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初中教学 >> 初中物理教学 >哈尼族哈尼族文化要素与功能前言

哈尼族哈尼族文化要素与功能前言

收藏本文 2024-02-11 点赞:4757 浏览:14438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不同民族创造了不同特点、不同传统的文化,根据文化的功能,从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出发,将文化分为了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本文基于澜沧哈尼族寨子文化的研究,选择了几个有特点的要素来进行分析,从物质文化要素和精神文化要素两方面探讨了哈尼族的文化特质,利用文化人类学的观点分析了寨子内部空间结构的基本文化要素及功能。
关键词:哈尼族 物质 精神 文化要素 功能
澜沧是一个多民族文化的融合地,这里是芦笙唱响的拉祜族自治县,同时还居住着彝族、傣族、佤族等少数民族。这里居住着哈尼族的一个支系僾尼人,在不断的迁徙和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文化,就其在民族志中的广义而言,是个复合的整体,它包含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个人作为社会成员所必须的其他能力及习惯。一个民族之所以成为民族,最根本的莫过于形成自己特有的文化。这些相对稳定且具有特点的文化,毫无例外的都会体现在民族这个人们共同体每个成员的实际生活中,体现在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上,体现在他们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上。与此同时,这些具有特点的文化,还会以各种方式在这个民族中流传下去,世代相继产生影响,从而形成本民族的文化传统。文化特质是人类文化内涵的核心要素,或体现该文化特征的主要内容。如果将文化特质界定为文化的一个最小的功能单位,把它视为一个较大的文化复合体的基本元素,则只有能够发挥一定文化功能的元素才是文化特质。

一、物质文化要素及功能

哈尼族的服饰因内部的支系、居住地域的不同而略有差异。哈尼族的服饰,尤其是下装,与其生活风俗、居住环境、农耕稻作文化相适应,尤其短裙的发明与发展,是与其亚热带半山区的气候环境相适应的。由此可以看出,服饰创新的功能之一就是适应环境。哈尼族的服装主要以黑色或深蓝色为主色调,其穿戴包括:头饰、衣饰、胸饰、腰饰、脚饰等。哈尼族男子的服饰单一,变化不大;哈尼族女性的着装是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的,其实服饰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区分年龄,每一位女性在一生中的服饰有三次大的变化,即服饰、少女服饰、成年妇女服饰。其中成年仪式(“加冕”仪式)是一个重要仪式,在仪式上,姑娘家女主人和热心的已婚们,把姑娘戴的平顶帽摘下,戴上

