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文化 >> 茶文化 >简论连云港西游文化影像图形创意

简论连云港西游文化影像图形创意

收藏本文 2024-04-10 点赞:30967 浏览:143187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要做好西游文化影像艺术,不仅需解读传统西游精深内涵,还当结合时代观念与地方文化,从影像作品表现风格形式及形象设计上多下功夫,采用多样化的图形创构策略,尝试产生系列西游文化影像图形创意方案及试验作品,由此未来西游文化影像艺术可获得逐级改良。
关键词:西游文化;影像图形;创意实践
自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文化软实力”这一概念,城市文化战略作用日益凸显。近几年,连云港市不断升温的各种西游文化节等活动将西游文化推向了城市文化起跑线,市政府立项中国高端文化创意产业项目“西游记文化主题公园”入驻该市,同时建成西游记文化陈列馆、出版西游文化刊物、建西游网站,推进西游文化产业发展,以打造西游文化世界品牌。随之,连云港西游文化理论研究也逐渐系统深入,涌现出诸多文献著作。经本课题组调研发现,目前学界对连云港西游文化多数研究尚留于理论,结合现实实践作品参与研究则寥寥可数,特别是针对近几年正大力开发的影像动漫业的研究基本处于薄弱区。影像动漫艺术,作为西游文化传播重要载体,在这个数字化时代我们必须现实面对。

1 研究目前状况分析

本课题主要从影像图形创意角度对连云港西游文化艺术展开研究。影像图形,是近几年学界刚刚兴起的专业概念,指附着于各类影像视觉对象、符合影像审美、联系作品思想主题的视觉图式形象或符号,对作品整体美学创意起着统领作用。在西游文化传统影像图形创意作品中,我国经典动画片《大闹天宫》、《宝莲灯》以及电视剧《西游记》等作品展示出影像艺术老前辈者们不懈的努力,其精彩的西游人物形象与场景画面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经典终将代表过去,随着时怎么发表展与观众审美要求不断提高,人们期待着新的精彩西游形象的诞生。2011年初,当人们满怀希翼走进电影院为新版《大闹天宫》捧场时,谁知除了3D立体效果,影片的视觉形象设计几乎完全照搬老版而让观众大失所望。所幸,2012周星驰隆重推出《西游降魔》,让人们期待已久的眼睛一亮,终于看到了异于传统的新西游形象。然而,国外影像艺术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像图形把玩似乎比中国艺术家更擅:《花木兰》、《功夫熊猫》就是典型案例,连2010创下惊天票房的《阿凡达》,片中也明显表现出不少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中国传统经典文化已被西方动漫产业化连云港西游文化影像图形创意论文资料由论文网www.udoo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地址.!这为我们敲响了重重的警钟。现在已没时间踌躇犹豫了,我们须静下心来投入到实实在在的实践创作研究,才有希望做好传统文化影像作品。要创作出能紧随艺术前沿发展、为现代观众喜爱的西游文化影像艺术,首先需艺术家们推出全新的、符合时怎么发表展并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影像视觉形象。当前,对西游文化现代影像图形研究,一些专业动漫公司已开始小试身手:香港与大陆已有数家设计、传媒或动漫研究公司为其做出专项设计,并产生一系列衍生艺术品。不过据调查,现行研究大多处于探索阶段,其作品多停留于平面或模型创意。作为连云港本土的影像艺术研究者与实践者,不能老让少数专业人士作探究,我们也当扛起西游文化影像图形实践创新重任,在西游文化大好创作阶段,为传统西游影像作品的未来创作提供有一定价值的新思路。

2 创意研究思路

2.1 内涵的解读与新挖掘

西游文化创意研究,首先当细解读西游传统文化内涵、剖析提炼其精妙。鉴于此,本课题组进行成员分工,分别对《西游记考论》、《西游记与民俗文化》、《西游记彻悟人生》等成果文献进行了析读,大家逐渐摆脱了对西游记的传统印象,对其渊源、发展历程、与民俗文化的关系、所透射的人生哲理等内容有了新理解。随之,研究组再以现代社会中所呈现的诸多热点现象、理由为切口,提炼出的人、自然、社会的诸多哲思思想,与西游文化传统价值体系相融汇,由此便诞生了异彩纷呈的新文化内涵。如以环境保护、低碳生活为主题的西游文化构思,以关爱老人与弱势群体主题内涵的融入,重视传统文化、讲究礼仪思想观念的融合创意,还有反映大学生学习及生活状态、以青春励志为主题的西游载体创意等等。

2.2 地方文化的融入研究

连云港西游文化要有特色,必须体现一定地方风貌。由此,课题组分别对连云港花果山、海洋、民俗等地方文化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研究发现,花果山与连岛景区的诸多特色景点、海洋特色生物、花果山小猴、民俗服装、剪纸、民俗活动等一系列的形象都可作为西游文化影像艺术作品的原素材;另,连云港特有的将军崖原始岩画、汉代摩崖造像石刻、汉代圆雕大象等重要古文物遗产,孔子望海、徐福东渡等传统文化典故都可融入作品创意研究,这些地方特色文化古迹与典故都能为影像作品的场景、道具、服装甚至角色设计提供新的创作思路。

