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政治 >> 党建 >谈述宽容论社区文化建设中宽容精神

谈述宽容论社区文化建设中宽容精神

收藏本文 2024-03-25 点赞:6585 浏览:22535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社区居民在彼此之间的利益关系上有所冲突、在价值观念上会产生差异,因而导致居民之间在行为选择上和情感表现上的相互排斥和对抗,给社区的和谐生活带来直接的威胁。社区文化建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就是消除社区居民之间各类矛盾与摩擦。宽容作为解决社会关系矛盾的一种重要方式,有利于保持社区内和谐的社会风尚和良序状态。因此,培育和养成社区居民的宽容精神,以宽容文化的软管理来加强和推进和谐社区的硬管理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社区;文化;软管理;宽容;精神;和谐
1007-5194(2012)05-0115-06
社区是城市居民聚居生活的社会单位,是生活人口高度密集的地区,社区内居民之间、邻里之间由于长期聚居在一起,难免发生这样或那样的矛盾或冲突,居民之间在行为上和情感上的相互排斥和对抗,仅靠社区管理人员和社区政策制度的刚性管理是很难奏效的,社区文化和人文关怀等柔性管理是和谐社区建设的重要手段和主要途径。要保持社区内良好的社会风尚和有序管理,维系邻里之间友好相处、团结和睦、尊老爱幼、扶贫济困的社区人际关系,培育和发扬宽容精神,形成一种彼此宽容、相互包容的社区文化具有直接的现实意义。

一、社区文化与和谐社区建设

文化是人区别于其他一切生命物的根本性标志,是人作为社会动物的本质体现,是人的类本质的生存方式和发展方式,人类文化发展史就是人的类本质的发展史。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这就是社会主义文化的本质所在。社区文化是在特定的居民聚居地范围内,人们所创造、孕育、形成的人文环境、行为模式和生活方式的总和,是特定社会区域当中人们各方面的行为所构成的文化生态系统。它既包括这一区域内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也包括该区域内社会成员的理想追求、价值观念、道德情操、生活习俗、审美方式、娱乐时尚等。社区文化作为一种亚文化是社会主流文化的基础,发展社区文化是社区建设和居民生活质量提升的客观需要。“社区文化成了社会文化发展的最直接的和最具体的表现形式,社区文化的发展是现代社会文化发展的有效载体和实现途径,因而,社区文化成了社会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社区文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城市文明水平、一个民族文化教育素质高低和社区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社区文化建设,对于向城市社区居民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改善社区内的文化环境,培养积极健康、文明向上的生活方式,促进社区和谐和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重要作用。社区文化是社区建设的灵魂,也是城市文化的基石。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对于改善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提升社区居民的精神境界,提高整个城市的创造力、竞争力和软实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社区居民在彼此之间的利益关系上有所冲突,在价值观念上会产生差异,因而引起居民之间在行为认同上的不一致或冲突,甚至导致居民之间在行为选择上和情感表现上的相互排斥和对抗,造成社区居民之间的隔阂与矛盾,给社区的和谐生活带来直接的威胁,也直接影响着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因此,社区文化建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就是消除社区居民之间各类矛盾与摩擦,实现和保持社区的和谐与稳定,引领社区关系协调发展,促进和谐社区建设。要“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和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沟通社区管理者与居民之间、居民与居民之间的情感联系,缓解或消除各种矛盾和不和谐因素,形成和谐的社区人际关系,把居民和社区成员的注意力集中到社区经济、管理和发展上来,实现区域的整体和谐发展。”这就要让社区居民之间彼此宽容、相互理解,从而使社会矛盾纠纷能够得到顺利及时解决、社区邻里关系日趋友好和睦、生活质量和生活幸福感受不断提升。

