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文化 >> 茶文化 >简述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关系

简述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关系

收藏本文 2024-02-12 点赞:32255 浏览:146448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作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主体,社区居民的感知能较真实地反映所在地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状况及其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文章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策略,基于社区居民感知的视角,对江苏最具代表性的农业文化遗产——兴化垛田的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相互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垛田从总体上得到了较为有效的保护,但正面对着青年人不愿继续从事垛田耕作、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后继乏人的困境;作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手段,居民对旅游开发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影响的感知明显强于对负面影响的感知,对旅游开发对当地经济影响的感知强于对社会影响的感知;垛田的旅游开发得到了居民的认可和支持,垛田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对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倡议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应关注社区居民的感知与利益诉求,并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社区参与机制来协调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关键词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经济社会发展;社区居民感知;垛田
A文章编号1002-2104(2013)12-0156-09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312024
农业文化遗产(Agricultural Heritage Systems)作为一种新的遗产类型,其概念源自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于2002年启动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lobally Important Agricultural Heritage Systems,GIAHS)”项目。按照FAO的定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是“农村与其所处环境长期协同进化和动态适应下所形成的独特的土地利用系统和农业景观,这种系统与景观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而且可以满足当地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的需要,有利于推动区域可持续发展”[1]。随着GIAHS项目的推进,国内对农业文化遗产的相关研究不断增加,其研究内容涉及农业文化遗产的概念[2-4]与分类[5-7]探讨、功能与价值评判(估)[8-12]、保护与利用[13-23]、旅游开发[24-32]、资源调查[7,33-34]、地理分布[35]等方面,研究对象包括云南红河哈尼梯田、广西龙胜龙脊梯田、青田稻鱼共生农业系统、新疆南疆绿洲农业系统、江西茶类资源、澜沧江流域野生稻资源、广西桂林龙脊平安寨、湖南芷江稻鸭共生系统、广州增城丝苗米等农业文化遗产或农业文化遗产地。但总体而言,上述成果多为针对农业文化遗产自身的保护、开发与利用的研究,而就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的研究并不多见[36-37]。事实上,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并不是孤立的,它总是根植于一定的经济社会发展背景或条件,不论从文化角度看,还是从农业功能演变角度看,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都是非常密切的[37]。
江苏作为中国农业的发祥地之一,是历史上著名的鱼米之乡,在过去的数千年中,勤劳勇敢的先民在江苏这片肥沃的土地上创造出了令人瞩目的农业文明,形成了类型多样、内容丰富而独特的农业文化遗产。然而,随着近年来江苏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珍贵的农业文化遗产正面对着消失的危险[38]。因此,加强江苏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的研究,不仅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而且具有一定的现实作用。基于此,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基于社区居民感知的视角,以江苏最具代表性的农业文化遗产——兴化垛田为例进行实证调查研究,旨在为寻求江苏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和谐之路提供理论借鉴与实践参考。
1研究方案设计

1.1兴化垛田简介

图1垛田的形态及分布示意图
Fig.1Form and distribution sketch map of Duotian 垛田是中国南方沿湖或河网低湿地区用开挖网状深沟或小河的泥土堆积而成的垛状高田,主要分布在江苏里下河地区泰州市以北的朱庄、港口和兴化市东部的水网地区,总面积8-10万亩,其中,以兴化地区较为集中,境内共保存垛田4.8万亩,下辖垛田镇保存2.4万亩,是兴化垛田保存最为完好、最为集中的地区[39]。据历史记载,宋绍兴元年(公元1311年),金兵南下,为抵抗金兵入侵,当地军民在湖荡地带修筑许多断断续续、宽窄不一、高高低低、长短曲折的土坝作为伏击地,这些土坝就成为后来建造垛田的基础。里下河地区农民长期以来有罱积河泥垩田的习惯,同时为使垛田土壤摆脱洪涝威胁,经历代劳作,年复一年,使原有土坝的田身不断抬高遂形成垛田。每块垛田面积0.2-3亩不等,垛面高出水面1.5 m左右,形状很不规则,四面环水,犹如海面上的座座岛屿(见图1)[40],人称“千岛之乡”。由于地势高、排水良好、土壤肥沃疏松,垛田适宜种植各种旱作物,尤适于生产瓜菜,每到春季油菜花开,垛垛金黄映着蓝天碧水,旖旎的景色令中外游客流连忘返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关系论文资料由论文网www.udoo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地址.,故也有“里下河地区的明珠”之称。垛田作为一种以当地生态环境的变迁为背景,以防治洪涝为目的,适应人口快速增长的独特的土地利用方式,至今仍保存着较为原始古老的农耕方式,如使用自然肥料:罱泥、扒渣、搅水草等[39],是研究该地区乃至更大区域范围地理、历史、人文的一个重要标本和活化石[41]。2009年,垛田文化景观被列入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重大新发现;2010年,千岛垛田菜花被评为“中国最美油菜花海”;2011年,垛田地貌被公布为江苏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兴化垛田”入选全国首批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1.2调查地点选择

崔峰等: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研究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年第12期本研究的调查地点选择在兴化市西北部的缸顾乡最具典型垛田地貌特征的东旺村,该村距兴化市区约10 km,总人口4 291人,1 214户,面积1.3 km2,由32个村民小组组成,村内垛岸形成于750年前,千岛纵横,河沟如织,形成了独特的垛田风光与农业文化景观。2007年,东旺村利用“千岛菜花”的资源优势,开辟和建设了“千岛菜花风景区”,总面积近万亩,核心景区面积4 600亩。2009年4月2-25日,首届中国兴化千岛菜花旅游节成功举办,吸引中外游客近10万人;2011年,“千岛菜花风景区”旅游营业收入达3 600万元,接待游客66万人次,吸纳当地农村劳动力300人(占职工总数的85.7%),年农副产品销售收入1 840万元,从业人员人均收入1.56万元。依托“千岛菜花风景区”项目的建设,2010年东旺村农民人均纯收入9 323元,比兴化市的农民人均纯收入高出500多元[42]。2013年,第五届中国·兴化千岛菜花旅游节共接待游客80万人次,同比增长67%,实现旅游总收入42亿元,同比增长77%[43],有力地带动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

1.3调查策略与数据来源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相结合的策略。其中,问卷调查的内容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为被调查对象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包括被调查对象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在本地的居住时间、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等;第二部分是被调查对象就经济社会发展对垛田保护影响的总体认知,共9个理由;第三部分是被调查对象就垛田保护及旅游开发对当地经济社会影响的感知,共3类22个理由。其中,第二、三部分主要运用半定量策略以测量受访者对每道题目内容的影响程度的主观判断和自我感受,两部分理由均采用里克特(Liker)5级量表,分别用“很不同意”、“不太同意”、“不好说”、“比较同意”、“非常同意”表示被调查者对该理由的赞成程度,并依次用1、2、3、4、5的分值予以量化。案例地调研于2012年7月10-13日展开,采取逐户随机调查方式,问卷现场填写、现场回收,并向居民进行现场访谈。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91份,有效率为97%。调查所得数据经过SPSS1

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2.1被调查居民的人口统计学特征

通过对291份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可知(见表1),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