源于:论文的基本格式www.udooo.com

精心准备好的尖头帽。①举行隆重的改戴帽仪式,是哈尼姑娘加入成年人行列的重要标志,可见头饰的重要性,其功能是标志女子有了可以恋爱出家的权利,同时赋予了承担成年人所应该承担的权利和义务,如操持家务、照顾老人、生儿育女等责任。
澜沧哈尼族寨子以种植水稻为主,粮食生产除稻谷外还种植玉米、荞、豌豆、蚕豆、。经济作物有花生、油菜籽、芭蕉芋;蔬菜有青菜、白菜、芋头、韭菜、葱、辣椒,还有很多山茅野菜、野生动物等。哈尼人饮食以煮、蒸、炒、烤、炖、凉拌等方式烹制而成。②其农耕稻作文化的发展形成了一整套系统,具有实践价值。生活在土地肥沃,热量充足,雨量充沛,树林生长速度快的热带雨林地区,在每年7、8月份的雨季是野生菌生长最快的季节,在这个时段,哈尼人会去山林里采集各种食用野山菌,一部分拿到集市上出售增加经济收入,一部分带回家中进行烹饪。哈尼人会在劳作之余,到稻田里或小溪中捕捞一些小鱼、泥鳅、螺丝等带回家进行烹饪。哈尼人擅用带香味的菜作为佐料加入食物中进行烹饪。由于哈尼族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他们对大自然的熟知,采集山茅野菜作为食用是常事。哈尼人喜欢种植竹子,竹子不仅生长快,可食用,而且四季常青,还能保持水土平衡。从哈尼族饮食习惯上可以看出,哈尼人的饮食大多来源于自然资源,可见,哈尼族与自然的关系密切,在其饮食中透露出一种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关系。
房屋不仅是一种生活空间,更是一种实际存在的环境,它构成了与人类关系最密切、最亲近的生活环境。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建筑观念,房屋怎么写作于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其功能性质涉及政治性、文化性、宗教性、游乐性等,它是人的产物,一旦形成,就具有了人文内涵,它是创造新的文化个体的重要的环境因素。列维-斯特劳斯认为房屋是介于简单社会和复杂社会之间的一个有独特宇宙观模式的社会事实,它既考虑了复杂社会的财产问题,又照顾了简单社会的亲属关系问题,是打通两个社会的另一条路径。以前在哈尼族寨子盖房子被看作是整个寨子的义务,从平整地基到完工,每家每户都按房主安排轮流帮忙。盖房子需要寨子了的老人和摩巴看好日子才能起房盖屋,阿卡人的房子分大房、客房(正房)及偏房。大房既是厨房,也是奶奶、母亲及达到婚龄的姑娘的卧室,没有外来客人的情况下全家人的主要活动场所。火塘也设在这里。客房,平时小孩住,客人来了让客人住。偏方是爷爷、父亲的卧室。③盖房时首先立中柱,中柱立在大房与客房之间的中界,立中柱时在平梁的上杈口先栓好三道扎篾(三根茅草)表示三道“好”,据说当家人有大病难的时候用这些茅草做药,可以驱邪解除病难,有的房门头上会挂有金刚钻(一种植物)可以防病防灾。一般用曼登知了树作为神柱,会挂上小背袋,其它的不能挂,具有辟邪、平安、保人的作用;房屋的院落下方有猪圈或喂养牲畜的地方;盖好房子要一碗米、一个鸡蛋祭奠新房。
随着社会的发展,澜沧哈尼族寨子的发展也逐渐发生着变化,处于多民族聚居背景下的哈尼族,其文化必然受到各族文化的影响。澜沧哈尼族寨子文化的发展是兼具包容性的,它既保留了自己传统文化中的某些特质,又融入了现代文化中的某些先进元素。在现代村寨建设中,有一个重要的公共场所是必须要建造的,它就像是寨子的中心一样,为大家提供聚集娱乐休闲活动的地方。每个寨子的中心场都有自己的特点,但结合现代社会的发展,一般寨子里都会有一个篮球场、一两个活动室 、广播、照明等基础设备,有的村寨的活动是里摆放的是一些图书供大家阅读,有的摆放着电视和DVD,有的摆放着桌子板凳,有的摆放着乐器服饰等等,不同的村寨有不同的设置,但是他们的功能是一样,就是供大家聚集娱乐、交流活动的公共场所。它是一个可以聚集全村人的地方,也是为大家提供文艺展演的好地方。我把它看成是哈尼族寨子的中心,是不仅仅因为它用途的广泛性和重要性。而且它既是哈尼族的生活场所也是哈尼族文化的展示场所。现在的哈尼族村寨中有很多自发组织的文艺队,其功能实质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展示,外在力量是娱乐大众。

二、精神文化要素及功能

寨门是哈尼族寨子一个重要文化标志。寨子一般有两个寨门,东西两头寨子路口各建一个竜巴门。扎竜巴门仪式是哈尼人每年浓农历三月举行的一项重要的活动(即关门节)。④在寨门两边各竖一棵结实粗木桩(一般用栗树),在两个木桩上横搭一棵木头,在上面挂上多空的竹片作为辟邪的器物,把滴上鸡血、狗血的器物同狗头的下颌骨悬挂在木梁的正中,关寨门象征着当年青年男女嫁娶的结束,竜巴门一扎就一直到本年的十二月这段时间都不能串姑娘,不能嫁娶;同时寨门也是人与鬼神分界限的标志,寨门内是人居生活的地方,寨门外是鬼神的领域。仪式是社会文化维持其动能所必须的媒介。从仪式的实践中,了解寨子里的哈尼人的情感欲求、生活经验,与其他成员的互动,选择行动的机制,乃至于文化论述的形成。
竜林是哈尼族最神圣的地方。哈尼族认为竜神是寨子最大的保护神,因此,祭竜是寨子里最大的祭祀活动。每个哈尼族村寨后面的竜林,是这个村寨的风景林区和水源林地,也是这个村寨的寨神“昂玛”歇息的地方。在一年一度的祭竜活动中,由竜巴头带领几个家道兴旺、儿孙满堂,而且品行高尚的成年男子,代表全体村民进入竜林杀牲祭奠寨神,祈求寨神保佑全寨平安兴旺。除此之外,无论节期还是平时都不准进入竜林。如果随意进入竜林,或随意折断林中草木,都被认为是对神不敬,这将会给全寨带来厄运。因此,如果有人触犯了竜林,将受到惩罚,让他按照传统礼仪杀牲向寨神谢罪,给全寨分食,否则会将他赶出寨神保佑的村寨。哈尼族有着只准男人进入竜树林,不允许女人进入的规定,这体现着哈尼族男子地位高,也是其由母系氏族想父系氏族转变的重要体现。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由于男人是家庭的主要劳力和经济来源,所以决定了女性在哈尼族家庭的地位,如吃饭是要老人长着和男人先入席用餐,女人方可用餐。几乎每个家庭的厨房里都会一堆火塘,哈尼人用它来烧水做饭,烤火取暖,一天的辛劳过后,一家人围坐在火塘旁边,一边取暖聊天,一边烤食物吃,老人小孩和谐的氛围,预示着轻松休闲时刻的到来,也是一家人和睦团聚的重要时刻;哈尼族对火的情谊是深刻的,火塘成为哈尼族的家庭兴旺的象征,哈尼人祈求火神给以家庭温暖健康和力量。“叫魂”则是以自身灵魂附体为身心复原的归宿,以身心分离、分裂为不吉祥、不吉利。说明身心彼此有相互影响。哈尼族父子连名制的功能是维持父亲在家庭和族里的权利和地位。哈尼族的父子连名方法,是用父亲名字的最后一个尾字与子女名字的首字相连接,如唐盘沙的儿子叫沙噜白;把同一父系的家族成员的名字顺理成章的一代接一代串起来,就形成了父子连名制。如觉帮-帮来-来尼-尼吓-吓活。哈尼人的族内通婚有稳定婚姻制度,稳定家庭和社会的功能。寨子里的哈尼人择偶,讲究血亲关系,男女双方必须相隔七代以上,近亲不结婚。由于地理区位上临近国外,与国外哈尼阿卡结婚的跨境婚姻也是澜沧哈尼族的一个典型文化现象。
泰勒有一个论断是“万物有灵论”。泰勒对精神文化,尤其是宗教信仰的发展特别感兴趣。他认为每一个人都存在着某种幽灵,即灵

