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经济 >> 国际贸易 >基于FDI视角下产业转移理论综述

基于FDI视角下产业转移理论综述

收藏本文 2024-03-18 点赞:4483 浏览:13370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产业转移现象是近些年来非常典型的国际经济现象之一,产业转移理论研究也随之成为国内外重点关注的经济理论课题。本文从外商直接投资(FDI)视角对国际产业转移理论研究状况进行了系统回顾和深刻剖析,借此期望对我国FDI产业转移理论研究及实践效率方面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国际产业转移理论;研究综述

一、外商直接投资(FDI)下的产业转移理论研究类型

近30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市场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科技水平的迅速提升,全球外商直接投资数量突飞猛进,由80年代末的几百亿美元节节攀升直逼今天的近1.5万亿美元大关,投资领域、区域以及形式在不断的扩大和多样化。随之而来,FDI理论的研究范围也在日益拓展,研究方法也在日益有所突破,并形成了一系列理论研究成果,其中就涉及到外商直接投资下的国际产业转移的理论。

(一)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赫尔茨(S. Hirsch)在1967年和弗农(R. Vernon)在1966年研究了为什么新产品的生产会在创新国家进行生产而不是在低成本的地方被开发的问题,赫尔茨认为,新产品开发和最初生产所需大量熟练劳动力似乎是在发明创新缘起国最有可能得到。而弗农则是提出了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该理论首次将对外直接投资与国际贸易、产品生命周期纳入一个分析框架,同时将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有效地结合起来,将产品周期分为三个阶段:
1.创新阶段。即新产品开发与投产的最初阶段。各国的经济实力和技术水平存在很大差异,创新国企业凭借其雄厚的研究开发实力进行技术创新,开发

摘自:论文查重站www.udooo.com

出新产品并投入本国市场。这一阶段因研发成本高,技术不稳定,产量低,产品需求弹性小等特点,创新企业只需在国内凭借新产品技术工艺的垄断地位即可在一段时间内获得高额垄断利润。对于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次发达国家偶尔的少量需求,创新企业通过出口即可满足,因此这一阶段无须到海外进行直接投资。
2.成熟阶段。在这一阶段,新产品及其生产技术逐渐成熟,市场上购写产品人数大幅增加,并且随着产量和出口量不断加大,产品的价值也已为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次发达国家的消费者所熟知,国内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需求弹性增大,企业开始把生产成本的降低置于首位,产品开始由技术密集型逐渐向资本密集型转变。出于利润最大化的动机,企业对出口商品的边际生产成本加上运输成本与进口国的预期平均生产成本进行比较,当出现有利于对外直接投资时,出口企业才会把次发达国家作为优先选择的投资区位,建立海外子公司,直接在当地从事生产与销售,以降低生产成本、冲破市场壁垒,占领当地市场。
3.标准化阶段。在产品标准化阶段,产品及其生产技术已经完全成熟并形成标准化生产。企业成本及产品竞争在竞争市场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技术研发费用在生产成本中的比重明显降低,创新国已完全失去其垄断优势。出于这种情形,创新国企业把标准化的生产工艺以对外直接投资方式转移到具有低成本比较优势的欠发达或发展中国家,并将生产的产品返销到母国市场和欠发达国家市场。最后当该技术不再有利可图时,创新国企业将其通过许可方式转让。
但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也有它的缺陷:该理论依据的是二战后美国跨国公司在西欧的一种对外投资模式,对一些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主动性的投资行为和规律却难以做出解释,也无法说明发达国家之间和没有技术优势的发展中国家的对外投资行为,另外对国家之间产业内部的双向投资现象也是没有说服力。

(二)边际产业转移理论

20 世纪60年代的日本经济高速发展,并与美国、西欧一起呈现出国际直接投资的“大三角”格局。然而,日本的对外直接投资有着它独特之处,对此,日本经济学者小岛清(Kiyoshi Kojima) 教授在1978年就其对外投资的特点与欧美国家进行了深刻的比较分析并创立了边际产业转移理论,其基本内容即为:对外直接投资应该从本国已经处于或即将处于比较劣势的产业(即边际产业)开始,并依次进行。该理论的核心就在于对投资国和东道国进行比较生产成本分析,对处在或正在成为比较劣势的产业选择对外直接投资,并把已经转移到国外的产业沉淀资本与劳动力转移到这一扩展产业中去,以此实现产业结构调整。这正揭示出了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独特的发展路径,这种发展路径不仅促使本国内的产业结构更加合理,而且还有利于东道国产业的调整,实现双方比较优势双赢发展的局面。然而,边际产业转移理论只是针对日本战后“贸易立国”这一方针政策时期的对外直接投资特点所做出的理论总结。同时在产品科技论述方面也忽略了技术周期的动态变化,在七十年代中期以后,随着日本经济实力及产业结构的变化,日本的海外直接投资出现了与美国型直接投资“趋同”的趋势,九十年代以来,日本经济有所衰退,而美国经济却进入了低通胀、低失业的稳定时期,这说明该理论并非具有普遍的意义。

