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汉语言文学 >> 词汇学 >简析米勒对米勒艺术作品

简析米勒对米勒艺术作品

收藏本文 2024-02-21 点赞:33141 浏览:156161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19世纪法国成为欧洲文化艺术中心,许多艺术家都汇聚在这个艺术之都,为了摆脱政治和宗教的束缚,艺术开始走向现实主义、印象主义、现代主义这也说明艺术流派在这个时候变的丰富起来。法国现实主义绘画的兴起,是以巴比松画派为先驱。在这个画派中,最能真实的表现农民与自然的关系的艺术家,米勒以现实主义农民画家为代表。
关键词:米勒现实主义绘画特征
让·弗朗索瓦·米勒(1814-1875)法国画家,蚀刻板画家、绘图家。他在巴黎学习时生活十分窘迫,对佛兰德斯绘画和法国古典主义,尤其是普桑很感兴趣。米勒以直观的自然印象将古典主义与现实主义结合在一起。他自幼生长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对绘画从小就有天赋。他善于观察生活,喜欢在田间作画,他的大量作品都是以农民题材而著。批评家朱里亚.卡来德在他撰写的巨著《米勒史》中,指出米勒的作品刻画出那个时代一般平民的心理和思想,表现了近代思想,是位高贵而不朽的人性画家。他的艺术一直在表现生活与情感,作画不仅是构造外形和轮廓,而是传达内在的思想。这也许是米勒艺术的精神所在。所以他的画细想集中,构图坚实,描写单纯化,而且把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互融,画面丰富而统一。
米勒的《拾穗》是他的早期代表作品,现收在法国巴黎卢浮宫。这幅画是描写19世纪的乡村生活,农民丰收完得场景,有三个农妇在田间拾稻穗。整个画面是非常简洁,明快的。是以近大远小来布局,通过色彩,明暗的对比使得主题变得鲜明,远景和近影的有机结合,使得空间非常的饱满,绘画的笔法上也运用的恰到好处。
这幅画在人物的构图上,采用的方法,近景的三个农妇都是侧着弯着身子拾穗,只是画者更加注重人物的细节。用颜色的不同的来加深三个妇女的性格特点。这三位农妇身着简朴的衣裙,在割完的麦田里拾取被遗漏的麦穗。三位农女的造型与远处隆起的麦草堆和马车遥遥呼应,使画面产生一种律动美。右侧农妇的头与地平线交叉,主题与背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中间头戴红色的包头,红色套袖的农妇,她干活十分卖力,只顾低头拾眼皮底下的稻穗,最耐劳苦,拾得麦穗最多,袋子装着重重的麦穗垂在前方;戴着蓝色头巾的农妇,她遮着颈部以致不被阳光晒黑,她俯身的动作很敏捷,右手拾起麦穗,又由左手拿到背后,这种姿态显得非常自然娴熟。右侧是头戴

