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经济 >> 产业经济学 >简谈分布我国城市能源消费空间分布特点要求

简谈分布我国城市能源消费空间分布特点要求

收藏本文 2024-02-28 点赞:17285 浏览:73223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内容摘要:本文描述了能源消费在我国城市发展中的地位及面临的问题,分别从人口分布和地理分布两个视角分析了城市能源消费空间分布特征,从而剖析了我国城市能源消费未来所存在的各种节能机遇。针对以上问题,文章分别从控制城市化水平、优化能源结构及紧凑型城市发展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城市能源消费 人口分布 空间分布
问题的提出
城市是至关重要的全球文化和社会经济以及技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同时也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最为集中的地域和资源消耗强度最大的地区。联合国发表的2007年《世界人口状况报告》称截止到2008年超过一半的世界人口居住在城市内,同时世界GDP的大约75%来自于城市,这一比例在发展中国家也达到了60%左右。据估计到2006年世界城市消费了7900亿吨石油,占到了当年大约三分之二的世界能源,相对于全球每年1.6%的经济增长率,全球城市能源消费预计达到每年增长1.9%,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12374亿吨石油,占全球能源使用的比重也从67%上升到72%,而这都对未来的能源供给和安全以及城市化进程提出了严重的挑战。在世界城市成为能源消耗的主体的同时,我国的快速城市化过程也必然带动了城市对能源消费的显著上升,并对全球城市未来发展带来深刻的影响。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城市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凸显出能源因素对城市的今天和未来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城市发展的历史是对能源依赖性逐渐增大的历史。当前我国快速的城市化对能源的需求提出了新的挑战,在享受同等生活水平的基础上,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聚集拉动能源消费增加,这是由我国目前仍处在转型阶段的基本国情所决定的。我国要实现现代化,必须进行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人均能耗水平才会有所

