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班主任 >> 初中班主任 >文化和世界上第一个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

文化和世界上第一个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

收藏本文 2024-01-07 点赞:16828 浏览:71843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庄严神圣的泰山,两千年来一直是帝王朝拜的对象,其山中的人文杰作与自然景观完美和谐地融合在一起,泰山一直是中国艺术家和学者的精神源泉,是古代中国文明和信仰的象征。”这是遗产委员会对泰山的高度评价。因而,泰山以七条标准的认可,独步天下,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遗产之尊”。所以泰山的管理就显得倍受关注,更值得我们投入更多的精力去开发和保护泰山。
关键词:双遗产 泰山 开发 保护
经历了几千年的开发建设,泰山形成了以富有美感的自然景观为基础,渗透着区域综合性的人文景观的中国山岳风景的典型代表,从而泰山形成了内容丰富的自然与人文浑然一体的突出特点。泰山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互依托,因而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文化与自然双遗产。

一、泰山的情况简介

泰山位于山东省中部,它屹立于华北平原之上,宛如东天一柱。泰山雄伟庄重,气势磅礴,它犹如天庭仙境,让人心旷神怡。泰山位于东方,是太阳升起的地方,象征着万物生长,生命源泉之所在,成为天的象征、神的化身,因而历代帝王都要到泰山积土筑坛,增泰山之高,以祭祀上苍。泰山气候温和、土地肥沃,是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的重要地带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和中华民族伟大而庄重的象征。历经数千年,泰山在拥有深厚文化内涵的同时,还具有丰富的自然美,成为中国名山风景的代表,即以富有美感的自然景观为基础,因地制宜渗透着人文景观美。

二、泰山保护现状

(一)泰山的管理体制改革

为保证了泰山风景区的发展和永续利用,泰安市政府为加强对泰山的统一管理,1984年设“泰山古代文物管理委员会”,其后管委会将原“泰安市泰山文物风景管理局”、“泰安文物局”、“泰安市泰山林场’’三位一体合署办公,形成政事合一的管理体制,1998年,泰安市政府组建泰山旅游集团,以期“实施政企分离,提高政府对泰山管理的行政权威性”,随后泰山旅游集团股票上市。总之,三次机构调整的一条主线是改变政出多门,而由一个政府机构全方位管理泰山事务,强化政府对泰山风景区的管理职能。

(二)泰山的环境建设

为保持泰山的生态安全,在泰山禁止使用烟煤、茶炉、炊事灶,而是采用液化气、电等清洁能源,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生态的破坏,自觉保持好泰山的环境安全,在泰山也建起了多个大气自动监测站,定时监测泰山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对于水资源,泰山的河溪也要进行水质监测,从而掌握水质情况,以保护好泰山的自然景观。

三、泰山双遗产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矛盾

(一)发展旅游产业与文化遗产保护之间的矛盾

文化遗产地乱建,严重地改变了其原真性。以泰山登山索道为例,从索道设计之时,就遭到中国建筑学会理事们及专家们的强烈反对,但是索道依然建成。从保护的角度看,应以不建为好,至少要尽可能与主要景点保持距离,但从方便和吸引游客的角度着眼则应尽可能贴近人流集中地带。结果,泰山的主景区出现大面积崩落的碎石形成乱石带,数十米高的塔架凌驾于南天门景观之上,喧宾夺主,大有“压倒泰山”之势,与环境很不谐调。

(二)泰山管理与经营之间的矛盾

由于泰山的体制改革,泰山作为一个“大商品”,“推向市场,推向世界”,随着泰山游客的剧增,

源于:查抄袭率毕业论文www.udooo.com

旅游怎么写作业大量进山,商家希望泰山建设成为“山上都市”。但为保护好泰山遗产和资源,保持良好的环境与秩序,泰山管理部门希望强化政府管理职权,对泰山统一管理,为此,出于保护的需要,希望对游客流量有所控制和疏导,不愿看到泰山上成为闹市,因此管理与经营的矛盾问题变得很突出。

四、泰山保护与开发的建议

(一)提高综合经营能力,不以门票涨价来提高经济效益

泰山生态旅游的开发特别要控制“五一”、“十一”检测期的游客人数,可采用浮动票价、开辟主景区周边生态旅游村等新景点、新线路的措施,解决超容量旅游带来的各种问题。泰山的发展应巧用杠杆,以结合景区自身的特点,科学旅游吸引更多游客。

(二)合理规划生态资源的开发和建设

泰山近几年来发展迅速,在争议中,泰山开发了天烛峰、桃花峪等新景区,修建了3条索道,公路网、步游道也已形成。新开发的景区要以自然景观为主,依山就势,根据地形、植被、传说等适当建造小型新景点,使之形成连续的动态风景序列。切忌不顾植被大兴土木,使游客既能欣赏泰山的人文景观,又能领略泰山的无限风光。
总之,泰山作为我国名山,它的保护和开发是全人类的责任,我们每个人都应在保护文化遗产发面做出贡献。世界遗产的丰富内涵来自于各个民族文化的长期发展,无论是自然遗产也好,还是文化遗产也好,都包含了文化的创作过程,或是由文化赋予他意义,或是文化所直接创造。
参考文献:
陈来生.世界遗产在中国[M].长春出版社.2006
罗佳明.中国世界遗产管理体系研究[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本文在写作过程中得到文学院刘成学老师和金银芳老师的指导和帮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作者简介:
刘淑丽,女,山东临沂大学文学院201文化产业管理一班学生。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