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班主任 >> 班主任德育 >> 初中班主任德育 >课外阅读,语文学习源头活水网

课外阅读,语文学习源头活水网

收藏本文 2024-01-04 点赞:4646 浏览:14506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1326-3587(2012)08-0011-02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在当今信息量急增的社会里,培养学生较强的课外阅读能力已刻不容缓,而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却令人担忧。现代传媒抢占了大量阅读文本的时间,许多孩子宁可每天花一个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看电视,却不肯用20分钟的时间来读书;许多家庭不能为孩子提供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有的孩子居然没有一本象样的课外书……这些现象,不得不引起我们教育工作着的深思。
近两年的低段教学中,我尝试从以下几方面对学生加强了课外阅读的指导,收效明显。

一、激发兴趣,促成阅读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因此,我们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
从长远来看,让每个学生都与书交朋友,让所有的孩子都在在小学低段就开始扑到书籍的海洋中遨游,无疑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我时常针对教材实际,结合课堂教学,推荐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课外书籍引导学生主动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比如在学完《春到梅花山》一课后,我给学生推荐了王安石的诗《梅花》和的词《卜算子?咏梅》,让学生朗读、背诵,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积累词句,而且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深刻体会梅花的品质和精神。正如全国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所言:如果把教材比做树叶,我们不能一叶障目,将学生的阅读局限于课本;而要一叶知秋,以教材为依据,引领学生进入文学的殿堂,汲取文化养料。

二、教给方法,指导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只凭兴趣毫无目的、不苟方法地去读,其意义和收效也不得而知。因此,我们还要进一步引导学生不仅爱读,而且会读。“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从低段教学中就开始引导学生掌握正确有效的读书方法。《课标》中也提到:要结合课文的阅读,逐步引导学生学会朗读、默读和复述,学习精读、略读、浏览,学习利用图书室、阅览室、网络等查阅资料,培养初步的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在学完汉语拼音之后,课外阅读基本上可以由“听读”阶段逐渐过度到“自读”阶段,。低年级学生在刚开始阅读时,速度较慢,教师可要求学生指着字,读出声。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待学生能熟练拼读音节,牢固掌握汉字,朗读速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可有目的,有步骤地训练学生默读。训练分三阶段进行:①指读,动唇,不出声。②指读,不动唇,不出声。③不指读,不动唇,不出声。

源于:论文格式模板www.udooo.com

逐步达到“一目数行”的速度,使学生能在最少的时间里,最大量地阅读课外书籍。
当然,只有速度没有效果也是不行的,我们发现一些孩子读书只用眼睛,不用心,不动脑,这样的阅读当然只是事倍功半,因此,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边读边想,比如,可以用“把你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说说你读懂了什么”、“你还有哪些地方读不懂”等方式检验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是否在思考,是否读有所得,并将这一方法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当然阅读的书籍不同,而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不一样;阅读的目的不同,阅读的方法也不同。我们应该注重教会学生根据个人不同的阅读习惯,阅读目的、性质,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灵活使用。

三、创设条件,促进阅读

一旦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阅读的习惯养成了,阅读的方法掌握了,那么,课外阅读活动就有了可靠的保证。但教师仅仅鼓励学生看书是不够的,应创造机会使每个学生有书可看,有时间看书。

1、以身作则,与生同读。

要让学生爱读书,教师首先要爱读书。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不但要读经典性作品,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蕴和文学修养,还要多接触少儿报刊、图书,了解儿童的心理生理特点,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经常读书给学生听,或把自己的读书收获、体会讲给学生听,可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培养他们读书的兴趣,从而使他们自觉自愿地想去读书。与书为友,与生同读应当成为我们每位小学语文教师的追求。

2、设立班级图书角。

为了给学生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让学生有更多的读书机会,我在教室里设立了“班级小书库”,发动每一个学生从家里拿来自己最喜欢看的书,有专人管理,并随时开放,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读物阅读。长期以往,班级中课外阅读的氛围越来越浓。

