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班主任 >> 班主任德育 >> 初中班主任德育 >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必然性

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必然性

收藏本文 2024-02-10 点赞:23208 浏览:106130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中国的经济体制先后经历了计划经济体制、转轨时期的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与此相对应,形成了具有时代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中国当前的经济发展模式面临着经济增长高度依赖投资和过度依赖外部需求的问题,塑造新经济发展模式需要从经济体制、市场主体、资源配置方式、经济增长、产业选择和调控方式等方面做出调整。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只有不断调整优化,才能实现持续发展和大国崛起的目标。
【关键词】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必然性

一、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存在的问题

1.可能面临“中等国家陷阱”

30多年的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使我国实现了由低收入国家向中等收入国家的转变。2008年我国人均GDP为3267.1美元,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转折,也是一个新的起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成功,但不能盲目地认为未来会自动成功,现在离最终成功还有很大的距离,特别是可能遭遇“中等国家陷阱”。
中国的收入分配格局最近几年正在发生突变,已经明显偏离了原有收入差距允许的范围。现有发展模式产生的过度不均衡问题将会极大地制约需求增长,最终限制经济总量的继续快速扩张。收入差距过大,如果长期得不到改善,将会造成社会不稳定并抑制消费,将对经济的高增长形成巨大的影响,即一国在达到中等收入水平后的增长将面临消费不足的巨大障碍。城镇化长期滞后、地区差距过大等都会产生需求陷阱。在此阶段,缩小增长差距的政策不仅会得到更多的民众支持,而且会推动新的发展,因为它们将带动需求(主要是消费需求)的扩张,从而纠正投资与消费的不平衡问题。
2.现有的经济发展模式产生的过度不均衡问题将会极大地约束需求增长,最终限制经济总量继续快速扩张
持续的高增长如果不能带来产业竞争力(主要是制造业的竞争力),现有发展模式的继续推进将会阻碍产业升级和产业竞争力提高。同时,现有发展模式如果不改变将会使资源瓶颈约束难以克服,且环境的代价巨大。经济增长过度依赖于房地产发展,就是经济增长过度依赖高耗能行业。由于房地产行业自身对技术进步的作用有限,其对下游产业升级的要求不强,因此,它的过快发展将会阻碍产业升级。
现有发展模式还扭曲了资金、资源的宏观配置,隐藏着巨大的金融风险或经济危机。现有发展模式在资源、资金及人才方面都倾向于房地产业,这不仅会影响经济的宏观资源配置效率,而且还可能引发重大的金融危机或经济危机,即存在房地产过度泡沫化的风险。
总之,现有发展模式在新的国际、国内经济环境下难以继续发挥作用。中国经济增长对内依赖于房地产,对外依赖于出口,在新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下,正面临着巨大挑战。如果预见危机过后的一段时间内,没有了过度消费的美国,经济将会恢复常态,这将使中国以高投资形成的过剩的生产能力无法消化(出口增长可能出现中长期放慢趋势),而只好转向内需,当然这也是改变原有发展模式的机遇。但内需的增长将受到与前期高增长相伴的一系列不合理结果(即三大差距扩大或长期得不到改善、对消费激励不足、房地产过度消耗居民的购写力、产业竞争力提高缓慢等)的严重制约,而中国各级政府对投资的冲动依然强烈,这将会使中国的经济形势更加恶化。

二、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的迫切性

1.从理论角度出发

(1)经济体制是经济发展模式形成的基础
经济体制造就了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所以经济体制的选择与确立至关重要。要保证中国未来经济长期持续健康发展,必须设定良好的经济体制架构。
(2)经济体制改革是经济发展的动力
中国最初的经济体制改革是自下而上地推动,是当经济体制成为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障碍时,由经济活动的主体倒逼着体制制定部门去改革。这种改革虽然具有很大的滞后性,但是却释放出促进经济发展的巨大动力,使中国的经济在高速增长中实现结构优化与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发展无极限,改革亦无极限,只有不断地改革创新,经济发展的终极目标才能实现。
(3)经济发展模式要服从于国家的长远利益
中国是大国,可以不依赖国际市场而实现自身的发展,但其发展必然会影响到既有大国的经济利益,改变现有格局,因此,中国的经济发展必然会遇到各种阻力或陷阱——比较优势即是陷阱。因此,中国在选择经济发展模式时要从长远出发,把国家利益置于首要位置,在发挥比较优势的基础上注重技术创