摘自:毕业论文答辩www.udooo.com

头巾的这位老妇,她离她们俩都远一些,背是稍稍弯曲,站得较高且一手扶着膝盖,显然是由于上了年纪体力不知,但始终还是放步下手里的活,头是微侧,眼睛还在注视着地上没有拾完稻穗,心有欲而力不足。她们穿着粗布衣裙和沉重的鞋子,在她们深厚是一望无际的麦田,天空和隐约可见的劳动场面。
三个主人排的错落有致,很有层次感,不死板。甚至我从三个人物的相互劳动的默契度上,大胆的推测是一家三口,中间的是母亲,离母亲很近的是女儿,努力学着母亲的样子认真的拾稻穗。在一旁的像是外婆可能被母女二人的相互照顾所打动,感慨生活的不易,还要靠拾稻穗来维持生活,不禁有些酸楚。这也反映当时19世纪法国的贫苦农民现实生活。在三位妇女的远处有两个高低大小的谷堆,谷堆的摆放和三位妇女之间的距离成平行的,有一个前后呼应的效果。在谷堆的周围还有一些零零散散的堆放好的谷穗,象是还没有堆好。旁边有两个推车,车上已经装满了厚厚的谷穗,上面还做了两个干活的农民,下面有一些农夫围在一起聊天,在他们的右方还有一群妇女在捆扎稻谷、拾稻穗。不远处有一个监工骑在马上,在巡视着农民劳动。虽然是一个丰收的场景,农民原本是快乐的在农场里劳作,但是似乎被很高的权势所压抑束缚,被监工所监视,画面的层次感突然变的很强烈,带有一丝沉痛。也许正像米勒本人所说:“痛苦也许正是能给予艺术家以最大表现力的那种东西。”
色彩方面,大面积的使用,来加深主题。画者通过对比例的不同,颜色更有层次性,被分为土黄、、金、淡,在整个面画上是一个由下到上的顺序来安排,不仅是一个由深到浅的过程,也是对未来生活的一种寄托和渴望。画者大胆运用了颜色的重叠,在三位妇女身上和她们周围拾穗的场景中体现,用大量的黑色来渲染,在黑色中又加入一些的调配,画面更加显得逼真,真实再现了刚收完麦子的场景,通过传统的火烧的方法对田间的土地进行处理,田间还存有被遗留下的稻穗,再引入三个主人翁在田间拾稻穗的景象。明暗与阴影的处理也恰到好处,从衣着和背影来出发,三个女人都穿着粗布的衣服,颜色都很暗淡,明暗的处理来加深衣服的破旧,细心的可以看出是傍晚,影子是向东倾斜,而她们是面向太阳低头拾穗,可见她们已经劳作一天,再一次反映劳作的艰辛和贫苦。画面上几乎看不到三个人的脸,在描绘近影时,作者又以虚景来进行处理,这样虚实的强烈对比,突显人物的性格特点,因为她们是农民,以干活为目的,不注重外貌,但她们内心是可爱善良的。可以看到米勒在创作中体现太对绘画的朴拙之美。
空间上,给人一种延伸的感觉,这是由事物本身创造空间。利用的方法将大地与天空衔接的恰到好处,人物也随着空间的影响,变的近大远小。除了在空间作者稍加处理外,还运用光线的作用,来扩展空间。如在天空的处理上,通过加入白色,米白与淡的结合从而提亮颜色的亮度,在麦场的中间位置,大量的用金来加强效果。可以色彩与亮度的有机结合,不仅放大空间,有立体的感觉,而且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的饱满清透。
观赏米勒的作品可以发现,艺术家所追求的不仅仅是对艺术形象本身的感染力,而更多的反映现实生活这个主题。在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多数油画上是看不到下层人民的真实生活,除了象杜米埃的作品外,米勒的这幅油画就是反映农民生活的很好题材。通过对农民的辛勤劳作,不难看出当时社会对下层农民生活是很苛刻的,生活上面临极大的困境,但由于权势的统治,他们也只能内心去谴责对这个社会的不满。整个画面是以丰收和农民劳作为主题,但油画的背后又揭示了更深层的含义,表现画家对劳动人民命运的关心。米勒对于艺术的执着之情,使得他的作品简明单纯却意味深长。在米勒的绘画里,常以流畅的线条来勾勒轮廓,但对人物的外貌不是很细腻,如《晚钟》作品,也只是把两个人物的轮廓和外在的形象加以描述。这两幅作品都是给人一种模糊的形象,凭借这一特点,也反映米勒在绘画风格上大多是以含蓄来表现。他利用这种拙朴的形象创造出一种感人的气氛。也正因为如此他的作品才更拥有生命力。艺术家的成功之处在于他把握住了一个“真”—自身人格的真实,也反映出当时在绘画下层贫苦百姓的生活中遭受很大的打击,虽然不能阶级统治正面的交锋,也利用绘画这个平台,反映老百姓的心声。米勒以他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去诠释每一个作品,他想告诉大家每个人都有生活的权利,不要忽视底层的人民。正是触动了社会中不同阶级的利益,从而折射出对世间的种种百态。也许对于当时的整个现状,不能得

源于:免费论文网站www.udooo.com

到根本的改变,但经过艺术家的提炼与表达,不仅仅是艺术的升华,也是对画者生活的真实写照。
其次,从审美角度画者运用“劳动”与“自然”的有机结合,把自然朴实的美表现出内心的情感。长期的农村生活,让米勒有着深厚的生活基础,他用坚实而凝练的笔调描绘出法国农民朴实、勤劳、诚挚的品格。在刻画人物没有夸大人物的动作,也没有过多的修饰人物的外在形象,以朦胧的画法切实农民身上最宝贵的品质。
米勒的艺术记录了19 世纪法国历史文化发展的一部分,反映了当时法国农民的现实生活与精神世界,同时也积极地影响了后来法国的文化艺术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更是影响了世界其它地区的文化艺术发展。他用朴实的手法真实表现了劳动人民的现实生活,也表达了自己的内心感受。正如米勒自己所说:“我生来粗鲁,不善奉承,无法接受巴黎创作的客厅艺术。我生为农夫,死了也是农夫,一生居住在自己的土地上,从来不想离开半步。”所以米勒的作品受到法国人民的爱戴,他歌颂了人民善良质朴的心灵、勤劳敦厚的性格、博大宽厚的爱心等。
参考文献:
[英]赫伯特.里德尼古斯.斯坦戈斯.《艺术与艺术家词典》.三联书店,2010.10
崔莉.《青少年西方美术欣赏》.中国轻工业出版色
[3]马波.世界艺术大师图文馆——米勒[M].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04
[4] [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著 滕守尧译.《艺术与视知觉》.四川人民出版社,2006.10
[5]滕守尧.《艺术社会学》.南京出版社,2006
[6]胡凌.《绘画艺术教育》.人民出版社,2001.1.11
[7]宗白华.《美学与意境》.江苏文艺出版社,2008.7
[8]沈语冰.《20世纪艺术批评》.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3,10
作者简介:严帅(1984-),女,河北省保定市,河北大学2010级艺术学硕士研究生。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