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艺术 >> 服装 >培育校园文化 践行艺术育人

培育校园文化 践行艺术育人

收藏本文 2024-01-15 点赞:5795 浏览:21110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现代社会,高等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如何使学生既有知识和能力,又有灵魂和思想;怎样使教育目标的外培育校园文化 践行艺术育人相关范文由写论文的好帮手www.udoo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化形式能够在潜移默化中上升为大学生的内心境界,这是需要教育工作者长期深思的理由。文章从高校校园文化的内涵和特征入手,介绍了高校校园文化对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并以某艺术院校校园文化培育为例,重点分析了高校校园文化育人功能的实现路径。
【关键词】高校校园文化;文化培育;育人功能;品牌校园文化
高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孕育发展新文化、批判和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集中体现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它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类。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活动,高等教育在培养人才、引领社会前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高校校园文化主要功能之一就是育人功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而怎么写作。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加强和改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高校校园文化的内涵与特征

校园文化是在“校园”这一特定区域里经过长期办学实践所培育出的文化环境和精神氛围的综合个性表现;是由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双重主体,以校园生活和校园为时空背景,围绕教学活动和校园生活而创制并共享的,以文化冲突与整合为表征的亚文化系统。这一系统内又可分为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三大层面。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深层文化,包括师生员工的价值观念、文化素养、心理素质及校风和校训、学风和教风、学校的传统习惯、校内文体活动等;制度文化,即由校园文化的组织、机构及其规章制度确定的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包括校园建筑特色、文化活动场所和设施、校园绿化美化、学校的信息传媒等。
校园文化涵盖极为广泛,文中所指的校园文化是以大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大学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高校校园文化是在高校这一特定的环境氛围内生活的成员所共同拥有的校园价值观和这些价值观在物质与意识形态上的具体化。它的主体是包括学生以及教师、行政人员在内的高校校园文化群体。高校校园文化是校园和社会的结合,总是对前一时代文化的继承、批判,创新和超越,且以文化形态参与的非强制性教育手段,对作为主体的大学生发挥着显性或隐性的教育作用。因此,高校校园文化具有教育性与实践性、时代性与特殊性、创造性与辐射性、非强制性与持久性等特征。

二、高校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高校校园文化具有凝聚、导向、娱乐、育人等功能,其中核心的是育人功能。、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要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形成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因此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育人功能是新时期高等教育的拓展和延伸,是高校履行职能的重要体现。

(一)有利于开发智力,提高文化素养,拓展知识结构

重视学习、重视教育、重视能力、重视知识结构的合理与完整,是新时期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新要求,高校由于专业和学科因素的限制,往往在人文精神培养和人文知识的灌输方面显得欠缺。坚持建设科学与人文精神并重、弘扬时代旋律的健康校园文化,将有效弥补常规教育和课堂教学的单调与缺憾,实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有机统一,形成良好的素质教育氛围。高校学生的智力发展并不平衡,兴趣爱好、知识水平和结构等因人而异,丰富多彩、高品位的校园文化生活为学生展示才华、实践志趣、充实自我、调整改善知识结构,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广阔天空,从侧面也印证了因材施教的重要性。

(二)有利于提高高校学生的政治素质和思想觉悟

当代高校学生往往缺乏对历史文化和基本国情的深刻了解,加上人格心理、价值观的不定型,逆反心理和网络文化的不断冲击,使主课堂的政治理论教育效果受到不同程度地削弱。主课堂的教学和灌输固然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但校园文化活动的潜移默化亦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实践证明,通过举行形式多样、内容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如先进人物事迹报告会、红色旅游、社会实践、校园征文、演讲比赛等,都能够起到很好的思想教育作用。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学生既是受教育者,也是校园文化活动的主体,学生的主动参与容易消除逆反心理和思想障碍,正确的思想易于被学生接受,教育效果比较理想。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社会环境和未来工作生活的适应能力

紧张严格的高校生活与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要求学生必须具备充分的思想准备和相应的心理适应能力,而心理调适和社会环境适应能力的培养,仅靠主课堂是难以完成的。只有通过校园文化活动这个,才能使学生在知识学习、心理调适、能力锻炼与素质提高方面得到全方位的锻炼和提高。高校生活既是学生强化全面素质培养的重要阶段,也是学生的“准社会化”时期,这就需要以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高校校园文化活动,推动学生由“校园人”向“社会人”的转变,在校园这个小社会的氛围中,使理想更切合实际、个人更贴近社会,真正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

(四)有利于健康人格和人际关系的形成

在高校与社会联系和交往的环节中,校园文化活动这块空间尤其重要,从某种作用上说,它起着“缓冲”与“置换”的作用,有效避开剧烈角色转换和开放式教育对社会的冲击与震荡。它能使学生体会到融入社会的自豪感和使命感,增进学生之间的接触与了解,加强感情交流与认同意识。学生不但能够理解他人,而且也更深刻地认识自我,看到存在的差距和不足,自觉弥补素质缺陷;了解社会,学会协调和处理各方面的人际关系,提高社交能力,为将来走向社会打下良好基础。

