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初中教学 >> 初中物理教学 >简析第一个奏响课堂上第一个音符网

简析第一个奏响课堂上第一个音符网

收藏本文 2024-01-29 点赞:4950 浏览:14576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引人入胜的课堂导入,能迅速唤起学生的注意力,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愿学、善学、乐学. 教者可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根据教材内容,灵活地选择导入的方式,在课堂教学整体优化的同时,确保教学目标的落实.
【关键词】 谈话 ;设疑;实践;迁移;愉悦;激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正如一部好的电影,精彩别致的开头能迅速地吸引观众,让人产生欲罢不能之感;一首好歌,只要前奏一响,就可拨动听众心中的琴弦. 真可谓“转轴拨弦两三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课堂教学同样如此,引人入胜的课堂导入,能迅速唤起学生的注意力,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 为一节课的成功铺下基石. 联系自己的日常教学,我觉得数学课堂的导入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联系实际,谈话导入

课前教师联系生活实际,结合新课内容,通过简短的谈话交流,可以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走进课堂. 例如,在教“利息的计算”一课时,我与学生进行了如下一番谈话.
师:时光匆匆,不经意间我们又走过了一年,再过不久就是我们的传统节日春节了. 过年大家高兴吗?
生:高兴!
师:有哪些值得高兴的事儿,说来听听.
生:过年穿新衣服,放鞭炮;
生:过年团团圆圆,热热闹闹;
……
生:过年还有压岁钱!
师:那压岁钱一般你们都是怎样处理的呢?
生:我把大部分的给爸爸妈妈,剩下的由我自己零花;
生:我把压岁钱存银行.
师:嗯,很好,我也赞同你的做法. 一方面,支援了国家建设;另一方面,我们取款时会拿到银行多支付的钱,即利息,可谓一举两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利息的计算.

二、抓住契机,设疑导入

学贵知疑,疑是思维的起点,学生有了疑才能有所思,有思才能解疑.
例如,在教“圆的认识”一课时,上课初,我便播放了这样的一段录像:旭日东升的早晨,大街上,行人匆匆,一时间,车水马龙. 这时候,我将画面定格在众人的交通工具上:同学们,请大家观察一下,这些车轮是什么形状?学生举手回答说都是圆形. 接着我追问道:“为什么车轮都要做成圆形?方形,椭圆形,可以吗?”学生蒙了,是呀,为什么都是圆形呢?教师抓住契机,趁热打铁说:学完本节课,大家自然就明白了. 学生带着求知的,兴致勃勃地投入到新知的学习中.

三、动手操作,实践导入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一个定理的形成往往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 因此,在课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实验,让学生直观感受,更能增强说服力加深学生的印象. 例如,在教“圆锥的体积”时,课前我准备了一堆沙子和两个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 上课实验时,我把圆锥里装满沙子往圆柱里倒,整整3次刚好倒满. 学生立马得出了结论: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圆锥的体积是圆柱的三分之一.

四、运用推理,迁移导入

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往往是密不可分的,而数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即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授人以“渔”. 例如,教学“比的基本性质”时,可根据比与除法及分数的联系,从“商不变的性质”与“分数的基本性质”中推导而出: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比的大小不变,这就是比的基本性质. 通过推理,进一步沟通了新旧知识间的联系.

五、创设情境,愉悦导入

数学是比较抽象的,枯燥无味的阿拉伯数字,很难提起学生尤其是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的. 但如果老师能够花费一番心思,为学生创造出一种情境,

源于:查抄袭率本科论文www.udooo.com

那效果可就不寻常了. 例如教一年级学生认识数字6时. 上课伊始,首先给学生播放一段轻松的音乐,同时配之以教师轻柔的描述:春姑娘来了,吹绿了大地妈妈,太阳公公也露出了他那慈祥的笑脸. 朵朵白云在蓝蓝的天上飘着,在白云的下面,是一条小溪,溪水清澈透明. 溪边是一片毛茸茸的草地,草地上有一栋小木屋,那是小熊的家. 这一天,熊妈妈带着她的宝宝们来到草地呼吸新鲜空气. 教师同时贴上挂图:小朋友们,大家数一数,图上有几只小熊啊?(学生认识数字6)熊妈妈把小熊叫到一块做游戏,分成两组. 小朋友们,你能帮熊妈妈分一分吗?共有几种分法呀?(教学6的分解)如此这般地导入新课,其乐无穷.

六、巧编故事,激趣导入

小学生有个共同的特点——爱听故事.因此教师可根据所教内容,编成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加法的交换律”时,教师给学生讲了如下一个故事:在一位农民伯伯的家中,养了一群小猴子. 冬天到了,为了节约粮食,他就和小猴子们商量道:上午吃4个桃子,下午吃3个. 没等他说完,小猴子们就纷纷攘攘了起来:不行,不行,这不越吃越少了吗?农民伯伯眉头一皱,计上心来:那上午3个,下午4个,怎么样?小猴子们一听:嗯,这还差不多. 于是,它们纷纷点头说:行,就这么办. 学生听了故事,顿时乐开了花:上午4个,下午3个,4 + 3 = 7(个);上午3个,下午4个,3 + 4不还等于7吗?像这样,学生学起交换律兴趣怎能不浓厚?
当然,学无定法,课堂导入也没有固定格式,不同内容、不同对象、不同时间可采用不同的导入法. 只要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即可. 所谓“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有了兴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会积极地参与,就会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