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管理学 >> 公共管理 >> 公共秩序道德 >海洋经济(船舶工业)管理信息化发展和趋势

海洋经济(船舶工业)管理信息化发展和趋势

收藏本文 2024-03-05 点赞:12015 浏览:47315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随着产业结构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化已经渗透到浙江船舶工业的设计、供应链、生产、质量、成本等方方面面,这些软件系统在整个造船流程方面的确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浙江船舶工业要抓住产业转移的机遇,坚持以信息化带动船舶工业创新,船舶工业促成信息化发展,实现数字造船模式创新,提高造船企业管理效率。
关键词:船舶工业整体造船一体化运营管理效率
从国际造船业格局来看,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欧洲造船业正进一步走向没落,日本造船业也正在逐渐淡出与韩、中两国的竞争,而中国造船业的竞争力则显现出进一步增强的趋势。随着世界造船中心从欧洲向东亚转移,中国已从世界造船业第二方阵的中游一举进入世界造船业第一方阵。中国造船业已经确立了“世界造船第一大国”的雄伟目标,正不断借鉴和吸收先进造船国家的技术和经验,采取种种措施提升中国造船业的技术水平、管理水平,提高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从国内造船业格局来看,中国的产业结构正在发生重大调整,造船业己经被国家列为重点发展产业,已确定重点建设环渤海湾

摘自:本科毕业论文www.udooo.com

、长江口区和珠江口区三大造船基地。中国造船业目前已形成了几大产业集群,在江苏、浙江等地区。浙江把船舶工业作为全省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的重点产业,正在积极建设港口物流、战略物资储运和临港工业三大基地,并把舟山确定为“长三角”战略物资中转储备基地、全国重要的船舶工业基地。因此船舶工业现代化直接影响到交通运输、海防、海洋开发和渔业等各方面的发展,对实现浙江海洋经济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

1.浙江船舶工业信息化建设的战略意义

浙江的区位优势也得天独厚:北承长江三角洲,南接海峡西岸经济区,东濒太平洋,西连长江流域和内陆地区,不仅区域内外交通便利,且紧邻国际航运战略通道,具有深化国内外区域合作的有利条件,发展船舶工业的区位优势和地域条件十分显著。
浙江还是国内为数不多的能有大量民间资金投入发展船舶工业的地区之一,目前浙江为加快造船产业的发展, 在计算机技术和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 的开发应用、网络化建设、虚拟造船等方面进行新一轮投入,把数字造船、绿色造船作为企业发展的基本方针,以全面提升数字化生产技术为主题。世界船舶工业的进一步向东亚转移,为浙江造船工业发展创造了机会,抓住产业转移的机遇,乘势而上,浙江船舶工业一定能实现跨越式发展。
2011年,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获批列入国家战略,舟山群岛新区获批为国家级新区。按照《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浙江将把国家战略需要与浙江特色优势结合起来;打造大宗商品交易平台,构建“三位一体”的港航物流怎么写作体系。推进宁波-舟山港一体化,发展海洋新兴产业和临港先进制造业,同时择优发展新型船舶工业、汽车、环保石化、钢铁等先进制造业。发展海洋经济,对于浙江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再造“海上浙江经济”。

