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管理学 >> 风险管理 >基于包容性理论中原经济区城镇化路径

基于包容性理论中原经济区城镇化路径

收藏本文 2024-02-12 点赞:26464 浏览:120030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文章在中原经济区推进的战略背景下,基于包容性理论,从同代人之间的不均等及代际之间不均等两方面分析了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土地制度、社会保障、发展机会、分配制度、产业升级、环境保护几个方面提出了城镇化建设的路径,以推进中原经济区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
关键词:包容性理论;城镇化;中原经济区;路径

一、 引言

2010年底国务院把中原经济区纳入国家重点开发区域,强调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城镇化作为引领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的主线对于中原经济区的高速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而中原由于其经济基础、产业结构、以及人口、资源、环境等历史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制约,造成其城镇化的过程比较曲折,再加上近几年中原经济区城镇化推进过程中缺乏包容性理念的渗入,领导好大喜功,过分追求进度和形式,造成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现象严重。新建城镇功能残缺不全、对城镇后续工作的忽视,非但没有实现城镇化让人生活更美好的初衷,还造成“农民上楼致贫”的奇怪现象出现。这些问题不仅阻碍了城镇化的后续推进,而且还成为中原经济区经济发展道路上的绊脚石,因此如何有效、有序的推进城镇化成为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和经济高速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 包容性理论内涵

包容性理论最早起源于权利贫困理论和社会排斥,1990年世界银行又把其扩展为“广泛基础的增长”(Broad-based Growth)和“对穷人友善的增长”(Pro-poor Growth),后来亚洲开发银行在世界银行的基础上提出公平合理地分享经济增长,并指出包容性增长理念的基本核心是追求机会和权利公平。本文中我们所说的包容性理论主要包括权利、机会平等和利益共享三个层次:权利平等指的是享有平等的社会、经济和政治权利;机会平等主要包括接受公共文化教育的机会、就业机会平等;利益共享即是在政府调控下使每一个自由人在机会平等的前提下不分贫富贵贱都能够享有“相当水平”的公共经济成果。用包容性的理念来指导城镇化,就是在城镇化推进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人人平等”的基本思想,不仅注重“物”的分配,而且还要体现对“人”的关怀;不仅强调同代人之间权利、发展机会、和成果共享的均等,而且还注重代际之间的均衡,注意环境的保护,为子孙后代留一片青山绿水好家园。这一理念引入的根本目的是让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惠及城镇的所有阶层,实现城乡和谐发展,最终促进中原经济区城乡一体化和经济发展。

三、 中原经济区城镇化推进中出现的问题

1. 同代人之间的不均等。中原经济区城镇化过程主要通过农村城镇化,城镇城市化,城市现代化三种方式来进行。农村城镇化主要途径是新农村建设,城镇城市化主要途径城中村改造和建设城市新区,城市现代化主要通过郑汴洛等大城市的一体化来实现,在新农村建设、城中村改造和城市一体化过程中同代人之间的不平等表现在城乡居民的权利、发展机会、和成果共享的不均等。
(1)城乡居民享有权利不均等。
①用地方面。在新农村过程中很多土地都被置换为工业用地,少数基层干部过分强调村容村貌的整洁,没有预留中心村用地,造成耕地紧张,忽略了对农民的生产发展的基本权利的保障。在河南省部分地区的城中村改造过程中对于农民土地的征用和撤村建居,规定户口转入非农业户口的农民不能再享受“两免一补”等优惠政策;对于被拆迁和被征用户补偿只有两种选择:一是按市场估价给予补偿,二是被拆迁人可以选择产权调换,按拆1平方米还1平方米的标准给予安置,对于被征地农民的后续生活缺乏保障。另外还有些地区征地用地的程序不够透明,有些人投机取巧,钻法律的空子,有些干部对征地补偿费用截留和克扣,在城镇化过程中为自己谋取私利。
②社会福利方面。农民工在城市没有福利分房的权利,他们购写商品房也不能享受政府的补贴,他们只能临时租房或者借居单位住房,或者住在搭建的简易住所。农民进城后在医疗、失业保险及劳动保障方面也不能享受和市民同等的优惠,例如在河南省鹤壁市,农民