源于:论文参考文献标准格式www.udooo.com

魂,它可能会暂时离开人体(如做梦和生重病昏迷时),也可能会永远地离开人体(即死亡)。从这种罪简单的灵魂出发,又产生了自然界、动物、植物等都有灵魂的观念,并进而产生关于阴间生活、崇高的自然神灵、至高无上的上帝等比较复杂的宗教观念。⑤哈尼族也是有着这种“万物有灵”的宗教观念,哈尼族认为有鬼神的存在,如吊死鬼、冤魂鬼等,人畜得病,认为是被鬼害的,要杀鸡送鬼。哈尼族还认为有山神、树神、火神、寨神等的存在,所以要定期举行祭祀,祈求神灵的保佑。哈尼族对神灵的崇拜,实际上都是人想求助于一种凌驾于人之上的神的力量来保护自己的观念信仰。
综上所述,澜沧哈尼族寨子的内部结构清晰,各种文化元素有其特点和功能价值。哈尼族对传统文化的延续性,对现代文化的包容性,还是对物质生活中衣食住行的适应性,对精神层面上的高度信仰和鬼神信仰的宗教性,都体现了哈尼族丰富的文化特质,有物、有形、有力、有神,其文化的独特性在于人,在于时空转换中,这个族群的共同情感、观念、行为、风俗、习惯、意识等的认同。
注释:
①赵余聪.澜沧哈尼族[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179 页。
②赵余聪.澜沧哈尼族[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256—257页。
③赵余聪.澜沧哈尼族[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124页。
④赵余聪.澜沧哈尼族[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133页。
⑤宋蜀华,白振声.民族学理论与方法[M].北京: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17页。
参考文献:
林耀华.民族学通论[M].北京:民族大学出版社,1997.
黄淑娉,龚佩华.文化人类学理论方法研究[ 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赵余聪.澜沧哈尼族[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9.
[4]杨忠明.西双版纳哈尼族简史[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10.
[5]张海珍,李娅玲.普洱民族文化概览[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9.
[6]王清华.梯田文化论—哈尼族的生态农业[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3.
[7]国家民委民族问题五种丛书本书编写组.哈尼族简史[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
[8]云南省民族学会哈尼族研究委员会编.哈尼族文化论丛第4辑[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8.
[9]宋蜀华,白振声.民族学理论与方法[M].北京: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
[10]毛佑权,李期博.哈尼族[M].北京:民族出版社,1989.
[11]王建民.艺术人类学新论[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
[12]国家民委民族问题五种丛书.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哈尼族社会历史调查[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
[13]李克忠.寨神—哈尼族文化实证研究 [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98.
[14]李少军.哈尼族传统世界观探析[J].民族大学学报,2000年第6期.
[15]张敏.哈尼族聚落景观的美学思考[J].贵州.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05年第1期.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