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班主任 >> 班主任德育 >> 初中班主任德育 >素养对小学数学教师应具备职业素养探微学术

素养对小学数学教师应具备职业素养探微学术

收藏本文 2024-03-14 点赞:7329 浏览:24222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对小学数学教学内容进行了改编,从而对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能力也有了进一步的要求。学生在小学时期,正处于思想尚未成熟阶段,他们会受教师的影响,从而改变自己的学习态度,这就说明小学数学教师的职业素养是相当重要的。
【关键词】职业素养;小学数学教师;学习态度;课堂教育
1326-3587(2013)04-0127-01
职业素养是一个很大的概念,各行各业的人都应该具备自己-的职业素养。那么,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具备怎样的课堂职业素养,如何加强自己的教学能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从而适应新课改呢?本文就从以下几方面简单地了解小学数学教师应具备的职业素养。

一、对教师职业素养的认识

1.要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专业知识是教师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只有不断地储备知识,才能有独特的教学方法,将知识更好地传授给学生;目前有一种很普遍的现象,小学数学教师认为所教的学生处于社会最底层教育,所教知识难度不大,只要有一般中学教师的水平就足够了。但研究表明,小学数学教师对自己知识水平的掌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他的教学成果,同样的内容,学生到底学到了什么,在于教师对数学的理解。然而,在新课改正在实施的条件下,小学数学教师缺乏专业知识,知识面只局限于课本,这对学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此,小学教师应当充分理解数学深度的内涵以及知识的重要性,加强自身的知识素养。
2.要有健康的心理。健康的心理是作为一名教师不可忽视的问题,近年来,我们国家多次出现教师学生的事件,如教师让学生互打耳光、楼道罚站、操场裸跑等等。试想一下,一个心理有严重问题的教师怎么可能教好学生,家长怎么会放心地把自己的孩子交给一个心理有问题的老师?这是对孩子的不负责任,会给孩子造成严重的心理障碍。因此,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让学生的身心得到更好的成长,才能培养出健康的人才。

二、数学课堂的教学模式

1.掌握数学课堂的教学思维。“创新是民族的灵魂”,创新是照亮人生前进道路的灯塔,是一个教育工作者最基本的素质。小学时代更要埋下创新的种子,培养创新意识。创新在小学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要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数学知识是小学数学教师必备的素养,只有丰富的知识理论体系,才能应对小学数学教学中所渗透的问题。小学数学教师要对数学知识、方法等有敏锐的洞察力,能准确地辨别数学符号的含义、特征以及数学运算的形式,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更多的数学信息,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2.控制数学课堂的教学节奏。现代的教师工作复杂多样化,任务紧张化,对教学的要求高、压力大。小学数学

中专毕业论文www.udooo.com

教师想要胜任这份工作,必须具有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要高度重视学生的想法以及学习状态。随时调控自己的教学节奏,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内,教师要按照自己课前准备的教学方案,为学生讲解教学内容,这就要求教师要合理地调配授课计划。比如,有个学生突然向窗外看了一眼:教师要把他从外面的世界吸引回来,面对像这种课前没有遇到的情况,如果教师因情绪导致心理失衡,便会不知所措,耽误讲课的进度,甚至有可能完成不了课前的准备计划,所以教师要有良好的心理素养,才能沉着、冷静地驾驭课堂,使课堂的教学节奏得到有效的调节。
3.减少数学课堂的教学偏差。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会存在很大的差异,有的喜欢学、爱学、乐学,有的则不喜欢学、厌学,最终导致弃学。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要有一定的心理判别能力,对学生的心理进行了解和分析。懂得他们的困难所在,针对不同的学生对症下药,帮助他们克服困难,从而使他们得到更大的进步。

三、数学课堂的魅力所在

数学是很枯燥的,大多数学生都不愿意上数学课,使课堂的气氛变得冷清,没有魅力,死气沉沉,课堂的魅力无非就是教师讲课要有,是一种冲动的情感,可以激发人的潜能,唤醒沉睡的记忆。当然,教师教学也是需要的,没有了,课堂就会平平淡淡,一点味道都没有。有了,学生也会受到感染。课堂就会变得生动、形象,这样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综上所述,职业素养是一名教师必备的课程,国家的发展在于教育,而教育的成败在于教师,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不断地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开发自己的潜能,与时俱进,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完成社会及家长赋予的使命。
【参考文献】

1、徐燕玲,衡阳市中小学教师在职培训需求调查分析[D]北京师范大学 2010

2、王冰田,职业素养与职业发展:从校园到职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3、马丁一,新课程三维目标教学操作丛书: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2010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