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财政税收 >> 财税法规 >分析差异性中德遭受贸易壁垒差别性理由

分析差异性中德遭受贸易壁垒差别性理由

收藏本文 2024-02-23 点赞:31826 浏览:145851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中德作为出口大国,遭受贸易壁垒却相差很大。从出口与数量对比视角,利用HS六分位数据,基于引力模型研究发现:中国出口低于德国,数量高于德国;中国出口对地理距离回归为负,德国为正;中国出口数量对地理距离反映弹性小于德国;中国是以低价高量取胜,德国是以高价低量取胜,这是两国遭受贸易壁垒差异性的根源。从政策上而言,德国出口模式应成为中国出口增长方式调整的“他山之石”。
关键词:中德;贸易壁垒;引力模型
1000—176X(2012)10—0104—05
自2001年加入WTO以来,中国出口贸易迅速发展,到2009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出口大国。与此同时,世界各国针对中国的贸易壁垒也频频出现,据WTO数据统计,1995—2011年间,中国共遭受世界各国反倾销案件853例,占总数4 010例的1/5多。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国际压力增加的形势下,稳定并发展中国出口贸易成为一个热议的话题。“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放眼世界,德国的经验值得借鉴。德国作为出口大国,与中国的出口规模、顺差规模不相上下。然而,德国遭受的贸易壁垒却比中国少的多。1995—2011年间,德国共遭受世界各国反倾销案件91例,仅是中国853例的1/9。为什么中德出口规模相当,遭遇的贸易壁垒却相差巨大呢?从中德比较看,德国对实现中国出口贸易的可持续发展有什么借鉴意义呢?本文试从出口与出口数量的视角进行中德比较分析。现有研究大部分集中在贸易价值量分析,本文进一步将贸易价值量细分为出口与出口数量两个维度,进行结构分析。本文作这样的检测设:中国与德国出口价值量均为10美元;进一步,引入出口与出口数量两个维度:中国出口是1美元/件,出口数量是10件;德国出口是10美元/件,出口数量是1件;中德在出口价值量上相同,但结构

摘自:硕士论文开题报告www.udooo.com

不同,德国是“高价低量”,中国是“低价高量”;显然,德国的贸易方式更容易避开贸易壁垒,而中国更容易成为贸易壁垒的青睐对象。

一、相关文献评述

与本文相关的文献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文献有关中国出口遭受贸易壁垒的原因分析;第二类文献有关出口分析;第三类文献有关引力模型最新发展。下面依次评述。
第一类文献研究中国出口遭受贸易壁垒的原因,其中以反倾销的研究为重点。如Bown和McCulloch、李坤望和王孝松等。与这些研究不同,本文从中德对比的角度,探讨中国遭受贸易壁垒的原因;一方面,通过对比可以对中国频遭贸易壁垒的原因有更深入的认识;另一方面,通过对比也可以借鉴德国经验,开辟中国出口可持续道路。
第二类文献有关出口的理论分析。传统的贸易理论关注点在相对而非绝对。Krugman开创的新贸易理论中提到了产品的绝对,但是决定贸易发生的是市场规模与多样化偏好,对产品绝对没有太多关注[3]。Melitz开创了新新贸易理论,解决了哪些公司出口的问题,但是问题在于公司以什么出口产品呢[4]?Schott认为分工更多发生在产品内,而不是产品间,即在同一产品内部,还存在不同品质的产品,自然同一产品的也存在差异,因此公司出口产品的决定成为一个理论问题[5]。Baldwin和Harrigan利用美国出口数据,根据相关理论论证了出口产品与地理距离之间的关系:如果出口产品是依靠品质取胜,那么出口产品随着地理距离增加而上升;如果出口产品是依靠低价取胜,那么出口产品随着地理距离的增加而下降[6]。Bernard等进一步利用美国公司出口数据,研究了美国出口公司产品(FOB)与传统引力模型解释变量之间的关系,印证了相关的理论分析[7]。本文分析了中国与德国出口产品与相关变量之间的关系,并进行比较分析,从而丰富了这类文献。
第三类文献有关引力模型。以往引力模型的被解释变量是贸易总量,受近期新新贸易理论发展的影响,引力模型的被解释变量得以扩展,Helpman等[8],Bernard等分析了地理距离等因素对贸易是否发生即贸易广度与贸易量多少即贸易深度的影响;Baldwin和Harrigan则进一步研究了地理距离等变量对是否贸易、贸易数量与贸易的影响,这样就将传统引力模型的被解释变量扩大为产品广度、数量与三个方面。本文基于引力模型的最新进展,研究中德出口产品的影响因素及其差异性,丰富了相关的研究。
根据上述分析,德国出口产品是以品质取胜,因此德国出口产品随着地理距离上升而增加;中国出口产品是以取胜,因此中国出口产品随着地理距离上升而减少;同时,由于两国发展水平不同,中国出口产品低于德国出口产品,中国出口产品数量高于德国出口产品数量。总结得出以下命题:
命题1:中国出口产品低于德国,数量高于德国。
命题2:随着地理距离增加,中国出口产品下降,德国出口产品上升。
命题3:中德两国出口方式不同,中国为低价高量,德国为高价低量。

