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政治 >> 理论 >导师《成长教育》——第二性青春导师站

导师《成长教育》——第二性青春导师站

收藏本文 2024-02-10 点赞:11953 浏览:48015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女性主义者认为,女性,作为这个世界的第二性,一直处于被支配、被掌控的地位。而支配掌控者,则是拥有第一性地位的男人。电影《成长教育》以一则简洁凝练的高中少女迷途知返的故事为线索,从多个角度向受众展示了有关女性在成长路上对于爱情与财富、社会地位与独立人格、梦想追求与现实生活之间的纠结抉择。
关键词:女性主义;爱情;英国社会;文化;教育
电影《成长教育》是导演丹麦导演洛恩·谢菲,以英国记者琳恩?巴伯的自传《MY HARSH LESSON IN LOVE AND LIFE》为原型创作出的一部有关女性成长和教育的励志电影。不论是电影的主人公还是原著作者甚至导演本身都是女性。这一巧合为该电影成功的女性主义视角奠定了一个完美的基础。电影的主要讲述了一名16岁的女孩JENNY在奔向牛津的途中为疑似生活捷径的“爱情”所误导,从而饶了一段弯路但迷途知返的故事。其情节简洁凝练而不单薄,在情节叙述中,镜头就仿佛一只跟在JENNY身边无形的大眼,带着观众们一起透过JENNY的女性视角看社会百态,和JENNY一起面临选择,并和她一起接受成长的课程。

一、英国社会的淋漓展示

1.地位与品位的窘境

电影当中,DANNY、DID和HELLEN三人所组成的一个小圈子正代表了当时英国社会“有地位者”的三个组成部分:贵族、新贵及其附庸。DID显然是个新贵,所以当他将JENNY领入精彩的世界时,他们的第一站是音乐会。因为去音乐会是一种十分典型的有地位的人显示品味的活动。然而音乐会上,镜头给的出四个表情特写中呆滞无神的不只有为与JENNY形成鲜明对比的HELLEN——DID也是睡意连连。而对于貌似受过良好教育的,能听懂交响乐,看得懂油画的DANNY来说,大提琴只不过是装饰作用,油画和古老的地图也只是用于生意。但是当DANNY与JENNY在对艺术的品位上产生共鸣时,还是会对她频频示好,空惹佯装了解的DID醋意横生。也就是说,不论暴发户还是贵族,有文化品位的女学生都是令其垂涎的佳肴,这便更好地表现了这批“有地位”的人群对于品位的缺失和对于艺术、文化的强烈饥渴感。这是否恰恰成就了JENNY这样一个来自绅士的国度的姑娘如此迷恋法国的浪漫艺术与生活的原因?

2.“上流社会”的

至于DID是否真正的上流社会的人,一个很明显的判断标准就是他的口音。他一直检测操一种听似高雅的口音,让JENNY很是欣赏。然而这种对自身语言的不自信正暴露了他的虚伪,也隐喻了整个恋爱过程就是一场骗局。当然成就了DID的骗局的不只有口音,还有他的成熟气质和经济基础。DID不仅作为男性,在性别秩序中占有“第一性”主导,他还处于社会阶层中拥有财富的一方,他的魅力更多的来自于他所承载的具有父性特征的政治经济权力结构。这些都成功地为DID搭建了“上流社会”身份的幌子。
然而以DANNY和DID为代表的这群“上流社会”人,缺乏的不仅仅只有文化品位,还有其道德标准。DID偷取价值连城的地图却堂而皇之称之为“文物解放”,DANNY冷眼看着有妇之夫找情人却不置厚非,他们一起利用白人的驱逐他们并廉价收购其房产,甚至那些被利用、被欺诈的白人老妇所抱有的本身,也是一种自视为“上流社会”的行径。

二、“干得好”还是“嫁得好”

1.劝君莫惜金缕衣

HELLEN便是那个“嫁得好”的典型。对于JENNY来说太过奢侈的切尔西,她也同样没有能力支付,但是她“嫁得好”,有DANNY这样一个人来为她的金缕衣写单。她没有接受过教育,所以同JENNY相比,HELLEN显得黯然失色,但在她身上,我们会发现一种同情的色调。
如果我们将电影抽离出电影,将《成长教育》中的人物还原到真实生活中的原型。那么这段故事结束之后的今天,我们知道JENNY在牛津读书恋爱,去了巴黎;我们知道丹尼仍出现在他金玉满堂的豪宅中或许出现在拍卖会;而DID仍和妻儿一起住在拜伦大道34号,和DANNY一起做灰色的写卖。然而HELLEN今天的去向我们便无从知晓了。因为电影是在她最年轻貌美、有最好的地方居住的时候切入她生活的。编剧和导演对这个角色很照顾,想赋予她一种世故而聪明的品味和风格,让她热情、有女人味、有魅力,可一旦她开口说话,你就会想说“O

