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初中教学 >> 初中生物教学 >本书《我第一本书》教学设计

本书《我第一本书》教学设计

收藏本文 2024-02-03 点赞:30581 浏览:142485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教学目标】
1.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能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感知作者的内心情感。

2.能够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揣摩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说出其中包含的感情。

【教学重点】
作者的内心情感,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及其中包含的感情。
【教学难点】
了解“我的第一本书”的深刻含义,感知作者的内心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从学生生活体验导入。
环节设计:具体介绍学生印象深刻的第一本书
设计目的: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谈体验,为引出《我的第一本书》做铺垫。
课堂在线:一位女生说印象最深的是她的第一本教科书,因为给她带来了知识,并没有具体的介绍。
环节反思:教师没有具体指明怎样具体的说,因此学生答题过于简单。

二、整体感知,概括文章内容

1.浏览课文,说说什么书让牛汉如此难以忘怀?——60年前小学一年级的国语课本。

2.默读课文与事

作者说,这本书酷似一组画,当我们翻看这一组画时,画面中都有哪些人?哪些事?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一找,并试着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人:父亲、“我”、乔元贞、乔海、“弄不成”、二黄毛……
事:父亲考学、父亲补书、带狗上学、送元贞书……
小结:这组画包括了生活的艰辛、人间的温情、同学的友谊、上学的乐趣。(板书)
环节设计:

1.自由读课文,找什么书让作者如此念念不忘?

2.默读课文,找文中的人与事,并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设计目的:落实课标关于阅读的要求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
课堂在线:学生读了近8分钟,找什么书以及文中出现的人很全面,概括事件时不够简练,教师代替了学生的归纳。
环节反思:根据课前调查学生根本没有预习,所以我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文章主要内容,并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结果学生读书完毕

摘自:毕业论文评语www.udooo.com

后很快找到问题的答案。然而学生在概括文章事件时不够简练,原因是读书的时间还不够。今后在此环节上要给予学生多一点时间。

三、品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1.品读课文的难忘处

有没有哪些场景,哪些内容使我们最难忘的?读一读,从中我们能感悟到什么?触动你的是什么呢?

2.含义深刻句子举例:

(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怎样的?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指的什么?
(2)“我真应当为它写一本比它还厚的书,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
作者用崇敬的心灵究竟想赞美什么?
(3)“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重点句)
“人不能忘本”含义?
环节设计:

1.通过读书文中哪些人哪些事让你难忘?再读一读,从中你能感悟到什么?

2.文中有哪些句子让你难以理解?

设计目的:落实课标:“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理,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课堂在线:我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让他们共同解决。然而学生找难忘的人与事不够多,参与面不够广。
文中难以理解的句子,是教师抛给学生的,并不是学生自己找出来的。
环节反思:此环节应该是一节课的重点内容,我是想通过学生自己的阅读感受,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解决,然而效果不佳,课堂在这个环节上有些沉闷。究其原因是教师给予学生读书和思考的时间不够多,另外没有很好的铺设台阶,所以学生难以攀登上。平时教学中强调要跳一跳摘桃子,但是我把桃子挂得太高,没有铺设好台阶。

四、深化延伸

既然这一本书酷似《父与子》中的漫画,漫画是让人看着发笑的,为什么我的这本书看了却很难笑起来呢?读完这篇文章后你有什么启示?
设计目的:注重对略读课文学习的感受。
课堂在线:既然这一本书酷似《父与子》中的漫画,(师举漫画并简介漫画)漫画看了让人发笑,为什么我的这本书看了却很难笑起来呢?读完这篇文章后你有哪些启示?
令人遗憾的是只有两位学生说了自己的体验,多数学生沉默。
环节反思:本环节我是想让学生升华对文学作品的阅读感受,能结合自身谈收获,同时归纳出文章的主旨。之所以学生以沉默代替是因为对于文章仍然不够理解。

五、课堂小结

设计目的:强化叙事性文体特征,理清课堂的两条线索。
课堂在线:教师总结。
环节反思:教师的理解代替的了学生的理解。

六、课后作业

以《我人生中的第一本书》为题,写一篇随笔。
【教学反思】

(一)我的备课

怎样来备这篇课文?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文体是随笔。首先我结合单元教学总体目标:“要融入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课文的思想内涵,进而了解社会人生,另外要继续了解叙事性作品的文体特征,还要注意品味含义丰富的语句。”再结合课标关于初二阅读的要求:“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主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理,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以及对于教材的研究我确立了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及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定位好后,下面就是怎样设计整堂课的结构了。现在的课堂结构基本是板块式结构,纵观一堂好的课总有一条线索,也就是用线把各个板块有机地整合在一起。这又回到了对教材的研究上来。我把教材中含义深刻的第一句话“可是这一本却让我一生难以忘却,它酷似德国卜劳恩的《父与子》中的一组画,不过看了很难笑起来。”作为教学的切入点和整堂教学的线索。扣住三个关键词:“难以忘怀”“一组画”“难笑”,另外把文体特征作为教学的第二条线索。这样就有了内容和写法的两条线了。

(二)几点体会

我今天上课的内容是《我的第一本书》,倒不如说农村中学的孩子们给我上了人生的第一课,这也是我的第一本书。面对评课老师的点评和上课的效果来看今天我确有收获,下面就谈几点:
哲学上有一对矛盾:是形式决定内容还是内容决定形式,《我的第一本书》的教学设计我走的路线是形式决定了内容,然而教学应该是内容决定形式吧,此第一点收获。
农村中学合作式学习开展的不多,学生对此形式有些陌生,因此在教学中难以推动。我未能充分的备好学生。此第二点收获。
略读课文要充分给学生读书的时间,教师的讲解不要多,可以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背景提炼学生的生活体验。此第三点收获。
……
当然一节课的收获还有很多,我将以此为起点,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反思总结。
(作者单位:安徽省马鞍山市成功学校)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