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经济 >> 房地产销售 >基于银保协作路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预警机制

基于银保协作路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预警机制

收藏本文 2024-01-19 点赞:27087 浏览:121269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银保协作路径有利于缓解银保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从而提升中小企业金融市场的资金配置效率,降低中小企业金融市场的整体金融风险。文章从贷款企业的财务运营能力预警评价、经营管理能力预警评价、技术创新能力预警评价等三个层面来系统设计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预警机制的指标体系,在确定各因素预警临界值基础上,进行信用风险预警机制的警示设置,并引入一特殊函数来构造警度评价函数,以实现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预警机制的警度判断及处置功能,从而实现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预警机制的预警功能,为构建科学高效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机制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与决策参考。
[关键词]:银保协作;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预警;机制
JEL分类:G21,G13,C61 :A 文章编号
Study on Commercial Bank Credit Risk Early-Warning Mechani based on Channels to Cooperation between Bank and Guarantee
Gu Haifeng
( Glorious Sun School of Business and Management of Donghua University , Shanghai China 200051)
[Abstract]: Cooperation between bank and guarantee channel benefits to solution asymetric-informati

源于:论文的标准格式范文www.udooo.com

on between bank and guarantee. This paper constructs commercial bank credit risk early-warming index systen based on three levels of enterprise finance, management ability and reformation ability, and establishes early-warming model introduction into an especial function by setting early-warming point value, and finishes designing commercial bank credit risk early-warming mechani , fufils credit risk early-warming confunction..Which develops and deepens commercial bank credit risk management mechani, and offers the important theorentical reference, possessing the very important theorr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Keywords]:Cooperation between Bank and Guarantee;Commercial Bank;Credit Risk;Early-Warning; Mechani
作者简介
顾海峰:男,1972.3,江苏苏州人,金融学博士、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博士后,东华大学(原中国纺织大学:教育部直属211全国重点大学)旭日工商管理学院金融学研究员、金融学硕士生导师,副博导,研究方向为金融理论、金融工程与金融风险管理。
: 15151481972; E-mail: sztzghf@16

