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政治 >> 党建 >谈谈箱子陕甘宁边区基层选举

谈谈箱子陕甘宁边区基层选举

收藏本文 2024-04-15 点赞:28463 浏览:131848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二十一世纪的第一个十年,选举,尤其是“直选”,已迅速成为社会的一个热点词汇。中国基层选举究竟应当选择何种路径方式,该以何处着手构建,是学界关注的热点不足之一。本论文选题也是基于同样的深思。笔者带着不足,试着以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中国领导下的陕甘宁边区基层选举实践中去搜寻历史,以作中国特点社会主义基层建设之鉴。本论文以陕甘宁边区时期的档案文献、政府文件和报纸为主要参考材料,以历史探讨法、法律社会学的探讨策略和政治生态浅析策略为主要浅析手段。在阐述乡选背景基础之上,以1941年乡选作为考察对象切入探讨,着重考证边区乡选的完整历程,力求全貌展示中国领导下陕甘宁边区基层选举实践这一段珍贵的运动史。陕甘宁边区作为一块典型的农村根据地,不仅所处的地理和生态环境不佳,同时它还是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中国经济、文化、社会进展最为落后的地区之一。在广大农村地区,地主作为一个阶级仍然有着,保甲制作为基层组织的一种主要形式仍广泛有着。中国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基础之上,适时提出了新主义三三制的政策,团结了边区所有的抗日政党和各个爱国阶层,为开展自下而上、全民参与的普选运动打下了较好的社会基础。1941年的乡选运动,和边区政府将“三三制原则与选举运动相结合”确认为基本政策,强调选举对于政治建设的重要量。边区政府修订颁布了《陕甘宁边区各级参议会组织条例》和《陕甘宁边区各级参议会选举条例》,使乡选做到有法可依。边区政府依照《陕甘宁边区各级选举委员会组织规程》的规定,成立了各级选举委员会,选举委员会成为管理选举的专门机关。本论文依据陕甘宁边区的最新史料,将乡选历程划分为七大步骤:布置与动员、开展试选、选民登记与公布选民榜、检查乡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名并产生乡市参议员候选人、提出议案、竞选及开票。首先,边区政府开办边区级的选举训练班,由训练班学员组成选举工作团,派赴各地协助当地选举委员会培训地方选举干部;其次,为全面乡选做出例证,根据边区政府的统一安排,尤其在延安裴庄乡试选的示范效应下,试选工作成为乡选中普遍采取的步骤;再次,选举工作干部深入群众家庭来登记选民,并将选举政策宣传与调查登记结合起来,打消了许多老百姓怕“负担”的疑虑,选民榜的公布采取红白榜的形式;接下来是乡选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检查乡市政府工作报告。报告由乡市长直接面对辖区内所有的老百姓来进行,报告之后老百姓还可以直接来讨论报告;边区选举法规定,一人提议十人赞成就可提名乡市参议员候选人,允许鼓励各抗日政党、社会团体以组织的名义提名乡市参议员候选人;提案是在群众大会或选民大会上提出的,它最大的特点是具体可行。政党或群众团体可统一行使提案权,广大选民们在选举会上的即席发言、对政府工作报告的意见等,经过选委会的总结成案,成为乡市提案的主要方式;竞选是参议员候选人向选民展现才华、能力的一个必要环节,候选人在群众大会或选民大会上,通过提出自己的政纲来完成竞选演说,供选民来选择。选举方式根据地点的不同,分为三大类:开会选举、背箱子选举和开大会与背箱子兼用。此外,在乡选的整个历程中,选举宣传工作结合不同阶段的特点贯彻始终。本论文认为,乡选促成了独特的基层方式。它达成了直接民权和议行合一的有机统一,乡市参议员和乡级以下行政村和自然村(或坊、甲)的负责人均由选民一人一票直接选举产生。乡市参议会采取议行合一制,参议会是乡市的最高政权机关,参议会休会时,由参议会选举产生的乡市政府委员会作为乡市最高政权机关;它规定凡是选民直选产生的,包括乡市参议员、行政村主任、自然村村长,均同时拥有议事权和执行权;以乡选为契机,以乡市参议会为班底,边区乡村吸收广大乡村积极分子,创造了一揽子会、村民公约等“原创”的组织形式,形成了边区基层的立体多元机制。乡选中还体现了一元化领导与三三制选举的历史契合。党的一元化领导原则要求,同级党政军民各组织都要服以当地党委,下级组织服以上级组织,全党服以。在党的一元化领导下,三三制选举政策在乡选的实际落实历程中,遇到过一些难题,同时出现过“左”和“右”的倾向,在尊重客观情况的基础上,边区政府对乡选中执行三三制不足做出了适当修正。透过对边区乡选的整体考察,本论文初步诠释了革命时期的路径——动员式。边区乡级以下的干部来源于本乡本土,普遍文化程度低,开展工作主要依靠熟人联系。动员式是由党和政府自上而下的,主动采取宣传鼓励、组织制约、权威支配等策略来动员最广大群众摆脱既有思维方式,以主人翁的意识参与到选举运动的一种形式。实践证明,动员式的成效是显著的。然而由于该种动员方式与党和政府的政策导向密切相关,由此来自上层的“动员力”一旦减弱,的进展也会立刻随之减慢。本论文最后提出,彰显群众路线的现代价值是中国特点社会主义基层的补强思路之一。在时行的公众参与方式中,农民作为弱势群体,很难主动参与到政治活动中。中国提倡并始终坚持的群众路线,调转了参与的方向,强调决策者要主动的深入群众中去。边区基层选举实践正是在群众路线的逻辑起点上才取得空前成功的。时至今日,尤其在中国广大农村及经济欠发达地区,群众路线在改善基层实际效果、推动基层历史进程中,仍具有其他方式所不可比拟的优势。关键词:三三制论文背箱子选举论文动员式论文反保证论文群众路线论文

