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经济 >> 房地产 >阐述工程建设农村信用工程建设方式站

阐述工程建设农村信用工程建设方式站

收藏本文 2024-03-11 点赞:34108 浏览:157583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 当前,农村金融市场上的“信用问题”较为普遍,农民无力偿还信用社到期贷款、蓄意拖欠贷款的情况时有发生。为了防范诚信缺失的农民,金融机构不断加大制度流程规范力度,建立了严格的农户贷款审批流程。然而,由于农户和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金融机构复杂而繁琐的防范制度不仅大大降低了农户贷款工作效率,也使诚信农民面临贷款难的问题。针对这一矛盾,“农村信用工程”应运而生,有效解决了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让诚信农民贷款不再艰难。

    一、 农村信用工程建设的内涵

    (一) 农村信用工程的建设内容

    农村信用工程建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农户享受诚信带来的便利和优惠政策,它

    源于:毕业论文致谢信www.udooo.com

    主要通过对农户建档评级的方式(评级流程如图1所示),以建立信用农户、信用村(组)、信用乡(镇)、信用县为载体,为农户贷款提供便利,并根据规定实施利率等相关优惠政策。

    1、实地调查

    成立由乡镇包村干部、信用社主任、管片信贷员、村支两委或村民小组组长组成的农户信用评级工作小组,明确职责分工,逐户进行调查,了解农户基本信息,针对农户收入、各项资源资产进行调查核算,获取一手数据和图片,并结合农户道德诚信情况,最大范围收集准确的信用评级原始资料。

    2、信用评级

    农户信用评级工作小组根据实地调查的原始资料, 按照评定标准对农户各项指标进行打分, 明确农户还款能力和意愿, 再根据得分对应的级别标准, 给农户评定相应的信用等级。
    3、授信
    按照评定的信用等级,给予统一授信,同一级别之间的授信额度相同,不同级别之间按照具体标准确定授信差额,并将最终的评级授信结果以村组为单位进行张榜公示,对存在争议的农户,进行再次核实授信,以确保评级授信的真实性和公平性。

    4、建立信用贷款档案

    农村信用社按照“一户一档”的原则, 将农户基本信息, 授信评级相关资料按照统一格式整理归档,并在信贷系统中录入农户相关的信用数据,使农户凭其所持的信用证(贷款证)和件, 通过柜面人员的系统审核, 便能获得授信额度内的贷款。

    5、动态管理

    通过对授信农户的贷后检查,对农户的贷款进行跟踪,并对其信用状况进行实时监控,根据变动作出信用等级与授信额度的调整,具体可按照农户还款情况和农户个人申请进行。

    (二)农村信用工程建设的重要意义

    现阶段,涉农贷款的构成主体是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农业现代化资金的主要来源是各个金融机构。但是,近年来,虽然涉农贷款总量有所增长,但根据调查显示,每年涉农贷款在所有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中所占的比重大约只有6%,由于农业投资回收周期长、风险高、季节性强、不稳定,加上农户缺乏可抵押的财产,在商业性金融机构的融资能力很差,农业、农村、农村经济组织得不到金融机构应有的信贷投入,农业、乡镇企业、农户的“贷款”问题十分突出,农村存在严重的金融抑制现象,影响了农业现代化的正常发展。尤其是在广大农村地区,受政策和营业网点的限制,农业发展银行和农业银行对农村建设和农民致富的支持力度较小,真正立足怎么写作“三农”,以带动农民致富、推动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村经济发展为目标的只有农村信用社。
    建设农村信用工程,大力推广农户小额贷款,是农村信用社“支农”的重要途径,信用社对农民提供小额贷款,能够有效推动农民进行生产、创业,带动农民致富,通过资金投放导向,农村信用社对农民的小额贷款能引导农民生产、创业投资的资金投向,从而能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而农民的富裕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又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而在这一循环推进的过程中,农民致富是核心,农民生产、创业、致富是实现“三农”同步的基础,因而,农村信用工程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营造良好信用环境,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通过开展以信用农户、信用村(组)、信用乡(镇)评定为载体的农村信用工程建设活动,农村信用社对信用农户实行贷款优先、额度放宽、利率优惠等激励措施,充分调动了农民争当信用户、争创信用村(组)、信用乡(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诚实守信观念深入人心,基本形成了“人人讲信用,争当信用户;户户讲信用,争创信用村;村村讲信用,争创信用乡(镇)”的良好氛围。农户间的相互监督制约,形成了利益共同体,增强了农民的自律能力,在农村逐步建立了诚信激励机制,使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得到普遍提高,营造了乡风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形象。

