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初中教学 >> 初中历史教学 >关于衔接城市轨道交通制约中高职衔接

关于衔接城市轨道交通制约中高职衔接

收藏本文 2024-01-17 点赞:24255 浏览:108975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为增强学生的职业技能,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要,职业院校一直在探讨中高职衔接问题,文章首先分析了中高职衔接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最后结合实际对如何建设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中高职衔接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城市轨道交通控制

一、中高职衔接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第六章职业教育第(十七)条之规定“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课程衔接体系。鼓励毕业生在职继续学习,完善职业学校毕业生直接升学制度,拓宽毕业生继续学习渠道……”为指导,坚持“以怎么写作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的办学方针,探索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人才衔接培养新模式和办学新机制。
中高职衔接培养模式是辽宁省教育厅的试点工作,我校非常重视这项工作。2010年6月9日,辽宁省教育厅提出了建设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职业院校的要求,支持我校积极创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成长发展立交桥的新模式,使其成为辽宁省在全国职业教育领域的新亮点;2012年9月13日,辽宁省政府、省教育厅正式批准我校成立辽宁轨道交通职业学院,在成立大会上,按照唐国华副厅长的要求,辽宁轨道交通学院要做辽宁省高职院中的排头兵,学院必须承担起发展辽宁高等职业教育、为社会培养人才的重大任务。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世界各国推行中高职衔接的模式大致有三种:1.英国采用的国家确认普教与职教文凭等值的衔接模式,其特点是国家出台职业资格制度,认可不同层次职业资格与相应普通教育文凭的等值关系,并使二者具有升学与就业的同等效力,职业资格的获得者由此取得接受高等教育

源于:硕士论文www.udooo.com

的权利;2.法国和德国采取的经专门补习以学历达标实现衔接的模式,其特点是由职教机构对中职毕业生进行一定时间的专门补习,使之达到高中阶段学历标准而实现的中高职衔接;3.美国采取的通过课程或大纲直接衔接的模式,其特点是由一体化的中高职职教大纲、课程的衔接保证这两个层次职业教育的顺利衔接。
我国职业教育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得到了较大的发展,目前中高职衔接模式主要有两大类:独立结构模式和一体化结构模式。其中,一体化结构模式基本有5种形式,其中之一的五年一贯制,又可分为“3+2”和“2+3”两种形式,使得中职毕业生有可能经过考试获得进一步深造的机会,因而使中职与高职相互衔接起来。

三、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中高职衔接

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作为轨道交通行业的五大骨干专业(城市轨道交通控制(通信信号)、城轨供电(电气化铁道技术)、机车车辆、铁道工程、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铁道运输))之一的重点专业,是学院《中长期发展规划》中十二五期间重点发展建设的专业,也是国家轨道交通行业重点建设的骨干专业,专业发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东北地区、全国乃至于国际轨道交通控制领域专业人才的培养。
全国示范性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各有特色,而且逐渐趋于完善。近几年随着国际轨道交通的飞速发展,国内轨道交通(铁路、地铁、高铁、轻轨等)的建设步伐也在不断加快,所以现场急需大量运营管理、设备操作维护人员,但由于长期以来国内经济结构形式的调整,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通信信号)人才培养有些断档,所以中高职衔接方案没有成型的可以借鉴,在辽宁省内乃至全国属于前列,所以很多内容都需要创新,具有很好的研究探讨价值。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探讨:
1.确定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深入进行课程改革,构建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

2.建设素质与结构并举、学术与技能共进、结构优化的“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

3.按照校企合作长效化、工学结合制度化的思路,创新工学结合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建设专业教学需要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

4.完善质量评价体系系统;

5.用“双闭环”控制教学质量保证体系指导中高职衔接。“双闭环”控制教学质量保证体系2008年开始在我院运行,已初见成效。所谓“双闭环”控制教学质量保证体系是在原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上,建立内环和外环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将教学常态和改革动态变化所可能造成的偏差,利用“双闭环控制”反馈来调整中高职衔接的职教体系,不断改进提高,构建完善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教育部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法规,规定构建中高职衔接的职教体系是我国职教发展的目标之一,这为我国职教发展指引了方向。但由于起步较晚,我国中高职衔接还存在不足,如还没有大范围地开发中高职衔接的课程等。中高职衔接是世界职教发展的潮流,中高职衔接发展的高级阶段,应该是从注重形式的衔接(比如学制的衔接)到注重内涵的衔接(如课程的衔接)的发展。
参考文献:
鲍风雨.职业院校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理论与实践[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10.
李梅,蒋凯,梁洁 译.比较教育研究:路径与方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10.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