3.com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基于银保协作路径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识别与预警机制研究”(项目批准号11YJC790051);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追加)项目(项目批准号11D10827)。
通信地址:上海市延安西路1882号东华大学旭日工商管理学院一楼73号信箱
邮政编码:200051
一.研究述评及问题提出
Kenneth(1994)认为,金融市场中广泛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现象,由于信息不对称原因,商业银行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对中小企业实施“信贷配给”将成为常态。为解决“信贷配给”引发的中小企业融资难题,Berger(1995;2002)[3]、Banerjee(1994)[4]、Alian(2001)[5]、Stiglitz(1991)[6]等学者从引入中小商业银行角度,试图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然而,Baltensperger(1998)[7]认为,引入中小商业银行仅仅是银行体系的内部专业化分工,而并非体现中小商业银行具有信息层面的优势,因而无法改变信贷配给的均衡位置。顾海峰(2008)[8]认为,在金融资源配置失衡的条件下,引入金融担保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缓解信息不对称,促使信贷配给向总体社会福利均衡收敛,从而有利于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缓解。事实上,“信贷配给”现象在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同样存在,蔡四平、顾海峰(2011)[9]针对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信贷配给”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并提出了治理路径。“信贷配给”问题的存在,使得在我国现行金融市场,中小企业通过金融担保方式获得信贷资金已成为一种常态。事实上,商业银行和金融担保机构通常依据一定的风险分担比例来各自承担着来自于中小企业层面的信用风险,并承担各自的风险管理任务。因此,金融担保机构与商业银行在参与中小企业金融交易中,都将面临着较大的信用风险。针对担保机构与商业银行各自承担的信用风险问题,国内外学者运用不同方法展开了探讨,顾海峰、奚君羊(2009)[10]从理论上揭示了金融担保机构信用风险的生成机理;白保中、宋逢明、朱世武(2009)[11]采用Copula函数测度了我国商业银行资产组合的信用风险;杨继光、刘海龙(2009)[12]探讨了商业银行组合信用风险经济资本的测度方法;华晓龙(2009)[13]运用宏观压力测试方法对商业银行体系进行了信用风险评估;吴冲、郭英见、夏晗(2009)[14]通过模糊积分支持向量机方法,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实施评估。事实上,商业银行所面临的信用风险,一方面来自于信用等级较低的中小企业,另一方面由于金融担保机构承担着多个项目的融资担保业务,一旦某个或几个担保项目运作失败,金融担保机构将承担贷款的偿付责任,这就意味着金融担保机构存在潜在的债务偿付风险,一旦金融担保机构偿债能力不足,有可能成为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另一来源。在我国现行金融市场上,商业银行和金融担保机构(以下简称为“银保”)之间往往孤立式运作、缺乏协作性。显然,中小企业已成为商业银行和金融担保机构信用风险来源的共同体,因此,推行银保协作模式的现实基础是完全可行的。顾海峰(2010)[15]从构建商业银行与担保机构之间的银保协作机制视角,提出了中小企业金融创新的基本路径与框架。推行银保协作模式,实质上是实现了信贷风险在商业银行与担保机构之间的内部化,从宏观层面来讲有利于提升中小企业金融市场的资金配置效率,并降低中小企业金融市场的整体金融风险。从微观层面来讲,通过银保协作,可以有效缓解银保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从而使得商业银行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规避来自于金融担保机构层面的信用风险,降低了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本研究针对“基于银保协作路径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预警机制”问题展开深入探讨,为构建科学高效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机制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与决策参考,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研究的主要贡献在于:从贷款企业的财务运营能力预警评价、经营管理能力预警评价、技术创新能力预警评价等三个层面来系统设计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预警机制的指标体系,在确定各因素预警临界值基础上,进行信用风险预警机制的警示设置,并引入一特殊函数来构造警度评价函数,以实现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预警机制的警度判断及处置功能,从而实现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预警机制的预警功能。
二.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预警机制的指标体系设计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识别主要发生在信贷决策阶段,而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预警主要发生在信用跟踪过程。信用跟踪过程是监控企业信用状况的过程,商业银行在授予企业信用之后,无法停止对企业的信用监督,而应该是对企业信用监督的开始。中小企业信用状况的下降过程,就意味着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提升过程,一旦中小企业信用状况下降到警示临界位置,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预警机制就会发出风险预警信号,而不同的风险水平将对应着不同的风险预警信号。因此,商业银行应定期对贷款企业进行信用的评估与监督,确定贷款企业经营状况是否处于控制与改善的过程中,以及是否具有贷款损失的风险。评估与监督的重点应定位于贷款企业的财务运营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的改善及实现情况,当贷款企业信用评估值下降到一定程度时,及时发出预警信号。基于上述思路,本研究认为,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预警机制应侧重于贷款企业的财务运营能力、经营管理能力、技术创新能力三个方面来设计指标体系,以此来实现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预警目标。同时,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预警机制的指标体系设计还应具有如下特征:
首先,注重于不同时间指标对比的动态评价。如对应收帐款、存货周转率的变化程度,有改善则说明信用处于控制之中,否则说明信用具有失控的危险。此时,商业银行应进一步深入企业调查,研究问题产生的根源,帮助和监督受保企业的生产经营。又比如对于贷款企业各种创新能力变化指标,若企业各种创新能力指标有明显的改善,则表明企业资金投入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改变