二、实证方法与数据

本文首先采用指标对中德出口产品与数量进行比较,然后利用引力模型对出口产品与数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1.比较指标

本文利用公式(1)对中德出口与数量进行直接比较:
rx=Xchina—XgermanyXchina+Xgermany(1)
Xchina,Xgermany分别代表中国与德国出口产品的数量或者;显然rx指标范围在(—1,1)之间,无论两国出口产品或数量的绝对差异有多大,最后通过式(1)计算进行数据压缩;而且由于该指标是一个比值,因此可以进行跨年份和跨产品的叠加。

2.计量模型

回归计量模型如下式所示:
lnxik=α+β1lndisti+β2lngdpi+β3lngdpperi+β4langi+β5tigi+β6landlocki+uk+vik(2)式(2)中, lnxik表示进口国i进口六分位HS92版本产品k的或数量;角标为i的变量表示只和进口国相关的变量,包括地理距离等;uk表示仅和产品相关的固定效应;vik表示其它随机影响因素。式(2)和以往引力模型最大的区别在于被解释变量,传统的引力模型被解释变量是贸易流量;这里被解释变量是出口产品的或者数量。在实证分析部分,本文将用式(2)分别对中国和德国数据进行回归,从而计量证明两国贸易方式的差异性。

3.变量、指标、数据来源和统计分析

表1列出了式(2)所有变量的统计分析。lnp,lnq是被解释变量,其它变量是解释变量。样本数1和均值1,均是德国指标相关情况;样本数2和均值2均是中国情况。样本基本单位是某一年中国/德国对某国出口一种HS六分位产品。数据跨度为1995—2009年。从统计分析看,德国出口均值为2.49,高于中国出口均值1.82;德国出口数量均值1.58低于中国出口数量均值2.21,初步展现了两国出口产品与数量的差异性。那么均值差异性是否具有统计显著性呢,为此我们引入计量分析,结果汇总在第三部分。

三、 实证结果

首先利用式(1)分析中德出口产品与数量的差异性,结果在第一部分;然后利用2009年数据对式(2)进行回归,结果在第二部分;最后利用1995—2009数据,变换样本看稳健性,结果在第三部分。下面依次汇报。

1.指标分析结果

表2汇总了式(1)计算各类产品比较指标的平均值,其中产品技术分类标准来自Lall[9]。
首先,从指标看,从1995—2009年间,均值始终为负,说明中国出口产品始终低于德国出口产品;三类技术类型产品的中国出口均低于德国,特别是高技术产品差距较大。其次,从数量指标看,入世前中国出口产品数量小于德国;入世后,中国出口产品数量迅速超过德国,而且有增大的趋势;在高技术产品和低技术产品上表现尤为突出。总起来看,中国出口低于德国出口,中国出口产品数量至少不低于德国出口数量。从而印证了命题1的正确性,说明两国出口方式的巨大差异性。

