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工程 >> 工程索引工程 >环保在城市规划应用分析

环保在城市规划应用分析

收藏本文 2024-02-24 点赞:30324 浏览:142070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本文分析了我国城市环境的现状及城市规划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提出了城市规划应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论点。
关键词:环保;城市规划;应用;分析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city environment in our country and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city planning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put forwards the city planning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ordinate development argument.
Key word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ity planning; application ;analyze
2095-2104(2012)
20世纪中叶以来,尤其是80年代以后,随着城市和自然系统的矛盾日益突出以及环境保护意识的普遍提高,城市规划价值观中生态学理念和环境

摘自:毕业论文小结www.udooo.com

学理念的引入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所有有关城市的决定和判断都是由价值观而不是技术因素驱动的。因此,尽管技术、经济和制度因素都很重要,但最后的决议都取决于决策者的价值观体系。
1我国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的现状

1.1 我国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目前,我国进入了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而我国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是:
总体在恶化,局部在改善,治理能力远远赶不上破坏速度,生态赤字逐渐扩大。主要表现为:水土流失严重。沙漠化迅速发展;草原退化加剧;森林资源锐减;生物物种加速灭绝;地下水位下降,湖泊面积缩小;水体污染明显加重;大气污染严重;废渣存放量过大,垃圾包围城市;生态破坏、环境污染本身就构成经济损失和财富流失。生态指标恶化已经直接而明显地影响了现期经济指标和预期经济趋势。

1.2 我国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原因

造成目前我国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是复杂的。它主要来自于三大压力:
人口压力:中国现代人口数量异常迅猛增长,既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最大障碍,又成为中国生态环境的最大压力。迫于生存,人们毁林开荒,围湖造田,乱采滥挖,破坏植被,众多人口的生存和获取利益的活动超过了大自然许多支持系统的支付能力、输出能力和承载力。
工业化压力:中国发动工业化时间晚,发展起点低,又面临赶超发达国家的繁重任务,不仅以资本高投入支持经济高速增长,而且以资源高消费、环境高代价换取经济繁荣,重视近利,失之远谋;重视经济,忽视生态,短期性经济行为为中国生态环境带来长期性、积累性后果。
市场压力:中国正处在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市场经济本身会产生许多外部经济效应或者外部付经济效应,环境污染就是最明显的例子。环境作为一种公共财产,这种公共财产的提供(例如清洁水,良好的大气环境),对所有人都有好处且多一些人享受它的好处并不会加大总成本。但是如果没有公共财产,所有人的利益都会受损。公共财产或者公共财产受到破坏(例如污染水,污染大气等)的特点决定了个人或市场都不会提供控制环境污染的费用和怎么写作,只有政府是公共财产的提供者。来自市场经济的压力愈大政府对防治环境污染、整治国土资源的责任就愈大。为了改变中国日益恶化的环境形势,应当采取刻不容缓的行动,否则,日益扩大的生态赤字将使其他领域所获得的成绩不是大打折扣,就是黯然失色。
2城市规划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工业革命以前,城市规模较小,人口数量不大,城市化率较低,城市处于低速发展阶段,自然生态也没有受到深层的伤害,自我恢复能力较强,城市的生态环境问题表现得并不明显。工业革命后,伴随城市人口的持续增长和高度集中,伴随科学技术的巨大成就以及生产力水平的突飞猛进,城市规模迅速膨胀,城市进入快速发展期。尤其是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城市发展、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引发出大量的城市环境问题与社会问题。城市作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是人们生活与工业生产高度聚集的场所,也是环境问题表现得最强烈、最集中、最敏感的空间区域。同时,人们也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改善地球环境状况的关键在于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状况,抓好了城市环境,就抓住了问题的首要环节。例如,城市发展导致的自然生态系统不同程度的破坏,引发了一系列生态连锁反映,包括水资源缺乏、水体污染、空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数量快速增长、城市热岛效应、城市生物链被破坏等等,城市逐渐失去了良好的环境自净能力,生态平衡被打破。
随着改革开放多年来城市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与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发达国家近百年出现的城市环境问题在中国近20年内集中爆发,产生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目前,中国城市总体上空气质量较差,在检测的500个城市中,只有38. 6%的城市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国际通行的衡量空气污染的标准是测量每立方米空气中所含的悬浮微细粒子,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是20微克。中国只有1%的城市居民生活在40微克的标准以下,有58%的城市居民生活在100微克标准以上的空气中。相比之下,纽约才二十几微克。还有学者指出,当前中国大多数城市普遍遭遇水体富营养化的“绿”、气候热岛效应的“红”、沙尘暴或酸雨的“黄”、城市灰霾的“灰”四色效应的现实生态尴尬和水资源枯竭、化石能源短缺、气候变暖和海平面上升的长期生态威胁。