源于:论文开题报告www.udooo.com

财务状况有希望,发生贷款损失的可能性减少,否则就说明发生贷款损失的可能性增大。
其次,注重现实指标的评价。对于企业管理能力预警评价,主要针对已经实现的管理能力预警指标的评价。例如,企业实际的新产品增长率、实际的市场占有率、实际的新产品收入增长率等指标。
最后,注重财务运营状况与创新实现程度的评价。因为企业财务运营状况的变化直接影响到其贷款顺利偿还的可能性,而企业实际的创新能力是企业实现信用的保证,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偿债能力。
根据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预警机制指标体系的设计思路,将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预警机制的指标体系主要包括贷款企业的财务运营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三大预警评价指标。其中:
(1)财务运营能力预警评价指标,主要反映某一时期财务运营能力预警情况的动态评价指标。该预警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偿债能力变化指标,主要通过权益负债率、流动比率、比率指标来反映;盈利能力变化指标,主要通过销售利润率、营业利润率和资产报酬率指标来反映;经营能力变化指标,主要通过总资产周转率、应收帐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指标来反映。
(2)经营管理能力预警评价指标,主要反映某一时期经营管理能力预警情况的动态评价指标。该预警评价指标主要包括:质量管理能力变化指标,主要通过产品合格率、生产运作保障率、故障排除率指标来反映;营销管理能力变化指标,主要通过产品销售率、存货处理率和产品市场占有率指标来反映;人事管理能力变化指标,主要通过员工素质合格率与员工稳定率指标来反映;信用管理能力变化指标,主要通过贷款按期归还率与合同履约率指标来反映。
(3)技术创新能力预警评价指标。主要反映某一时期技术创新能力预警情况的动态评价指标。该预警评价指标主要包括:技术创新人力投入变化指标,主要通过专业研发人员比率、新产品销售人员比率指标来反映;技术创新物力投入变化指标由近两年设备更新率与新技术装备率指标来反映;技术创新财力投入变化指标由研发费用收入比率与创新费用收入比率指标来反映;技术创新实现效益变化指标由新产品销售收入比率、新产品销售收入增长率指标来反映。
以上是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预警机制的指标体系,这些指标将较全面、综合地反映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的变化趋势。通过上面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预警机制指标体系设计的讨论,本研究将给出由27个评价指标来建立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预警机制指标体系的科学架构,如图2—1所示。在图中,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预警机制的指标体系主要包括:财务运营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三大预警评价模块(又称为“一级指标”);能够科学反馈三大模块的二级指标(又称为“主因素层”);用于反映二级指标的指标(又称为“子因素层”)。其中,财务运营能力预警评价模块主要通过盈利能力变化、经营能力变化和偿债能力变化等二级指标来反馈;经营管理能力预警评价模块主要通过营销管理能力变化、信用管理能力变化、质量管理能力变化、人事管理能力变化等二级指标来反馈;技术创新能力预警评价模块主要通过技术创新财力投入变化、技术创新物力投入变化、技术创新人力投入变化、技术创新实现效益变化等二级指标来反馈。这些二级指标(11个)构成了预警机制指标体系的主因素层,而用于反映二级指标的指标(27个)构成了预警机制指标体系的“子因素层”。
三.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预警机制的警示模型与方法
下面将构建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预警机制的风险警示模型,以有效实现对贷款企业发生违约风险的预警功能。

(一)确定指标体系的权重系数

指标体系的权重系数可采用专家打分法来评判确定。设 对 的权重系数为 , 对 的权重系数为 ,其中满足:

(二)确定指标体系的预警临界值

设 为子因素层某一指标 的预警临界值,为便于讨论,我们引入如下形式的离散型甄别函数,定义为:

其中:函数 ,事实上 为其相应主因素层相应指标的预警临界值与实际观测值之差的加权平均,显然 。预警机制正是通过“信用恶化信号”在子因素层(指标)→主因素层(二级指标)→预警评价模块(一级指标)的顺序传导路径来实现预警功能的。于是,我们得到各模块 的预警评价值:
( ),写成具体形式即为:

(三)设置预警评价模块的风险警示值

下面我们对三大预警评价模块分别设定风险预警临界值,设 、 、 分别为对应于财务运营能力预警评价模块 、经营管理能力预警评价模块 、技术创新能力预警评价模块 的风险预警临界值。我们不难发现, 、 、 之间存在着如下的关系不等式: 。这是因为相对于其余两大模块而言,财务运营能力恶化对贷款企业发生违约风险的反馈最为直接与快捷,因此,依据预警机制的预警灵敏度排序,财务运营能力预警评价模块灵敏度最高,其次是经营管理能力预警评价模块,最后才是技术创新能力预警评价模块。因此,在设置预警机制三大模块的预警临界值时,应遵循“灵敏度越高,对应的预警临界值就越小”的原则,这样的设置思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提升预警机制的预警效率。对于设定的风险警示值,得到三大模块发出预警信号所满足的相应条件:
(1)当满足 条件时,则财务运营能力预警评价模块 发出预警信号;
(2)当满足 条件时,则经营管理能力预警评价模块 发出预警信号;
(3)当满足 条件时,则技术创新能力预警评价模块 发出预警信号。
下面我们将讨论预警机制的综合预警评价技术与方法。我们引入如下形式的特殊信号函数来定义综合预警评价目标(又称“目标层指标”) :
,其中 为一特殊函数,满足: ,( ),其中 ( )可由上面给出的公式计算出来。显然,预警评价目标 的取值有0、1、2、3四种可能。依据综合预警评价目标(目标层指标) 的不同取值,设置相应的风险预警等级,其中: 、 、 、 分别对应于风险无警等级、风险轻警等级、风险中警等级、风险重警等级。

