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法制教育 >美文美文更需语文味如何写

美文美文更需语文味如何写

收藏本文 2024-01-27 点赞:4945 浏览:16863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无论是人教版还是苏教版教材,入语文课本的文言文绝大多数都是美文,即使像《山市》、《核舟记》这类文章,也值得学生仔细欣赏品味,但是现实中,语文课堂的文言文学习越来越乏味,美文无论怎么也“美”不起来,笔者认为美文更须语文味,教师要充当“厨师”将“好菜”烹饪让学生仔细品尝——“语文味”。

一、美文要巧译

勿庸置疑,文言文的翻译是必须的,只是在教学中,教师让翻译变的枯燥、机械(考试恐怕是罪魁祸首),学生只能是死记硬背,当然,许多教师运用文字学知识对重要的文言文字词进行溯本求源,建立某种联系这样便于学生记忆,通过“成语”“论语”“诗词”来帮助学生记忆和翻译,对此,笔者不费笔墨展开了,但是对于具体的美文能否将整篇或整段的翻译变得更有趣而活泼,其实完全是可以的,比如笔者在执教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中,不满意学生逐句的翻译,这样会打破文章的语言美感,于是我让学生以“an”为韵脚,进行创造性翻译,试着将全文改成一首诗,学生的积极性被激发出来,或小组合作或单兵奋战,将文章近乎完美的演绎出来了,下面摘录两首。
(一)
美丽的山川,
引得你我共谈,
高高的山峰耸入云端,
涧底的溪水潺潺,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
四季的竹林青翠永不变,
清晨的雾霭已经消散,
猿鸣鸟啼也不让人心烦,
夕阳中的鱼儿个个跳跃竞欢,
这哪里是人间,
除了灵运,
还有谁与这美景相伴。
(二)
山川如此美丽,
你我的脚步不禁停驻,
山峰在云端若隐若现,
涧底的溪水向远方蜿蜒,
石壁间辉映着色彩斑斓,
更有青林翠竹常年相伴,
静候清晨的薄雾消散,
猿鸟的鸣声回响与耳畔,
夕阳的余晖虽然黯淡,
鱼儿在水中个个寻欢,
这人间的仙境令人赞叹,
灵运的闲情让人惊羡。
笔者决不是在玩弄文字游戏,每一个词语的选择学生都认真酝酿,之所以用“an”为韵脚也是教学之前的深思熟虑,这一教学环节,让学生用自己的创造来品味隽永的美文,在活动中彰显出“语文”的味道。每句话的翻译学生都在用心雕琢,学生学得主动,学得快乐。

二、美文巧背

大多数美文都是需要背诵的,也是学生较为反感的,于是笔者坚持使用韩军老师的课堂教学法,让学生在课堂的45分钟里背诵,决不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比如笔者执教《陋室铭》和《爱莲说》这两篇文言文里,先让学生选择你喜欢的一篇,然后在规定的时间看哪位同学背的最快、最准,每节课这都是必备环节,学生已经养成这种“赛背”的习惯,通过自由的比赛,不仅激发出学生的积极性,更让学生尽快进入课文中,同时,课堂结束时,一般都是小组集体赛背,让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够积极参与;当然,笔者在教学不仅仅

中专毕业论文www.udooo.com

要求背得准,背得快,更要求学生背的“巧”,笔者总是让速背成功的同学谈一谈“巧”在何处?学生在背《陋室铭》中指出文章是押韵的,找出韵脚,自然就好背了,学生在背《爱莲说》时,文中按照大体是“菊、牡丹、莲”的顺序来行文的,并且在描写莲的品质时,文章都是“否定句”,记住五个“不”就不会遗忘了。学生是聪明是“巧妙”的。许多学生都有自己背诵的“秘笈”,只要教师大胆放开,正确引导,“背诵”是可以玩出“花样”,品出“语文味”的!可对《核舟记》这样的文章学生该怎么样背呢?其实一样,还是先让学生自己选择爱背的段落,然后找出巧妙的方法,最后齐背,笔者在执教此文时,对于最难背诵的三、四两段时,学生指出只要坚持“从右到左”的原则就简单了,应该说在背的时候,学生不仅仅是在记忆,更是一种深层的学习,只是这种学习需要教师巧妙的引导。

