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经济 >> 房地产销售 >电脑时代下如何“击”活高校书法艺术教育

电脑时代下如何“击”活高校书法艺术教育

收藏本文 2024-03-05 点赞:21766 浏览:95808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随着电脑的普及和各种汉字输入软件的使用,写字的机会大大减少。针对当前电脑时代下,如何正确有效地认识和开展书法艺术教育,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书法艺术教育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电脑 书法艺术教育 大学生 传统文化
1004-4914(2012)09-101-02

一、对书法教育现状的反思

由于长期以来中小学教育中普遍缺少书法教育,导致了大部分大学生对书法缺乏整体认知。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艺术,如果一个大学生对书法艺术形式知之甚少,无疑是文化素质教育的失误。然而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书法这门传统艺术,现今已陷入尴尬境地。尤其是在应试教育和功利教育的重压下,书法教育日渐萎缩。而近年来电脑的普及,更使书法教育“雪上加霜”。
书法教育研究薄弱还表现在,在教育部学科目录中,书法仍然未能获得足够的地位,仍然只是美术学一级学科下属的二级学科,而没有能够与美术学、音乐学等艺术门类并列为一级学科。这大大限制了书法教育的开展。
当前普通高校面向众多的非艺术类专业学生,以选修形式设置了书法艺术公共课,希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在高校设置书法艺术公共课,其意义在于继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其美学意义在于认知“美感所具有的一些不同于科学认知或道德判断的重要特征”,①其学习意义在于锻炼学生自我成长的能力。
然而反思现有的书法教育的现状,第一,书法教育观念因循守旧,与蓬勃发展的现代教育相比,思变不足。第二,在书法教学方式上,言传身教为主的师徒式授课方式,不仅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自主思维,而且使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和创新意识受到一定局限。第三,随着电脑的普及和各种汉字输入软件的使用,写字的机会大大减少,学生的书写技能也越来越差。试想,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母语都不热爱,连祖国的文字都不会书写,甚至不懂得欣赏,何谈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中国的书法教学不仅游离于现有的课程体系之外,社会上的教育机构也是门庭冷落,书法教育几成空白。此外,很多教育者也忽视了书法根本的文化传承功能。

二、电脑时代如何“击”活高校书法艺术教育

随着高新科技飞速发展,电脑的使用越来越大众化和日常化,汉字书写日益为敲打键盘所代替。受其影响,大中小学生的书写技能也渐趋弱化。现代科技的应用,同样给书法教育提出了难题:在所谓的E时代,书法教育该如何“击”活?
笔者认为,不管科技如何发达,书法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潜移默化的教化功能并不会消失。但是作为书法教师应如何在电脑时代进行书法教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那么,什么是书法教育?书法家沈尹默先生说:“世人公认中国书法是最高艺术,就是因为它能显出惊人奇迹,无色而具画图的灿烂,无声而有音乐的和谐,引入欣赏,心旷神怡。”②书法也是一门艺术,并不仅仅是写字,它是中华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书法教师和书法爱好者必须博览群书,以此滋养学识和道德,也滋养书法艺术。而书法艺术教育是高校艺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学会欣赏书法艺术并了解书法文化,将书法艺术的文化传承得到较好的彰显,这也是当前高校书法教育最迫切的任务。
针对当前电脑时代书法教育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在开展高校书法教育中,应着重把握好以下几方面:
1.传承中国书法艺术,在继承与创新中不断提高书法品位。“中国书法是‘中国文化核心中的核心’”。③中国书法五种书体的演变历史和风格变迁都始终与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制度、科技发展、时代风貌、传统哲学、宗教信仰和文化艺术有着错综复杂的联系,都分别表现了每一个时期的文化精神。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特殊表征,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因此,作为炎黄子孙特别是作为一个有文化的中国人,必须对中华民族的书法艺术有所了解并继承和发扬光大,而高校书法教育正是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极为有益的一种方式。
所谓继承,就是对古人的优秀作品从笔法、墨法,到章法、神韵都要学习到位。同时要了解书法家所处的时代背景,真正理解其作品的深刻内涵,把贯穿其中的文化底蕴一并继承下来,不断丰富自己的文化内涵。所谓创新,既要符合时代要求,也要遵循书法艺术规律,在继承前人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创造出自己的艺术风格。笔墨当随时代,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色。
在书法艺术史上,每一个时代的书法家都不能不关注传统的继承;同时,凡有见地和建树的书法家,又无不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锐意创新,树立自己的艺术个性与风格。可以说,一部书法史,就是由无数个继承与创新的链条组成的。对于这个问题,书法史上既有大量的成功先贤可资取范,又有众多的闪耀着智慧光芒的书论足以启蒙。中国的书法艺术是土生土长的中华民族艺术,它以中国特有的汉字艺术造型形式,表达艺术家审美情感,这是书法艺术独有的特征。无论是继承还是创新,都不能离开书法艺术的鲜明个性特色及其本质规定性。“继承”与“创新”两者同等重要。“师