三、高校校园文化育人功能的实现路径与实践探索

高校校园文化是高校上层建筑与意识形态的深层反映,是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怎么写作育人办学理念的具体体现。它在潜移默化中发挥着育人的功能。以校园文化建设为依托,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健康的文化感染人、以优美的环境熏陶人,不断探索与挖掘校园文化的巨大潜能,不失为一条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

(一)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加强体制建设

校园文化决定着大学的品位,先进的校园文化是大学的制高点,是大学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因此,高校组织者、领导者应高度重视大学校园文化活动,除了应积极给予资金、场地支持外,还应鼓励教师参加校园文化活动,将其专业知识和技能转化为学生群体文化自觉的活动,让知识得到实际运用,让实践成为文化,成为习惯。其次,还要加强校园文化制度建设,要从师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体现出对师生的尊重、关怀与激励,要有助于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培养教育师生共同执行制度的自觉性,建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制度,为优秀的校园文化提供可靠的制度保障,大力营造师生携手、人人参与、共勉奋进的浓厚氛围,形成校园文化建设的强大推动力。

(二)注重品牌效应,建设高品质的校园文化

积极健康、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能够吸引公众的注意力,可以将师生的情感、意志、信念融为一体,对他们的思想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建立校园文化品牌应立足于本校实际,在原有优秀校园文化基础上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举办一些富有作用、有学术性、有创造性、有吸引力、有感染力的、能够获得师生赞誉和支持的文化活动。打造高品质的校园文化还要体现学校的精神与办学特色,以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注重内涵,以品牌化的校园文化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引导、 情感熏陶、意志磨练和人格塑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三)切合实际,充分发挥学生在校园文化中的主体性

学生是校园文化的主体,任何教育要达到理想的效果都必须最大程度地符合学生的实际,满足学生的需求。要根据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和当代青年学生的发展要求,规划设计一系列内涵丰富、形式多样、主题鲜明的文化活动,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保护学生的创造热情,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想法,并且落到实处,善于发掘学生活动和表现中的积极因素,塑造典型以烘托和带动校园精神,进而使校园文化不断展现时代特征和大学生昂扬向上的青春风貌。要以学生的成长成才为目标,开展适合学生需求、学生乐于参与的社会实践、志愿怎么写作、心理健康教育、学术创新教育、就业创业教育等校园文化活动。

(四)重视载体建设,保证校园文化育人功能的实现

除了在课堂上学习新知识、开拓新视野以外,社会实践、志愿怎么写作、学生社团、宿舍文化、校园环境、网络媒体等都是校园文化有效传播并实现其育人功能的良好途径。首先,各种形式的文化艺术活动,如已形成传统的艺术节、学术节、 活动周和社会实践、志愿怎么写作等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教育活动应当精心设计、认真准备、不断创新,让参与活动的师生将他们的理想信念和聪明才智注入到这些活动中,同时也从这些活动中受到锻炼、熏陶和教育。
其次,要建设高水准的大学生社团。社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生力军,青年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兴趣、爱好自愿组织和参加活动,以求最大限度地锻炼自己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健康的社团活动不仅能启迪思想、净化灵魂、陶冶情操,还能使青年学生增长知识、锻炼才干,培养合作意识、竞争意识。
最后,利用网络传媒实现育人功能。当今社会,网络已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大学生积极向上健康成长的新手段,要建设好一个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怎么写作性为一体的教育网站和网页,占领网络教育阵地,实现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四、关于充分发挥高校校园文化育人功能的几点深思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推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高校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为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还需从如下三个方面努力:

(一)培育校园精神文化,彰显文化内核

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具有校园文化育人的主要功能。在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中,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文化建设,要努力培育和彰显“校园精神文化内核”,做到“四个结合”:即与中华文化有机结合,提升校园文化底蕴;与艺术审美功能相结合,提升师生精神境界;与文化育人相结合,提升学生道德素质;与专业建设相结合,提升学生专业认知水平。

(二)营造校园学术文化,增强“学院韵味”

高校是学术的殿堂,崇尚学术是高校校园文化精神之所在,没有学术性就没有高校校园文化的根基和血脉。通过举办常态化的有特色的学术讲坛和学术论坛,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着力扶持适应社会发展的各类科技型、兴趣型学生团队,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大力开展雷锋精神研究等学术活动,积极探索构建覆盖全体师生的雷锋精神学术研究体系等。

(三)策划校园文化活动,创新文化活动形式

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培育校园文化 践行艺术育人相关论文由www.udooo.com收集要途径与有效形式,它包括各类富有教育作用的主题活动、礼仪活动和文体活动等。高校要不断创新校园文化活动形式,着力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内容,努力形成品牌效应。同时,精心策划校园文化活动,注重倡导大学生行为文明、活动文明,营造文明风气,用高雅的校园文化滋润学生的心灵。
参考文献
[1] 闫海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育人功能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06年.
[2] 王冰.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的分析和建构[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3] 张建国.校园文化育人功能的实现[J].当代青年研究, 2010年第5期.
[4] 钟真群.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创新研究[D].广西大学, 2011年.
[5] 章娇娜.育人功能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有效呈现——以仰恩大学为例[J].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2年第3期.
作者简介:赵阳,女,硕士研究生,湖北美术学院党委宣传部工作人员,研究方向:政治理论与文化建设。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