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汉语言文学 >> 德国文学 >角色配音符号化在日本动画中运用

角色配音符号化在日本动画中运用

收藏本文 2024-02-19 点赞:23729 浏览:107718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成功的动画形象除了以其出众的造型深受广大消费群体的欢迎外,个性化的语言和独特的声音也往往能使这个动画形象展现出更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本文通过对日本动画角色配音符号化地分析研究,来探索配音是如何匹配角色形象以及展现角色内心情感的。
关键词:配音符号化角色形象
:A
动画角色的配音是一种具有情感和美学特征的艺术符号,它不仅折射出角色的性格、民族的审美文化,还以其独特的形式与审美价值被现代人所接受与追捧。这些极具魅力的配音不仅具有艺术性和文化价值,而且对动画角色的设计、剧情的展开以及后期的营销都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一符号学与角色性格的塑造
1符号学与动画角色
符号学广义上是研究符号传意的人文科学,当中涵盖所有涉文字符、讯号符、、古文明记号、手语的科学。而现代符号学其中最重要的源头是20世纪初瑞士语言学泰斗索绪尔(Sauaaure)的教学讲稿——《普通语言学教程》,索绪尔将符号分成意符(Signifier)和意指(Signified)两个互不从属的部分之后,真正确立了符号学的基本理论,影响了后来克劳德·李维史陀和罗兰·巴特等法国结构主义的学者,被誉为现代符号学之父。随着对其研究的深入,符号学理论开始从最初研究语言特别是形式语言的符号问题,逐渐延展至哲学、心理学、传播学等领域。
从符号学的角度看动画角色,其不仅有传统设计的视觉符号,而且还有特有的听觉符号、触觉符号。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越发向往对精神世界的满足,动画已不能局限于早期简单的画面,而应该注重对人文的关怀以及对情感的追求。分析研究动画角色的符号化不仅有利于诠释人物内心的丰富情感,而且对塑造动画角色形象地塑造起很大的推进作用。
2动画角色声音的符号价值
在人类传播发展史上,声音符号的出现远早于文字符号,这就说明声音符号更容易掌握和利用。在现代社会,不同地域和文化种族之间经常存在难以跨越的语言文字、行为表达上的差异,声音则能轻松跨越这些差异。例如,INTEL电视广告最后的四音符就是一个奇迹,它使INTEL跨越国界和文化差异,真正成为世界各国消费者非常熟悉的标志性品牌符号。让·雷诺阿曾在《我的生平和我的影片》中写道:“我欣喜地欢迎它(声音),我立即看到声音的全部用途。一切艺术创作的目的,归根结底,是关于人的知识,难道人声不是传达一个人个性的最佳手段吗?”由此可见,声音的存在能够丰富动画人物的艺术内涵。对于

