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初中教学 >> 初中地理教学 >试议素养强化课外阅读提高语文素养

试议素养强化课外阅读提高语文素养

收藏本文 2024-03-22 点赞:23723 浏览:107019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初中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2~3部名著”,这是语文课程标准对课外阅读具体的规定。此外,新课标还特别强调了“提倡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点,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对课外阅读的这一重要的规定,把课堂内外、书本内外结合起来,充分体现了“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基本规律,为学生强化课外阅读,提高素养,学好语文指明了方向。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重视感悟能力的培养

所谓感悟,是指阅读主体在面对阅读文本的时候,经过自己的思维而领悟出道理、体悟出情感、会意所蕴含的人文精神的过程。课外阅读有充足的时间来让学生完成这一过程。学生在与文本进行对话交流时,不仅可以领略阅读文本的形,还可以仔细琢磨文本的事理和神韵,理解作者所托之情感。换言之,感悟越深刻,对文章的意蕴理解就越深厚。教师在课堂上就需要根据学生的层次来设计教学,鼓励学生进行质疑探究,就要充分发掘学生丰富细腻的情感。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只有对生活充满爱心,才会产生细腻丰富的情感,也才会有大脑的灵动。
另外,语感是经过长期训练才能日趋完善的。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积累语文知识的习惯,要让学生明白没有语文知识的积累,阅读能力的提高也就成了无米之炊、无源之水这一道理。在精心指导的基础上,教师应增加课文中要求学生必须会读、会写、会用的词语的数量,指导学生长期不断收集课内外词汇,注重培养学生勤摘抄、勤做读书笔记的习惯。感悟不同文本之间的不

源于:论文查抄袭率www.udooo.com

同特点,久而久之,学生在遇到陌生文本时,也能独立完成文本的解读。

二、注意阅读兴趣的激发

语文阅读教学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超越,真正走上素质教育的轨道,就不单单是紧扣教材,而应让学生真正成为独立的阅读者。语文教学应该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提倡广泛阅读,少做题,鼓励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让学生懂得,阅读应是出于自己的生命需要,是一种自觉的行为。阅读是为了获取信息而读,为爱好而读,这才是真实的阅读。
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样教学法就会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为此,教学时应力求避免使用那种包教百课的“平推式肢解法”,而采用新鲜活泼、比较实用的教法,力求课堂上有笑声、有沉思、有条理,生动活泼,趣贯满堂,以有趣引兴趣。在实际讲解中,教师应只作一般方法上的介绍,如圈点勾画、点评批注、寻章摘句、卡片心得、浏览背诵,当用则用,这法那法,并无定法,唯有“读”、“悟”是上法。俗话说“读遍天下书,尽知天下事”,让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形成语感、在读中学会读书,心无杂念,读出个“心领神会”,读出个“忘乎所以”。

三、培养正确的价值取向

叶圣陶先生指出:“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正同说话一样,胸中有所积蓄,不吐不快。”然而由于每位作者所处的时代、生活、社会阶层不同,他们在作品中所反映出的风格和主题,对于新世纪受物质文明影响日益深刻的学生来说已经难以或体味不出原来的那种思想情感,存在着差距和局限。故此,教师要明确正确的价值取向,才能熏陶感染学生,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如某位教师教学寓言《白兔和月亮》,在探讨寓意时,有个学生认为白兔得月后有了无穷的得失之患,是因为它独自拥有了月亮,因此我们有什么东西也不能独自专有,应与朋友共享,还举了例子,如金钱、爱情等。这引起了全班学生哄堂大笑。这时教师因势利导,他说:“世上有很多东西可以与他人共享,如友情、欢乐、书籍、自己的劳动成果等,但也有个例是不能与他人分享的,特别是爱情等。爱情不同于友情,它是自私的,等同学们长大后便会体验到。”教师寥寥数语,让学生懂得了爱情与友情的不同,避免了学生陷入误区。因此,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教师应侧重引导学生关注和体会作品中所弘扬的正义感和良知感,在阅读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同时,对作品中所表现出的一些社会负面现象,需要教师辩证地指出这些现象并不是社会的主流,从而使课外阅读得以健康发展,而不至于把学生引入歧途。
总之,阅读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要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就必须立足于课内,着眼于课外,课内与课外相互结合,互补互助,相得益彰。课文阅读是基础,对课外阅读起着指导作用,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延续和补充,反过来丰富并深化课文的阅读学习,真正做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责任编辑 陈剑平)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