二、宽容的属性和宽容精神

社区和谐需要的是

摘自:学生论文www.udooo.com

一种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居民邻里之间和睦相处、彼此宽容、相互包容的良序状态,因此,培育居民的宽容精神和包容心态是和谐社区文化建设的一个现实而重要的问题。到底什么是宽容,什么是宽容精神呢?古今中外许多学者对它有多种理解和解释。《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对宽容作了如下界定:“宽容是指一个人虽然具有必要的权力和知识,但是对自己不赞成的行为也不进行阻止、妨碍或干涉的审慎选择。宽容是个人、机构和社会的共同属性。所谓不赞成既可以是道义上的,也可以是与道义无关的(即不喜欢)。当某一行为或习惯在道义上不被赞成时,对它的宽容则常常被认为是特别成问题的或者甚至是自相矛盾的:宽容似乎要求承认错误的东西是对的……宽容常常是一个事关程度的问题,它要求做出正确的给不同意见留有余地的判断。”美国著名政治学家迈克尔·沃尔泽在《论宽容》中论述了群体之间的宽容,即“那种当有争议的差异性表现为文化、宗教以及生活方式上的差异性时的宽容”。在沃尔泽看来,这种对群体的宽容应该被理解为一种描述了某些潜在价值的态度或心境。我国学者胡适(1891-1962年)在20世纪30年怎么发表表的《容忍与自由》一文中,把tolerance一词译为“容忍”。胡适认为:“容忍比自由更重要……在宗教自由史上,在思想自由史上,在政治自由史上,我们都可以看见容忍的态度是难得、最稀有的态度……容忍是一切自由的根本;没有容忍‘异己’的雅量,就不会承认‘异己’的宗教信仰可以享受自由。但因为不容忍的态度是基于‘我的信念不会错’的心理习惯,所以容忍‘异己’是最难得,最不容易养成的雅量。”胡适认为,容忍是近代西方政治的一个显著特点,容忍是自由的根源,同时也是政治的精神。胡适还在《自由主义》一文中指出:“无论是东风压了西方,还是西风压了东风,都是不容忍,都是摧残自由。多数人若不能容忍少数人的思想信仰,少数人当然不会有思想信仰的自由,反过来说,少数人也得容忍多数人的思想信仰。”因此,宽容就是人性善的结果,它是客观的人性特质而不是主观的属性,严格地讲它是人类的符合人性善和自然规律的价值态度和行为方式。宽容与自由、人权等概念是紧密相连的,一般地说自由和人权都是在宽容的指导下展开的,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宽容是自由和人权的前提或必要条件。其实,在充斥着差异性和多元性的生活境域中,宽容才成为一种必需,其丰富的内涵与意义也才获得了真正而充分的展现。因为只有在这样的生活架构内,宽容才成为维系、统摄不同利益取向的人们的价值纽带,成为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中的一种精神品质、一种权利文化观和权利价值观,才是确保社会各领域保持张力、促进社会和谐运行的道德基础。因此,“宽容就包含了三重意义:其一,个体与个体之间彼此的宽容。