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初中教学 >> 初中地理教学 >基于调查问卷中学生阅读困惑与

基于调查问卷中学生阅读困惑与

收藏本文 2024-01-20 点赞:13374 浏览:57203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 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无锡地区中学生课外阅读中表现处的困惑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思考。
关键词 阅读困惑;中学生;问卷调查
1671-489X(2012)25-0087-03
Based on Questionnaire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Reading Puzzles and Thinking: Taking Wuxi Area as an Example//Zhang Fengjun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form of questionnaire survey,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 Wuxi area in the confusion in reading performance are analyzed, and based on this,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thinking.
Key words reading confused; middle school students; questionnaire survey

1 调查基本情况

1.1 调查背景

为推进《中学生生涯阅读与人格培养的相关性研究》课题研究深入开展,课题组五易其稿,编制了一套较为完整的课题调查问卷,旨在了解目前中学生日常阅读情况与人格发展状况,并期冀从调查数据中发现生涯阅读与人格发展间的相关性,为课题深入推进打下良好基础。

1.2 调查范围

本次调查是在无锡市初中、高中以及完全中学中抽取的36所学校中开展的,受访者涵盖初一、初二、初三、高一、高二和高三等6个年级。调查共发放问卷5 400份,收回问卷5 139份,回收率达到96%。根据统计学原理,本次调查数据全面,翔实可靠。

1.3 问卷形式

本次问卷设计3种题型,分别为单选题、多选题和排序题。其中单选题为15题,多选题为5题,排序题为5题,共计题量为25题。问卷内容主要涉及生涯阅读与人格培养两个方面。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中学生时期,既是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更是学生心理和生理发展的黄金时期。在这一阶段,阅读的作用强调的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培养与逐渐形成。就阅读实践而言,中学生的阅读常常需要一定的指导,从而清晰阅读目的,提高阅读技能,并养成阅读习惯。然而,中学生阅读不是想当然的处在一个单纯阅读的理想状态,而是身处于门考试功课同时进行的背景中,它常常随着学校升学率这一重要指标而波动,因此,“喜欢阅读”与“现实分数”常常交织着困惑。

2.1 阅读目的不统一

阅读是一种行为,阅读目的制约和影响着阅读行为。《调查问卷》中第

2、9、10题的数据分别从学生、学校、家长3个层面显示出阅读目的不统一。

第2题,学生对阅读目的的认识依次为:57%认为是丰富知识,16%认为是形成健康人格,14%认为是提高学习成绩,13%认为是休闲娱乐。
第9题,学校教师在教育学生要热爱读书时,最强调的目的是养成阅读习惯,比例为56%;其次是形成健康人格,比例为22%;再次是提高学习成绩,比例为17%;而选择不明确的比例为5%。
第10题,家长希望孩子好好读书的最大愿望

源于:论文标准格式www.udooo.com

是:提高学习成绩,占62%;形成健康人格,占24%;养成阅读习惯,占10%;不明确,占4%。
从以上数据来看,学生阅读倾向于丰富自己的知识,学校教师则倾向养成阅读习惯,而家长则更注重提高学习成绩。可以看出,家长趋于功利的选择面大。但是这三者之间有一定的联系,如何理顺家长倾向提高学习成绩、学生倾向丰富知识、教师倾向养成阅读习惯之间的内在关联,达到形成学生健康人格,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阅读目的,这是需要课题研究关注的。