    2、提供资金保障,推动农业生产发展和社会经济增长

    在农民守信的前提下,农村信用社资金利用率得到提升,加大了农村信用社支农资金增量,提高了既定资金的使用价值,同时,农村信用社在自身利益驱使下,会进一步增加“支农”资金,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增长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3、解决诚信农民贷款难,带动农民致富脱贫

    通过建立诚信档案的方式,有效防范了不诚信农民贷款,而针对诚信农民群体,农村信用社则积极给予贷款资金支持,并实施各项优惠政策,缓解诚信农民贷款难的状况,及时解决诚信农民生产创业对资金的需求,有效推动农民脱贫致富。

    4、优化农村金融环境,有利于农村信用社可持续发展

    加强农民诚信管理,规范农村金融秩序,有效降低农村信用社贷款风险,在风险可控情况下,最大限度推动农村信用社不断扩大各项业务规模,获取利润效益的增长,保证农村信用社各项业务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农村信用工程建设模式

    农村信用工程的建设惠及多方,形成政府、农户、信用社等多方共赢的局面,而根据推动信用工程建设力量的不同,将农村信用工程建设模式归结为以下几种模式:

    1、政府推进型

    就是以政府部门为主导,牵头组织各方力量,共同开展信用工程建设工作。在农户信用评级过程中,由政府部门组成信用工程建设领导小组,通过政府手段进行引导与宣传,积极营造诚信的氛围。农村信用社根据农户提出的申请,逐项进行落实复审,确定相应的信用等级和授信额度,并向农户颁发信用贷款证和信用户门牌,农户凭贷款证和享有贷款优先权和利率优惠权,手续简便,随用随贷,随还随贷。此种方式是借助政府权威,能降低信用工程建设的阻力,提高建设效率。

    源于:论文查抄袭率怎么发表www.udooo.com

    2、农户自发型

    就是以农户自发组织,建立相互制衡的约束监督方式,确保团体内部农户诚实守信为主,促进全体会员获得资金支持,入会的农民视诚信如金,努力维护得来不易的信誉额度,而对信用社来讲,其发放贷款的风险极低。同时,由于农民的自发组织,信用评级主要由农户选出的威信较高的代表进行初审,信用工程建设成本相对较低。但是受村民代表精力与能力的限制,难以在大范围推广。

    3、社农互助型

    即在农户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和信用基础后,信用社根据当地发展情况,逐步评出一批信用村(组)、信用乡(镇)甚至信用县,给予一定的授信额度和利率优惠,使农民获得诚实守信带来的实惠。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受到自身利益的驱使,农村信用社和农户双方都具有较强的主动性,双方就诚信问题达成共识,因而信用社信贷风险相对较小,农户守信程度相对较高,信用工程整体建设成本得到降低,还给政府部门提供了一定的作为空间。

    三、惠水县农村信用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惠水县农村信用社自开展信用工程建设以来,切实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惠水县农村地区“贷款难”和“难贷款”的问题,促进了“三农”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惠水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和农村社会的稳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惠水县农村信用社信用工程仍然存在不足之处:

    (一)授信评级不真实

    截至2012年9月末,惠水县全辖总农户数80795户,剔除长期外出务工人员、五保人员、超龄户8470户,符合建档评级条件农户数71325户,已建档农户数70833户,农户建档面99.31%,建档农户数占总农户数比例为87.67%,已评定信用等级农户数69340户,评级面97.89%。农户评级授信工作量大,受人员、交通限制,农户调查资料存在失实的现象,未进行农户走访和实地调查而填写农户调查资料的情况依然存在,导致根据调查资料所进行的授信评级存在较大漏洞,而对按信贷档案记录发放农户小额贷款的信用社来说,无疑加大了信贷资金的风险。

