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对外汉语教学 >谈在文章内容品悟中渗透指导中心

谈在文章内容品悟中渗透指导中心

收藏本文 2024-03-15 点赞:8515 浏览:32596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语文老师要注重“授之以渔”。但是,我们在语文教学时怎样“授之以渔”呢?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要在文章内容品悟的同时相机渗透写法指导,本文对此进行分析。
关键词:语文;作文教学;写法指导
1992-7711(2012)18-046-1
写作文并不只是在作文课上才教给学生写作文的技巧,而是在阅读中也能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那就是在阅读中细细的品悟,看一看别人的作品是怎么写的,我们可以通过阅读对这一点进行学习,运用在写作之中。但是,在目前阅读教学中,教师过多地关注所阅读的文章是在“写什么”和“为什么写”,却很少关注作者是“怎么写”的和“用什么方法写的”,这就是阅读教学的一个的缺失,而且是“走来回”的缺失,著名语文专家张志公先生对什么是“走来回”有过阐释:“拿来一篇文章,第一件事是弄清楚语言文字,再进入到作者写这篇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是什么,即进了思想内容,然后再从思想内容中走出来,从而进入文章的思想内容,再从思想内容走出来,从而进一步理解语文文字是怎样运用的。但是我们的大多数教师只能做到第一步,第二想到都没有想到。”这一点用“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形容最贴切不过了。

一、定位要立足于教材

作为语文老师,在语文教学时一定要渗透写法指导,写文章不面面俱到,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把一篇课文从遣词用句、篇章结构、写作方法等各个角度可以用来教学的内容挖掘出来,恨不得一个不落地都教给学生,这样往往会让课堂显得臃肿不堪,训练散乱。同时也切忌盲目追求“流行”,刻意求新求异,为了进行写法指导而写法指导,将文本主旨偏差偏离、扭曲异化,这样的教学后果往往是华丽了课堂,却“误教”、“误导”了学生。
真正有效的写法指导应立足于文本内涵去挖掘,准确把握文本本旨,把教学重点聚焦定位在一两个内容上,才能彰显文本内在的意蕴和美丽,才能引领学生“一日看尽长安花”。
如《爱如茉莉》中最后是这样结尾的:“哦,爱如茉莉,爱如茉莉。”这句话看似平常,我校某位老师却用自己的慧眼发现了这句句式表达上的独特之处。她在教学中让学生思考:为什么用了两次“爱如茉莉”?学生通过讨论,体会到这样描写蕴含着诸多含意,比如爱是双方的,需要大家共同来经营。这里用两次更能强化作者此时感慨万千的心情……接着老师又追问:“如果请你加标点,你想加什么?但文中用的是什么标点?写一写,为什么?”让学生进一步领悟“生活平平淡淡是最真”的真谛。这位老师潜心钻研教材,精心挖掘文本中的语言增长点,进行有效提问,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懂得了这次句式表达效果,更上升了思想高度,使这一环节的教学成为整堂课的一大亮点,颇有画龙点睛之妙。

二、学情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

我们时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就是混淆年段的界限,常拔苗助长,把低年级的语文课上成了中高年级的语文,严重越位,这样已经超越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在这个年龄没有达到这么高的认知水平,其认知特点和认知方式也不能与高年级学生相比。相反,有时我们的教学又会裹足不前,模糊年段职责,在该上的内容时却没有上,严重错过了将学生的感性了解提升到理性知识的教学节点,致使学生对某些知识点的掌握“像雾像雨又像风”,严重缺位。
除了以上两种情况,如果也不是提前教学,也不是滞后教学,就算是相同年龄段的学生,他们的个性也是有差异的,他们的原有的知识的基础不同,表现在知识经验、兴趣爱好,学习方式等方面都有所差异,这些差异决定了他们的阅读内容应该不能相同、阅读方式也不是一样的,特别是对阅读材料的难易程度的需求不同。
我曾经听过一位老师教三年级的孩子学习《军神》一课,该老师就没有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及接受程度,在课上硬生生地“灌”给学生“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写作方法。尽管执教者对文本的解读是“高瞻远瞩”,但是如此“贴标签”式的教学超过了孩子学习的承受力和耐受度,这是学生被“傀儡”了的语文教学,教学的实效性可想而知。
因此,我们教师要根据学情,选择适合学生“胃口”的教学内容,就是在进行写法指导时的深浅程度刚好是儿童能理解和接受的,授予的具体方法是以儿童的方式一点一点、一步一步、循序渐进走进儿童心灵的。扬州市教育局教研室陈萍老师的课《月光启蒙》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文本中有一段话:“小院立即飘满了她那芳香的音韵。”这句话采用了通感的表达方法,学生很难理解母亲的嗓音为什么可以用“芳香”这个词

源于:毕业生论文网www.udooo.com

来形容。陈老师采用了在课堂上两次清唱的方式,用优美的音调营造出诗一般的意境,引领学生走进夏日月夜中的干草堆旁,月光下,轻轻聆听母亲那深情的吟唱:月亮出来亮堂堂……轻抚面颊的是母亲如三月春风般温柔的情。陈老师的读和唱使学生很快豁然开朗,真切地感悟到了“芳香的音韵”原来是指母亲甜美的嗓音给人带来温馨舒服美好的一种感觉,领略了作者用词的精妙,同时也感受到了聪颖、慈爱的母亲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里的写法渗透因为老师找到了贴近学生心灵的结合点而灵动有效。
综上所述,我们语文教师要根据教材的特点以及学生特点恰当选择合理而又多变的教学方法,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学生的思想守护课堂,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那么,课堂才会真正成为学生的探索之乐园,在这里,学生学会了发现,体验了成功!
[参考文献]
肖传武.我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几点尝试[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06).
邹自强.创新,提高作文水平[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06).
[3]王淑霞.个性化习作能力缘于个性化习惯的培养[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08).
[4]李莉.在作文的田野上挥洒与创造——班报与作文教学[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09).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