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医药学 >> 放射性药物学 >紫癜升板止血汤加减治疗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60例临床设计

紫癜升板止血汤加减治疗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60例临床设计

收藏本文 2024-04-02 点赞:9089 浏览:27541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 目的:探讨运用升板止血汤治疗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经验。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氨肽素治疗,治疗组采用升板止血汤加减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00%,对照组总有效率85.00%。随访1年时,治疗组基本治愈37.50%,对照组基本治愈21.05%,提示治疗组的治疗效果较好,在症状控制、远期疗效方面较对照组有明显的优势。结论:升板止血汤加减治疗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症状改善明显,远期疗效优越,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 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升板止血汤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亦称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病原因不明,中医属于“血证”、“阴阳毒”、“发斑”范畴,其病位在血分,血属阴,调血论治是本病治疗的关键所在,调血包括止血、消瘀、宁血和补血四方面含义。在对ITP发病中医辨证基础上,结合相关古代文献和中药现代研究进行选药组方,自拟升板止血汤加减治疗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0例病例为2005年1月-2011年6月中医门诊患者,按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男28例,女32例,年龄14~45岁,平均(24.6±8.75)岁,病程(1.5±0.8)年;对照组60例,男26例,女34例,年龄13~48岁,平均(24.5±6.43)岁,病程(1.6±0.7)年。两组性别、年龄、病程、临床症状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 纳入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参照全国血液会议拟定的ITP诊断标准;中医辨证分型为:血热妄行(实热、虚热)、气血两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和瘀血留滞者。
1.2.2 排除标准 如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纳入该研究:(1)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及其他严重疾病患者;(2)依从性差,不愿服用中药者;(3)处于急性发作期,出血严重,血小板数<20×109/L,有明显黏膜出血或有严重威胁生命的出血患者;(4)妊娠或哺乳妇女。

1.3 方法

1.3.1 治疗组 以升板止血汤[药物组成:人参30 g,白术10 g,黄芪15 g,当归10 g,川芎10 g,生姜10 g,大枣(去核)4枚,丹皮6 g,生地15 g,白芍10 g,三七3 g]为主方随证加减;肺经蕴热加桑叶、麦冬,胃火亢盛加黄连、升麻,脾胃湿热证加大黄、黄连、金银花,心火盛加黄连、栀子、元参,肝火盛加青黛、芦荟、龙胆草,肝肾阴虚加山萸肉、熟地、枸杞,脾肾阳虚加仙灵脾、补骨脂。每日1剂,水煎2次取汁300 ml分早晚两次服。
1.3.2 对照组 给予氨肽素片(生产公司:辽宁丹生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1022807)5片,3次/d口服。
1.3.3 疗程及其他 两组均3个月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时和结束后3个月内每月观察血小板计数及临床症状好转情况;长期疗效观察血小板变化和临床症状,在治疗结束后每3个月检测1次血小板,观察血小板变化和出血情况。随访期为1年。
1.4 疗效评价标准 疗效判定标准参照第2届全国血液病学术会议拟定的ITP疗效标准评定疗效。(1)痊愈:出血斑点和全身症状消失,血小板数恢复正常,稳定3个月以上;(2)显效:出血斑点明显减少,血小板数超过50×109/L或较原水平升30×109/L,稳定2个月以上;(3)有效:出血斑点及全身症状均有好转,血小板数有所上升,持续2周以上;(4)无效:血小板计数及出血症状均无改善。远期疗效观察1年内无复发,血小板持续稳定在正常水平者为痊愈。
1.5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3.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 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结果比较 治疗组痊愈15例,显效26例,好转13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0.00%;对照组痊愈5例,显效22例,好转24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8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远期疗效比较 疗程结束后分别进行6个月、1年随访,随访截止日期为2012年10月,观察组随访56例,基本治愈21例;对照组随访57例,基本治愈12例,观察组和对照组治愈率分别为37.50%和21.05%,远期疗效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

3 典型病例

案1:某男,15岁,2009年3月9日初诊。皮下瘀点间断发作6个月,复发2 d。患者半年前上呼吸道感染后全身出现散在瘀点,经省儿童医院诊断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此后全身经常出现瘀点,此次过食油腻,饮冷饮后,病情复发而就诊。刻诊:体形肥胖,胸、背、四肢散在暗红色斑点,压之不褪色,有时瘙痒,夜寐不实,纳可,大便干,3~5天1次,小便黄,舌尖红,苔黄腻,脉滑数。查血小板60×109/L。证属脾胃湿热、血热妄行。治以健脾利湿、清热凉血。处方:人参30 g,白术10 g,黄芪15 g,当归10 g,川芎10 g,生姜10 g,大枣(去核)4枚,丹皮6 g,生地15 g,白芍10 g,三七3 g,大黄5 g(后下),黄连8 g,金银花15 g。每日1剂,水煎服,分两次空腹服。连服30剂后,全身紫癜皆消,睡眠好转,大便1次/d,稍溏,舌质红,苔薄腻,脉滑稍数。原方去大黄,继进30剂,诸症若失,查血小板100×109/L。嘱其注意饮食平衡,多锻炼,守方不变,略作调整,再服30剂,随访两年,未见复发,体形较前健壮,很少感冒。
案2:某女,21岁,2010年6月12日初诊。牙龈、牙缝出血3 d,伴黑便,皮肤出血2 d。患者10个月前无诱因出现双下肢大小不等的瘀点、瘀斑,口、鼻、牙龈及皮肤常易出血,出血后不易止,月经量明显增多,头晕乏力,于某医院治疗,血常规检查红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均下降,诊断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用激素治疗无效,丙种球蛋白治疗可控制,但停止输液后