3 城市规划应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可持续性发展的紧迫性使一种早已为人们遗忘或忽略的观点又重新获得了生机:即规划应该,而且也可以按照一种宏观的理念来开展。问题的关键是,我们首先应当分析与反思城市规划在解决现实城市可持续发展问题上的宏观价值理念本身是否正确,是否与环保理念相协调。城市设计缺乏生态价值理念的原因之一,是中国以往城市规划深受“经济理性”和“发展优先”思想和观念左右。因而,在实际编制和制定近期实施的城市设计项目时,如果遇到行政干预或强势利益集团介入时,通常牺牲最大的总是自然要素。究其原因非常简单,除了个别像土地那样的生态要素可以商品化外,一般的生态要素及其作用通常都难以用商品货币形式来衡量,从而变成城市规划和规划中被“优先调整”的对象。现行城市规划学科解决城市问题不得力的原因之一是规划中以人为单一价值主体所引起的,要更好解决城市问题,应深刻检讨现有的价值判断标准。如,技术标准代替价值标准的实用主义思想,社会理性缺失导致的效率优先思想,漠视自然价值的人本主义思想。从生态学和环境学的视角审视,城市规划在解决现实城市环境问题上存在的宏观价值偏颇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是工具理性的膨胀与价值理性的缺失。人的理性在哲学视阈中存在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两个维度。工具理性着重手段对达成目的的可能性,它的特点是注重手段、注重方法、注重技术、注重实证、注重量化。价值理性则是人类对价值和价值追求的一种自觉意识,它注重目的、注重结果,认为方法和技术只是达成目的的手段。在社会生活中,建立在道德基础上的价值取向,成为其关注的对象。城市规划作为一种实用性很强的公共政策,既具有工具理性又有着较强的价值理性。然而,多年来城市规划界潜移默化地受到工具理性至上论的影响,而忽略了城市规划中价值理性的作用。
城市规划只有以正确的环境观为指导,形成科学的城市发展观,才能实现城市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城市规划与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中引入环境价值观的必要性表现在3个方面:第一,环境危机问题的产生与城市发展和城市规划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第二,城市规划在解决现实城市环境问题上存在着价值偏颇;第

三、城市规划与环境两种学科理论发展与创新的需要。

4 结束语
长期以来相当一部分地方政府的城市规划和城市规划理念是经济效率优先,而忽略了维护社会公平和环境公平的责任,致使经济效益实际上成了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价值杠杆,其他目的都沦为从属的,或可有可无的东西。因而,当城市发展建设中环境利益与经济利益发生矛盾冲突时,往往主要满足经济效益的追求和用地的技术标准,通过和实施牺牲环境利益的不合理规划。因此,对于规划界而言,我们应客观审视过去多年来在城市规划和城市发展政策中以效率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的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的影响,突出精神。
参考文献:
李王鸣,应云仙.生态———城市规划视角纳新[J].城市规划, 2007(6): 28.
李阎魁.城市规划与人的主体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7: 196.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