2.2 阅读兴趣不确定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可以激发人的创造热情、好奇心和求知欲。”孔子也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都在强调兴趣的重要性。反映在阅读上,兴趣同样重要。
《调查问卷》第3题:“中学生阅读时间很少,你一般首选哪类读物阅读呢?”文学小说,占45.7%;人物传记,占14.4%;科普读物,占24.1%;学科辅导类读物,占15.8%。表面看这是一道了解阅读选择的问题,但它同时也反映了中学生在阅读兴趣上的困惑。青少年阶段是人生求知的黄金时期,大量阅读、广泛涉猎有助于他们拓宽视野、树立目标,进而形成高尚人格。阅读文学小说、人物传记和科普读物都有助于中学生成长成才,但从调查结果不难发现,最能影响和形成人格的人物传记类读物的首选比例不足15%,甚至不及学科辅导类读物,这不能不令人忧心。
《调查问卷》第4题:“如果阅读人物传记类书籍,你最喜欢哪类人物传记呢?”选择比例依次为成功创业者(32.4%)、英雄人物(31.9%)、科学家(18.3%)、影视明星(17.4%)。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学生在阅读兴趣上存在一定困惑。学生选择“英雄人物”和“成功创业者”基本上平分秋色,这说明自人类文明诞生之日就被作为追求更高、更完美的精神境界象征的英雄人物依然为学生所崇敬;另一方面,成功创业者是否作为物质境界的象征而被推崇呢?这样的选择是统一还是矛盾呢?
《调查问卷》的第6题:“你平时读书时一般最关注书中的什么呢?”调查结果依次为关注故事情节(49.4%)、人物的思想和行为(33.6%)、描写的方式和语言(12.9%),4.1%的人选择随便看看,没有特别关注的。从中可以明显看出,将近一半的中学生更关注书中的故事情节,也可以理解为为看故事而阅读,而书中最重要的人物的思想和行为则只占到30%强。这也体现了在阅读的目的和兴趣上中学生还需要引导和培养。2.3 阅读选择缺引导
阅读选择是解决“读什么”的问题,这是阅读的起点,也是贯穿整个阅读过程的一条红线,掌握了,便可使阅读效果趋于最大化。
《调查问卷》第13题:“你平时选择阅读书籍的主要因素是什么?”调查结果显示,对于中学生来说,大部分人都是跟着感觉走,比例高达82%,老师和图书馆员推荐仅占10%,要好同学的介绍占6%,而选择不知道的占2%。可以看出,学生对读物的选择上是非常缺乏引导的,很大程度上是靠自身自觉或不自觉完成的。
那么,在具体读物的选择和判断上又是如何呢?从以下三道排序题可略知一二。
排序题第22题:你选择和判断一本好书的标准依次是什么?学生选择的排序:思想内容(55

摘自:学术论文翻译www.udooo.com

.7%)>艺术风格(1

7.5%)>作品影响(10.1%)>作者名望(9%)>作品人物影响(4%)。

排序题第21题:你读书时欣赏书中某个人物,首先关注这个人物的哪个特征?然后依次关注什么?学生选择的排序:人品(6

3.6%)>性格(18%)>风度(6.9%)>举止(6.3%)>学问(5.1%)。

排序题第23题:你阅读中最喜欢、最崇拜的人物类型一般是怎样排序的?学生选择的排序:最善良的人物(29.9%)>最智慧的人物(29%)>最勇敢的人物(18%)>最诚实的人物(16%)>最富有的人物(7%)。
从排序数据可以看出,学生在读物选择上,首选为品德,择善而读,这与学生人格塑造的要求是成正比的;而学生阅读目的最多的选择项却是丰富知识,这说明在具体读物的选择和阅读目的指向上存在困惑。

2.4 阅读方法未掌握

汉代文学家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者可以医愚。”读书有法,但无定法;读书无规,但有常规。阅读方法和意志力对于阅读行为的维持具有重要意义,事半功倍是因为方法得当,事倍功半则恰恰相反。
《调查问卷》第18题:“每当你遇到各种各样困难时,你常常会怎么做呢?”选择“有能力就做下去,没有就算”和“请别人帮忙一起做”者占到26%,也就是说有相当一批中学生面对困难还是缺乏进行下去的意志力。这在《调查问卷》第19题(你看一本比较艰深的书时遇到许多不懂的地方又会怎么办呢?)也有所反映,其中直接选择“跳过去”者达到6%,在所有选项中居第二位。
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反映中学生缺乏足够的阅读意志力,另一方面也说明他们没有掌握相关的阅读方法。

