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艺术 >> 服装 >贵州非物质文化视角下典籍保护和实践

贵州非物质文化视角下典籍保护和实践

收藏本文 2024-02-11 点赞:5809 浏览:18337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 绚丽多彩的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贵州各族人民在历史的长河中用自身独特的智慧创造并奉献给全人类的珍贵精神财富。随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深入推进,一方面,挖掘和整理承载着非物质文化遗产内涵的文献典籍,成了现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文献化方式保存以达到传承的目的,成了现阶段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的现实要求。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献典籍保护与实践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民族智慧的象征和民族品质的结晶。文心相传,千古不绝,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传承民族文化的文脉,我国的大量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多可以在文献典籍中寻找到他的踪迹,从蔡伦造纸到毕昇发明活字,从耕耘稼穑到纺织晕染,在典籍中都有翔实的记载。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献典籍,是指与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有关的文献资料记载,它是一种特殊的地方文献,现今,挖掘和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文献典籍以及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运用科学的现代化手段将其文献化,正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延伸和扩展,因为他承载着民族文化的厚重,是中华古老文明和灿烂文化的载体,也是中华民族共同心理的历史积淀。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创造过程中,创造了无比丰厚灿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积累了丰富多样的文献典籍,这些民族文献典籍同样是祖国宝贵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更是贵州各民族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中的文献典籍资源

贵州地处云贵高原东部,有汉、苗、布依、侗、土家、彝、仡佬、水、回和白等17个世居民族,作为一个多民族集居的省份,每个民族因不同的历史原因,形成了各自具有鲜明特色的民族习俗,构成了贵州绚丽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充满着生存的智慧、创造的乐趣、审美的情调、人际的醇厚,它们是贵州先民世世代代传录至今的生活方式的总汇,是贵州向全人类奉献的精神文化财富。2005年12月,贵州省人民政府公布了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侗族大歌”等91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入选。此后,在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及广大文化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贵州省在遗产普查、申报、传承人认定、宣传教育、开发利用和立法保护及分类保护等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目前,贵州省已有“侗族大歌”世界级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1项,国家级名录73项125处,省级名录440项,市(地、州)级名录882项,县级3438项。这些代表作名录都具有鲜明的民族和地方特色,反映着贵州各族人民特有的人文精神和气质,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科学和艺术价值。其中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密切相关的文献典籍部分更显珍贵,在贵州省分布的第一、二、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中的文献典籍有:民间文学的中的经文唱词如:苗族神话叙事歌《仰阿莎》、苗族《古歌》、苗族口头经典“贾”、侗族民间文学《珠郎娘美》、布依族摩经、苗族民间文学《阿蓉》、布依族口传史诗“布依族盘歌”、苗族的“刻道”“歌棒”、苗族古歌古词、独山愿灯、盘县彝族毕摩祭祀等;民间音乐类的曲目唱本,如:侗族琵琶歌、侗族大歌、洪州琵琶歌、布依族铜鼓十二则、盘江小调、布依族“好花红”等;民间舞蹈类的舞蹈作品文本,如:苗族格哈舞、锦鸡舞、畲族粑槽舞、反排木鼓舞、鼓龙鼓舞长杉龙、布依族“雯当姆”、瑶族打猎舞、松桃瓦窑四面花鼓、莲花十八响、苗族板凳舞、彝族撮泰吉、苗族芦笙技巧舞“滚山珠”、苗族大迁徙舞、彝族铃铛舞、采月亮等;传统戏剧中的戏曲剧目,如:侗戏、思州傩戏傩技、福泉阳戏、思南花灯、德江傩堂戏、石阡木偶戏、布依戏、安顺地戏、阳戏、花灯戏、仡佬族傩戏、蓬莱布依地戏、马路屯堡地戏等。曲艺中的剧目,如:嘎百福、君琵琶、安顺唱书、水族双歌等等;当然还包括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药、民俗中记录其中传承谱系、工艺流程、历史沿革的地方文献典籍等,这些文献典籍既是珍贵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载体,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的历史证明,能客观公正地评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源流,他们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保存好这些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传承好这些人类的精神财富,是我们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的责任。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文献典籍的运用

贵州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规范化保护工作起步较早,2003年1月1日,《贵州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条例》正式实施,这是我国颁布的第二部省级地方性民族民间文化法规。2004年7月,贵州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委员会成立。2006年9月,更名为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委员会,同期,全省各级政府也都成立了相应的非遗保护机构。2005年12月,贵州省人民政府公布首批91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式以一种全新视角展现于世人。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贵州有31项40处名列其中。2007年6月5日,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贵州12人名列其中。2007年10月15日,贵州省文化厅公布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共93人。2008年6月7日,国务院公布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其中贵州新增项目31项49处,扩展8项12处。2009年9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将贵州侗族大歌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侗族大歌成为全世界人民共同享有和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此后,在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贵州省在遗产普查、申报、传承人认定、宣传教育和立法保护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2011年6月,国务院公布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贵州省又有11项24处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全国的国家级非遗项目中名列前茅,无论是从项目

源于:论文提纲范文www.udooo.com

数,还是从保存的门类和原生性特性来看,贵州已成为了名副其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大省。2011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正式施行,这是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之后第二部国家文化领域方面的重要法律,标志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进入依法保护的新阶段,也标志着中国社会在文化自觉和文化发展理念方面的重大推进。2012年5月1日,《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颁布施行,是贵州各族人民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一件大事,使我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纳入到了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城乡建设规划中,标志着贵州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也将从社会法规层面得到切实的保障。

摘自:毕业论文格式字体www.udooo.com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