2.浙江船舶工业信息化现状

浙江船舶工业是浙江省制造业应用计算机最早的行业之一,很早就开始了计算机辅助制造 (CAM)在船舶设计和船舶制造行业的研究和应用,目前浙江应用于船舶产品设计和管理的软件基本是以引进国外系统为主,缺乏自主创新,不但购置昂贵,而且维护升级费用也很高。如浙江扬帆集团购置国外设计软件、ERP管理系统化了1000多万人民币,而且系统还需不断升级。市场上一般的CAD、CAM 软件和ERP管理软件很难适应船舶制造企业的需要,由于我国造船企业在生产运营模式上与国外先进造船企业存在的较大差距,船舶产品的设计和制造过程复杂,不同产品的设计、制造过程不完全相同,配套企业达上千家之多,每一艘船的信息化建设都具有自已的个性,不能简单地重复和复制;以及国内管理理念、体制上的特殊性,导致引进国外先进的软件也不能简单套用,需要有大量的本地化工作要做,加上引进的软件商出于商业利益和技术保密,我们很难进行软件二次开发,至今浙江省造船企业还没有完整的产品数据管理平台,使造船企业的设计、生产运营无法集成,以致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达不到各生产要素精确配置的目的,从而使造船周期加长,造船成本相应较高。
目前浙江造船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主要是设计、采购、生产、成本、精度管理等方面由各自独立的软件系统来支撑,这些软件系统在整个造船流程某些方面的确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这些系统开发应用没有站在整体造船高度考虑,设计、生产和运营管理一体化的,这样不能真正体现软件系统价值和综合经济效益。要抓住产业转移的机遇,必须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现代造船模式的转换,提高造船企业的综合素质和整体效率,从而把浙江造船企业的综合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能力,坚定地走出一条以建设创新型船舶工业为核心的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3.浙江船舶工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浙江的民营船舶企业多数是按整体制造模式在造船,浙江的骨干船厂处于分段制造模式向分道制造模式过渡阶段,已普遍应用CAD出图、数字放样技术和数控切割设备,开始在船舶建造的生产环节引入信息化技术,有的工厂已按区域造船模式进行生产设计,但与先进的造船企业比较,在信息化技术上仍存在较大的差距,直接影响浙江船舶工业的竞争力和企业经济效益。如何充分依托信息化技术,推动信息化与船舶工业融合,提高产业效能,打造中国一流的现代化修造船基地,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3.1当前造船企业面临的设计管理问题 随着造船企业造船产量种类的增大,设计部门的设计任务日益加重,设计图纸的信息量也相应增加了许多。设计部门需要同时设计多种船型,且设计周期要求短,设计过程管理复杂、管理难度大,缺乏具有设计管理功能的信息化技术帮助,阻碍了设计工作效率和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存在的问题有:
(1)设计计划过于粗糙、不合理,无法按计划去跟踪管理设计任务,导致计划延期;
(2)设计任务反馈不畅,导致管理者无法掌握设计进度;(3)设计频繁变动,设计错误,问题累积、反馈不及时,造成设计质量管理不到位;
(4)全船图纸没有实现统一管理且图纸版本管理混乱、图纸归档靠手工完成;
(5)缺乏和研究所的平行协同设计,同时设计缺少与生产、采购等环节的集成。

3.2当前造船企业面临的供应链管理问题

(1)面对种类繁多的造船物资仓库管理,依靠传统的管理手段已无法满足生产的需求?
(2)面对形式多样的物资采购合同与订单,依靠过去的管理手段已无法适应企业的发展;
(3)因为物资部门与财务部门缺乏有效的沟通平台,而导致大量的请款与付款业务不能得到有效地处理而导致资金分配不合理;
(4)正为钢材到货归堆无序、外协件订货定额控制难而盲目订货、入库工作量大而入库不及时、填写大量出入库单据而烦恼;
(5)生产部门是否在抱怨物资部门供货不及时而影响生产进度,而物资部门是否又在埋怨生产部门计划多变才不能准确供货;
(6)物资部门、生产部门和财务部门是否正在抱怨“单据一大堆、凭证满天飞”,信息孤岛现象严重;
3.3当前造船企业面临的生产管理问题 (1)单靠人工再无法准确地根据企业经营计划、作业班组、场地、设备及物资准备等方面编排船舶建造日程计划、实现对生产计划管理与工作流程的控制;
(2)因为缺少船舶生产管理等系统及相应日程计划数据,生产计划无法结合企业生产设备(船台、船坞、吊机等)和人力资源的负荷能力进行实时分析,而造成生产不均衡;
(3)正在为因为设备到货、材料采购、船东修改意见等原因,造船生产计划反复发生变化,手工调整各类计划非常困难且工作量巨大,严重制约工作效率的问题而苦恼;
(4)是否依然是按照人工编制比较粗放的生产计划,主要靠会议、电话、现场传达等方式进行管理协调,无法达到精细管理的目标;
(5)是否存在缺乏对实际工时、物量的精确统计,无法合理分配人力资源,能效分析结果不够精确的问题;
(6)是否也缺乏对工序人员能力、场地信息及造船进度等各型船历史数据的积累,无法针对中长期线表等数据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进度模拟。为企业的生产经验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3.4当前造船企业面临的质量管理问题

船舶建造是一项大型复杂的系统工程,生产过程中既有大量零部件的加工制造,又有繁杂的逐级装配,大量既离散又相关的质量信息汇聚在建造过程中,并以手工记录的方式分散在各职能部门;如何促进船舶建造过程中各类质量信息的有效沟通,以及如何利用这些信息控制产品质量,一直是各造船企业质量管理亟待解决的问题。质量管理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质量管理体系与实际生产不一致。大部分造船企业均已按ISO 9000标准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并已获得认证。质管人员忙于应付复杂、详细的体系文件,而不是用体系指导工作,导致管理体系要求与实际工作相脱离,即“两重皮”现象。
(2)对于船东指定的设计方及供应商,企业的质量控制处于被动。对于船东指定的设计方,通常因为双方信息的不透明,造船企业难以控制设计的质量与进度;而对于船东指定的供应商,船东往往干涉到原材料和设备的质量把关。
(3)检验人员及技术工人匮缺。造船企业内人才流动

