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经济 >> 产业经济学 >变迁高速公路变迁对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影响

变迁高速公路变迁对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影响

收藏本文 2024-04-08 点赞:26953 浏览:120649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笔者使用农村村级和农户层面微观调查面板数据,分析了样本村高速公路通达性的变迁及其对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参与的影响。统计性描述分析表明样本村离最近高速公路的距离显著变小,同期,我国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率也有显著增长,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参与有低龄化趋势;农村青壮年、男性劳动力非农就业参与率较高;教育和专业技术培训能显著提高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机会。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分析结果进一步验证了农村高速公路通达性的改善对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有显著促进作用。
关键词:农村高速公路;通达性;劳动力非农就业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71033003);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优秀青年人才基金项目(2011RC102)。
作者简介:罗仁福(1972-),男,江西乐安人,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农村教育、农村公共怎么写作和农村发展研究;张林秀(1962-),女,江苏溧阳人,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农村教育卫生、农村公共怎么写作和农村发展研究。
1006-1096(2013)04-0044-05收稿日期:2012-06-21
引言
道路投资一直以来被认为是促进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减贫和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相关理论指出,道路建设可降低城乡间运输和交易成本,促进城乡贸易,加快城乡间人员流动和信息交流(Rostow, 1971;Gannon et al, 1997;Olsson, 2009)。实证研究结果也表明,道路基础设施的改善对经济增长以及农民非农就业具有正效应(Gannon et al, 1997)。
我国学者对我国道路基础设施对农村发展和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作用问题也进行了研究。运用省级面板数据的研究表明,路网里程对GDP有显著促进作用,路网密度与非农就业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关系(Fan et al,2004;Fan et al,2008)。Zhao(1999a,1999b)的研究使用微观农户调查数据,分析了村里和村外道路的连通性对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影响。基于农户截面数据,邓蒙芝等(2011)的研究认为农村道路基础设施的改善与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存在正相关关系。由于缺少相应的数据,鲜有研究对外部道路交通条件、特别是高速公路等对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影响进行分析。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理解和识别我国高速公路的巨大变迁与农村地区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关系,从实证的角度分析农村地区高速公路通达性对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参与情况的影响。为此,本文有如下三个具体的研究目标:首先,基于微观层

摘自:学术论文格式www.udooo.com

面面板数据,把握我国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变迁及其分布;第二,描述我国农村地区高速公路通达性的变迁,并分析高速公路通达性与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参与的相关关系;最后,使用面板数据分析方法识别并估计高速公路通达性对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影响。

一、数据描述

本文数据来自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的农村实地调研。调研组调查了有全国代表性的样本地区和农户在2004年及2007年的情况。调查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了5个省25个县50个乡镇100个样本村作为样本地区。样本村的抽样步骤如下:首先,将我国分为5个主要农业生态区域,每个农业生态区随机选取一个样本省,共选取5个样本省;其次,在每个样本省中,按人均工业总产值排序分层随机选取5个样本县(Rozelle,1996);第三,在每个样本县用随机分层抽样方法选出两个样本乡镇;最后,用类似的方法从每个乡镇中选取两个村作为样本村。
根据样本村提供的户籍登记表,调查队员使用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出样本农户。在2005年的调查中,调查员从每个样本村中随机选取8户样本农户,共调查了800个农户的3360个家庭成员。在2008年的中,调查员对2005年接受调查的农户进行了回访,总计回访了682个农户的2867个家庭成员,回访比例在85%以上。使用2005年的调查数据,发现回访和缺失两类农户在家庭主要特征方面的差异没有统计显著性。
在调查中,调研员收集了样本村基本情况、农户及家庭成员的基本信息。在村级层面,收集了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怎么写作提供现状等信息;在农户层面,调查员到农户家中进行一对一访谈,收集了农户生产和生活基本信息,还收集了农户家庭成员的基本情况和就业方面的信息。

二、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变迁

改革开放政策实施后,我国劳动力市场逐步完善,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快速增加,对农民增收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样本数据也显示,调研期间,我国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有显著增加的趋势。2004年~2007年间,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比例上升了5个百分点,从2004年的50%增长至2007年的55%。
我们将农村劳动力依据年龄分为5组。从样本数据可以看出,不同年龄组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水平存在很大差异(见表1)。两轮调研都表明,26岁及以上的农村劳动力,随着年龄增加,其参与非农就业的比例逐渐降低。除了55岁以上年龄段的劳动力外,2007年其他年龄段劳动力的非农就业参与比例均高于2004年水平,其中以36岁~45岁年龄段的增幅最为显著。这说明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用工需求增加,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开始参与非农就业。我国16岁~25岁低龄劳动力的非农就业比例快速上升,非农就业参与率增长了近10%。部分低龄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快速增长值得重视,需要尽早考虑如何让这些仅仅具有初中或以下学历的农村劳动力更好地适应未来劳动力市场的需求。
同时,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也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见表2)。两轮调研数据都表明,农村男劳动力非
农就业比率显著高于女性劳动力,平均高了20多个百分点。此外,在调研期间,尽管劳动力非农就业比率都明显提高,但女性劳动力非农就业比率的涨幅小于男性劳动力;前者增幅为4%,后者为7%。

摘自:毕业论文答辩流程www.udooo.com

源于:毕业设计论文致谢www.udooo.com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