此时的宽容不再是美德意义上的私德,而是具有独立法权的个体之间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彼此权利的尊重与彼此自由的维护;其二,制度对个体的宽容,表现为社会制度对个体自由、权利的尊重与维护。这既是现代社会制度应然的职能,也是审视、判断该制度是否宽容的最终尺度;其三,政治(制度)对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领域的宽容,表现为政治不再将经济、文化精神和社会生活等诸领域视为自身的派生与简单的延伸,政治权力对它们的介入方式不再是简单的替代,而必须是规范的、合法的。”宽容是一种包容他人的自由心态,容忍与自己不同意见者或容忍与自己价值观念有差别的人和事的存在的包涵心态,文明社会的宽容原则源自平等自由的基本理念。不宽容他人实际上是要将自己的选择和意愿强加给他人,是对他人自由选择的干涉。“宽容是包容他者的个人心态,是多元共存的社会状态,是法治下的自由秩序”。在利益和价值分歧的前提下,以平等对话、和平竞争、理性审议为主要活动方式,尊重和容忍利益和价值分歧的不同主体,懂得对他人的让步和妥协;以宽容的精神和包容的心态体谅和谦让他人,化解日常生活中的权利纠纷和利益冲突,以便培养充满友善温情和人文关怀的和谐氛围;允许在同一社群里有着不同价值观念、践行不同生活方式的个人与群体和平相处;允许在不同地区、行业、职业和部门内基于共同的利益和兴趣,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社会团体和组织,以便更好地维护彼此的共同利益,追求和实现共同体目标;在政府与公民之间、在国家与社会之间形成良好的沟通、协商和妥协的调节机制和意志表达机制,以增进彼此的相互信任,培育温和的社会土壤,培养宽容的文化精神;从更高的社会层面来看,为个人自由得以生成、展开与发展以及自由选择的充分实现提供宽容的社会秩序;确保公共权力的使用和公共资源的配置以及公共权力的活动范围和活动方式得到法制的约束和规范,公共权力的活动就有稳定的预期,个人的价值和行为的选择就能根据这种预期调整自己的选择方向与行为方式,以找到个体自由选择的空间,实现个体自由的价值目标;在健全的法制基础上建立和完善社会多元主体的利益表达和协商机制,为个体行为方式的自由选择与宽容他人的实现,提供现实的制度基础和法制保障。以上属性才是我们理解的宽容本质和宽容精神的真正内涵。
当然,从哲学的视野看,宽容作为解决社会关系矛盾的一种方式,主要是解决事物处在量变阶段的矛盾。倡导矛盾双方相互沟通,相互交流,相互引导,相互理解,相互谦让,使矛盾双方能够在矛盾统一体中和谐共存,在双方分歧中妥协让步,各自都能得到发展。否则就不能用宽容的方式来解决了。一旦矛盾双方发展到了质变阶段就不可能是宽容精神能解决的了。在现代化建设和社会转型过程中,我国社会矛盾出现了许多新的表现形式,例如城乡发展不平衡、发展成果享受不均匀、社会资源占有不平衡、地区发展不平衡、社会公共怎么写作不均等的问题日益凸显,缩小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这些问题的解决,一方面要靠大力发展生产、提高综合实力,增加社会财富的总量

