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汉语言文学 >> 古代文学 >试议宋代宋代官员“辞官”

试议宋代宋代官员“辞官”

收藏本文 2024-01-21 点赞:3353 浏览:8975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在官贵民贱的中国古代社会,“官本位”的意识根深蒂固,所谓“一朝为官,终身受禄,福泽四方”,不仅积极入仕是平民布衣们的奋斗梦想,加官进爵则更是仕途中官员们的无限期望。尤其是唐末五代以来,士风败坏,官员们汲汲于仕途的升迁可谓机关算尽,知进难退成为官场准则。而怀揣着积极入世、为民请命政治理想的宋代士大夫们,却能谨慎对待进与退,做到合道义则留,不合道义则去,尚名节、重廉耻,在秉承传统“谦逊”的基础上,丰富和进展了“辞官”的内涵。以文人士大夫为代表的宋代官员,在“辞官”的类型和方式上,更多体现出的是坚决辞去官职的决心和意志;而“言不行”则成为亲老、疾病、回避等诸多辞官理由中最具分量的。面对着官员“辞官”这种现象,执政机构则及时地采取与之相对应的措施,以达到整体上的制衡;而朝廷的两大主体—皇帝和官员,则各自报以明朗的态度,在总体上体现出“宽容”的一面。官员毅然决然的“辞官”,是有悖于封建社会常理的,特别是在儒家文化浓郁的宋代。由此,本论文把“辞官”的这种现象放入宋代历史进展的长河中进行剖析,宋代整体上给官僚士大夫阶层营造的适宜的社会风气,混合着传统作用上的“辞官文化”,并伴随着纷繁复杂的内政外交,成为官员“辞官”的幕后真正理由。而宋代官员的“辞官”,更具备了其他朝代都不能媲比的特点,“辞官”的频繁性和主动性颠覆了传统的“官本位”思想,“实辞为主,虚辞为辅”的辞官选择是对传统的继承与发扬,最终“以退为进”,在“进”的仕途中以“退”的方式而出现的举动,符合传统社会对官员在谦逊方面的道德要求,而进退都忧思天下更深层次的凸显出官僚士大夫的政治特性。“辞所不能,让所不及”,是宋代官僚士大夫阶层社会责任观的体现,也体现出了宋代政治制度中人性化的一面,但是不得不承认,“辞官”群体的庞大,对国家政治事务的运作,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重复和干扰,背离了官僚机构的基本职责。关键词:宋代论文“辞官”论文“辞不行”论文

    摘要5-6

    Abstract6-9

    前言9-14

    (一) 课题的缘起及作用9

    (二) 学术史回顾9-12

    (三) “辞官”的概念界定12-14

    一、 宋代官员的“辞官”14-23

    (一) “辞官”的类型14-16

    (二) “辞官”的方式16-18

    (三) “辞官”的理由18-23

    二、 朝廷的应对与社会反响23-33

    (一) 政府的应对措施23-26

    (二) 官员“辞官”引起的社会反响26-33

    三、 宋代官员“辞官”的根源浅析33-40

    (一) 宋代适宜的社会风气33-34

    (二) 瞬息万变的政坛风云34-36

    (三) 严峻残酷的地缘环境36-37

    (四) “辞官文化”的传承引领37-40

    四、 宋代官员“辞官”的特点40-46

    (一) “辞官”的频繁性40-41

    (二) “辞官”的主动性41-43

    (三) “虚辞”为辅,“实辞”为主43-44

    (四) 辞不等于退,以退为进44-46

    结语46-50

    主要参考文献50-53

    后记53-54

    附:读研期间发表论文及获奖情况一览表54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