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3-4
ABSTRACT4-7
导论7-11
0.1 选题作用7
0.2 探讨近况7-9
0.3 探讨策略和论文框架9
0.3.1 探讨策略9
0.3.2 论文框架9
0.4 论文的革新之处9-11
第一章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公平正义思想11-19
1.1 马克思、恩格斯的公平正义思想11-15
1.1.1 社会公平正义是具体的、历史的,不是永恒的11-12
1.1.2 公平正义是对现实经济联系与评价主体利益之间联系的反映12-13
1.1.3 公平正义不足根源于社会实践的进展尤其是劳动实践的进展13-14
1.1.4 公平正义的实现程度取决于一定的生产力进展水平14-15
1.2 列宁的公平正义思想15-19
1.2.1 公平正义的实现是一个漫长的历史历程15-16
1.2.2 社会主义的公平的最终进展结果是达到事实上的平等16
1.2.3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原则16-17
1.2.4 共产主义高级阶段的分配原则17-19
第二章 当代西方主要思想家对公平正义思想的有益探讨19-27
2.1 罗尔斯的公平正义论述19-21
2.1.1 社会正义论19
2.1.2 公平正义论19-20
2.1.3 正义优先于效率20-21
2.2 诺齐克的公平正义论述21-23
2.2.1 罗尔斯和诺齐克关于正义原则认识的差别性21-22
2.2.2 持有的获取正义原则22
2.2.3 持有的转让正义原则22-23
2.2.4 持有的矫正正义原则23
2.3 哈耶克的公平正义论述23-27
第三章 建国以来中国领导集体公平正义思想的演进27-39
3.1 的公平正义思想27-30
3.1.1 反对霸权主义,主张国家平等27-28
3.1.2 人民应当有的基本权利28-29
3.1.3 妇女的基本权利29
3.1.4 反对两极分化和平均主义29-30
3.2 的公平正义思想30-32
3.2.1 坚持大力进展生产力30
3.2.2 实现公平的途径是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最终走向共同富裕30-31
3.2.3 强调“效率优先,兼顾公平”31-32
3.2.4 强调制度对个人道德的约束,重视运用法律制度保障公平正义的实现32
3.3 的公平正义思想32-35
3.3.1 强调要满足和实现中国最大多数人民的利益32-33
3.3.2 注重效率与公平的辩证统一33-34
3.3.3 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制度34
3.3.4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并重实现公平正义34-35
3.4 的公平正义思想35-39
3.4.1 公平正义的基础:科学进展35-36
3.4.2 公平正义的目标:“成果共享”36
3.4.3 公平正义的内容:“四个公平”36-37
3.4.4 公平正义的保障:制度建设37-39
第四章 建国以来中国领导集体对公平正义思想的丰富和进展39-49
4.1 关于公平正义的标准39-42
4.2 关于公平正义的内容42-43
4.3 关于公平正义与社会主义的联系43-46
4.3.1 明确提出公平正义是中国特点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43-44
4.3.2 强调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社会主义进展的客观需求44-46
4.4 关于公平正义与中国的联系46-47
4.4.1 明确提出了公平正义和中国的联系46
4.4.2 维护和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关键在中国的领导46-47
4.5 关于公平正义与实践路径47-49
4.5.1 贯彻落实科学进展观47
4.5.2 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辩证联系47-49
结语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