源于:大学毕业论文范文www.udooo.com

古而不泥古”是一个和谐的过程:学习古人是必要的手段,开创新境是努力的目标。我们要在继承与创新中不断提高书法品位,使书法艺术更具魅力。
2.书法教师应增强创新意识,更新观念与知识,以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书法教育既古老又年轻。说她古老,是因为人们在甲骨文中已经发现师徒相传的书法教学的例证。几千年来,无论官办教育还是私塾学校,均以师徒相传的方式进行。说书法教育还年轻,是因为现代书法教育才刚刚起步,尤其是面对高校学生的大规模、规范化、科学化的教学体系还在探索与构建之中。毋庸置疑,现代书法教育无论就其指导思想、目标、规模和教育手段方法等,都与古代有了本质的不同。显然,过去“师徒相传”的、经验授受式的教学形式与方法已无法适应现代书法教育大格局的要求。对现代的书法教师而言,如何将古今学书经验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科学化、系统化的提升,并结合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向广大学生传授,十分迫切地摆在我们面前。书法教育需要创新,绝对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搬。更何况当今高校多层次的书法教育需求,要求针对不同性质、层次和类别的学生。从这个角度讲,教师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也是不能满足和适应现代书法教育需要的。因此,作为主导的书法教师,无论就其教学观念、内容、方法和手段等都需要改革和创新,否则,就无法担任起现代书法教育之责任。3.改进传统的书法教学模式,实行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与现代技术教育手段相结合。书法教育是民族文化传统教育、美育、心理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在课堂教学中应体现练字与育人的有机结合。首先,在书写训练前,给学生讲解诗文之中作者所倾注的人文关怀;书写训练过程中,示范如何用书法艺术形式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怀;在书写后,则加以适当的评析,指出作品的表达方式如何与文字作品内容相吻合,并为之怎么写作,再一次对学生进行教育。其次,科学设计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应涵盖书法基础知识、书法基本技能、欣赏与创作等方面的内容。教学方法则注重互动式、跨学科、多媒体教学,利用网络技术成为有效的辅助教学方式,使学习的课堂得到拓展。总之,揉合传统与现代媒体教学,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方法,教师都应当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推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深化教学改革。
4.构建课外书法教育平台。课内要引导学生正确地欣赏书法、感受书法,提升书法艺术水平;课外则要进一步给学生创造相互交流、学习、展示的机会,比如建立书法论坛、博客、书法社团等当代大学生乐于接受的教育平台。参加社团活动是年轻的大学生乐于接受的教育形式,可以定期开展一些书法交流活动,如书法专题讲座、学习心得交流、书法展览、高校学生书法大赛等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大学生自身的书法修养,增进友谊,而且还可以辐射其他同学,增强校园文化氛围。
5.建立校园书法网站,加强交流互动。当前在电脑信息时代背景下,书法一方面受到网络的强烈冲击,人们手写汉字越来越少,书法的实用价值越来越小。但尽管科技无限,书法独特的艺术魅力不会消失,而网络也给书法交流带来了极大的便捷,我们可以利用网络对书法教育进行强化和趣味化。网络还可以加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成立大学校园书法网站更显得尤为重要。通过网络学生可以把自己的作品或对书法的看法、教学方法的建议等发表出来,同学之间也可以相互交流探讨,教师可以适时进行分析点评;对于学习中的问题,还可以及时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解答;对于名家名作,也可以在网上进行欣赏学习。因此,

源于:毕业总结范文www.udooo.com

可以说网络也为书法教育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教学和交流平台,可以确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书法文化素质。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电脑时代高校书法艺术教育中存在着很多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正确有效地认识和开展书法教育,改革旧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现代的网络技术资源,发挥书法艺术教育中的教化功能,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使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发扬光大。
注释:
①李泽厚.华夏美学[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②沈尹默.沈尹默论书丛稿[M].北京:三联书社出版社,1981
③熊秉明.在美术研究所座谈会上的讲话[A].中国书法理论体系[C].成都.美术出版社,1990
参考文献:

1.袁守启.高品位的书法才有生命力.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1

2.18

邱红峰.高校书法教学漫谈.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2(11) (作者单位:山西大学商务学院 山西太原 030031)(责编:若佳)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