摘自:毕业论文如何写www.udooo.com

,夯实社会和谐发展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也必须采取扩大人文关怀、贯彻宽容精神的包容式解决方式,“花大力气协调社会各方面、各阶层的利益关系,使社会各方面、各阶层之间相互沟通、相互交流、相互引导、相互理解、相互谦让,以形成和谐统一的社会局面,加强凝聚力,推进各种问题的尽早解决。”

三、宽容精神在社区建设中的文化价值

在和谐社区建设过程中,一方面,由于社区居民对社会资源和价值资源的公平合理的持有是社区和谐和稳定的前提和基础,所以,从政府层面看,要求政府通过有效的利益分配和协调机制,处理各种矛盾冲突和纠纷,实现对社会资源的公平合理分配,这是社区和国家稳定的前提和基础;另一方面,从社区层面看,社区居民要认识到,随着改革的不断深人和社会关系的复杂发展,社区内部居民之间、居民与政府之间存在着冲突与矛盾是不可避免的,居民应该理性地看待这些矛盾和冲突,换句话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区,还要求人们必须具备和谐社区不可或缺的政治文化特质,说透彻一点就必须培育和培养社区居民的宽容精神和谦让文化,以宽容文化的软管理来加强和推进和谐社区的硬管理。富兰克林曾经说过:宽容中包含着人生真谛和大智慧,没有宽容的生活就如在刀锋上行走可怕;如果美德可以选择,我首选宽容,因为宽容比其他品德更重要。宽容是人的一种修养,一种美德,一种博大的胸怀,一种超然洒脱的态度,也是一种优秀的品德,一种人类个性的最高境界,又是感化教育他人的一种表达方式。
在构建和谐社区的实践中,宽容精神的道德张力应该得到积极的体现。因为宽容的作用不仅表现为理顺人际关系、协调社会矛盾,更重要的在于它能促进多元文化的互动和不同价值观念的包容,体现和平等,增进人的自由选择,它与文明社会先进理念的内涵是一致的。所以,宽容精神应成为和谐社区建设中起支撑作用的社区文化内涵,应当成为现代社区文化的一种基本理念。因为,宽容精神有助于社区个体成员之间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如果每个个人行为温和,讲话和气,对他人的利益有一种设身处置的包容心态,对他人有一颗宽容慈悲的情怀,就没有处理不好的矛盾和冲突。儒家认为这是崇高修养的表现,是谦谦君子必备的品德。《中庸》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这里说的和就是宽和之意,是指人的情感纯粹无私,各种和情绪处于和谐平衡状态。有了这种精神素质,一个人对待世事和他人关系就会心态宽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心胸宽广,淡泊名利。因为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是人的社会,人与人之间相处除了对社会公共原则遵守之外,还取决于社会个体自身道德品性的修养程度。在社区的现实生活中,社区关系的有序性需要多方面的条件和前提,除了制度层面的保证之外,社区文化、居民心理、居民价值情感等文化因素也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我们在一个没有宽容精神、充满猜疑敌意的氛围中生活就有如行走在刀锋上恐惧,个体对社区和社群的认同往往存在心理情感方面的隔阂和障碍,人与人之间不仅缺乏真情和友好,不仅难以实现心理的沟通和情感的接近,而且还充满着猜疑和敌意,这样就没有生活的幸福感可言。另外,宽容精神有助于建设和谐社区,促进社会和谐。社会是无数个社区组成的,社区就是一个小社会,社会和谐离不开社区的和谐,因为只有保证每个“细胞”都真正和谐了,整个社会才能健康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目标才能最终实现。宽容精神还能促进多元文化的互动和不同价值观念的包容,真正实现社区文化和社区文明的健康发展。在一个多元文化和价值观念共存的社会里,不同文化与文明之间的对话不仅是各种文明自身存在与发展的前提,也是

源于:查抄袭率本科www.udooo.com

不同文化和文明相互融合、相互竞争、相互渗透的发展方式。从社区文化与社区建设的实践看,社区文化是社区建设的灵魂和内力,社区建设体现着社区的文化内涵和文明程度。社区文化内部的对话目的就是缓解文化和价值的差异和冲突,缩小不同文化居民之间的各种分歧与心灵距离,放大社区居民利益的共同点和价值观念上的同质性,以实现求同存异和谐发展。
还有更重要的是包含宽容精神的社区制度在社区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宽容首先指的是精神上的宽怀和包容以及对异己的容纳与海涵,并且宽容总是发生在或应该发生在作为社会主体的个人或集团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之中,没有彼此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就不存在宽容和包含,因此它反对封闭的、排他的信仰、偏见、偏爱、理想。社区管理和建设的制度是社区居民精神与时代精神的文化载体和政治载体,对社区的建设与管理起着导向和约束的作用,包含宽容精神和谦让文化的社区制度是社区宽容的必要保障。具有宽容精神的社区制度无不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确保社区居民之间平等的利益表达机制、处理社区居民之间利益纠纷的合理的利益协调机制、实现社区公共怎么写作均等化的有效的权利救济机制。从包含宽容精神的制度设计角度看,与利益协调最相关的制度形式是根本制度,这是一切制度和文化的本源。事实上,社区居民长期聚居在一定的地域之内,现实的利益关系和利益结构是极为复杂的,现行的社区建设根本制度对于协调社会利益的冲突与合理配置权利事实上是存在一定差距的。利益表达机制就是指现代社会使多元、多变的利益获得充分表达的社会制度,它的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中重心在于它们之间发生联系的动态过程和程序规则。社区居民都可以通过这个机制或利用这个规则追求自己的利益和自己所代表的利益,在实践过程中各种利益都获得了平等的尊重和各得其所的保障;因此,饱含宽容精神的利益表达机制就会适应社区建设中复杂利益关系导致的冲突和矛盾,对社区居民之间和社区与政府之间的利益关系作出适当的调整,否则,没有宽容精神的利益表达机制就不可能为各种现实的利益群体提供平等的利益表达机会,无法表达利益的群体就会转而寻求其他的渠道,有可能采取政治的抑或违法的渠道来保护自己的利益,和谐的法治的社区管理秩序由此将被破坏。