源于:论文封面www.udooo.com

提高。所以城市不但需要大量的能源为这些人口提供无数的怎么写作需求,同时还要适应不断增加的经济行为和社会财富的能源消费。
城市需要在多条战线上同时采取行动,但是影响土地利用和空间发展的行动是最具关键性的,原因是能源消费与城市形态密切相关,空间发展具有很强的“锁定”效应(范进,2012)。目前我国城镇化水平的提升具体表现为人口快速增加,空间的不断扩张、因此城镇化发展对能源所产生的需求及其利用,在许多大、中城市也表现为城市不断空间扩张中的能源需求提升,并且还出现了诸如能源短缺、大气环境质量恶化等问题。所以在我国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分析城市能源消费的空间分布特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选择人口分布和地理分布特征两个视角来分析城市能源消费空间分布特征,从而寻找我国城市能源未来的需求变化趋势以及存在的节能机遇,同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我国城市能源消费与人口分布
1980年我国城市化率仅为19.6%,而到2005年全国已经有42.9%的人口居住在城市。目前我国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有些地区的城市化水平已经接近或超过50%。而我国2020年城市发展目标是城市化率为60%,同期美国的城市人口比已经超过了80%,说明我国的城市人口还有大幅度增长的可能。与此同时,截至到2006年我国城市能源消费占全国比重达到了75%,我国城市人均能源消费占全国平均水平的比重大大超过了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国际能源署,2008)。预计到2025年我国城市经济比重将会占到我国GDP的90%,城市能源总需求占全国能源总需求的比重将会达到85%(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2009)。
当前国际经验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率处在30%-60%之间,是这个国家城市化加快阶段,而城市能源消费和城市化进程密切相关,我国也将同大部分发达国家一样,城市发展将经历人均能源消费量增长较快和能源结构快速变化的过程(Yusuf.S, Saich.A,2008)。罗克勤(2003)认为以目前我国人口规模计算,城市化水平每提高1%,城市居民能源消费需求就将增加3800万吨标准煤。这相当于我国2000年能源生产总量3.56%,超过我国1990-2000年能源生产量年平均1.66%的增长率水平,再考虑我国人口增长因素,能源供应缺口还将趋于扩大。而从人均能源消费量来看,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化和居民消费水平的重要指标,2002年我国人均消费能源只有1吨标准煤,相当于日本人均能源消费的1/4,美国人均能源消费量的1/10。如果我国在2020年按人口14亿计算,同时达到日本目前的人均能源消费量,就需要56亿吨标准煤,即使我国能源供给可以达到35-40亿吨标准煤的消费量,生态环境也将无法承受(中国能源报告,2006)。
我国从2000-2006年间人均能源消耗增长率每年达到8.5%,而这主要是由于城市化驱动形成的,快速城市化即意味着人民生活水平的全面改善和对城市怎么写作提出更高的需求,这对于人均资源非常短缺的我国来说是一个困难的问题,但是人口集中到城市来,如果没有生活条件的改善,城市化又是失败的。而要达到能源合理和有效的使用,就必须走出一条合理适度的城市化、尤其是大城市化的道路。我国城市化的经济内涵仍然是工业化,所以必须要使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升级与工业化发展有机协调起来。
我国城市能源消费与地理分布
目前我国理论界谈论节能或提高能源效率更多的是技术节约、产业节约与消费节约,但是却忽视了空间节约。中外经验证明,最大的浪费是空间的浪费,最大的节约是空间的节约(王元京,2006)。目前关于最优城市规模的大多数研究都集中在对城市经济活动系统中的空间均衡及其性质的分析上,很少考虑城市对周围地区影响的空间差异性以及城市与周围经济活动的动态关系。与此同时,公共物品(比如能源使用效率)的自然属性和空间分布往往被检测定为外生给定的,多节点经济活动和居民个体偏好、技能的差异也往往被忽视。但是城市是不相同的,不同城市的功能和结构也不相同,他们的最佳规模的有效范围会变化很大,而且城市存在于一个城市间相互联系的环境中,城市规模体系必然会对个体城市最佳规模值产生影响。另一方面对城市规模的研究所涉及的不仅仅是一个纯粹的经济问题,而是一个有着广阔的历史、政治、地理背景等诸多影响因素的综合体,在影响城市规模的各种因素中许多是不能被模型化或数量化的(李培,2007)。不同的城市规模和城市结构都会对能源消费产生不同的影响。Parik ,J.et.al.(1995)指出,通勤能源支出与城市空间结构相关,能源消费与城市规模相关。在特大城市,人们的通勤能源消费高于人口为100-200万的城市,因为城市越大,市内通勤量和高峰时段塞车的能源浪费量越多,而紧凑的城市结构会比松散的城市结构更节约能源。
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2009)通过对中国城市化聚集式、辐射式、分散式和城镇化四种未来发展模式进行分析,认为未来聚集式城市化发展模式将会提高整体城市20%的能源使用效率,而辐射式城市化发展模式将会成为能源消费最多的发展模式,并认为大城市中的高附加值产业驱动了能源有效使用。
目前我国城市社会经济空间活动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布局过于分散,缺乏集聚效应。不仅小城镇建设成分散状态,就是大中城市也缺乏合理布局和整体筹划,而且各类开发区更是遍地开花、功能紊乱,而资源配置由于空间不合理布局而严重浪费。由于当前城市布局仍相对较为分散,数百个城市平行发展,互相争夺投资和其他资源也导致能源效率低下。另外,我国大多数城市的产业发展需要追求在一定区域尺度上的规模经济,而我国很多城市尚不具备像大城市那样的向心集聚条件,各地区的城市产业结构关联性不够,还难以构成职能相对完整、独立的分区,即使各地区的产业结构不存在任何冲突、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其整体所表现经济绩效仍是较低的,因为没有任何地区能够以较低的成本在不与周边地区发生协作的情形下,变资源性产品为高附加值产品,从而无法在生产中形成降低能耗的作用。所以分区之间的合理分工和分区内部的协调合作对研究开发、推广先进节能技术,从而缓解城市能源矛盾也相当重要。
我国城市能源消费的政策建议

