理人才的过程中,要逐步转变传统的人才培养观念,摆脱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束缚。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制定要考虑到高职教育的特点,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科特点以及江西物流业需求和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刘何.面向需求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0,8.
2刘翠萍.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深思J.高职论坛,2008,12.
3明育.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7,20.
责任编辑:程文燕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