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财政税收 >> 财政研究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

收藏本文 2024-03-11 点赞:22875 浏览:106127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事业单位改革迫在眉睫,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是整个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

源于:初中英语论文www.udooo.com

基于国家事业单位改革的宏观大环境下,对当前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现状和问题做了分析,并结合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的方向,为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的设计途径提供了建议性参考。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方向

一、国家事业单位改革背景下的宏观条件

2011年3月23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并明确指出:我国当前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满足人民群众公益怎么写作需求的任务更加艰巨。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我国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一些事业单位功能定位不清,政事不分、事企不分,机制不活;公益怎么写作供给总量不足,供给方式单一,资源配置不合理,质量和效率不高;支持公益怎么写作的政策措施还不够完善,监督管理薄弱。这些问题影响了公益事业的健康发展,迫切需要通过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加以解决。伴随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各方面的改革和完善,其会计管理制度也需进行相应的改革与完善。

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现状和当前存在的问题、

(一)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现状

1998年1月1日,《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正式在全国范围内实施,通过对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规范和确立,使得事业单位在会计核算以及会计信息质量方面更加规范化、制度化,并取得了很大成就。自《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实施后,逐渐确立了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当前的现状模式,在加强事业单位自身经济管理的同时,还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这无疑为事业单位自主参与市场竞争和自谋出路奠定了基础。当前事业单位会计对象从最初的三要素划分为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等五大要素,同时,会计记帐方法也从原来的资金收付记账法更改成为借贷记账法。

(二)当前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从1998年《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颁布实施后,已经有了很大的规范和完善,但就长远发展而言,多数事业单位执行目前的会计制度并不能适应市场化深入改革的要求,在会计目标定位、会计核算基础、会计科目设置以及会计报告体系等诸多方面依然存在着不少问题,本文将对这些问题做出分析。

1、会计目标定位不明确

由于种种原因,当前绝大多数事业单位会计目标不明确,定位缺乏明确方向,主要体现在:第一,对于财务信息使用者的范围界定不明确,通常情况下,大多数事业单位不能明确界定,往往实际确定范围比较狭隘;第二,会计核算主体不明确,由于对会计核算主体界定模糊,影响整个单位会计目标定位;第

三、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范围缺乏明确界定。

2、会计核算基础不合理

当前绝大多数事业单位实行的会计核算基础是收付实现制,这种模式并不符合市场经济环境下所要遵循的配比原则,不能真实反映单位实际资产与债务情况;把本不属于本期所有的资金收入和支出也算作本期的收支费用,导致核算结果不真实、不合理,无法准确反应该单位真实的债务和确切的资产情况,实际上仅反应了会计年度内的流量而已。

3、会计科目设置混乱

目前在事业单位的会计管理中,很多单位的会计科目设置混乱、缺乏统一规范,也是影响事业单位会计高效管理的重要问题。由于事业单位会计科目设置过于混乱,缺乏系统化、规范化以及必要的严肃性,以至于单位内部的账务管理常常出现混乱不清的现象。

三、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改革方向

我国早在2006年开始实行企业会计准则改革,并以向国际会计准则全面趋同为方向。企业会计准则的改革也为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行改革提供了参考依据,即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改革是大势所趋,研究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改革方向不仅为解决当前问题提供了思路,也为实际的改革路径选择提供了方向性参考。

(一)以适应市场化需求为方向

在市场化需求下,事业单位必须通过改革来实现对市场经济的环境需求,从而提高自身工作效率。目前多数事业单位资金来源主要是财政拨款,由于事业单位本身的特殊性质要求,并不一定所有单位都需要创造经济增收效益,正因为如此,对于事业单位资金流动的使用和管理就更需要规范合理,这就需要通过翔实的会计信息来体现。在未来的改革中,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无论是否参照企业会计准则来修订,以市场化需求为导向改革是确定无疑的。

(二)以经济适用性为方向

在充分的市场经济环境条件下,任何参与市场行为的企业或单位必须适应市场经济法则,而其内部的制度构建必须以经济适用性为主导,即使是具有社会公益怎么写作性质的事业单位也不例外。当然,事业单位在改革后也有一定的经济利润,但是它不同于企业的利润,不必用收入的多少来衡量经济效益的好坏,而是通过会计核算来反应事业单位资金流动和使用的效率。

(三)以会计信息有用性为方向

长久以来,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不高,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这一问题也越来越得到广泛关注和重视,在未来的改革中要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为导向,以实现会计信息的有用性为目的。随着事业单位的分类改革,尤其是非公益性事业单位必然要参与到市场多元化竞争,从原来的有财政拨款到独立的自收自支,这个过程中不仅会出现经济的创收与亏损,可能出现市场环境下的多渠道多方式融资等经济行为,基于此,需要事业单位提供真实可靠的、适用的会计信息,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在改革中更需要充分遵循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并以此为改革的方向指导之一。