(一)控制城市化水平,优化城市能源结构

随着能源消费的不断增加,未来能源和环境的变化将会成为城市化的制约条件,这使得城市居民生活的环境质量不断得到改善,以及

一般论文格式范文www.udooo.com

对城市自身的土地和空间发展、资源和污染、技能和就业以及怎么写作成本提高带来的资金需求等方面形成了巨大压力。因此从长远来看,我国城市必须走效益型发展道路才能实现现代化和赶上发达国家,因此,我国的城市化也必须选择效益型的道路。不能只重视或只强调发展大城市,有条件的中小城市合理地扩大规模,发展成适度的更优城市也是必要的,这也会成为市场的自然选择。
从能源消费结构来看,我国城市仍以煤炭为主要能源来源,当前煤炭提供了大约87%的城市主要能源,而且未来预期中煤炭仍将是我国城市主要消费能源,这使我国陷入低水平城市化的困境,并成为城市污染非常严重的国家之一。未来除了在北京、上海等一些超大规模城市,应该提高城市中电力、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的使用的比重,改变以往沿用的生产要素投入与资源利用方式,这样我国才有可能在2015年实现既定的城市化发展战略目标,同时也能够解决城市未来能源储备和能源发展问题。

(二)实现紧凑式发展,走“精耕细作”的发展道路

我国城市化集中式发展,尤其形成的各种类型大城市及其辐射的一级或二级城市经济区将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提高经济效益以及提高生活水平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并且从城市规划的视角来看,实现城市的紧凑发展可以达到城市“低碳发展”的目的。换言之,只有紧凑型发展,形成合理的城市空间结构,才能够发挥社会基础设施的“共享”功能,在自立功能明确的分区结构基础上形成规模效应,从而带动能源效率提高所具有的正效应。
同时作为城市体系的都市圈而言,任何区域在节能减排问题上的考虑都首先必须立足于各地区要素禀赋互补性和产业结构差异性的现实,而都市圈内合理的城镇等级体系为实现都市圈内资源配置和城市间功能互补合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这种多个中心城市的怎么写作功能互补而形成整体协调发展的趋势,在不同的中心城市功能的带动下就形成了不同的分区职能体系,通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分工合作形成产业链,来获取生产的规模经济,从而支持了区内能源的有效使用。都市圈能很好地统筹区域内外能源基础设施建设,通过不同区内和不同都市圈之间的相互合作,还可以共同抵御国际国内能源资源波动所带来的风险。而制度的因素、各基层利益的干扰将会被逐步排除,因此积极发展紧凑型城市和合理空间布局的都市圈,以提高有限资源的利用率,应该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未来城市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城市将在未来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只要继续促进有效使用能源、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空间资源配置效率、理顺利益体制以及补充完善节能法规和行业标准,才能实现我国城市能源消费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范进.城市密度对城市能源消耗影响的实证研究[J].中国经济问题,2012(6)

2.IEA.World Energy Outlook 2008[M].Paris,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published.
3.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Preparing for China`s Urban Billions[J/OL].http:///mgi/,2009
4.Yusuf.S,Saich.A.China Urbanized:consequences,strategies and policies[M].Washington,D.C:World Bank,2008

5.罗乐勤.我国城市能源安全分析[J].城市问题,2003(4)

6.魏一鸣,范英,韩智勇吴刚.中国能源报告(2006)[M].科学出版社,2006

7.王元京.走“空间节约”之路—不同资源配置,能源消耗模式的差异给我们的启示[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6(12)
8.李培.最优城市规模研究述评[J].经济评论,2007(1)
9.Parikh,J.and V.Shukla.Urbanization,energy use and greenhouse effects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Results from a cross-national study of developing countries[J].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1995,5(2)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