    中文摘要4-9

    Abstract9-22

    第1章 导论22-42

    1.1 选题的学术背景23-32

    1.2 选题作用32-34

    1.3 论文的基本概念34-38

    1.4 利用的文献及探讨策略38-42

    1.4.1 利用的文献38-39

    1.4.2 探讨策略39-42

    第2章 边区乡选背景解读42-64

    2.1 边区的地理和生态环境42-46

    2.2 边区的社会情况46-50

    2.3 边区的政权结构50-56

    2.3.1 基本框架与职权50-52

    2.3.2 乡级以下的组织52-56

    2.4 边区实践的论述基础——新主义的三三制政策56-64

    2.4.1 新主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提出57-59

    2.4.2 三三制的由来——延安中区五乡征粮委员会经验59-64

    第3章 乡选的准备阶段64-80

    3.1 乡选的政策导向与法律依据64-73

    3.1.1 三三制原则与选举运动相结合65-67

    3.1.2 “政治选举第一”67-70

    3.1.3 乡选的法律依据70-73

    3.2 成立乡市选举委员会73-80

    第4章 乡选的完整历程80-164

    4.1 布置与动员80-91

    4.1.1 开办边区选举训练班81-85

    4.1.2 组建选举工作团派赴各地85-87

    4.1.3 选举工作团协同各级政府训练干部87-91

    4.2 试选一乡取得经验91-97

    4.3 调查登记选民与公布选民榜97-104

    4.3.1 调查登记选民97-101

    4.3.2 红榜白榜公布选民101-104

    4.4 乡市政府工作报告104-113

    4.4.1 怎样报告105-107

    4.4.2 报告的内容107-111

    4.4.3 讨论报告111-113

    4.5 乡市参议员候选人的产生113-118

    4.6 议案的提出118-122

    4.7 竞选及开票122-135

    4.7.1 新型的竞选122-126

    4.7.2 灵活应变的方式126-131

    4.7.3 开票131-135

    4.8 乡选的宣传工作135-150

    4.8.1 文字形式宣传136-141

    4.8.2 口头形式宣传141-147

    4.8.3 宣传工作的特点147-150

    4.9 乡选总结150-164

    4.9.1 乡选的显著收获154-157

    4.9.2 乡选有着的不足157-159

    4.9.3 乡选中与反间的斗争159-164

    第5章 边区乡选的历史经验164-192

    5.1 乡选促成了边区的基层方式164-175

    5.1.1 直接民权和议行合一的有机统一165-167

    5.1.2 乡市参议员的职责特点167-171

    5.1.3 立体多元的机制171-175

    5.2 党的一元化领导与三三制选举的历史契合175-183

    5.3 革命时期的路径——动员式183-192

    5.3.1 两类行政风格间的冲突183-186

    5.3.2 解决案例的出台——动员式186-192

    结语:中国特点社会主义基层之补强思路——彰显群众路线的现代价值192-200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