摘自:毕业论文目录www.udooo.com

大,专业检验人员和技术工人短缺 ,而生产任务繁重,导致质检员只能顾及关键工序的质量;船厂大量使用外包工,但其素质及技能参差不齐,质量控制难度增加,导致质量成本上升。
(4)质量信息内容、信息传递渠道不规范。检验员常常按照自己的理解方式填写检验报告,缺少统一规范;质量信息的传递有电话、传真、表单等渠道,没有固定的方式,检验员根据处理问题的便捷性来决定使用的渠道,难以全面、系统地收集质量信息。

3.5当前造船企业面临的成本管理问题

众所周知船舶产品直接成本由物耗成本和人力成本两大部分构成。其中:物耗成本约占总成本的 65%—70%左右,而人力成本也要占总成本15%—20%左右。由此可见,企业除了确保造船任务按期完成外,要抓好造船产品直接成本的控制,始终是企业每位决策者所关注的焦点,也是浙江造船业亟待解决的一个瓶颈。
(1)船舶制造业企业规模大,生产周期长,产品重复性差;
(2)船舶产品涉及零部件品种繁多,成本统计困难;
(3)造船成本核算与管理较为复杂,成本控制时效性强;
(4)在产品的生产周期内难以将成本控制好。
这些特殊性,必然引发如下问题:
(1)用手工记账的方式进行成本核算,花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
(2)财务人员难以收集到物资领料、工时数据等成本核算所需的大量信息,用于成本核算;
(3)缺乏行之有效的手段来控制成本的发生;
(4)新会计准则的发布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对成本管理提出更高要求。

3.6当前造船企业面临的管理信息系统集成

浙江船舶工业为打入国际市场,引进了应用软件,这些软件在提高设计、管理方面有较好作用,并没有实现整体业务流程的集成。信息集成方面存在的问题:
(1)行业的特殊性造成了信息多样性和信息源格式的异构性,缺乏统一标准;
(2)信息集成系统软硬件平台的异构性,加上相互之间不够开放;
(3)缺乏和研究所的平行协同设计,同时设计缺少与生产、采购等环节的集成;
(4)财务系统难于和设计、生产、库存等系统集成;
(5)企业信息系统的自闭性和缺乏标准的接口。

3.7当前造船企业面临的人才缺乏问题

信息化建设是船舶企业的一项管理系统工程,庞大的信息化工程如CIMS、HRS、ERP等管理系统对信息化建设人员素质要求较高;随着网络和通信技术的发展,数字化造船成为世界各国船舶工业追求的目标,浙江省船舶工业也必须走数字化造船之路。
浙江省船舶工业信息化水平还低于国内比较发达的上海、大连、广州等地,设计人才、管理人才、信息化建设人才缺乏是制约浙江船舶工业发展的瓶颈。船舶工业信息化是科技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造船模式的转变,数字化造船的趋势,对设计人才、管理人才、信息化建设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船舶工业信息化建设对于改善研发流程、提高船舶企业运营效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是船舶工业发展趋势;面对国际造船市场的激烈竞争,设计人才、管理人才、信息化建设人才的培养已成为浙江省造船界不得不面对的课题。

4.浙江船舶工业信息化技术创新发展趋势

推进现代造船运营管理模式为目标,以提高船舶企业经济效益为中心,结合船舶行业的特点,以市场为导向,引导产业集聚发展,培育核心区块,优化浙江船舶工业产业布局,推广先进信息化技术,提升管理水平;在实践中不断探索逐步完善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增强船舶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4.1应用数字化设计技术,解决造船企业面临的设计管理问题

