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新闻传播 >> 广播电视业务 >探究隐性采访在新闻调查中必要性

探究隐性采访在新闻调查中必要性

收藏本文 2024-04-05 点赞:28640 浏览:131887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近年来,随着中国的大众传媒不断的平民化和市场化,记者的公开采访受到阻挠、采访对象不予配合的现象越来越普遍,为了追求社会公正,揭露事实真相,揭露社会黑暗面,记者就会通过隐性采访的手段来获得其他采访手段难以获取的事实真相。
随着调查性报道的兴起,隐性采访逐渐成为受到记者普遍重视的一种采访策略,其在学术文献中的解释如下:1.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9年版的《广播电视辞典》对隐性采访的定义:“隐藏记者身份与采访目的的采访方式,只适用于某些特殊题材或特殊场合、特殊采访对象,如在敌方或犯罪分子中的采访。”2.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杨秀国著的《新闻采访学通论》中,隐性采访被定义为:“是不公开记者身份和意图,以最大限度获取事实真相的采访策略。”

一、隐性采访的社会价值

1.真实再现社会现象。真实再现社会现象就是将社会发生的事件呈现在受众眼前。受众中的某些人扮演着被采访对象的角色,他们将身边发生的突发事件或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事一一传达给新闻工作者,当新闻工作者接受到消息,进而会第一时间赶赴事件发生的现场,进行采访调查,当记者采访过程中受阻时,他们会扮演着某一社会角色深入事件本身,将事件的来龙去脉掌握,最后将这些社会现象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告知于天下的受众。
2.可有效实现舆论监督。社会的健康发展需要舆论监督,新闻媒体和记者职责要求他们积极地展开舆论监督,而隐性采访正是有效开展舆论监督的一柄利剑。隐性采访可以令被采访对象处于“不设防”的境地,从而有效地突破“新”,还可以比较容易地采获到鲜活的有说服力的第一手资料,提高舆论监督的说服力。隐性采访的开展可以使舆论监督处于良性循环中。
中国人民大学周孝正教授认为“当前中国迫切需要舆论监督,而隐性采访正是代为行使舆论监督的媒体所能采用的有效方式之一”。例如:当今社会的食品安全理由已备受关注,对其中一些事件,新闻工作者不便直接进行采访,隐性采访就显现出其报道新闻事实的优势。
3.隐性采访可满足受众需求。随着新闻事业的发展,隐性采访在新闻调查中的必要性相关范文由写论文的好帮手www.udoo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广大受众对新闻媒体有了一定的依赖,他们想从媒体获知当今社会的动态。例如:电视台收视率较高的《焦点访谈》栏目,就是以触角敏锐、观点鲜明、内容耐人寻味赢得观众的。对于这些以批评性见长的栏目,如果缺少了隐性采访,是无论如何也不会有今天的美誉度和权威性的。

二、隐性采访应遵循的原则

可以运用显性采访时,尽量不用暗访的手段。只有显性采访之路不通、又必须了解事实真相时,暗访才有采用的理由。面对新闻记者的采访,有人愿意侃侃而谈,有人却表示“无可奉告”,而新闻工作的职业要求使记者们不仅要从“侃侃而谈着”那里采获新闻,还要从“无可奉告者”那里采获新闻,而隐去记者身份去面对“无可奉告者”,无疑是最有利于新闻的采获的,在面对“无可奉告者”时,我们不得已运用隐性采访,新闻记者扮演某一社会角色深入新闻调查。所以,在隐性采访活动中,记者必须隐瞒身份,只有隐瞒身份,才能采获到有价值的新闻。
隐性采访在别无他法的前提下,在新闻调查过程中有时还需隐藏目的。记者以某种社会角色面对不愿接受采访的对象,他们必须隐藏自己的目的,否则,既达不到隐瞒身份的目的,也无法实现自己报道新闻的目的。在具体的采访实践中,记者会针对不同的人物和事件,以不同的身份去进行实际的采访,但不管身份如何千差万别,隐藏目的的做法是始终不会转变的。
在我国的新闻实践中,适当搞一些隐性采访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当隐性采访被恰当地采用时,对一些违法违纪分子造成的心理威慑无疑是十分巨大的。但是,隐性采访也有一个“度”的理由,如果把握不好,就有可能危及正常的社会秩序和公众利益,甚至侵犯公民包括隐私权在内的合法权益,在使用隐性采访时都要慎重考虑。
总之,隐性采访是舆论监督必不可少的手段,在新闻调查中,它正日益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只有合理运用隐性采访,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不介入到新闻事件中并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隐性采访的正面积极作用,使新闻调查顺利进行,达到理想效果。
(作者单位:营口广播电视台)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