摘自:毕业论文结论www.udooo.com

新,摆脱不利的国际分工格局。
(4)经济发展模式需要与时俱进
经济发展模式不是固定不变的教条,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都将对经济发展模式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要顺势而为,并及时根据形势变化予以修订与调整。

2.从现实情况出发

(1)贫富差距的扩大
改革开放后,中国从高度平均的社会骤然演变成贫富差距悬殊的社会。高速经济增长下社会结构的剧烈变化引发了高度的社会紧张感,社会分裂的固定化。
(2)地区差距的扩大,全民最低保障制度的欠缺
由于中国还不存在覆盖全民的以义务教育、医疗保险、养老金、最低生活保障等为核心的国民最低保障体系,无法消除人们对未来生活的不安。
(3)以加工贸易参与全球分工的经济发展模式容易受制于人
以加工贸易参与全球经济的发展模式使我国在经济基础非常薄弱的情况下,实现了我国经济连续三十多年年均增长10%的发展奇迹,短期内我国的制造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成为了“世界工厂”,这一发展模式的积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然而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经济总量的增加,这一发展模式对国际市场过度依赖的弊端也日益显现,经济发展容易受制于人。主要表现在三方面:对国际市场尤其是美国市场的严重依赖;过早地介入全球能源以及原材料的竞争;以加工贸易参与全球竞争,难于建立终端的品牌,难于获取高额的利润,难于打造创新体系,难于形成核心的竞争力。

三、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的方向

1.发展生产力,缩小差距,扩大公平的内涵

面对严峻的国内经济形势和复杂的国际环境,站在岔路口的中国需要经济结构改革的决心。本质上说,面对公平与效率的选择,应该毫不犹豫的倾向公平,要从收入分配入手,真正形成充足的市场需求,让经济增长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相一致。
首先,要主动提高劳动成本。其次,充分利用中国的体制优势,发挥政府在土地、金融和基础行业的控制作用。第三、在收入分配得到较好解决的前提下,从理念上对现有机制进行调整。扩大公平的内涵,将机会和权利均等融入制度设计当中,最终从追入分配的公平向保障过程公平转化,体现对“发展”概念的深入诠释。

2.发展国内市场以及为企业转型创造条件

我国经济要想继续发展,必须正视现实,积极应对。从国家层面上来说,大力发展国内市场,以减少对国际市场的依赖;从企业层面上来说,尽快从加工环节向价值链两端延伸,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首先,要加强监管,消除各种限制,解决各种不平等,增加国内居民的收入水平,扩大国内市场规模。其次,大力发展金融市场,将国内的财富转化为产业资本,减少对外资的依赖。第三,通过加大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增强企业对创新方面的投入意愿,通过对具有终端产品的扶持,引导加工型企业向研发、品牌等价值链的两端延伸,最终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孙剑.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演进与新模式的构建[J].理论学刊,2010(09).
王小广.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调整与战略思路[J].改革,2010(08).
[3]孙剑,李惠斌.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演进与启示[J],中国现代经济探讨,2010(02).
[4]冯小树.中国经济发展模式与面临的挑战[J].深交所,2008(09).
作者简介:
冯石岗(1955—),男,河北冀州人,管理学博士,哲学教授,河北工业大学社会科学部主任,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思想政治教育硕士点导师。
姚志倩(1986—),女,河北保定人,河北工业大学社会科学部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发展模式。
李潇潇(1984—),女,河北邯郸人,河北工业大学社会科学部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发展模式。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