在完善数字化设计系统功能的基础上,要全面实施全过程全数字化三维模型 (船、机、电) 船舶设计,进一步推进船舶产品数字化设计的深度和广度。建立完整的全船图纸管理、严谨的设计计划管理、先进的派工管理、完善的图纸请晒和送退审管理、有效的设计质量问题管理;建立各专业的数字化模型、支持壳、舾、涂一体化并行协同设计、利用模拟技术对数字化模型进行分析评估。
建立船舶产品全数字化信息模型,使各阶段、各专业的设计作业能在同一数据库中进行,使院所的产品信息模型和工厂的信息模型相互兼容,使船东、设计师、建造师和环保工程师共同参与船舶的研发设计、初步设计、详细设计和生产设计的整个过程,通过相互协调,优化各个设计环节,减少产品生产的往复过程,提高整个制造系统的资源利用率,降低废品率,节约资源。

4.2应用供应链技术,解决造船企业面临的供应链管理问题

通用物资管理系统并不适合造船行业的供应链管理,针对造船行业的库存管理的基本功能外,还提供请款付款管理、证书管理、纳期计划、托盘预约集配、钢材预约集配、资材滚动计划和成本预测分析等功能,实现灵活的合同订单管理、先进的纳期计划管理;严密的订货、到货控制管理;高效的收发存管理;结合造船物资物流管理的特点、消化吸收国外先进造船管理理念,专门为造船行业物资物流管理打造的一套管理系统,为造船企业提供一套完整有效的供应链解决方案。
供应链是船舶建造流程准时、精细生产的重要基础。对于造船行业来说,原材料、外协件在产品总成本中占有很大比例,如果采购业务环节控制不力,企业将难以实现对成本的有效控制。同时采购作为物流管理起点,是否配套直接制约着整个生产进程,通过工程编号信息实现对采购过程的跟踪监控,避免重复采购与采购遗漏;保证采购工作适应整个生产制造过程的要求,不仅实现按项目进行采购成本归集,同时适时将采购业务进度情况及配套情况直接反馈到生产计划内中,实现采购计划与生产计划协同。

4.3应用项目化过程管理技术,解决造船企业面临的生产管理问题

建立起一套经营生产全过程管理体系和控制体系。系统从接受订单开始,通过合同管理确定订单基本执行过程、跟踪订单执行,通过技术开发(设计、工艺)系统系统接口,取得船舶结构和工艺过程数据,通过计划系统实现造船网络计划和物料需求计划功能,通过采购系统、配送系统实现物料需求计划的执行和生产现场需求配送,通过质量管理系统记录质量信息,完成质量分析和考核,在工程数据基础上,建立标准成本系统,在物流和生产过程基础上,建立实际成本核算系统,以合适基础建立成本核算、分析、控制体系,上述系统与财务系统一体化集成,实现完整的一体化全过程管理。[3]
在业务数据基础上,建立强大的负荷分析能力、完善的计划编排功能、独特的柔性计划调整功能、实现生产过程的精益管理、精确的能率和效率分析、建立辅助领导决策支持系统,为领导提供全面、准确、及时的决策信息,辅助领导科学决策。实现以船舶项目全过程的管理。使设计过程、工艺过程、物资采购、生产计划、车间作业计划、质量管理、成本测算、成本分析和项目结算等实现了有机集成;从而减少损耗,降低成本,避免产品装配、安装过程中的干涉,减少船坞、船台、码头施工过程中的返工。

4.4应用船舶质量管理技术,解决造船企业面临的质量问题

船舶检验严格按照船体、轮机、电气专业分类检验由专业检验人员负责,包括建造前生产条件检验,材料、设备进库检验,分段和合拢建造过程自制件质量

源于:论文格式字体www.udooo.com

检验、外购件质量检验、外协件质量检验、工艺质量控制,码头舾装中质量检验,系泊试验和试航中质量检验,检验中伴随着检验信息的采集,根据采集到的质量数据自动生成管理需要的图表,以及不合格品处理、故障模式库和质量改进计划。
分析面向造船企业产品质量管理活动的过程,建立以质量管理体系为基础,以质量管理过程为主线,即面向产品生命周期,满足船舶制造企业质量管理需求的质量信息管理系统。建立船舶产品质量检验标准和代码,编制质量检验计划、提出质量检验申请、加强质量监控及信息采集管理、反馈质量检验结果,对船东的意见及反馈进行管理,分析统计检验结果;实现对造船企业从原材料采购到船舶产品开发设计、生产制造和售后怎么写作的整个生产过程的质量的管理、控制和分析,提高船舶产品质量。