源于:论文网www.udooo.com

血小板、红细胞下降,病情时有反复,此次症状加重3 d而就诊。刻诊:患者面色苍白,语声低,牙龈有出血,双下肢皮肤可见紫癜,头晕乏力,纳可,眠可,二便调,舌淡嫩红,少苔,脉沉细。查血小板35×109/L,血红蛋白75 g/L。证属脾肾阳虚,气不摄血。治以健脾益肾,补气摄血。处方:人参30 g,白术10 g,黄芪15 g,当归10 g,川芎10 g,生姜10 g,大枣(去核)4枚,丹皮6 g,生地15 g,白芍10 g,三七3 g,仙灵脾30 g,补骨脂15 g。每日1剂,水煎服,分两次空腹服。连服30剂。二诊,患者牙龈出血缓解,双下肢皮肤紫癜颜色明显变浅,头晕乏力症状明显减轻,服药20 d时,月经来潮,经量较前减少,效不更方,继进原方30剂。三诊时,患者诸症均已消失,查血小板105×109/L,血红蛋白105 g/L。嘱其继服原方1个月巩固疗效。随访两年,未见复发。4 讨论
ITP有急性和慢性之分,纳入研究者均为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程长短不一,中医归属于血证范畴。《医述·血证》云:“血本阴精,不宜动也,而动则为病,血主营气,不宜损也,而损则为病,盖动者多由于火,火盛则逼血妄行,损者多由于气,气伤则血无以存。”《血证论·瘀血》曰:“吐衄便漏,其血无不离经,此血在身,不能加于好血,而反阻新血之化机,故凡血证,总以祛瘀为要。”说明离经之血即是瘀血,瘀血留滞而新血不生,所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因病机可概括为血热妄行(实热、虚热)、气不摄血、瘀血阻络,由此可见,热、虚、瘀是本病的主要致病因素[3]。相关脏腑和肝、脾、肾关系密切[4]。治疗前一定要辨脏腑、气血、阴阳之偏而施以和血理气,调阴和阳之法。首先,用参、芪健脾益气,此所谓“治血必先治气,故人之一身,调气为上,调血次之,是先阳后阴之意也。”其次,用当归、地黄、川穹、芍药补血和血。其中,当归味甘微辛,性温,为生血活血之主药,而又能宣通气分,使气血各有所归;生地黄性寒,微甘微苦,最善清热、凉血、化瘀血、生新血,治血热妄行吐血、衄血,二便因热下血;白芍味苦微酸,性凉,善滋阴养血,能入肝以生肝血,与当归、地黄同用,则生新血;川穹辛温,血中气药,去风调气[5]。又“血生于心火而下藏于肝,气生于肾水而上主于肺,其间运上下者,脾也。水火二脏,皆系先天,人之初胎,以先天生后天。人之既育以后天生先天,故水火两脏,全赖于脾,食气入胃,脾经化汁,上奉心火,心火得之,变化而赤,是之谓也…食气入胃,脾经化水,下输于肾,肾之阳气,乃从水中蒸腾而上。”由此可知,水火的既济,气血的生成都依靠于脾胃之运化。所以,更加白术一味和人参、黄芪健运脾胃,升清降浊,交通水火。至此,气血有所补益,阴平阳秘状态得以恢复,荣气可以安行经隧。至于三七味苦微甘,性平,善化瘀血,又善止血妄行;丹皮苦、辛微寒,除癥瘕瘀血留舍肠胃,

源于:党校毕业论文范文www.udooo.com

安五脏,疗痈疮。二药相伍,善化瘀血,又善止血妄行。病愈后不致瘀血留于经络。全方组方严谨,谨守病机,共奏补气和血、凉血消瘀之功。在临证时辩证加减,有守有变。而且结合现代药理学研究,升板止血汤组方从调节免疫功能,减轻免疫损伤入手,促进血液生成,预防血栓,防止出血。既符合严谨的中医治疗理论,又和现代药理学研究相汇通,故可取得较好疗效。
参考文献
张之南.血液病疗效与诊断标准[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79-81.
黄振翘,梁冰,陈信义,等.实用中医血液病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289-291.
[3] 尹艳.孙伟正教授治疗顽固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经验[J].中医药信息,2005,22(2):553.
[4] 黄韬,田胜利,周永明.中药治疗难治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30例[J].中医杂志,2004,45﹙3﹚:229.
[5]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册[M].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60-75.
(收稿日期:2012-12-04) (本文编辑:王宇)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