四、在社区文化中积极培育宽容精神

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与多元的社会。开放与多元使得社会成员的行为选择和价值观念的差异性成为现代社会的一个主要特征。多元社会需要宽容,多元社会人的生活也必然呼唤宽容。在纷繁复杂的社区生活中,居民之间、居民与政府之间的利益冲突和矛盾是难免的,如果每个个人行为温和,讲话和气,对他人的利益有一种设身处置的包容心态,对他人有一颗宽容慈悲的情怀就没有处理不好的矛盾和冲突。但宽容精神不是天生的本能,不是一种感觉经验,它是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的个体的一种自觉行为,因此,在和谐社区文化建设中,有意识地培养和教化居民养成宽容精神和谦让品格是必要的。
第一,在社区居民中深入开展唤醒宽容意识的理念教育。宽容必须以人们的人格平等和自由为基础,尊重异己的人格尊严是宽容最基本、最起码的要求。“宽容是理性沉思的结果,带有强烈的理性选择色彩,很大程度上根源于个体对世界的多元与差异、对人的本性以及人与群体关系的本质的自觉反思和体验”。正是因为具有这种“理性选择”的色彩,“宽容的维系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人们的宽容意识,甚至可以说宽容与宽容意识就是一回事。而教育,则义不容辞地担任着唤醒人们宽容意识的重任”。宽容意识不仅是人们直面多元与差异性的一种基本价值态度和理性品质,实际上也是个体、社群和制度文化的一种存在方式和思维方式,它在本质上是一种文化的表现形态。任何一种文化的传播与普及都离不开教育,宽容也不例外。要改变社区居民和社区文化的存在方式、思维方式和表现方式,没有宣传教化作为基础是难以实现的。社区居民个体只有通过宣传教化具备宽容精神和谦让品格的文化知识,才能使得社群居民和社区文化的存在方式、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得到改变。通过广泛的宣传和教化可以教授个体有关宽容的基本知识,通过培养居民个体养成宽容意识和谦让品格,继而通过社区居民个体的相互影响,发挥其智慧才能的社区文化实践活动,使得整个社区居民和社区文化充满宽容意识。
宽容意识对于个人、社区和社会的建设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但是现实生活中人们的宽容意识还远不够,离自觉地内化为规范、法律制度和行为选择理念还有很大的差距。“原则和规范只是秩序的条件和根据,而不是秩序本身。只有当规范和法律制度内在精神得以有效内化,与社会成员的价值取向相耦合,才能使之由原则和规范走向理性自觉。”而教育则可以通过对人们意识所施加的教育影响,使人们觉悟到自己应当具备的存在方式、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而不再需要外在的强制性,从而达到理性自觉的境界,继而形成宽容意识。
第二,教会社区居民正确理解和把握宽容精神的原则性。宽容精神的培育和养成需要人们正确理解和把握宽容的原则性。其实社区居民之间的宽容不是无原则、无限度的。“如果毫无限度地滥施宽容,其结果必然导致对不宽容行为的宽容,导致对毁灭宽容的行为的宽容,从而使那些本来企图取消宽容的人获得行动的自由。”不讲原则的宽容将走向宽容的对立面,最终会以自我否定和自我颠覆而告终。不讲原则的宽容不仅不能为个体的行为选择提供自由的现实空间,反而将毁灭人的自由选择:如果对伤害他人的言行予以宽容必将破坏宽容美德的内在价值。不讲原则的宽容还会毁灭社会的良序,阻碍和谐社会的进程:对目无法律和道德规范的言行予以宽容,必将破坏维系社区正常运行的秩序动力。不讲原则的宽容将毁灭社会的正义:对恃强凌弱的言行予以宽容,就等于成为强盗的帮凶,正义的价值内涵将无处安身。这就是宽容的悖论。宽容的悖论向我们表明了正确理解和把握宽容精神的原则性的重要性。因此,宣传教化可以改变人们对某一事物缺乏了解的蒙昧状态,培养人们理性的宽容品格,对宽容精神的理性把握具有重要意义。如何正确理解和把握宽容的原则性,如何明确把握宽容的条件和适用范围,从而限制无“原则”的宽容所造成的对社会道德和正义的伤害,便成为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情。社区管理者和社区文化宣教部门可以通过主办多种多样的社区文化活动,把握宽容精神的内涵和“原则性”融于具体的社区文化活动中,以培养社区居民的宽容精神和谦让意识,从而内化为居民的宽容行为。第三,培植孕育宽容精神的社区文化土壤和社区文化氛围。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人类在创造文化的同时也创造了自己,正是因为有了人类生产活动的丰富多彩才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瑰宝。宽容精神正是在一个民族长期的文化演进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并通过文化教化公民的思维方式和行