(四)实现预警机制的警度判断及警情处置

(1) ,对应的警度为无警。说明商业银行对贷款企业所监测的各项指标均在安全区域内,贷款企业处于正常的安全运营状态之中。处置方式是继续保持对贷款企业的信用控制与跟踪,并加强与贷款企业的协调与沟通,以便及时掌握贷款企业的运营信息。
(2) ,对应的警度为轻警。说明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预警机制中有一个预警评价模块发出风险预警信号,该预警评价模块所对应的部分或全部指标已经超出了安全区域,应引起足够重视,并密切关注其它预警评价模块的预警情况。处置方式是加大对贷款企业的信用控制与跟踪力度,并给贷款企业一定的警告,要求其调整与改进相关方面的运作方式,并定期对贷款企业进行实地考察,及时掌握贷款企业的调整与改进情况。
(3) ,对应的警度为中警。说明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预警机制中有两个预警评价模块发出风险预警信号,这两个预警评价模块所对应的部分或全部指标已经超出了安全区域,应引起充分的警觉,并意味着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发生概率正在上升。处置方式是商业银行必须参与贷款企业全面的经营管理,一方面尽可能地帮助贷款企业扭转其不利的经营形势,另一方面要求其提供部分的抵押(质押)或担保措施,必要时修改贷款合同。
(4) ,对应的警度为

源于:论文封面格式www.udooo.com

重警。说明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预警机制中所有预警评价模块都发出风险预警信号,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发生基本成定局。处置方式是商业银行必须尽快取得贷款企业的完全控制权,通过强制性阻止其继续经营,如有可能,还应要求其提供足够的资产抵押(质押)或担保措施,以便于把贷款损失风险控制在最低程度。
四.预警理论的应用:算例分析
为强化上述信用风险预警理论的应用功能,下面将以财务运营能力预警评价模块为例说明问题。为便于控制信用风险,依据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控制准则与标准,检测设某商业银行将财务综合能力退变程度控制在10%之内(即:将财务风险预警临界值设定为 )。现该银行观测到贷款企业A在中期所表现出的财务运营能力以及该银行设定的相关指标预警临界值与对应权重系数如表1所示。
表1 贷款企业A中期的财务运营能力及相关指标预警临界值与对应权重系数设定
偿债能力变化
(设定 )
盈利能力变化
(设定 )
经营能力变化
(设定 )
设定指标预警临界值 为0.500设定指标预警临界值 为0.500设定指标预警临界值 为0.200设定指标预警临界值 为0.200设定指标预警临界值 为0.150设定指标预警临界值 为0.200设定指标预警临界值 为0.200设定指标预警临界值 为0.200设定指标预警临界值 为0.200设定指标对应权重值 为0.40设定指标对应权重值 为0.30设定指标对应权重值 为0.30设定指标对应权重值 为0.30设定指标对应权重值 为0.30设定指标对应权重值 为0.40设定指标对应权重值 为0.30设定指标对应权重值 为0.40设定指标对应权重值 为0.30
观测到的实际财务指标值 为0.600观测到的实际财务指标值 为0.500观测到的实际财务指标值 为0.300观测到的实际财务指标值 为0.300观测到的实际财务指标值 为0.200观测到的实际财务指标值 为0.200观测到的实际财务指标值 为0.200观测到的实际财务指标值 为0.100观测到的实际财务指标值 为0.100
依据表1中的设定与观测数据,结合本研究给出的风险预警理论,可以计算出各二级指标:偿债能力变化指标 ,盈利能力变化指标 ,经营能力变化指标 ,最后得到财务状况预警总指标数值 ,该数值明显低于事先设定的财务风险预警临界值为 ,不需要发出预警警报信号,说明贷款企业A目前的财务运

