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初中教学 >> 初中物理教学 >试析插图课本插图分类教学在初中地理课堂运用

试析插图课本插图分类教学在初中地理课堂运用

收藏本文 2024-02-16 点赞:32518 浏览:147562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内容摘要】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地理教材中有许多插图,地理教学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受地图教学所影响。如何高效地引导学

源于:科技论文www.udooo.com

生读图,教授学生读图技巧,是摆在地理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尝试对八年级地理第四章——世界的气候课本插图进行如下归类:直观呈现类、动态演示类、空间分布类和数量统计类,并在分门别类的基础上,对各类地图提出相应的读图技巧。
【关键词】地图 分门别类 读图技巧
地图是地理信息的常用载体,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其重要性得到了广大地理教师的一致认同。但地图既具有高度的简化性和概括性——共性,同时不同类别的地图又各具特色 ——个性。不同类型的图形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各有侧重,因此,教学中的处理、素质培养的方向也应有所不同。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对图形分门别类,针对不同类别的图形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教给学生各类图形的读图技巧,培养学生用清晰的思路来认识图形、分析图形和使用图形的能力,真正做到“授之以渔”的教学目的。
下面,笔者以初中地理世界气候部分(湘教版,七年级上册)课本插图为例,具体谈谈不同类别图形的读图侧重点及读图技巧。第四章——世界的气候共有57副课本插图,根据各个图形所反映的主题信息和信息的呈现方式,可大致将插图分成直观呈现类、动态演示类、空间分布类和数量统计类四种类型,每种类型所占数量见表格。

一、直观呈现类

案例1:图4-3是“世界主要城市天气预报图”(P58)
这幅图形本身所承载的知识信息量非常直观,读图者只要熟悉常见的天气符号就能读出图中信息。教师对此类图形进行教学时,可以采用“读取——叙说——纠错”的流程,即教学时,教师完全放手给学生,不用作任何的引导、提示和限制,因为学生具备自主读取信息的能力,即使某位学生说不到要点,大部分学生也能及时纠错。在本章中,该类图形所占比例最高,但难度也是最低,它们一般不是教学的难点,特别是其中很多景观图,学生一目了然,不用花费过多时间和精力。

二、动态演示类

案例2:图4-19“地球公转示意图”(P69)
地理教学过程中,有许多动态的内容要需要展现,虽然可以通过课本插图,结合语言讲述,但是学生很难理解。如果教师以课本中的插图为主要素材,创建flash动画进行教学,可以把抽象的难以理解的动态内容变得直观,学生容易理解,对突破教学过程中的难点起到了非凡的作用。例如,在学习地球的公转时,如果仅仅使用课本插图4-19“地球公转示意图”,虽然也可以解决难点问题,但是需要教师讲解2~3遍,并通过大量的练习不断的巩固和消化教材内容。而通过flash动画来展示地球的运动,就很容易突破难点,只需要播放相关的动画,教师再进行简单的说明,并配合1~2个课堂练习,就可以解决难点问题。不仅节约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教师教得很轻松,学生学得也很轻松,效果也非常不错。因此,对于动态演示类地图,教师在教学时应采取“变静态为动态”的方法,这对突破教学难度往往十分有效。

三、空间分布类

案例3:图4-12“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
空间分布图是指反映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特征,读图者通过对空间分布的深入分析进而得出地理事物动态变化规律和发展变化趋势的地图。这类地图是地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度,在世界的气候这一章中占15幅图,很多规律性的知识都是从该类图形中分析归纳得出。空间分布图的教学程序可表述为“明目标——说位置——找规律——助记忆”。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明确读图要求,指导学生带着明确的目标在纷繁的地图上找出要找的东西;其次是定位,根据需要,明确地理事物的经纬位置、海陆位置、地形位置和其它相关空间位置;第三是找出有关地理事物、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而归纳得出地理事物分布规律和变化趋势;四是指导学生理解记忆事物空间分布特点,使学生能读会填。整个教学流程体现了“从图中来,到图中去”的理念即先从图中归纳出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规律,然后再将得出的规律应用于地图之中。例如,教师在教授“世界降水量的分布图”时,第一步可以要求学生读出图中各字母所在位置的年降水量大约是多少,学生有了明确的目标去读图,就能做到有的放矢;第二步,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方面对图中字母进行分类;第三步,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得出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赤道多、两极少,中纬度地区沿海多、内陆少,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多、大陆西岸少;第四步,在空白图(如图1)中加注字母,要求学生不看课本比较各字母所在处的年降水量,并说出对应的分布规律。

四、数量统计类

案例4:图4-30、图4-4

2、图4-45,“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图4-30、4-42、4-45三幅图是气候部分常见的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从图中反映出了所在地区的气温和降水量的数量关系,因此可以将它们都归入数量统计类。统计图是地理量最主要的呈现形式之一,统计图教学不仅要分析归纳出地理事物变化规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科学方法。教师在教授该类图形大致可依下列程序教学:“看坐标 ——读数据——析数据——找规律 ——能转换”。看坐标:坐标反映了统计数据的性质、种类、数量及单位,教授该类图时一定要让学生弄清图中坐标结构,明白数据所表示的地理意义。这就要求读图者必须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如果学生坐标部分知识还不具备,教师必须对可能用到的数学知识做简单介绍。读数据: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从坐标图中找出所需的数据,需要注意的是所找的数据要尽可能齐全。析数据: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对准确读出的数据进行定量分析,以动态的观点来认识数据,应特别注意数据的变化趋势。找规律:地理学科有其自身的特点,数学作为工具学科只能帮助我们读出和简单分析数据,此时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运用地理学科的知识来深入分析数据,准确地从数据中把握地理事物的联系和发展变化特征,从而找出蕴藏于其中的地理规律。能转换:数据统计图中的地理信息比较隐蔽和抽象,如果没有掌握此类图形的读图方法,只要将图形稍加改动很多学生还是读不懂的,因此教师要多引导学生进行“图图转换”、“图文转换”和“图表转换”,在巩固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能力。
例如,案例4中的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它们是表示气候数据最常见的图形之一。根据图形,学生一般要达到以下要求:应能找出具体月份的气温和降水量数据;能根据气温和降水量判断气候类型;能根据图形概括该气候类型的气候特点等。该图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难度更大,因为他们不具备相应的数学知识。因此,在教学时可以采取以下步骤:第一步,简单给学生介绍坐标的概念和其它需要用到数学技能。第二步,要求学生找出该图中一月和七月所对应的气温和降水量,估算气温年较差和年降水量。第三步,比较一月和七月份气温,从而判断所属南北半球;分析图中各月气温的变化趋势,判断温度带;分析降水量的季节分布数据,得出降水类型等。第四步,将气温数据、降水量数据、气候类型和气候特点相结合,归纳出根据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判断气候类型的基本方法:首先,根据最热(冷)月气温定南北半球;然后,根据月均温定所属热量带——以“温”定“带”;最后,根据降水量的分配定雨型——以“水”定“型”。第五步,进行图图转换,展示图2,要求学生运用刚才所学的流程及方法,判读图中对应的气候类型。
在地理教学中,地图教学是地理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地理教学最重要的方法和手段。作为地理教师应该勤于对图形进行归类,不断总结各类图形的读图技巧并教予学生。只有让学生具备分析各类图形的能力,才能把学生从课时紧张、图多混杂的困境中解脱出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制订.《初中地理课程标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殷明芳. 提高读图能力,《地理教育》,2007,总第159期.
[3] 课程教材研究所 编著.《教师教学用书(八年级上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4] 黄仁涛 编著.《专题地图编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作者单位:江苏省新沂市钟吾中学)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