源于:毕业论文致谢www.udooo.com

—M—G!!”。所以,当周围一旦有像JENNY这样冰雪聪明姑娘出现,她的DANNY一定会移情别恋。所以HELLEN“嫁得好”的形象必定是一个悲剧的定位。
至于今天的HELEN,或许她正在打理从当年留存下来,而至今已然失色的“金缕衣”呢吧。

2.劝君惜取少年时

从剑桥毕业的教师STUBBS小姐显然就是“干得好”的典范,亦或许就是未来的JENNY。在她温馨的小屋里,有钢琴、油画和温暖的阳光。虽说同样是爱德华·伯恩—琼斯的作品,STUBBS小姐梳妆镜旁的那小副《梅林的诱惑》无法与DANNY花重金购写的琼斯原作《宽恕之树》相媲美,但并不影响对于拉斐尔前派作品细腻的线条,强烈的色彩和独到的光影处理的喜爱。
在教育上,首先发现JENNY的不良动态并试图挽回,劝导其“惜取少年时”的就是STUBBS小姐了。在JENNY迷途知返进入牛津之后,等待着她的或许并不是无聊的教书生涯或枯燥的公务员职务。更重要的是她能够拥有自己的独立人格,靠自己的能力去追梦。我们不能说STUBBS小姐必定是未来的JENNY,但是JENNY或许就是曾的STUBBS小姐也未可知……

三、迷途亦是必经路

1.受害者的自我觉醒

作为被欺骗的女孩子,JENNY的确是受害者,但在整个游戏的过程中,但她同样也猛踩了几脚油门,引诱了DID,所以同样应当对所发生的事情负责。她在街上和DID打招呼,凑过去亲吻他、她说想等到自己l7岁的时候才发生关系,而这也就暗示着在不久的将来是会发生的,她是主动的。
在JENNY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受害者定位时,她是学校里最想经历校外生活的一个,她是英国女孩中最想成为法国女人的一个,她的心早就跃跃欲试等待着飞出去的机会。在女性主义批评者看来,“妇女的成长史则是女性在被压抑和反压抑中追寻自我意识和主题存在的历史”。而在JENNY意识到自己的作为“第二性”行走在游戏规则的边缘时,便毫不犹豫地和DID抗争,最后重新认定自己的目标——牛津。
虽说殊途同归,但是学校教育的直通车将我们领入大学,而迷途的一次旅行能让我们亲历成长的严酷课程。

2.从“带我去巴黎”到“陪我去巴黎”

JENNY的主动靠近显示出她需要一种成熟的恋爱模式,从而稚嫩的小男友Graham在风流倜傥的成熟男人DID面前必然自动淡出了。或许是由于父亲身教角色的失败,这时的JENNY真心渴望着有一个能够带着她去看巴黎的精彩世界,哪怕要经历精彩世界中的无奈。
巴黎,作为是浪漫的代名词,在JENNY的眼中巴黎正是她想要成为的女性形象代表:香水、、黑礼服、爵士乐、优雅的餐厅、法国电影。JENNY一直想要成为一个优雅、成熟有魅力的法国女人。然而当经历过种种之后,她真的已经成为了成熟、优雅、知性却又不失天真烂漫的女性时,JENNY需要的则是能够陪她一起成长的男生而非男人。所以和在牛津结识的男友同游的巴黎,还是能让JENNY觉得是迫不及待想要用自己崭新的双眼去看的巴黎。
巴黎依旧是那个巴黎,而jenny不再是以某个男人女伴的身份进入,而是自己的主人。那一件件的金缕衣,需要的不是你为我写单,而是你优雅地为我搭上披肩。

四、结语——作为青春导师

其实,电影本身一直散发着一种魔力。当JENNY言辞犀利地与老师、校长发生争执时,它会使得观众不由自主的站到JENNY的立场上,和她一起妄想走上通往幸福的捷径。这正好给了观众(尤其是姑娘们)一次随着电影一起犯错,一起幡然醒悟的机会。
参考文献
1. 刘畅、王子贤:《电影<成长教育>在主题上的偏移》,《电影文学》2010年第21期。
2. 丽贝卡·哈伯、帕克里特·麦克德:《一个女孩儿的成长教育——电影<成长教育>导演访谈》,《世界电影》2010年第5期。
3. 夏子英:《迷途知返—— 从女性主义角度看<成长教育>》,《电影评介》2009年01期。
4. 吴颂华:《试析“拉斐尔前派”与英国文学的关系》,《美与时代(中)》2012年第5期。
5. (法)西蒙波伏娃:《第二性》,西苑出版社,2009年7月版。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