源于:论文怎么写www.udooo.com

将农业户口转换为城市户口后,却不能享受城市医保,只能加入农村合作医疗,在城市卫生部门指定的卫生医疗点就医。而且农民工在工作单位生病时,看病的费用完全是自己掏腰包,用工单位基本上不会垫付任何费用。城镇居民在暂时失去工作时,政府部门会给予一定的失业补贴,农民工失业了,政府部门并未给予任何帮助或补贴。农民工工作条件相对恶劣,经常会出现工伤事故,但相关保障制度却很欠缺,事故赔偿时农民工常常处于弱势地位, 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保险及最低生活保障对于市民和农民也是区别对待。
(2)城乡居民发展机会不平等。城镇化过程中给予农民的失地赔偿只能解一时之忧,失去了土地,没有农村的优惠补贴,也没有城市的相关制度保护,这些农民以后该以何为生?他们的就业和子女入学等发展问题该如何解决?中原经济区人口众多,就业压力很大,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向城市涌入,就业形势更加严峻。教育、培训等也面临巨大的压力,很多录用农民工的企业都没有按国家有关规定为其录用的农民工提供就业培训和签订就职合同,大部分只是临时工,岗位歧视和同工不同酬现象很普遍。在农民工子女教育方面这种不平等现象也很明显,农民工子女被排斥于公办学校之外,不能和城市孩子享受同等的教育资源,有时还要缴纳比城市孩子更多的额外借读费用。
(3)城镇化成果共享不均衡。城镇化成果共享不均衡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收入差距方面:根据河南省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11年,河南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 195元,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仅为6 604元,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76∶1。由这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很大。第二个就是城乡财政支出的不均衡,政府的财政支出侧重于城市,大部分的资金都用于城市建设,只有小部分才应用到小城镇和农村的基本设施的完善,“以农哺城,以农扶城”的政策让小城镇和新农村的环境,基础设施和城市相比悬殊很大。小城镇和新农村图书馆、电影院、娱乐健身场所很少,居民闲暇生活方式单一,消遣娱乐型方式单调,居民的卫生、科教、信息、法律和文化生活贫乏。2. 代际之间的不公平。代际之间的不公平主要表现为发展模式的不可持续性,剥夺子孙后代的利益来满足当代人的发展。在中原经济区城镇化的过程中,由于过分追求城镇化进度,没有正确处理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对空间和资源的利用没有合理规划,造成土地资源、水、能源、矿产的浪费,损害了下一代人的利益。
(1)环境污染严重。中原经济区的重工业多为高能耗、高污染、粗放型的产业,再加上乡镇企业布局分散、规模小、技术工艺落后,经营粗放,管理和各种制度不健全,不仅造成资源的浪费,而且工业三废不能进行及时清理和有效利用,也对周围环境造成了污染。有的小城镇规划不合理,没有合格的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填埋场,造成废水、生活垃圾任意排放,垃圾围城现象普遍。城镇化的持续推进使得城市人口越来越多,特别是郑州、洛阳等大城市交通压力增大,但公共交通体系设计却不尽合理,例如郑州市的城际公交,虽然合理但是公交车站过于偏僻,城市内的公交线路也存在换乘线路过长问题,导致很多人不愿意乘坐公交,而选择自驾车,私家车和建筑的增加,导致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如今郑州、洛阳等大城市人口膨胀、交通拥挤和大气污染、环境恶化等问题非常严重。
(2)资源浪费严重。城镇化进程中乡镇企业的遍地开花,水资源、能源、矿产资源浪费严重。有些地方为了加快城镇化进程,盲目拉大城市框架,大兴土木修建政绩工程,乱设开发区,不断扩大城市面积,造成土地的浪费和农业的减产。另外集体土地使用权租赁现象使集体土地自发进入市场不仅加剧了城镇开发建设无序等问题,而且使耕地锐减,如河南省的回郭镇和米河镇都是通过租赁方式把集体土地租赁给企业使用,租金根据商议情况双方一起制定,这导致回郭镇和米河镇耕地面积锐减。