4.5应用船舶成本管理技术,解决造船企业面临的成本管理问题

针对船舶行业的特殊性,建立一个快速、合理的目标成本分解和产品成本核算体系;建立船舶产品成本项目库,对设计、采购、制造过程中工、料、费的目标成本进行分解,并应用有效的核算手段,在生产过程中进行成本管理与控制,变事后核算为事先控制,实现从目标、控制到核算的全过程成本管理,提高造船企业成本管理水平。[4]
除了提供针对造船行业的成本核算功能外,还强化了人工分配核算功能以及辅助生产核算功能,并以成本核算数据为基础,提供了目标成本管理和预实成本管理功能;为造船企业提供一套完整有效的成本解决方案,达到“成本管理”的目标。

4.6应用AUTOERP平台技术,解决造船企业面临的管理信息系统集成

浙江造船企业分不同阶段实施了很多系统,造成开发平台、应用标准不统一,出现了大量的信息孤岛现象;这些信息由于无法有效的共享和交换,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数字化集成应用,降低了信息化的效率。因此造船企业在推进“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建立统一的企业应用集成架构和AUTOERP平台,能够将自主开发的系统、引进的系统以及将来开发的新系统集成起来,通过信息集成与协同实现各类信息系统的信息共享、协调运作和资源优化。[5]实现AUTOERP平台集中管理,确保业务的高性能和持续性;应用间数据交换和互联,助力数字造船一体化;统一门户管理,提高数字造船协同化;统一基础架构管理,提高IT管控能

摘自:毕业论文www.udooo.com

力和效率;将业务系统的数据存储进行整合,用统一的数据支撑平台进行存储;为开展新业务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平台,便于数据层面的数据共享;统一的系统运行维护,大大降低运维费用,便于保证数据的安全。

4.7应用HRS技术,解决造船企业面临的人才缺乏问题

如何在当前国际造船行业激烈的竞争中持续发展是当前的重要问题,必须要解决造船企业面临的信息化人才缺乏问题。要引进、培养优秀的设计人才、管理人才、信息化人才,使人才结构更合理,使劳动力资源优势得以充分发挥。
有效制定人力资源发展规划,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由于人力资源管理是对人才的引进、管理的过程。造船企业应加强对员工的招聘、筛选、录用、离职等各个环节相互之间的衔接与配套,制定切实可行的人力资源发展规划。同时,造船企业要把人力资源开发作为企业长期的重要发展战略,把人才的职业生涯规划与企业战略规划相结合。
建立适应市场规律的用人机制,根据市场竞争的原则,给优秀的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开辟晋升通道和发展空间,建立职位和岗位双渠道晋升机制。同时,应根据企业发展规划,制订相符的人力资源开发战略,运用科学的人才测评系统,一方面广开用人之路,采取多种形式,主动招贤纳士;另一方面善于从企业内部发现人才、培养人才、重用人才、营造良好的文化和学习氛围,实行竞聘上岗,改“相马”为“”,给人才以脱颖而出的机会。
调整薪酬结构,提高人才待遇,有效激励人才,建立以岗位价值、适岗能力、业绩和效益为基础的分配机制,向关键岗位和特殊人才倾斜,真实、客观地反映人才的价值,保证各类人才得到与他们的劳动和贡献相适应的报酬。

5.结束语

运用现代信息化技术与现代造船管理模式相结合,针对设计、采购、生产、质量、成本、集成等关键业务的信息化实施,建立并实现船舶企业管理现代化、船舶设计数字化、船舶建造数字化和管理网络化的信息化体系,逐步实现区域性设计、制造和管理信息的数字化平台无缝连接,有计划、有步骤地逐步建立起面向整个造船过程的信息集成系统;促进船舶企业管理模式调整,优化业务流程、统一标准规范、加快信息流动,强化管控能力,防范运营风险,提高运营能力、增强经济效益和竞争能力,实现船舶工业跨越式发展,达到或接近世界造船发达国家水平。
基金项目:2011年浙江省社科联研究课题:浙江海洋经济(船舶工业)信息化发展与趋势研究,浙社科联[2011]48号(2011N048)。
参考文献:
张火明,王先福,陆萍蓝.浙江省造船产业发展对策研究[J].造船技术,2008,(5):4-7
浙江省人民政府《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2011年
[3]林月平.企业ERP软件业务需求调研与业务流程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吴水娟,葛世伦.与造船企业相适应的目标成本管理体系[J].江苏船舶;2002,(3):14-17
[5]曾芬芳.船舶企业信息化解决方案[J].CAD/CAM与制造业信息化;2009,(9):20-23
作者简介:
林月平(1970-),男,浙江杭州人,工程硕士,浙江长征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民营中小企业发展研究中心,高级经济师、双师,主要从事现代企业管理、企业ERP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