    (二)后期管理工作不到位

    农户信用档案动态管理落实不到位,更新率低,导致农户实际还款能力和信誉程度与信用档案记录不相符,加大了信用农户的违约风险。特别是农户贷款放出后,信贷员大多只在贷款到期前几天电话通知进行催收,很少跟踪检查贷款是否按照规定用途使用、是否存在贷款挪用现象,很少关注客户的经营管理及流状况,难以及时发现风险,对基层信贷工作的检查流于形式,缺乏深入的调查。
    (三)建设主体单

    一、合作力度低

    惠水县农村信用工程建设主要推动者是农村信用社,单一开展大规模的授信评级,但是由于缺乏其部门的参与,导致信用工程建设力量单薄,并且各金融机构之间合作机制不健全,合作力度低,未建立统一的诚信系统,往往产生农户在信用社出现不诚信记录时,仍然能转向其他商业银行或非金融组织获取资金支持,形成了信用工程建设“盲区”。

    (四)从业人员素质低,制度执行不到位

    从利益选择机制来讲,农户为获得较高信用评级,得到超出还款能力的信贷资金,会对评级人员提供直接或变相的利益,而部分从业人员素质低,对信用评级工作不重视,思想认识不到位,再加上评级约束监督机制不健全,因此会出现从业人员为博取自身利益而违反信用评级规定,优亲厚友,甚至出现“现贷现评”、“先贷后评”和“低评高贷”的现象。

    四、惠水县农村信用工程创建思路

    惠水县农村信用社目前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结合三种模式的特点,探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复合型农村信用工程建设的模式,即以政府推进为主导、以社农互助为着力点,辅以小范围的农户自发组织的模式,积极推进惠水县农村信用工程建设进程。

    (一)积极获取政府支持,提高信用工程建设效率

    1、建立组织,制定方案

    目前惠水县农村信用社在创建信用工程,积极主动向县委县政府汇报工作,得到了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还为此专门成立了惠水县农村信用工程创建领导小组,并制定了《惠水县农村信用社创建信用工程的实施方案》,而下属乡镇、村组也成立了相应的“信用村(组)评定工作领导小组”和“农户信用等级评定小组”,负责信用工程的组织领导,并下设办公室在信用社,负责具体工作的实施,有效树立了权威,营造了良好的诚信氛围,还有效减少了信贷人员工作量。

    2、大张旗鼓,搞好宣传

    充分利用传单、广播、电视、张榜公告等多种宣传媒体,在全县各个村镇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在村支两委及广大群众的积极配合支持下,在群众家中、田边地头详细讲解推广信用工程的目的和意义,努力提高人民群众对信用工程创建的认识,理解信用工程创建的政策与好处,提高农民的诚信意识,从而达成共识,举全乡(镇)之力共创“信用乡镇”,实现富民强乡和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

    3、创新社村合作,打好根基

    一方面,农村信用社要紧紧依靠村支两委,以村为单位组成评定小组,吸收当地有一定威望、秉公办事的村干部、社员代表和“三能”即“致富能人、技术能人、带动能人”、“四老”即“老支书、老村长、老党员、老干部”参与资信评定。另一方面,村支两委对本区的情况包括对承贷人的性格特征、家庭历史、产业状况、社会声誉、个人嗜好以及消费特点等非常熟悉,能够迅速对农户是否守信用做出客观判断,因而能为农户的信用把好“第一关”,降低贷后违约风险,有效遏制农民不诚信现象的发生。

    (二)推进社农互助,达成信用工程建设共识

    为了激励农民讲诚信,规范信用社农户小额信贷秩序,营造信用社与农户共赢的局面,惠水县农村信用社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对诚信农民实行差别化的低利率

    在信用农户中, 信用等级高的农户可以较低的利率贷款, 信用村(组)的贷款利率低于非信用村(组), 信用乡(镇)的贷款利率低于非信用乡(镇),从而大大降低了信用农户的用贷成本。

    2、推行“阳光放贷”和“限时放贷”

    按照贷款发放的九大环节,分别设置相应的岗位和相应的岗位人员,以岗定人、以岗定责。将贷款发放的流程分解落实到具体的岗位人员,明确岗位职责,各岗位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制约,并把整个贷款发放管理流程中出现的风险分解落实到具体岗位人员,简化了贷款手续,缩短了农户贷款的时间,也让贷款风险可控。

