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工程 >> 工程项目管理 >> 公共项目管理 >从《文化生活》看思想政治课文化传承功能

从《文化生活》看思想政治课文化传承功能

收藏本文 2024-01-26 点赞:26996 浏览:121591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文化传承是一种文化传递的社会现象,作为保存和维系人类文化的必要手段,它负载着将先人创造和积累的一切文化财富和经验传递给后人的历史重任。而文化传承只有通过文化的学习和实践才能得以实现,因此,教育在传承文化的过程中,担负着重要的能动性作用。

一、教育是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

文化传承是文化在时间上的延续、空间上的扩展和代际间的传接。人类文化与动物生存信息的最大不同之处是:文化的所有成分不能靠生物遗传方式去为他人获得,而只能通过“社会遗传”,特别是教育的方式学而知之,从而使其得到延续和发展。教育从一开始就担负着保存、传承文化的功能。在原始社会,人类的文化积累较少、内容单一,文化传承和人类生产以及生活本身是在同一过程中进行的,教育只是通过口头和行为传授的形式来保存、传承文化。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文化的丰富,特别是由于文字的出现,人类文化单纯靠口头和行为传承的形式已不能胜任,人类社会有了专门传授文化的机构的需要。这时,学校教育便产生了。此后,教育也就成了文化传承的主要手段。就世代交替的整个人类而言,人类是文化的创造者,也是文化的继承者。就其每一代人而言,人民首先是文化的继承者,然后才是文化的创造者。
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每一个民族的文化中都会有一些最本质的东西在不断的传递着。特别是在人类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文化发展日益繁荣,内容更加丰富,民族间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教育的文化传承功能也愈来愈突出。

二、思想政治课的文化传承功能

通过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我们可以有效地实现文化的传递。思想政治课继承和传播着人类已有的先进文化,使人类的优秀文化得以延续。《文化生活》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用一课的内容向学生展现了中华民族上自殷周时期、下至新中国成立后的文化成果,显示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兼容并蓄,有利于学生了解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历史,也有助于学生在思想中形成对中华民族悠久文化的整体印象。又如《文化生活》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就集中阐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通过对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勤劳勇敢、团结统一、爱好和平、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的介绍,教育学生向先辈们学习,形成热爱祖国、勤劳奉献的爱国主义思想,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思考如何将这种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操以新的形式传递下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思想政治课教学在对文化的传递过程中不仅实现了对文化内容的传递,更重要的是传递了文化的精神内涵,有利于民族凝聚力的形成和世代巩固。
通过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我们可以正确地实现文化的选择。我国传统文化在传承过程中既保留了诸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优秀道德风尚,激励了一代代中华儿女自尊自立、礼让友好、勤勉爱国,同时也由于历史原因遗留了一些保守、落后甚至消极的文化因素。教育在面对这些糟粕时,就有选择的作用,将有利于良好品质形成的文化精华传递下去,对于那些影响人们精神风貌的旧习恶习,则采取批判的态度。《文化生活》第八课“走进文化生活”,对我们当下文化发展的快捷和丰富多彩做了介绍,同时也指出,当前的文化生活是“喜忧参半”的,我们有不断更新、积极向上的文化内容,但由于中国的历史发展原因和当今传媒的便利,也使得一些腐朽落后的文化得以传播蔓延。面对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这些文化糟粕,我们所采取的态度应是坚持社会主义文化的科学性和先进性,自觉抵制不健康的文化思想。教育这种对文化传承的选择作用,有利于在源头上阻截消极文化对人们思想的侵蚀,有利于学生分清楚文化传承中的精髓和糟粕,也有利于学生自觉担当起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任务。
通过思想政治课教学,我们可以出色地实现

源于:毕业设计论文格式www.udooo.com

对文化的创新。文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我国悠久的文化就是一个不断创造发展的历史。教育通过对前人文化的选择、传递,结合每个时代的不同历史特征,就会迸发出新的文化火花。春秋战国时期爱国诗人屈原开创的气势雄浑的楚辞和描述普通老百姓情感生活,被孔子赞为“思无邪”的《诗经》,给予了后代诗歌创作的无限启发。汉代出现辞藻华丽的赋,就是由《诗经》与《楚辞》演变而来。到了唐代,在学习先人文体创作的同时,出现了诗歌创作的巅峰时期,完成了五、七言律诗形式的创造,并在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和杂史杂传的基础上,诞生了传奇小说,这又对后世的诗体和文体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在中华民族文化传承中出现了词、散曲、白话诗等新的文化形式。而我国当前教育对文化传承最重要的创造就是“科学发展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文化生活》第十课“推动社会主义大发展大繁荣”中指出,在新世纪新阶段,坚持“科学发展观”和理论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这些理论都是吸收传统文化的精髓,根据新时期中华民族发展特点得出的新的指导精神,而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之一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则是对中华民族历久弥新的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的提炼和升华,也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针对性。

三、教育有利于东西文化在交流融汇中更好地传承下来

正如《文化生活》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中所说,“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各具特色。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教育通过对文化的传递,将世界各民族的文化传播开来,使得各民族文化在交流过程中形成新的文化形式和内容,并有利于各民族文化的改进和传承。我们当前的教育,也必须在不断引进西方先进文化的同时,将本民族的优秀文化发展传扬出去。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华民族文化只有在与西方先进文化的碰撞中才能得以持续不断地发展,并始终保持先进文化的生机和活力。
教育是通过其特有的传授知识的方式将文化一代代传递下来的,并在文化的传承过程中有所批判和创造,保证了文化传承的完整性和创新性。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教育对文化传承的方式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和书本,它还以网络和实践的形式促进着文化的传承。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其对文化的传承将会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所以,如何正确利用教育方式来有效地促进文化传承,将成为未来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黄莹(1982年9月生),女,回族,籍贯河南省洛阳市,2005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大学本科学历,现就职于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一中学,中学二级教师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