源于:论文标准格式范文www.udooo.com

人类的记忆来说,容易被大脑记忆的声音往往是特定音质与多次重复的结合,这也是一个动画角色要传达给受众的听觉记忆体。好的声音,对于整部动画而言具有画龙点睛的决定作用,人们通由声音来判断角色的性格,感受角色的情感。日本的商业动画正是巧妙地利用了这种声音的符号化来加强角色在观者心中的存在感,通过具有暗示意味的声音和戏剧性的语言挖掘人物背后深层次的内涵。
二日本动画配音符号化的发展
1手冢时代的动画配音
20世纪50年代,全球动画的发展仍以迪斯尼的经营模式为指标,追求高成本的投入和将真实人物形象最大化的还原。1961年,手冢治虫制作公司成立了动画部,开始向动画领域进军。为了打开日本的动画市场,手冢以极低的将动画卖给电视台。面对制作经费严重缩水的状况,手冢对动画的表达方式做出了一系列改变——手冢认为与其去关注人物的动作,不如去关注人物的内心。他尝试减少动作画面的帧数,如说话口型只用两帧,眨眼一次只用三帧等,运用声音,背景音乐与画面的配合,充分发挥声音的符号化魅力,塑造出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在随后的半个多世纪里,经过无数优秀配音工作者的努力,声音的符号化发展日臻成熟,成为日本动画重要的艺术表达形式之一。例如,日本最红的声优林原惠,她在《新世纪福音战士》之中同时为三种不同形象,不同性格的角色配音,完全依靠声线高低与音质的变化来操控,这种对声音的把握意味着日本动画声音的符号化已经发展为一套完善的体系。
2配音的符号化带动日本声优产业的发展
声优的“优”字,在日文中的意思大致是“演员”“表演者”。追根溯源这个字的意思还是来自于中文,在中国古代就称梨园中的戏子为优伶。声优,顾名思义就是用声音来表演的人,即我们日常所说的配音演员。20 世纪70年代,随着大量少年漫画、热血、友情、胜利为主动画的涌现,声优开始走向偶像化。1980年代后期,电视动画《铠传》中出演的佐佐木望、草尾毅等人结成了男性团体“NG5”,更是为以后的声优偶像化奠定了基础。在日本,观众对于一个动画角色声音的喜爱甚至超过了这个角色本身,很多商业的主流动画在宣传时都会把为角色配音的名声优作为宣传鳌头,以此吸引更多的观众。一些商家会将声音进行包装,例如,发售动画广播剧或是将某个热门动画的角色声音录下来装进闹钟之类的商品出售给日本的“恋声”一族们。声优是为充满个性和魅力的角色注入感情与人性的人。通过将不同的声质分析归类,声优们赋予了那些活在二维世界的角色以血肉和灵魂,声优的表现优劣,通常将直接影响该角色的人气,乃至整个动画作品的质量。
三日本商业动画角色配音符号化的表现
日本动画之所以广受欢迎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其人物角色性格丰富多样,内心情感细腻真实。在人物的表情动作被省略到极简,而又需要体现强烈情感的时候,声音是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动画角色不同于真实人物,因此配音也不仅仅是对真实的模拟,为了最大限度的利用声音这一优势,配音演员在演绎某个角色时会创造出一些特有的语言和声调,以此来强化角色的性格特质。
1语言形式的多样性塑造人物的性格
(1)拟声词
拟声词的运用可以增加人物的存在感。例如,在《甜心守护》、《魔具少女》等许多动画中,可爱的女性角色往往会在句末加入一些尾音,由于日本对宠物的狂热,甚至会让配音工作者在每说完一句台词就会在后面加上“喵”的尾音以显示这个人物的可爱。这些声音与现实无关,然而再被受众逐渐接受认可的过程中,虚构的声音干扰并且替代了人们对真实世界的认知,使得人们认为这是真实的并且理所当然的认为某种声调会具备什么样的特点和性质以及出自什么样的角色身上。(2)口头语
夸张的口头语是日本动画配音的重要表达方式。在日本热播的TV动画《家庭教师》中,有很多极具魅力的男性角色,这些角色在说话时都会带些口头语,如“嘻嘻嘻”,“嗯哼”,“库呼呼”等,这种夸张的口头语已经脱离了现实,变成了一种符号,它们像剪影一样易于辨认,使人们只听声音就能辨别出人物。
(3)方言
日本各地区有不同的方言,这些方言往往代表了不同地区人们的生活习性以及性格特色,配音演员在塑造动画形象时也会巧妙地对这一特点加以利用。例如,日本比较流行的京都口音和大阪腔、关西腔等,很多动画中的名门小姐都会说一口流利的京都话以显示她高贵的出身以及良好的教养,而当一个穿着和服的酒屋老板娘用她那软软的、懒洋洋的大阪腔招呼你进去喝一杯时,又立刻使人感到大阪女子的亲切。关西腔则多用于江户时代的浪人以及落魄武士等角色,使观众感到声音是来自一个大大咧咧、不拘小节的人。
(4)古语
古语也能够成为一个角色的听觉识别符号,犹如中国的传统京剧、黄梅戏等,日本的戏剧文化也独具特色。将戏剧文化灵活地运用到动画的配音中,可以达到出乎意料的效果。例如,日本新锐动画《モノノ怪》中,主人公卖药郎的配音参考了日本传统能剧中的语言,不仅符合动画本身浮世绘的民族风格,同时还暗示了卖药郎神秘且戏剧化的人身背景。
