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计算机 >> 处理技术 >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和实践

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和实践

收藏本文 2024-04-06 点赞:12331 浏览:48614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 本文结合作者的实际教学体会,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的策略进行了有益的探讨,指出了传统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并针对这些理由在转变教学模式、改善教学策略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策略。
Abstract: This paper, combined with the author's practical teaching experience, discusses the method for computer application basis curriculum reform, and points out the deficiencies in the traditional basic computer application course, and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puts forward the measures such as changing teaching mode and improving teaching methods.
关键词: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教学模式
Key words: computer application base;teaching reform;teaching mode
1006-4311(2013)34-0283-02
0 引言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我校各专业开设的一门基本素质与能力课程,在整个人才培养目标各环节中处于核心基础地位。
目前,在社会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和院校教学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开展的新形势下,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面对着一些新的理由,作为教师必须客观地分析这些新理由,才能制定出解决理由的方案,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并真正提高学生的技能素质,有效地引导他们实现就业。

1 目前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弊端

我校是一所地方性高职高专院校,生源主要来源于省内各市县,录取分数一般在200-300分之间,此段学生一般学习习惯差,学习态度差,学习成绩差。通过调查研究,目前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存在以下理由。
1.1 生源不同导致学生学习起点不同 目前,虽然中小学己开设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但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以及各学校的重视程度不同,导致大学新生入学时计算机应用水平有较大的差异,有的学生能较熟练地操作计算机;而有的学生则很少接触到计算机,这导致了新生入学时计算机水平存在很大的差异。
1.2 专业设置不同对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具体要求不同 由于社会信息化的需要,要求毕业生需具备娴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常用办公软件的使用能力外,各专业对计算机知识要求的深度、侧重点不一样。但是,目前大多数职业院校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仍采用的是“一视同仁”的教学模式,教学计划,课程标准都是相同的,导致了基础差的学生跟不上,基础好的学生不够重视,很难为其自身专业搭建平台。
1.3 学生人数多,学校教学资源不足 由于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教学资源相对变弱,往往一个教学班为60人以上,特别在上机实践时,难保证人手一机,教师很难顾及所有的学生,从而降低了部分学生对此门课程的学习积极性,再加上又有部分学生对非专业课程不够重视,对老师布置的任务不认真对待,完成质量不高。因此,要提升课堂教学效果,除了要求老师必须不断更新业务知识和完善自己的教学能力以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是一个关键,最重要的是如何监督和管理学生的学习过程,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1.4 传统的教学手段单一、不够灵活 针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就目前的教育目前状况来看,都是运用了计算机、多媒体作为教学手段,通过教、学、做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完成授课,课堂组织师生互动强,教学环境信息化,教学内容丰富多彩,从而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此种方式只是针对课堂教学使用,对象单一,策略不够灵活,为学生提供课外自学的机会较少,而且,教师实行不坐班制,教师与学生互动机会很少。因此,有必要对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手段进行补充扩展,让学生与教师在开放的氛围中进行学习交流。

2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采取的策略

2.1 实行分层次教学 分层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实行不同步的教学进度,使得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最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里求得最佳发展的教学策略。
分层次教学具体的实施策略:调查摸底,动态分层。
具体的实施过程:在新生上课前对学生进行摸底调研,按照之前课程掌握程度进行分组,如划分为3个层次,分别为A组、B组、C组。
①A组-采用学生自学为主的策略。这类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自学能力较强,教师可以在每一堂课开始的时候就告诉他们这一堂课的任务,让他们自己实践完成任务。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教师可以丰富他们基础以外的计算机知识,培养技能应用型人才,让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与将来顶岗与就业零接轨。
②B组-利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策略,让他们在教师的提示下完成课堂任务。这类学生人数较多,他们的接受能力和自学能力略逊于A组的学生,对于较难的内容,还是需要教师的讲解与演示才能够完成。
③C组-采用教师演示结合学生操作的策略。这类学生大多是基础差,有的甚至从未接触过计算机,因此,教师应该放慢教学进度,充分利用一体化教室提供的功能,多花时间在给他们演示上,让他们先看到结果,再操作,易于他们接受。
三组的学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动态调整,教师应该掌握班里每个学生的情况,一定时间进行调整,做到动态分层,以便真正实现因材施教。
2.2 实行分模块教学 分模块教学是指按照专业种类和培养方向的不同,考虑到今后学生就业岗位群的需求,对于不同专业采用不同的课程标准、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编写不同的教学方案,使其成为内容重点更加突出、专业方向更加明确的教学。
分模块教学的具体实施策略:根据岗位需求,突出课程内容重点。
具体实施过程: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为满足学生今后就业岗位知识的需要,结合自身专业特点,突出部分教学内容,把学校各专业划分成若干个模块,实行不同的教学。
2.3 开展合作学习,有效提高学习质量 合作学习是小组或团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是当前新课改下所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是实施主体发展性课堂教学的重要策略。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团队合作意识,能够掌握知识和策略,学会交流,学会倾听,培养自尊、自信、自立、自律的自我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锻炼机会,推动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正确率。
2.4 构建网络教学资源库 网络教学资源库不仅是开放式、虚拟式的学习环境,也支持案例式学习、发现式学习、资源型学习等多种学习模式,可以通过教案、教学课件、案例等上传功能,将教学资源放到网站上,方便学生下载使用,同时具备网络在线答疑功能,保证了师生之间的网络互动教学,从而实现更大范围的信息资源共享。许多新的教学思想、教学策略,可以从学习者提出的理由和要求中产生,并影响教学设计和教学改革,因此,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价值是不可估量的。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针对综合性、实践性较强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只有与时俱进、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基础水平的学生采用分层次教学,各专业采用不同的课程标准分模块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建立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思想,采用工学结合的教育形式,在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并且搭建校园网络教学平台,才能使这门课程的作用得到更明显的发挥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由优秀论文网站www.udooo.com提供,助您写好论文.,才能让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实践中活学活用,加强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增进他们的创新意识,为其日后步入社会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吴珊云.对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教学的探讨[J].企业科技与发展,2008(18).
[2]张新,杨敏.浅谈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J].硅谷,2010(05).
[3]农孟宾.浅谈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入门课程教学改革[J]. 硅谷,2009(17).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