2.计量回归结果:2009年样本

指标分析发现中德出口方式不同,中国出口低数量高,德国出口高数量低,这意味着中国是以低价取胜,德国是以高价取胜,接下来利用引力模型对这一结论给出计量证明。利用2009年样本回归,分析中德两国出口数量、出口差异性,结果如表3所示。
从表3可以看出,左半部分被解释变量是出口,右半部分被解释变量是出口数量。其中回归1是2009年混合数据回归,没有加入产品虚拟变量;回归2加入了产品固定效应。重点关注变量lndist。
首先,关注出口的回归。在中国样本中,两种方法lndist的系数均显著为负,说明随着距离增加,中国出口减少,是典型的低价模式;在德国样本中, lndist的系数显著为正,说明随着距离增加,德国出口上升,是典型的高价模式,从而证明了命题2。其他变量,lngdp显著为负,lngdpper显著为正。表征贸易成本的变量lang、tig、landlock在中国与德国的样本回归中符号均相反,说明贸易成本对中德两国出口影响机制相反,这与地理距离是一致的。总起来看,中德出口产品对距离的反应差异性说明中国的“低价”和德国的“高质”特点。其次,分析关于出口数量的回归,重点关注lndist回归系数。一个显然的结论是,中国出口产品数量对距离的反应弹性小于德国的反应弹性,这说明在贸易成本增加相同的情况下,中国出口数量减少量要远低于德国出口数量减少量。这从计量上证明了中国出口的“高量”与德国出口的“低量”特点。

3.稳健性检验:不同样本回归结果

上述回归都是在2009年样本数据基础上,为了检验结论的稳健性,我们以各年度数据为基础进行进一步回归分析,考虑到篇幅因素,表4只汇报了地理距离回归系数和t值。从表4可见,对出口回归中,1995—2008年各年度以及整体中国系数均为负值,德国均为正值,说明各年度中德出口对地理距离的反应弹性存在差异性;出口数量回归中,中国反映弹性要明显弱于德国,说明各年度中国出口数量对地理距离作用反映较低,进一步印证了中国“量高”特点。总起来看,各年度数据回归结果进一步印证了2009年基本回归结果,说明本文结论在各年度均成立,是稳健的。

四、结论与政策含义

本文研究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与流行的中印比较不同,本文从中德比较视角分析中国出口面临的问题。

第二,本文从数量与视角进行比较分析。现有的贸易分析大多集中在贸易价值量的总体分析,本文进一步将价值量分解为数量与两个维度,为理解比较分析提供了新的维度。

三、本文利用1995—2009年六分位HS编码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数据较新、较细。

第四,本文利用最新发展的引力模型进行计量分析。近期新新贸易理论广为流行,在实证领域,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对引力模型进行扩展,分析产品、产品数量与引力模型解释变量的关系,从而扩展了引力模型的被解释变量。
近年来伴随中国出口规模扩大针对中国贸易摩擦不断出现,2007年金融危机后,中国更成为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头号青睐对象。相比之下,作为与中国出口规模相当的德国却极少遭到贸易壁垒。中德两国遭受贸易壁垒存在较大差异性。本文从出口与出口数量对比的角度分析造成这一差异性的原因。利用1995—2009中德两国HS92版本六分位出口数据,基于引力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论发现,中国出口远低于德国;出口数量远高于德国;中国

摘自:本科生毕业论文www.udooo.com

出口对地理距离回归为负,德国为正;中国出口产品数量对地理距离反应弹性低于德国;这说明中国出口是以低价高量取胜,德国出口是以高价低量取胜,这是两国遭受贸易壁垒差异性的根源。
本文的政策含义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源于:查抄袭率毕业论文理工www.udooo.com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