3、保证阅读时间。

我们要尽量减少书面练习,增加阅读作业,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空间和时间。我除了允许学生在“早读”或“自习”时,既可朗读所教的课文,也可翻阅课外的书报,我还将每周的一节“语文活动”课定为阅读指导课,有效开展课外阅读及指导。

4、落实检查,深化课外阅读。

“兴趣的源泉还在于运用知识。” 学生阅读,既渴求读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外显,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的认可与赞评。针对这一心理特征,阅读课上组织各种形式的竞赛或展示活动,给学生提供施展才能的机会,这样可以满足学生的成就感,使他们体会到阅读的快乐。

四、家庭氛围,保障阅读

由于学校教育教学有统一的教材,有规定的教学任务,课内的阅读指导和在校有限的阅读时间依然无法满足学生课外阅读的要求,所以课外阅读更多有赖于家庭教育的监督。因此,我们一定要争取家长的支持与配合,以专题家长会的形式让家长意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积极有效地监督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1、“听读”也是“阅读”。

低段小学生存在着比较大的阅读障碍,一是识字量很少;二是阅读技能还未很好地掌握。我们这时可以多让学生“听”书。事实上,儿童在进学校读书之前几乎“读得懂”所有“说”出来的书,对书的“听”的兴趣往往会迁移到“读”的兴趣上来。因此,要建议家长多给孩子讲故事,让孩子以听的方式早“读”书、多“读”书。

2、带孩子去书店。

我们要建议家长时常带孩子去书店、图书馆,最好是规模大、种类全的大书店,刚开始看不看书、写不写书都不重要,只是让孩子置身于书的海洋,置身于知识的殿堂,感受浓浓的书香氛围。时间一长,孩子一定会被那种氛围所感染,进而喜欢书、喜欢读书。

3、帮孩子选择合适的图书。

为了避免学生不加选择、不辨优劣地进行课外阅读。我们还应当向家长介绍和推荐相关读物,让家长帮助孩子选择有益的读物。
低年级学生还处于形象思维阶段,他们对图画的喜爱远远超过对文字的喜爱。虽然他们已认识一二千字,但掌握不够熟练,还需借助拼音来阅读。所以,学生对有彩图的,注音的读物较喜欢。一学年之后,随着学生识字量的增加,阅读经验的积累,他们的阅读水平有所提高,对文字的理解能力也有所增强,这时候,可逐步向学生推荐那些没图画、没拼音的短小故事。另外,推荐读物应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兴趣爱好。低年级学生对模拟社会生活的动物世界的故事书、童话、寓言、卡通等图文并茂、篇幅短小、趣味性强、通俗易懂的书籍十分感兴趣,家长应及时为孩子推荐,提供这类读物,以满足其阅读的。

4、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家长要在每天抽出20—30分钟的时间和孩子一起读书,一起交流读书的感受。还可以在家里为孩子建立一个“小小图书室”(一节书柜、一个抽屉均可),每月增添一本新书。一定要把书放在孩子触手可及的地方,随时有空都可以拿起来看几页。保证孩子的阅读时间,并使其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一种乐趣。

五、坚持阅读,培养习惯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习惯是一种高度自觉的自动化的行为,一个人一旦形成某种习惯,将会长期影响其行为。因此在阅读指导中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将会使他们受益终生。所以教师要在实际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如,认真读书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积极动脑思考的习惯,摘录好词好句的习惯、爱护书报的习惯,用眼卫生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等。这些阅读习惯一旦形成,不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很重要,而且对他们将来的发展也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经过近一年的培养与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较浓厚,良好的阅读习惯也逐步养成。“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没有日积月累的阅读,就没有学生的语文功底,就没有丰厚的智力背景。我们的语文教育要追赶时代,就得超越课堂,去开辟课外阅读的广阔天地,让孩子们在浩瀚的书海里遨游,才能“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课外阅读无疑已成为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