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工程 >> 工程索引工程 >简述舆论监督关于网络舆监督如何写

简述舆论监督关于网络舆监督如何写

收藏本文 2024-03-08 点赞:6092 浏览:20150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21世纪,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媒体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作为舆论监督的新的途径,网络的舆论监督作用不可忽视。本文探讨了网络舆论监督意义、优缺点以及发展的过程中出现的许多的问题,以期今后网络舆论监督发展趋于合理、合法、理性,使网络的舆论监督作用发挥最大的效果。
关键词:网络舆论监督特点问题 理性发展
21世纪,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媒体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改变了人民参与社会、表达意见的方式,推动了网络舆论监督的快速发展。作为舆论监督的新的途径,网络的舆论监督作用不可忽视。

一、网络舆论监督的社会意义。

第一,网络舆论监督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民实现权利的重要途径。网络舆论监督是指“社会公众利用互联网的舆论表达方式,对国家事务、社会现象和事件、个人行为发表自己的观点、意见和看法,产生并形成一股强大的舆论压力,对现实社会起到监督、检查和评定的功效。”就此而言,网络舆论监督是“群众监督”、“社会监督”的一部分

摘自:学术论文格式www.udooo.com


第二,网络舆论监督实现了社会公众作为监督主体的本位回归,并在具体事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舆论监督的主体应是社会公众,但传统媒体的舆论中,大都是由新闻媒介代替公众进行并实现的。而在网络传播中,传统媒介对社会舆论的相对垄断被打破,信息传播途径的多样化也促使了信息获取能力和言论表达的平台,普通民众可以更方便、更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意见,网民自始至终都是舆论监督的主体。

二、网络舆论监督的特点与存在问题。

网络舆论监督是计算机技术与通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高科技信息化社会的产品,其实质是借助互联网络这个平台,普通老百姓可以和政府共同对某一件事进行及时跟踪、了解、关注、研究,并提供信息或介入支持,在公开、公正、公平的条件下促使事情得到圆满解决。

(一)、网络舆论监督的特点。

1、网络舆论监督具有实时性和广泛性。

网络传播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全球任何一个地方发生新的事件,不必等待印刷,不必等待发行,也不必等待录制,可以直接通过网络直接发表,世界上每一个网民都可以获得这一信息,为舆论监督提供了畅通无阻的渠道,因而在传播速度上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舆论的形成本身就是一个不间断变化的过程,网络从始至终地反映着和保存着这种变化,忠实地记录着过去曾发生的和目前正在发生的一切,便于随时查询和考证,网络的这种实时性大大地提高了舆论监督的广度和力度。
互联网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体现了网络舆论监督的广泛性。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12月31日,中国网民规模达到5.13亿人,他们分布在各个行业、各个领域、各个阶层,可以直接全面地监督到监督对象的一举一动,甚至一言一行,网络监督集中了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的优点,使监督变得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2、网络舆论环境具有开放性与交互性。

开放性和交互性是网络最为鲜明的特征,网民可以自由选择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言论并与他人互动,从而将传统媒体与受众的传播关系转变为双向或多向互动的传播关系。传统媒体的报道一般呈单向性,来自各方面的评论、反馈、辩解等信息不能及时沟通交流,虽然它们也讲求与大众的互动,但报纸版面有限,广播、电视受时段限制,很难做到直接互动,互动的量也很少。而开放的网络媒介给舆论监督赋予了新的内容和形式,它既不受时间的控制,也不用考虑空间版面的制约,任何人只要对某一话题感兴趣,都可以自由地共享网络这个平台,参与到话题的讨论中,在同一时间对同一问题大胆地发表看法,做到人与人之间的实时相互交流,同时,这种交流互动的形式又是多种多样,可以有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多媒体形式,使相互之间即使相距千里也有种面对面、身临其境的感觉,真正做到及时便捷、透明开放、自由互动,从而顺利实现意见的交流和自由碰撞,并最终促成舆论的形成。

(二)当前网络舆论监督存在问题。

1、受地方官僚影响,监督权利容易丧失。

网络言论的自由,对地方官僚造成很大的威胁,好像在头上悬挂着一把利刀。地方官僚为了维护自身的对当地的管理,对地方的网络媒体进行较多的干预。一方面,利用行政权利打压控制地方网络媒体,封锁各种负面的消息。另一方面,利用网络媒体歌功颂德,提高自身的政治形象,为升官奠定基础。从而导致地方网络环境差,几乎丧失了网络监督的职能。

2、网络信息准确性无法核实,网民的辨别能力存在差异,网络的舆论监督效力大打折扣。

网络具有开放的特性,通过互联网,人人都可以是信息的传播者和接受者,而目前的网络技术并不能、也无法识别信息的真伪,因而当信息传播者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缺乏素养的网民在网络上传播不负责任的言论,在传播信息的过程中就必然会造成信息失真,甚至会出现谣言。一些网站出于商业利益的考虑,不惜发布虚检测信息以增加点击率,或者对某一热点问题大加炒作,夸大社会某一阴暗面,从而导致网络上虚检测信息泛滥,这必然为网络环境下的舆论监督带来一定的困扰。

3、网络舆论监督缺乏相关法律依据。

一个健康有序的网络舆论监督环境是需要有相对成熟的法律法规做制度保障的。但是,在中国,新闻自由和司法独立的发育还未成熟,使充分发挥网络的舆论监督作用存在一定的阻力。与行政监督,法律监督等权利监督相比,网络舆论监督是一种软监督,它不具有强制力,而是借助于网络舆论造成的精神压力或形成的社会氛围。

三、今后网络舆论监督的如何理性发展。

网络监督不是洪水猛兽,尽管网络监督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人肉搜索”受到这样那样的质疑,但网络监督作为一种全新的监督形式已是不可阻挡。政府、网络管理者、网民等相关主体,都应加强网络舆论监督行为的规范和引导,科学设定管理制度,使其朝着有益的、健康的方向发展。

(一)对网络舆论监督进行规范与引导

加强网络舆论监督行为的规范与引导是推动网络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推进我国建设与法治建设的途径。可以根据网络舆论监督的特点,从以下三个方面规范与引导网络舆论监督行为。

1、构建议程设置

在网络舆论监督还不成熟的情况下,网络管理者要通过网络对舆论监督进行引导。构建网络舆论监督的议事日程,影响受众讨论的议题,引导舆论发展的方向,设定舆论范围,调整受众的情绪。网站及新闻机构,在信息传播时,要设置舆论的议程,控制舆论的范围,保证正确的舆论导向。

2、培养“意见领袖”

网络信息传播者在信息传播时,应对信息进行控制,对传播的信息要有鲜明的观点与正确的立场,对网络舆论,应充分发挥“意见领袖”的作用,利用网民的从众心理,引领舆论的方向。使网络监督者能正确运用网络舆论工具,行使舆论监督的权力。
网络管理者可以邀请一些专家、学者或培养一些专业人士,对舆论进行建设性的探讨和评论,引导网络舆论向理性的方向发展。

3、设置“把关人”

信息传播者与网络管理者,在信息传播时,要对网上的信息应进行审查,起到“把关人”的作用。对危害社会及公共利益的信息要进行控制或屏蔽。在不良信息扩散之前或传播行为未造成严重后果前,予以及时约束。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