三、美文要巧“赏”

美文美在哪里,许多教师赏析了一遍又一遍,但是总是语焉不详,用所谓的修辞手法或文论术语来填塞学生,正如孙绍振教授所批评的那样。其实要赏析美文必须要打破文章的“和谐”,要进行“手术”,才能发现“美”在何处,比如笔者在执教《记承天寺夜游》时,在品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笔者没有直接赏析,而是先让学生将这句话变成对偶句,多数学生表现出色,将原文改成:庭下如积水空明,竹影似藻荇交横。接着笔者让学生说一说与原文相比,你喜欢哪一句话,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意见不一,有人说原句形式上不如改得好,有人说原句好,原句不仅比喻巧妙,而且将苏轼步入中庭时因为月光皎洁而产生幻觉感写出来了,更可贵的,这种幻觉作者没有事先点明,而是有个逐步发现的过程,这恰恰证明这种幻觉是如此“真实”,这更加反衬出月光的“皎洁”,学生在对比中,并不仅仅收获了所谓“比喻”的妙处,更收获“幻觉”作比这种精妙比喻的理解和分析。然而笔者仍不够满意,我说这样分析非常到位,既然你们抓住“幻觉”这样的关键词,那苏轼的原文其实可以删除一个字,如果删掉这个字,艺术效果更突出,学生的思维更加被激活了,原来苏轼也可以挑战啊?学生沉思一会,都齐声说应该将“如”删掉,笔者微笑的说:“东坡可以瞑目了!”学生哈哈大笑起来了!

四、美文要巧配诗画

文言文教学要有文言的味道,不能太呆板,教师除了在教学语言增强文学性来感触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也可以当添加一些文言上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兴趣和能力。比如笔者在教学《观潮》时,在分析完钱塘江潮的“形声色势”特点后,让学生像中国古典章回小说一样,来一首——“以诗为证”,最好运用文中的语言,学生兴趣高涨,几分钟后,学生就完成作品,有学生写:银线玉腰出海门,玉城雪岭天际来。震撼激射声似雷,吞天沃日势如虹。在讲述吴儿弃潮的片段时,更有学生主动请缨,赋诗一首,笔者摘录如下:吴中健儿水中游(笔者换为走),手把彩旗弄潮头,腾身百变竞自由,旗尾不湿显身手。应该这样的教学活动,课堂才是灵动的,才是充满“语文味”的。同样美文也需美画,用画来填补想象,用画来理解美景也是一种好方法,比如在执教《湖心亭看雪》让学生要为课文配插图,画这美景,学生认真地画,但是都面露难色,当他们在绞尽脑汁画好后,笔者让学生相互评价,学生评价的过程中,学生有了发现。有的学生说背景太明亮,因为这是在夜里,天色是灰暗的,于是文章背景设置的高明之处学生分析出来了:黑白对比——夜色下的白雪;有的同学说画的中心不应该是湖心亭,而应该是作者的小船,更有聪明的学生这幅画不应该有作者的小船,因为作者的小船是一芥只是作者的想象,这是虚写。当学生说到这里的时候,其实已经是进入文本了,对于这样的发现,笔者马上抓住这样的机会追问:为什么作者自己要融入其中呢?学生沉思后说:“作者融合入景色就是一种对山水的痴迷啊!”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学生进入作者的精神世界,领悟出这篇文章的意蕴了。
人们常说:要有一个善于发现美得眼睛,语文教学不仅需要一双眼睛,同时需要“美”的智慧的头脑来引导学生进入美的语文世界,更需要“巧妙”的手帮助学生品尝鲜美的语文味!
(作者单位:安徽省马鞍山市第八中学)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