(四)以资产管理明确性为方向

事业单位的资产可以分为流动性资产和固定资产两个部分,根据2012年4月1日起实施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规定: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一年以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包括、各种存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应收及预付款项、存货等;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超过一年,单位价值在1000元以上(其中: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1500元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是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作为固定资产管理。在今后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中,对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的明确性也是改革的方向之一。

四、实现市场经济下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的途径设计

通过文章上述内容的讨论,在事业单位改革方向的指导下,结合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所存在的问题,为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的途径选用提供几点参考性建议。

(一)构建和完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法规

1998年1月1日起实施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作为我国事业单位目前所采用的会计制度,其实施对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规范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其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所以出台一部规定市场经济体制下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法规将势在必行,新的关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法规的出台,将使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体系趋于完善,能推动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改革步入一个新的阶段,对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完善会计核算基础与会计核算制度

由于现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采用的会计核算方式是收付实现制,对于应付未付或虽已付但应由各期分摊的费用,未象企业会计制度那样设置“预提费用”、“待摊费用”等科目进行核算,然而这种制度不能很好反映事业单位财务信息的客观性、可比性和全面性,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导向的事业单位会计管理工作的需要,所以应引入权责发生制,这样就能能更准确、更全面地反映事业单位一定时期内经济成本投入和资源耗费的总量以及单位绩效的详细情况。
费用支出范围和标准不明确。如招待费支出范围和标准不明确;福利、奖励和修购基金的提取比例不明确,不便于实务操作。所以新的制度应尽量对相关费用范围和标准予以明确,便于同类事业单位操作和统一。
对有经营性收入未采用谨慎性原则提取应收帐款的坏帐准备金,易于产生虚增利润现象,所以应对非公益性事业单位的应权参照企业会计制度计提坏账准备金,遵循谨慎性原则。考虑非公益性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更新资金来源,允许非公益性事业单位参照企业会计制度核算方法对其所占用的固定资产提取折旧,保证其固定资产及时得以更新,使其能够持续健康发展。

(三)完善会计报表格式,健全会计报告体系

现行的事业单位会计报表中的“事业支出明细表”与原预算会计的“经费支出明细表”相比,明细项目过于简单,不便于上级部门对事业单位所发生的公务费、业务费等明细项目进行考核分析,特别是非公益性事业单位,所发生的业务费占事业支出的比例较大,所以对于非公益性事业单位的会计报表应对业务费进行明细分类。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在事业单位领域的不断深入,事业单位的投资者也越来越多元化,事业单位会计报告的使用者已不再是单一的单位相关主管部门,还包括其他不同层次具有不同需求和目的的投资者。针对这一情况,事业单位的会计报告必须要简化通用,保证报告各类使用者需要。当前比较流行的一种简化式的报表可由四张表构成,包括预算收支表、业务收支表、资产负债表和基建投资表。

(四)科学管理事业单位公有资产

根据2012年4月1日起实施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相关内容规定,在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中,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及各种存款的内部管理制度,对存货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清查盘点,保证账实相符。对存货盘盈、盘亏应当及时处理。而对于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应当对固定资产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清查盘点,并在年度终了

源于:论文写作www.udooo.com

前应当进行一次全面清查盘点,保证账实相符。

(五)严格管控事业单位对外投资

根据《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规定,事业单位应当严格控制对外投资。在保证单位正常运转和事业发展的前提下,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可以对外投资的,应当履行相关审批程序。事业单位不得使用财政拨款及其结余进行对外投资,不得从事股票、期货、基金、企业债券等投资,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事业单位以非货币性资产对外投资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资产评估,合理确定资产价值。
五、结语
为了满足经济体制深化改革,为了达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建设的客观要求,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务必以市场化需求和经济适应性为导向,推动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理论的发展和完善,更从实物的角度切实地实现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改革,从一定意义上讲,也进一步推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事业单位的改革。重要的是,健全和完善我国当前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和健全事业单位体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杨俐.浅谈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J].当代经济,2008,(3):134-135
赵丹彤.关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的几点建议[J].北方经贸,2009,(6):83
[3]庄桂荣,宫景玉.对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的探讨[J].中外企业家,2009,(14):32
[4]巫继红.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完善对策[J].工作研究,2010,(1)
[5]蔡能霞.改进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建议[J].财会通讯,2010.9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