2.3 表现新形式的探索

人们坐在影院里,纯粹通过视觉来体验片中的事件、感情、性格甚至思想。[1]融汇了时代内涵与地方文化的新西游文化,重要的是需寻到一种新的视觉形式来传达这些信息,这将涉及到对影像视觉图形多种表现风格与形式的探讨。传统西游动画作品,其角色造型多采用单线平涂、较固定的卡通动画绘制风格。而在《西游降魔》中,无论是虚拟世界还是现实世界人物设计均打破传统形象以新的姿态出现。如真身悟空被冠以丑陋、顽劣的猴子形象,金刚造型作为其变幻后的新形象;人身悟空则融汇进僧人、机灵搞怪的秃顶形象。唐僧、八戒等形象更是要么回到乞丐或动物的原生形态、要么美化到极致。这些新形象,与其说是为了迎合观众求新求异口味,倒不如说是片中影像图形对于传统的颠覆、对时代新观念的融入、对新视像图式表达形式的探索。然而,未来影像图形表现理当不仅仅如此!影像作品的表现风格与形式,可谓异彩纷呈。仅动画片就有诸如简笔画、剪影、剪纸、偶动画、水墨、素描、版画、拼贴等多种表现风格,影视片也出现了集摄像、动画、特效、虚拟与现实集为一体的多元表达形式。面对众多的表现风格形式,我们没有理由不创作出新异的新视像。除了影像表现载体与形式的变化,现代观众对角色、场景等造型设计也提出了更高要求。由此,我们可在结合时代主题与地方文化的基础上,从影像作品表现风格形式以及造型形象设计上多下功夫,着力打造较新的西游文化影像图形。3 创作个案分析
视觉艺术形象是对现实的一种创造性把握,其把握到的形象是含有丰富想象力、创造性、敏锐性的美的形象。[2]本课题实践创作,以连云港西游文化的系列角色创意与实验数字影像作品研究为主要内容。对西游记中师徒四人以及数种妖怪所进行的大胆想象与创意设计,体现了创作者对艺术新形象的敏锐感觉。
如本组所创作的悟空系列角色方案(图1),既反映出新时代全民健身、飞越太空等时代主题特色,还传递出连云港地方戏剧文化特色以及闹元宵、舞狮等地方民俗文化。其形象表现既体现出传统的卡通绘画风格,而饱和且对比度大的色彩设计,又展示出民间风俗画绘画特色;角色造型头大身小、神态夸张,符合现代儿童重面部表情观赏的审美心理;面部五官与头发设计符号化,这极易形成强烈的符号识别,给观者留下深刻印象。所创作八戒系列角色方案(图2),一改传统八戒丑陋、懒惰、旧形象,呈现给观者可爱、憨实、趣味的新形象,将连云港异彩缤纷的民俗服装与传统节日要素融进整体构思创意中,并将其整体形象设计为圆乎乎、毛绒绒的手玩形象,利于影像图形进一步开发利用。再看红孩儿角色方案(图3),其设计独特、怪异又充满灵性。在该方案中,我们可明显看出如稻草人般的身躯、银杏叶的发髻。创作者将连云港美丽的稻草人与银杏叶形象融于红孩儿角色创意中,一方面为突出地方文化特点,另一方面也旨在表现红孩儿的远大志向与火辣的性格,小小年纪就懂得护卫自己与同伴,而丰收之果又全凝聚于体内,以至于凝成满腔吐不完的火焰。这种富有强烈新图形创意构思特色的影像图形,理当为西游传统文化增添视觉亮色。
在实验影像作品创作研究阶段,我们以角色创意为基础,进一步选择与之相符的表现风格与形式进行影片整体创意构思,产生了试验影像如《保护水资源西游篇》、《保护环境:八戒与小翠的故事》、《师徒四人的大学生活》等作品。在《保护水资源》(图4)中,可看到创作者突破传统写实造型,角色形象以几何化写意造型为其特色,师徒四人性格特点通过变化的几何图形得以诠释。唐僧稳重有涵养,高大的形象象征在四人中的统帅地位;八戒圆乎乎的脑袋俏皮可爱;悟空头部图形不同于唐僧的方正、也无八戒的圆,其忧心忡忡的表情写满了他对未来的忧思。而该短片也正是讲述师徒四人联手拯救被人类污染的自然环境这一主题,片中悟空见到昔日花果山变得满目疮痍,忧虑焦急自然而生。整个作品能让人在新异视觉与轻松幽默的情节中感受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有着较好的视觉审美与较充实的的内容审美。所创作作品能从西游文化传统内涵解读入手,恰当融入时代新文化与地方特色文化,进行表现形式上的探索,达到了课题研究目的。
4 结语
对传统西游文化的影像艺术探索,是一个长期的研究过程。要做好西游文化影像艺术作品,不仅需要我们系统解读传统西游的精深内涵、感受时代文化精神、融汇地方文化,还需要我们从异彩纷呈的视觉表现风格形式入手,采用多样化的现代图形创构策略,系统产生一批既具地方品牌特色又有时代新义的西游影像视觉图形以及相应试验影像作品。由此,可连云港西游文化影像图形创意相关范文由写论文的好帮手www.udoo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望实现未来西游文化影像艺术创作的逐级改良。
注释:文中插图作者系淮海工学院艺媒101班卜秋霞、古牡丹等。
参考文献:
[1] 贝拉·巴拉兹(匈).电影美学[M].何力,译.中国电影出版社,1986.
[2] 鲁道夫·阿恩海姆(德).艺术与是视知觉[M].杨跃,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作者简介:张青荣,女,四川营山人,南京艺术学院硕士,淮海工学院讲师 。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