四、 中原经济区建设特色城镇化的路径

中原经济区城镇化应以包容性理论为基础,兼顾发展和公平,统筹当代和代际之间的利益,以最终促进中原经济区的经济发展为目的来探究一条低污染、高效率、均衡发展的道路,具体可以从土地制度、社会保障、发展机会、户籍管理、分配制度、产业升级、环境保护几个方面来进行,构建路径为图1。
1. 改革土地制度。城镇建设要走集约、节地的道路,这样既节约了土地资源,又能使城镇建设错落有序。在新农村鼓励现代化农业,实行耕地集中化、规模化,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新农村和城中村改造过程中,集体租赁土地须由政府部门批准,统一征地,对于被征地农民,允许采取出租转让、转包、投资入股来行使自己的土地使用权,还可以按一定比例调换城镇土地。征地和拆迁要公开透明,让被拆迁群众熟悉了解拆迁政策,听取群众和开发商意见,科学制定城区改造方案。征地补偿可以采取土地使用权换社保或者实行土地股份合作制,土地使用权换社保的制度也就是政府在征地补偿的过程可以采取为失地农民社会保险方式来补偿农民。土地股份合作指的是农民可以用自己的土地使用权来入股企业或者政府筹资兴建的一些项目,农民根据股份拿相应比例的红利。
2. 加强对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完善社会救助体系。适当提高城镇居民、下岗职工最低生活保障和失业、工伤、医疗保险标准,解决低保人员基本医疗保障和大病救助问题,实行积极的福利政策。在劳动权益方面,成立专门的农民工权益保障中心,加大对农民工劳动权益的维护。住房方面,改革购房的户口限制政策,健全住房救助制度,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负责提供、分配针对迁移人口的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加快城镇棚户区改造。各级政府为居民的迁徙、居住提供引导、怎么写作,废除城乡的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的二元制管理模式,形成“一元化”城乡户籍管理制度。促进劳动力向小城镇转移,确保新迁移人口享有和原城市户口同等的户口附加利益。
3. 重视农民自身发展。均衡配置教育资源,保证农民工子女能够享受同等程度的城市教育资源。健全教育救助制度,免除低保家庭的孩子的上学费用,保障子他们的义务教育入学率,取消城市义务教育段户口限制。积极向中原经济区的其它市区推广驻马店市平舆、新蔡等地集中办学的经验,促进基础教育覆盖面,提高教学质量。鼓励兴办教育, 提高农民就业技能和素质,加强农村劳动力教育培训:根据中原经济

