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对外汉语教学 >谈移情跨文化交际中“移情”

谈移情跨文化交际中“移情”

收藏本文 2024-01-26 点赞:33254 浏览:155440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移情能力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系统中最为重要的因素。移情能力直接影响到跨文化交际的质量、效果和进程。为保证达到有效交际的效果,科学和适度的移情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因此,充分认识移情,有意识地在实践中培养提高移情能力,对于跨文化交际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移情跨文化交际移情能力的培养
一、前言
跨文化交际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可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存在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跨文化交际基于两种不同的文化,在不同文化的交际中,人们常会不自主地借助母语中的语言规则、文化背景、思维方式和交际习惯,母语迁移便由此产生了。母语与目的语相似的成分能对交际产生积极有益的影响,这是正迁移; 反之,母语与目的语相异的成分对交际会产生消极不利的影响,这则是负迁移。而这种负迁移便是阻碍跨文化交际的罪魁祸首。

二、跨文化交际中的移情

跨文化交际是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的交际活动。一些西方学者如Gudykunst提出:有效的交际能力由认知能力、情感能力和行为能力组成,其中情感能力主要指的就是移情能力。在跨文化交际中,“移情就是交际主体在交际中有意识地超越本土文化的框架模式,置身于另一种文化模式中,如实地感受和理解另一种文化”。

1.言语交际中的移情

语用—语言移情:语用—语言移情体现在言语交际中的聚合系统中不同词项的选择、语句构成成分的不同顺序和语气系统和情态系统等的选择中。移情可在词汇层面;也可体现在语句构成成分的顺序上。
社会—语用移情:社会—语用移情涉及到言语交际双方的社会文化背景和人际关系及语境,[3]体现在某些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词汇、谚语,具有特定国情的用语的选择,某些语用规则的遵循,社会交往常用见面语、告别方式等的运用上。

2.非言语交际中的移情表现

非言语交际包括眼神、面部表情、手势、身势、沉默、身体的接触、讲话的音量和讲话人间的距离等各个方面。移情在这些方面都能表现。例如习惯了拥挤的中国人,在英美国家乘坐火车时会收紧肩膀,尽量不和其他乘客有身体上的接触,若不慎碰到,则马上表示抱歉,这就是交际中积极移情的表现。

3.移情的适度性

移情是否成功还在于移情是否适度。文化矫情、文化恣情、文化同情都不是适度的移情。文化矫情是交际主体过度地压抑自己的情感,不能敏感地察觉和捕捉交际客体的情感而导致文化移情不到位。反之,若是交际主体过度放纵自己的感情,丢弃本土文化的立场,否定在跨文化交际中主体与客体的二分性,便会造成文化恣情,是文化移情的严重过度。文化同情从表面上看有移情,但由于没有从根本上转移情感的内容,所以仍是移情的缺失。文化移情体现的是立足自身又超越自身的统一。在不脱离本土背景的同时,将自己的情感主动投射到他人所处的境遇中,去体验对方的情感,达到自我与他人情感的融合、共鸣。

三、跨越移情障碍,提高移情能力

移情能力是有效交际的要素之一,是交际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只有跨越移情障碍,自觉培养和提高移情能力,才能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际。那么,如何跨越移情障碍,提高移情能力呢?

1.文化价值观的正确树立

每种文化关于行为的标准、价值的尺度等在其文化体系中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尽管它们千差万别,但对人们社会存在都有一定的维护功能。文化的价值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从文化相对性原则出发,中国文化传统中的糟粕清晰可见,但其精华之处也不容忽视。各国的文化传统都是各民族在长期历史文化实践中所创造的文明,在人类的文明史上都有着属于自己的历史地位。

2.本土文化约束的突破

交际双方不应只关注本民族的思想,也不应有崇洋媚外,应持有各民族间相互学习的国际主义的文化观。这样在交际中才能摒弃偏见,对对方的文化产生移情,客观地揭示文化事实。在跨文化交际中,只有克服从自身文化的角度去解读他人言语行为,才能不被自身文化所局限,建立起两种文化的协调机制。这利于交际双方的沟通,且有助于不同文化的互渗、互朴。

3.对移情艰巨性和长期性的认识

学习第二语言的目的在于超越自我噩界,消除文化障碍,达到移情的理想境界。但达到这种理想境界是一个心理适应和行为认同的漫长过程。人们在孩提时就开始习得母语,学习本民族文化中的认知方式、价值观念、思维模式等,这些深层结构的排他性、独立性和难以移易性决定了移情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4.长期的实践

我们可通过阅读外国文学著作,学习外国的艺术,观看外国电影等方式来了解各国的风土人情。在跨文化交际中,让自己在交际客体的文化氛围中去亲身体验,了解有关国家的文化风俗,尤其是与本土不同的文化习俗。同时,采取合作的方式与人沟通,努力促成高度的移情体验。通过这些措施,使我们在跨文化交际中自觉地进行移情。
四、结语
文化差异性的认同与感知是移情的核心。本土文化与异质文化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文化差异的感知却可使交际者超越本土文化的框架模式去体味对方的情感,从而引起感情共鸣,最终达成交际移情。反之,若对不同的交际主体不加区分,那复杂的感知就会被简单化,严重妨碍跨文化敏感性的形成,使文化移情成为不可能。在外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已被列入教学目标,外语教育工作者应充分利用这点,帮助学习者提高移情能力。
参考文献:
Gudykuns t, W. &Kim, Y. Y. Communicating wi

源于:论文 格式www.udooo.com

th Strangers: An Approach to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New York: Random House, 1984.
陈二春,袁志明.文化移情能力与跨文化意识研究[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8,(3).
[3]何自然.言语交际中的语用移情[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1,(4).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