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汉语言文学 >> 当代文学 >试述文人唐洞庭湖诗和太湖诗比较

试述文人唐洞庭湖诗和太湖诗比较

收藏本文 2024-03-02 点赞:31256 浏览:144640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唐代洞庭湖和太湖地区进展相差悬殊,然而在诗歌上取得的成就却不相上下。本课题将以自然因素、人文地理、社会环境、诗歌本体及诗人主观情志等多角度探析洞庭湖和太湖诗进展的理由,同时揭示二湖诗在地域特点和文化特点上的共性和个性。通过比较,探寻两地诗歌差别性产生的本源,还洞庭湖和太湖诗以本来面貌。全文除绪论和结论外,共分七章:绪论部分阐述了近年来地域文学探讨的动态及探讨中有着的一些不足,并以自然地域、文化地域和行政地域的角度对本课题探讨对象进行了界定,指出洞庭湖四州和太湖三州在地域特点和文化特点上呈现出的共性与个性,论证了二湖诗的可比性及比较的可行性,并对本课题探讨中要采取的策略和手段进行了说明,强调了地域文学探讨中图表利用的重要量及资料搜集与整理的必要性。第一章论析自然因素与二湖诗创作的联系。指出地域的分割性、相对稳定性及开放性等影响着诗歌的创作,并浅析了二湖地区水系的相似特点,揭示出两地诗歌在体现手法及艺术特点等方面接近的理由。同时也指出,二湖地区水系还承载着不同的功能,受此影响,洞庭湖诗多写旅途之艰辛与宦海之浮沉,太湖诗多抒写对生活的热爱。本章还对二湖地区山岳、气候、物产等方面的异同点及对二湖诗创作的影响作了阐述。第二章论析唐前人文地理对唐二湖诗创作的影响。本章对唐前二湖地区人文地理作了总的概述,并以人文历史、文学传承、民情风俗三方面阐述了人文因素对唐代二湖诗创作的影响。指出在洞庭湖地区,贬谪人文意蕴深厚,而太湖地区历史人文意蕴较浓,故唐代洞庭湖地区诗歌多具悲情性,太湖地区诗歌则多哲理之思。第三章论析现实社会环境与二湖诗歌创作的联系。唐代重大历史事件对二湖诗创作影响较大,本章以安史之乱、永贞革新、甘露之变为依据,把二湖诗进展划分为四个阶段:酝酿期、繁荣期、鼎盛期和转型期。并对每一阶段二湖诗进展背景、进展理由、基本特点进行浅析,指出由于唐代政治、经济、军事、教育等因素对二湖诗影响不平衡,因而每一阶段二湖诗的进展既有着一定共性又有所区别。第四章论析二湖诗在题材方面的特点。指出二湖诗在题材上有相同之处,如,较少写重大历史题材、较少反映个人抱负的题材、较少歌功颂德的题材。但有些题材的诗,如送别诗、怀古诗、交游唱和诗、贬谪诗在呈现出一定共性时又体现出不同的特点。二湖诗中虽然都有着大量的送别诗、怀古诗,但其中蕴含的情感有别;而二湖诗中的交游唱和诗、贬谪诗则显著呈不对等进展。第五章论析本土诗人的二湖诗创作。指出由于受历史因素的影响,唐洞庭湖地区前三阶段本土诗歌进展远远落后于太湖地区,但随着客籍文人的到来和科举考试对该地影响的加大,洞庭湖地区本土诗歌在第四阶段得到了较快进展。太湖地区虽然家族势力对文学的影响仍然较大,但家族对文学的影响逐渐弱化,科举对该地文学的影响逐步加大。同时,本章还对二湖地区本土诗人诗歌创作在风格和审美特点方面的异同点及其理由进行了阐述,并对李群玉等人的二湖诗创作进行了个案浅析。第六章论析客籍诗人的二湖诗创作。本章阐述了二湖地区客籍诗人具有的心理特点和创作倾向,指出虽然客籍诗人创作的二湖诗有许多共同的特点,但在情感的深度上有着较大差别。同时,本章还对二湖地区客籍诗人在移入前期、中期和后期的诗歌创作进行了比较浅析,指出了在不同时期二湖诗具有不同特点。另外,还以个人的政治境遇和存活状态等角度对双重客籍诗人刘长卿、刘禹锡等进行了个案浅析。第七章论析二湖诗在唐代文学中的地位及对地域文化的影响。唐人及后代文论家对两地诗人诗作评价较多,对洞庭湖诗多以情感的角度进行评价,强调“诗能穷人”;对太湖诗多以人品与诗品的角度评价,强调高情致雅。并对二湖诗对后世文学、地域精神及地域文化建设产生的影响进行了阐述。本课题最后总括了探讨得出的结论,并对课题在地域文学探讨领域的价值作了阐述,同时,也对后续探讨进行了展望。另外,本课题的附录一对唐洞庭湖诗和太湖诗进行了编年,这为本课题探讨提供了充分而又翔实的资料。关键词:二湖诗论文自然因素论文人文因素论文阶段特点论文本土文人论文客籍文人论文

    中文提要3-6

    ABSTRACT6-12

    绪论12-48

    一 文学的地域性及地域文学探讨12-24

    二 探讨对象的界定24-31

    三 论题的可比性与比较的可行性31-41

    四 探讨的策略和手段41-46

    本章小结46-48

    第一章 自然因素与二湖诗创作48-94

    第一节 地域因素对诗歌创作的影响48-56

    第二节 江湖与二湖诗创作56-69

    第三节 山岳与二湖诗创作69-84

    第四节 气候与二湖诗创作84-92

    本章小结92-94

    第二章 人文地理与二湖诗创作94-153

    第一节 唐前二湖地区人文地理概述96-107

    第二节 人文历史与二湖诗创作107-123

    第三节 文学传承与二湖诗创作123-137

    第四节 民情风俗与二湖诗创作137-151

    本章小结151-153

    第三章 社会环境与二湖诗创作153-218

    第一节 酝酿期诗歌进展情况及基本特点155-171

    第二节 繁荣期诗歌进展情况及基本特点171-188

    第三节 鼎盛期诗歌进展情况及基本特点188-204

    第四节 转型期诗歌进展情况及基本特点204-216

    本章小结216-218

    第四章 二湖诗创作题材218-256

    第一节 送别诗220-231

    第二节 贬谪诗231-241

    第三节 交游唱和诗241-250

    第四节 怀古诗250-254

    本章小结254-256

    第五章 本土文人的二湖诗创作256-291

    第一节 洞庭湖地区本土作家诗歌创作情况257-265

    第二节 太湖地区本土作家诗歌创作情况265-278

    第三节 二湖地区本土诗歌比较278-285

    第四节 李群玉等人的二湖诗创作285-289

    本章小结289-291

    第六章 客籍文人的二湖诗创作291-338

    第一节 文人迁徙理由及特殊心理291-304

    第二节 客籍文人阶段性创作304-311

    第三节 刘长卿的二湖诗311-323

    第四节 刘禹锡的二湖诗323-337

    本章小结337-338

    第七章 二湖诗在唐代文学中的地位及对地域文化的影响338-365

    第一节 二湖诗在唐代文学中的地位及后人的评价338-343

    第二节 唐二湖诗对后世文学的影响343-350

    第三节 唐二湖诗对地域精神的影响350-359

    第四节 唐二湖诗对地域文化建设的影响359-364

    本章小结364-365

    结论365-370

    主要参考文献370-380

    附录一 唐洞庭湖诗和太湖诗编年380-467

    附录二 读博期间的科研成果467-468

    后记468-470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