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汉语言文学 >> 翻译学 >谈书法书法创作和心态查抄袭率怎么

谈书法书法创作和心态查抄袭率怎么

收藏本文 2024-03-13 点赞:8744 浏览:33413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情,然后书之。从古至今,“字贵在无意”被认为是书法创作的最高心境。诚然,创作过程要有正确的心态才能造就好的书法作品。当今社会,展厅书法的发展及笔会等现场活动的增

摘自:本科毕业论文致谢词www.udooo.com

加,使好书者不得不面对更多“有意于书”的创作。无论是即兴之作,还是精心之作,都是好书者将书写技巧与适意的心态相结合的产物。
关键词:心态;有意于书;无意于书
1005—5312(2012)27—0076—01
书法是精神的,时间的。任何书家都不可能把笔当鼠标使,食指一点,书法作品便呈于纸上。而这个创作过程,必然有急与缓,并且带着书写者个人的精神状态。不同的心态必然对书法创作是有影响的。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张旭的《肚痛帖》都是即兴之作,随意自然,有如天助。与之相反,《蜀素帖》是米芾的精心之作,却也成了米的代表作。所以无论是无意于书还是有意于书,只要有正确的心态,都可以创作出好的书法。
蔡邕在《笔论》中说:“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情,然后书之。”米芾在此基础上深入:“学书须得趣,他好俱忘,乃入妙,别为一好萦之,便不工也。”明人孙矿在《书画跋跋·柳诚悬书兰亭诗文》提到,“字贵在无意,涉意则拘。”不难看出,古人对“自然天成”的重视。赞美《兰亭序》的文章无数,字里行间离不开自然清恬。“他日更书数十百本,终不及之。”可见这件“草稿”能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离不开王羲之雅集时的心态。而王羲之能有这样的心态,离不开晋代这个特定的历史背景;离不开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离不开王羲之因娴熟的功夫产生的自信……同样,在书写《祭侄文稿》时,颜真卿不在意技法的运用,笔墨随作者的心境跌宕起伏,没有雕饰,没有做作,自然率意,其内心情感和完美的艺术技巧达到了高度的统一。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当今社会的生活步伐越走越快,好书者应调整心态,正确应对书法创作。有很多人学了几年绘画,便入了国展,却很少听说有人在短时间学书后入了国展的,可见学书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临池学书,退笔成冢是好书者的必经之路,不应为了入展而刻意求之,应退却急躁之气。
如孔子言:“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随心所欲。”书法也是需要积淀的,但是不同时期的创作,不同心态的书法作品也是难能可贵的。年轻时期的飞扬与年长的沉着,有着不同的气息,给欣赏者不一样的感受。颜真卿一生活了77岁,后人按颜体楷书的发展变化和与之对应的年龄将其书法创作划分为小颜、中颜和老颜三个阶段。在不同的年龄段必然会有不同的创作心态。《多宝塔感应碑》是颜真卿44岁所作,相比他63岁所书写的《麻姑仙坛记》,前者妍美雅致、润色开花,后者正襟危坐、元气淋漓。到了《勤颜礼碑》,是其71岁的书法代表作,清刚、宽博、中正,但又舒缓,这种雍容的美是老颜所独有的。这三件不同时期的代表作,虽然都是有意于书的作品,但却也是颜真卿不同时期的书法精品,不同的创作心态使其书法创作呈现出不同的气息。
如果能有正确的心态,有意于书也是好书者自我超越的一种方式。颜真卿多次奉命作书,没有良好的心态和深厚的功力是无法胜任的。米芾书写《蜀素帖》,由于受友人之托,加上蜀素之贵重,所以此作与他的许多手札相比,显得沉着而稳重。虽然前部分规矩认真,但是越往后越轻松活泼。呈现出书家在书写过程中心态上的变化,越自信,越解脱了,显示了书家掌控书写材料后的热情。书家难免会遇到有意于书的情况,当书法家衷情于自然,有正确的心态时,他创作的主体精神就从世俗之中解放出来,能够任凭自己的意愿去尽情挥洒。当然这需要对自我心理素质的锻炼与加强,这与平日的训练是不可分的。这些训练包括日常的苦练与笔会、画展等活动的积极参与。许多好书者闭门造车,对外界书法不闻不问,也不去参加书法展览,自居淡薄名利,学书自娱自乐。这样的“隐居”固然是无人能够的,但是没有了交流,没有了对自我心理素质锻炼的机会,是否也是一种缺失?有这样一个选秀节目,让参赛者用合唱的方式比斗,有时也独唱,但是他们之中有不少选手在合唱一首歌时远比独唱时发挥更好。有了对手,似乎有了更多的。也有选手,在斗唱时觉得对手比自己优异,发挥失常的。成功也好,失败也好,都是对自我的挑战。展厅书法是外界对书者自我的肯定,但是应正确看待展厅书法。在学董之风弥漫书坛时,傅山对此提出“四宁四毋”的批评,以自己对书法之独立的审美意识彰显了卓然不群的艺术个性,不趋炎附势,不迎合宫廷世俗的审美趣味。再看当今书坛,学二王之风弥漫书坛,主要的原因是太多人为了入展,迷失了自我。鸟儿如果换上金子做的翅膀就再也飞不起来了。带着功力心进行书写,对有的人来说,也许是一种动力,但是过度的功利心,笔下负累太多,难入妙境。
综上,无论是有意于书还是无意于书,都应有正确的创作心态。我们应加强自身修养,以正确的心态面对创作时的干扰,将书写技巧与适意的心态相结合。
参考文献:
朱以撒.中国书法作品100讲[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