中专毕业论文www.udooo.com

为选择。以孔子为代表,以儒学为主体,兼容诸子百家,即主要是道、法、名、墨、农、兵等家以及道教与佛教思想精华为一体而形成的中华传统文化里有着丰富的宽容精神和谦让品格,儒家学说的核心是仁。《说文解字》:“仁,从人从二。”徐铉注:“仁者兼爱,故从二。”这就是说,仁是处理两人及以上多人之间关系的准则,扩大开来也是人和人之间相处的基本原则。《论语》里记录了孔子的许多关于仁的叙述,都与宽容和解有关,如:“泛爱众”,“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克己复礼”,“恭宽信敏惠”,等等。有人统计,《论语》出现“仁”字有109次,足见仁的思想在孔子学说中的地位。有人把孔子学说称为“仁学”、“人学”,不是没有道理的。待人宽容正是仁学的重要内容。悠久深厚的文化传统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民族性格、民族心理和民族精神,深刻地影响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这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承接中华传统文化,就是要以中华传统文化为基础,把传统文化中的这些符合当代要求、有助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体现人类精神的内容承接下来,促进全体社会成员人格、意志、品格的完善,形成积极、健康、包容、宽容的心态,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和社会氛围。培植孕育宽容精神的社区文化土壤和社区文化氛围就应该把中华民族的这些优秀文化内涵贯彻在当今社区文化建设中去,用鲜活生动的典型事例、丰富多彩的文化形式,将宽容精神和谦让品格内涵孕育于社区居民息息相关的社区活动中,让社区居民耳濡目染的宽容精神自觉内化到居民认知世界以及价值理念和行为的选择中,在其认知世界中定格为宽容精神的理性品格。
第四,倡导社区居民加强自我的品性修养,自觉培养宽容的心怀和美德。努力营造一种具有宽容精神的文化氛围,塑造宽容的文化环境固然重要。但是这毕竟是个人修养的外在力量,更重要的还是社区个体内在品格的养成机制和内在动力的激活。可以作这样的设想,我们每个人都是整个社会机器上的一个个齿轮,宽容即是互相咬合、排列有序的齿轮之间的缝隙和距离,倘若每个齿轮都过分强调自己的空间,齿轮之间的缝隙和距离过密,那么,这部机器就难以良好地运行,甚至瘫痪。每个个体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少不了有不同价值观念和利益差别,有时甚至行为选择的矛盾和冲突,既然这些意想不到的矛盾和摩擦困扰着自己,为何不学学古人“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的宽广心怀和包容异己的美德呢?其实有了这种心怀和美德于人于己于家于国都是受益无穷的。俗话说得好:“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这是一种理性的境界和高尚的美德,也是一种价值理念和处事方式,将这种处世方式推广开去,如成为一种时代精神和社区风尚,乃至国民素养和基本品格,我们的社会和谐和社区和谐就离得不远了。虽然这种美好的愿望在目前还难以实现,但是,只要我们的教育系统和社会文化系统都以养育这种美德为己任,我们的社会就一定会更加美好。
责任编辑:梁习琴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