(5)敬语
日本是一个相当讲究礼仪的国家,因此,日语的语法体系也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例如,同一个“我”字在日语中就有多种含义,这一点方便了对不同性格角色的区分:一个有礼貌的青年男性通常会称呼自己为“わたくし”,一个不拘小节的人通常称呼自己“おれ”,称呼自己为“ぼく”则会给人一种亲近,随和的感觉。
2音质和音色的变化丰富了角感
日本商业动画在实际制作时,为了节约成本,往往会在人物形象以及动作方面进行一定程度的简化。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同样的面孔只是替换了发色或眼睛的颜色就被冠以不同的名字加以运用了,这与美国动画依靠细腻的面部表情与丰富的肢体语言来传递角色的感情有很大不同。尤其动画主要是以儿童和青少年为受众群,儿童的记忆和认别能力远不如成人发达,对一个角色的理解也不像成人那样迅速。那么日本动画是依靠什么来让观众迅速记住一个角色并且可以和其他角色区分开呢?答案是声音,如果说通过描述一连串具体的事件,这种递进式的方法能够使观众逐步深刻了解片中人物的性情,那么声音则是最简洁、最直接地传递角色信息的方式。动画创作不同于其它电影的一点是无论角色的形象还是角色的声音都具有极度自由的创作空间,任何角色性格都可以通过声音得到无限的延伸。水底游弋的金鱼,空中飞翔的小鸟,身边的花草树木,只要我们能够想象到的,都能以声音赋予它们活力和情感。例如,在动画片《甜甜私房猫》中,每一个小动物都有它自己独特的声音,可以是一位饱经风霜的大叔声音,也可以是一位娇滴滴贵族大小姐的声音,甚至是街头流氓地痞的声音,原本不会说话的动物们都变得有血有肉起来。声优们通过音色和音质的变化令我们轻而易举地融进了动物的世界。
当我们听到清亮而圆润的声音时,就会想到这是一个开朗亲切的人;听到低沉、暗哑的声音时,会联想到坏人或者某个藏有秘密的人物;听到有磁性的声音时,观众也会理所当然的认为这是一位优雅有魅力的人物,等等,诸如此类的声音有很多。例如,以高中篮球为题材的励志型动画《灌篮高手》中的人气角色流川枫,他纯净又稍带些冷质的音色让观众一听到就能感觉到这是一位帅气冷酷、简单善良的人,日本制作的动画正是抓住了这种人们对声音先入为主的印象,将不同的声音进行区分并加以细化加工,为每一种声音指定其性格特质,使角色个性更加突出。久而久之,形成一种固定的可被套用的商业模式,当某种声音出现时,观众即会主观地推测这种声音的拥有者会有何种性格特点以及他当时的情感状态。日本商业动画通过这种符号化的声音模式,把不同声音所代表的涵义传递给受众,使受众逐渐接受这些声音所代表的符号意义,形成符号化的主观情感态度。
三结语
通过分析动画角色配音的各种符号化特征,我们可以看到,研究动画角色信息的符号化这一过程无论是对动画角色的具体设计、动画文化的传播还是对角色配音符号化理论的丰富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以此来探寻设计语言与宣传方式是否准确地表达了对动画角色的理解,探索如何通过恰当的配音形式去匹配符号化文化含义。当我们听到一个角色的声音时,它是鲜活的;是能够引人思考的;是可以勾起人们想象空间的。再也不需要利用刻板的声音说教来充斥动画,也不需要用单一的表现形式来丰满角色,如果一个角色的声音比现实还要真实突出,那么这个角色本身就是丰满的。
参考文献:
马雪昳:《〈声音创造的生命与情感〉——浅谈近年来美国动画片中配音对动物角色的塑造》,《电影评介》,2007年第23期。
玉莹:《浅析动画后期配音语言的魅力》,《文艺生活》,2010年第10期。
[3] 郭晓寒、何雨津:《语言对动画人物的塑造方法的探讨》,《电影文学》,2009年第20期。
[4] 马华:《动画影片分析》,京华出版社,2010年版。
[5] 黄玉珊:《动画电影探索》,台湾远流通出版社,1998年版。
作者简介:
张毅,女

源于:免费论文网站www.udooo.com

,1973—,江西赣州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动漫基础理论、数字媒体技术、视觉传达设计,工作单位:广东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张一帆,女,1987—,陕西西安人,广东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2010级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动漫语言。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