2.5 阅读时间难控制

前面已提到学生阅读不是以单一状态呈现,而是以学生学习任务并列的状态显示。现状如何呢?《调查问卷》第11题:“现在学业负担很重,你一般每周能有多少时间阅读课外书呢?”选择一两个小时的占39%,选择三四个小时的占28%,选择五六个小时的占15%,选择几乎没有时间的占18%。数据显示出:1)阅读与课业学习的时间分配比例困惑;2)有限的时间与海量读物的矛盾。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一个善于思考的学生来说,他在脑力劳动上所花费的时间,大约有1/3是用在阅读教科书上,而2/3是用在阅读非必修的书籍上面的,因为说实在的,思考习惯的形成,在决定性的程度上是取决于非必修的阅读的。”可实际的情况不容乐观,甚至有近两成的学生几乎没有时间进行课外阅读。
那么在有限的阅读时间内,学生又是如何实施自己的阅读计划的呢?《调查问卷》第12题:“现在你平时阅读一般会怎样进行呢?”选择结果:按照自己的计划进行,占62.2%;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占12.5%;随便看看,占23.5%;从来不看,占1.8%。从结果来看,能按照自己的计划或老师的要求进行阅读行为者占到近75%,但不能忽视随便看看和从来不看的人数也达到了25%以上。也就是说在4个人当中就有一人是没有计划地进行阅读行为,这个比例是相当高的。这也反映出在阅读行为的计划性上,中学生尚存在较大困惑,这正是课题研究要致力解决的问题之一。

3 结论及思考

3.1 结论
本次问卷调查参与学校类型全,学生覆盖面广,问卷的发放和回收比例高,应该说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依据本次调查的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教师、家长和学生个人在阅读认识上存在显著不同;2)应试背景下中学生阅读兴趣存在弱化风险;3)阅读方法和意志力的传授和训练刻不容缓。

3.2 思考

1)加强家校沟通,找到学校、家庭和学生个人关于阅读的结合点。如前所述,学生、教师和家长对于阅读的认识存在显著差异,但这个差异并非无法调和,而是可以找到最佳结合点的。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助于学生拓宽视野、丰富知识,而知识的融会贯通必然促进理解力提升,进而达到提高学习成绩的结果。因此,强化家校沟通,可以让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在阅读上形成合力。
2)营造书香校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良好的教育环境可以促进兴趣的形成和持久。营造书香校园,就是用浓郁的文化氛围来引导人、感化人、塑造人,通过阅读使学生真正成为“人”。在弥漫书香的环境中,学生将更容易“爱读书、多读书、会读书、读好书”。
3)开设阅读课,在阅读方法上给予必要的指导。仅有高涨的热情,没有正确的方法,往往造成事倍功半的结果。美国未来学家,《第三次浪潮》的作者阿尔温·托夫勒先生把想要读书却不知道读书方法的人叫做文盲。由此可见,方法对于阅读者是非常重要的。学校开设语文阅读课,除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更重要的就是阅读方法的指导。根据不同的读物,指导学生运用泛读法、精读法、快读法、比读法等具体方法,多次训练并熟练掌握,这将成为学生一生的财富。
4)合理安排,学会海绵里面挤时间。诚然,由于中、高考的指挥棒作用,现在的中学生主要的时间和精力都集中在课业上。课外阅读的时间被无情地挤压,似乎很难有大段时间专门用来阅读。但正如鲁迅所言: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意挤,总还是有的。古人利用“三余”“三上”进行阅读,今人亦可效仿。只要指导思想对头了,具体方法是可以灵活多样的。
参考文献
杨翠萍.东西部欠发达地区少年儿童阅读现状比较分析:以广东粤西和青海西部柴达木地区城乡小学生为例[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2(4):112-115.
李玉花.浅论少儿自主阅读特点及其对策[J].情报杂志,2009(S2):291.
[3]章忠平.基于读者调查分析的公共图书馆讲座怎么写作思考[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2(2):100-102.
[4]张康华,赵岚,徐军英.素质提升阅读水平,阅读促进素质提高[J].图书情报工作,2012(1):141-144.
[5]安鑫,赵敏,段好宁.中学生阅读意志的调查研究[J].图书馆界,2012(1):28-29,77.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