    3、流程简化,提高怎么写作水平

    在贷款手续中,信用社尽最大限度简化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手续和程序,在确认借款人身份的情况下,借款人凭“一折两证”,即贷款证、有效和信用社存折,便可以在信用社柜台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同时,实施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上执行柜台机制,让信用农户办贷更加方便快捷,有效解决了农户资金“燃眉之急”。

    (三)推行五户联保,建立农户制衡机制

    贷款农民为了享受信用社优惠政策,自发将信用较好的五户以上农户组织起来,以签订联保协议的方式,共同构建微型信用团体,在这个团体中,

    源于:大专毕业论文www.udooo.com

    每户农民都必须诚实守信,按时结息按时还款,积极履行贷款户义务,否则,其不诚信的状况将影响团体内其他农户到信用社贷款。由于受到各农户自身利益制衡,不诚信农户和还款能力不强的农户将在组团的过程中被淘汰,因此参与联保的农户通常具备还款能力强、信誉程度高的特点。但是,当前惠水县农村信用社在大范围授信评级的推动下,这种方式主要针对未建档评级的农户,应用面狭窄。

    五、创建农村信用工程的几点启示

    采用复合型信用工程建设模式,立足实际建设农村信用工程,使惠水县农村信用工程取得了阶段性胜利。截至2012年9月末,惠水县全辖总农户数80795户,剔除长期外出务工人员、五保人员、超龄户8470户,符合建档评级条件农户数71325户,已建档农户数70833户,农户建档面99.31%,建档农户数占总农户数比例为87.67%,已评定信用等级农户数69340户,评级面97.89%,贷款证发放数43744户,持证面64.65%。而授信农户的授信额度,也由最初的0.5万元/户提高到2012年的最高20万元/户,“三农”创业热情高涨。

    (一)推行社村合作模式

    即基层信用社分别与辖内村支两委签订协议, 由村支两委为农户的信用把好“第一关”,申请小额农贷的农户在提出贷款申请时必须出具村支两委开出的“诚信证明”,方能按照规定受理。由于村支两委具有人熟、地熟、环境熟悉的天然优势,其出具的证明真实性较高,能弥补信贷档案失真的缺陷,也有利于信贷档案的动态管理,此外,社村合作还有利于树立村支两委威信,推动其自身各项工作的开展,是名副其实的社村共赢模式。

    (二)加强后期管理

    加强对信用户、信用村(镇)评定后的管理,严格落实好“三个结合”:一是要将贷后跟踪与动态管理相结合,不断更新信用档案,确保信用信息的真实性;二是要将加强贷款管理和防范风险相结合,不断提升信用社资产质量与支农信心;三是要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法制建设相结合,形成道德与法制的双重约束机制,强化农户信用意识。

    (三)多方联动,密切配合

    一是把不良贷款的清收工作与包村干部和村干部的政绩挂钩,将信用工程建设成果纳入政府考核范围,不断强化政府职能导向;二是加强金融机构与其他机构之间的联动合作,对农户实行信用联网核查,采用将不良贷款户列入黑名单等手段,打击农户的投机行为;三是加强农户之间的监督和约束,让诚实守信的意识深入民心,积极为信用户(村)的评定创造条件。

    (四)强化培训,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一方面,针对员工素质不高、认识不到位的现象,狠抓业务培训与思想教育,通过按需培训和定期考核的方式,不断强化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提升员工业务素质与操作水平,为客户提供优质高效的怎么写作。另一方面,针对有规章不循、有制度不执行的情况,加强内控制度的建设和员工管理,规范业务操作流程,加大稽核检查和员工行为监察力度,狠抓制度落实与政策执行,努力打造“流程银行”,提升怎么写作效率。
    参考文献:
    王雨舟. 农村信用工程建设中信用风险防范机理分析[J]. 金融理论与实践,2007(5):30—32
    宴露蓉. 打造农村信用工程,助推农村经济发展[J]. 中国金融半月刊,2003(6):44—45
    [3]齐逢昌. 构建适应小额信贷业务的社区信用体系的启示[J]. 华北金融,2007(1):15—18
    [4]刘慧娟. 浅议农村信用工程建设[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5(10):78—79
    [5]李文喆.农村金融信用风险管理手段创新研究[D].清华大学,2008年5月
    [6]杨俊凯.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社制度改革研究[D].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3月
    (龙浩,1977年生,贵州天柱人,西南大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农村财政与金融)
  •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