摘自:本科毕业论文结论www.udooo.com

营状况比较正常。
现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即进入项目运营的中后期,这时贷款企业A正处于行业不景气阶段,导致企业A的财务情况受到较大负面影响。行业不景气在短期内给企业A的各项财务指标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因为行业不景气的影响将会快速而直接地反映到企业偿债能力、盈利能力与经营能力的变化。这时,该银行观测到企业A所表现出的财务状况以及该银行设定的相关指标预警临界值与对应权重系数如表2所示(注意:相关指标预警临界值与对应权重系数仅由银行业通用的风险控制准则所决定的,而不会随着贷款企业的经营业务变化而改变)。
表2 贷款企业A中后期的财务运营能力及相关指标预警临界值与对应权重系数设定
偿债能力变化
(设定 )
盈利能力变化
(设定 )
经营能力变化
(设定 )
设定指标预警临界值 为0.500设定指标预警临界值 为0.500设定指标预警临界值 为0.200设定指标预警临界值 为0.200设定指标预警临界值 为0.150设定指标预警临界值 为0.200设定指标预警临界值 为0.200设定指标预警临界值 为0.200设定指标预警临界值 为0.200
设定指标对应权重值 为0.40设定指标对应权重值 为0.30设定指标对应权重值 为0.30设定指标对应权重值 为0.30设定指标对应权重值 为0.30设定指标对应权重值 为0.40设定指标对应权重值 为0.30设定指标对应权重值 为0.40设定指标对应权重值 为0.30
观测到的实际财务指标值 为0.300观测到的实际财务指标值 为0.200观测到的实际财务指标值 为0.100观测到的实际财务指标值 为0.080观测到的实际财务指标值 为0.050观测到的实际财务指标值 为0.100观测到的实际财务指标值 为0.100观测到的实际财务指标值 为0.080观测到的实际财务指标值 为0.050
依据表2中的设定与观测数据,结合本研究的风险预警理论,可以计算出各二级指标:偿债能力变化指标 ,盈利能力变化指标 ,经营能力变化指标 ,最后得到财务状况预警总指标数值 ,该数值明显高于事先设定的财务风险预警临界值为 ,因此,预警机制将及时对贷款企业A发出预警警报信号,说明贷款企业A目前的财务运营状况出现明显异常。这时,放贷银行应及时采取措施,以有效控制信贷风险的发生及其损失程度。

五、结论与展望

金融市场上大量信用风险的客观存在,为金融市场注入了一种内在的推动和制约机制,它给金融市场每个参与方带来机遇与挑战,从而促进金融市场的发展。但是,信用风险的存在为金融市场带来了非常严重的负面影响及其后果。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及其对全球经济产生的巨大负面影响就是一个现实的案例。推行银保协作模式,一方面可以有效缓解银保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使得商业银行与担保机构协作致力于对贷款企业信用风险的管控,有效降低了双方的风险管理成本;另一方面相当于对贷款企业建立了风险管理的两道“防火墙”,提升了商业银行与担保机构信用风险的管理效能。
通过2008年这次规模史无前例的全球金融危机事件,使全球金融学术界、全球金融机构界、全球金融监管界等部门充分认识到金融风险管理路径与技术的重要性,加强对金融风险管理路径与技术已经成为全球金融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也是一项长期的研究任务。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本研究成果将为科学构建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机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探讨路径,为国内外金融学术界开展这方面的研究提供一个基础性铺垫。
参考文献
Kenneth J. Arrow. The Economics of Information[M]. Basil Blackwell Limited,1994.
Berger,A.N. and Udell,G.F. Relationship lending and lines of credit in all firm finance[J]. Journal of Business,1995(18): 230-242.
[3]Berger,A.N. and Udell,G.F. Small Business Credit Availalibity and Relationship Lending: The Importance of Bank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J]. Journal of Economic Forthcoming,2002(15): 613-617.
[4]Banerjee,A.V. and Besley,T.G. The Neighbour’s Keeper: The Design of a Credit Cooperative with Theory and a Test[J]. Quarterly of Economics,1994(3): 107-110.
[5] Alian L.,Riding and George Haines J.R. Loan Guarantees: Costs of Default and Benefits to Small Firms[J].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2001(16): 595-612.
[6]Stiglitz,J. and Weiss. Credit rationing in markets with imperfection information[R].American Economics Review, 1991,71(3): 393-410.
[7]Baltensperger. Credit rationing: Issues and questions[J]. Journal of Money,credit,and
Banking,1998,10(2):170-183.
[8]顾海峰. 信用担保机制下金融信贷配给的均衡演变研究.求索.2008,1:10-12..
[9]蔡四平、顾海峰. 农村中小企业金融市场的信贷配给问题及治理研究.财贸经济.2011,4:19-24.
[10]顾海峰、奚君羊. 信息经济学视角下金融担保机构信用风险的生成机理研究.广东金融学院学报.
2009,4: 21-27.
[11]白保中、宋逢明、朱世武. Copula函数度量我国商业银行资产组合信用风险的实证研究.金融研究.
2009,4:21-25.
[12]杨继光、刘海龙. 商业银行组合信用风险经济资本测度方法研究.金融研究.2009,4:25-29.
[13]华晓龙. 基于宏观压力测试方法的商业银行体系信用风险评估.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
4:21-26.
[14]吴冲、郭英见、夏晗. 基于模糊积分支持向量机集成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估模型研究.运筹与管理2009,4:19-23.
[15]顾海峰. 中小企业金融发展的创新路径研究——信贷配给视角下银保风险协作机制的建构.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1:15-19.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