源于:毕业设计论文总结www.udooo.com

区市场需求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针对性地举办各类职业技能培训班,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技能和竞争力,设立相关机构为公民工进行免费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废除有关限制农民工就业的规定,打破城市职工对就业岗位的垄断,加强就业融合,保护迁移人口平等就业。加大新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增加图书馆、健身设施,提升居民身体和文化素质。
4. 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强化以人为本的怎么写作理念,取消针对进城农民的各种不合理收费和政策限制,加大政府调控,缩小收入差距,严格执行同工同酬。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对中低收入阶层采取政策倾斜,加大对城镇贫困群体的帮扶和救助,鼓励和引导高收入者捐助城市公益,加强政府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充分发挥税收调节收入再分配的作用。加大对农村和贫困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发挥贫困地区的地区优势,兴办手工艺和农产品加工业等产业。在全区推广河南省新乡市的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的“双轮驱动”模式来带动全区农民增收,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5. 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科学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推动农业向高产、绿色的生态农业转化;用新能源、新技术推进第二产业向高能、高效、低耗方向发展;用地理特色、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来发展特色第三产业,使中原经济区一、二、三产业综合发展,并使各业之间互相促进,为实现中原经济区城镇化打下良好的经济基础。鼓励全区各市根据自身特点和区位条件发展优势产业:一是发展农产品及其加工业,如焦作的四大怀药,信阳的茶叶、纺织品,西峡的菌、果、药等农产品加工等;二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如在郑州以南规划建设食品和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群;三是传统的资源加工型产业,加大河南煤化等矿产开采集团的矿产加工。四类是旅游怎么写作业,开发洛阳、焦作、开封、新乡等地的旅游资源,发展特色旅游、文化旅游。
6. 注重环境保护,走可持续发展道路。(1)建立相应的环境管理制度。政府根据情况制定相应的环保法律法规,如采用排污交费制度和垃圾处理收费制度,来控制生活和工业污水排放和垃圾的处理。鼓励污水深度处理,实施中水循环利用,推进垃圾分类处理,促进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
(2)重视节能减排。鼓励居民低碳出行,加快中原经济区各个省市的电动汽车和节油汽车的使用,加快城区交通基础设施改造和规划管理,制定和实施严格的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加强城市大气污染防治。控制私人汽车无节制增长,加快对城际和城市公交的支持和改进,坚持公交优先发展的原则,加快郑州、洛阳等大城市的自行车免费租赁系统,并将其纳入城市公交体系。
(3)加大绿色城区建设力度。秉承见缝插绿的思想,建设以道路绿化、城中绿岛、环城林带、城郊森林为主的城镇森林防护体系、提高城镇居民生活环境质量。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城市规划采用公开透明竞标方法,以绿色环保和经济适用两者优者选用。
(4)资源合理开发和应用。加强资源的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严格监督河南煤业化工集团、平煤神马集团等大型资源开发企业的资源开采和利用,提高其资源回采率和三废利用率。鼓励河南中州铝厂、神火集团、中孚实业、安阳钢铁等高能耗企业淘汰落后的设备和工艺,在资金和政策上支持企业开发和使用低能耗、高效率,节水、节电和资源综合利用的新技术、新设备。加强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的节能管理,积极推进可再生资源和洁净能源在建筑中规范化应用。通过公益广告的宣传教育,培养社会大众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五、 结束语

中原经济区城镇化的建设必须站在广大人民的角度,以包容性理论为指导,吸取借鉴其他经济区城镇化过程中的教训和经验,改进中原经济区城镇化初级阶段的不足,探索一条适合中原经济区城镇化的特色路线,实现中原经济区城乡的和谐发展、经济的快速增长。
参考文献:
1. .深化交流合作实现包容性增长——在第五届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开发部长级会议上的致辞.人民日报,2010-09-17.
2. 邱耕田,张荣洁.论包容性发展.学习

源于:科技论文写作www.udooo.com

与探索,2011,(1):53-57.
3. 张宇钟.城市发展与包容性关系研究.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0,(1):85-95.
4. 梅红霞.社会保障: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路径选择.党校学报,2011,15(2):66-69.

5. 刘宗龙.包容性增长视角下的城乡一体化研究.北京:党校,2011.

6. Ooi, Giok Ling. Urbanization in Sout- heast Asia: Assessing policy process and pr- ogress toward sustainability.Journal of Indus- trial Ecology,2007,11(2):31-42.
7. 林宪斋,喻新安.河南城市发展报告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8. Omer, Abdeen Mustafa. Energy, environm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Renewable and Susta- inable Energy Reviews,2008,12(9):2265-2300.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项目号:09CJY040);教育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号:10YJ000009);河南省哲社委托项目(项目号:2011G048) 。
作者简介:徐君,博士,河南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中国社科院管理学博士后;张娜,河南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生;王素萍,河南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
收稿日期:2012-07-08。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