(三)国际投资阶段发展论

国际直接投资发展阶段发展理论的主要贡献者是邓宁和日本学派,而后者以小泽辉智为主。
20世纪 80年代初,邓宁写了一篇题为《解释不同国家国际直接投资定位:一种动态发展路径》,文中探讨了以人均GNP为标志的经济发展阶段与一个国家的外国直接投资(外资流入)以及一个国家对外直接投资(资本流出)与一国的净对外直接投资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对对外直接投资阶段的划分及其特征和各阶段顺序推移的内在机制进行了较全面的解释。主要分为四大阶段:
第一阶段,人均GNP低于400美元。在这一阶段,国家基础设施条件极其落后,无法形成区位优势,加上企业没有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无法吸引投资国的投资,净对外直接投资为负值。
第二阶段,人均 GNP在400~2500美元之间。在这一时期外资流入量虽然明显增加,但主要是通过廉价的东道国原材料及劳动力进行一些技术水平较低的生产性投资加以体现。而在对外投资方面,净对外直接投资仍为负值,其主要原因在于当地企业自身还没有形成较强的所有权优势来克服国际间投资的基本障碍。第三阶段,人均GNP在2500~4000美元之间。东道国企业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有着大大增强,对外直接投资量增加,但净对外直接投资仍为负值。但这一阶段真正开始了专业化国际直接投资过程,也标志着一个国家的国际直接投资出现了质的变化。
第四阶段,人均 GNP大于4000美元。处于这一阶段的均为发达国家,东道国企业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发展壮大,发现和利用外国区位优势的能力大大提高,净对外直接投资为正值。
由此可见,从该国企业所拥有的三类比较优势角度来说,一个国家的国际直接投资状况和该国人均 GNP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
小泽辉智的理论可以称之为新的综合的国际投资阶段发展论。其理论核心是强调世界经济结构特点对经济运行特别是对投资的影响,以此提出国际直接投资模式。他以日本经济为例说明了日本经济在产业结构升级、动态比较优势与外商直接投资之间的紧密联系,而且三者都是沿物质、人力资本要素禀赋及技术进步的路线推进。

二、理论述评及发展趋势

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的发展,除了以上对外直接投资传统理论外,还有1960年海默(Hymer)垄断优势理论和坎特维尔和托兰惕诺(Cantwell & Tolentino,1987)的技术累计理论等等。但这些理论大都是以发达国家或以发达国家跨国公司为研究对象,旨在说明特定时期特定领域的公司企业依靠技术、资本上垄断优势进行的海外直接投资,从而出现产业结构随着FDI的流动而产生变动的现象即产业转移。但对于新情况新形势下的海外直接投资行为上述理论就不能做出比较合理的解释,比如说,像经济全球一体化经济当中,有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进行海外投资建厂的现象就不符合维农教授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经济思想,还有小岛清的边际产业转移理论只能揭示日本战后初期对外投资的阶段性特点,对在日本七十年代中后期就不再适用,同样也不适用于其他国家。所以,随着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这些西方理论在一定程度上不具有适用的普遍性。
近些年来,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快速崛起,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也在逐年加大,国际间产业转移不再是发达国家的专利,主体也相继蔓延到发展中国家乃至全球,转移的产业范围、领域越来越广,以前是劳动密集型或资源密集型产业的转移,现在以现代技术为基础的技术密集型的重化工业,如石油、化工业等也出现了转移。这样,随着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转移主体多元化,产业转移内容日益高层次化,产业转移方式的日趋多样化,经济学者对这一理论研究也日益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第一研究领域多元化。由传统的生产领域的转移理论研究延伸到对研发和怎么写作等各项领域的产业转移问题的研究;第二研究的产业转移呈现集群化。当代的国际产业转移也已开始出现一种产业“集群式”转移现象,即一些有着产业联系的上下游生产企业以产业集群方式相继由一国家某一地区转移至另一国家某一地区,相应的理论研究也纷至沓来,开始向产业链、供应链的区位中心转移,逐渐向涵盖产供销等全部产业链的企业集群式整体转移理论研究方向拓展。这些理论研究成果将为FDI下的产业转移的新趋势与新特点提供较合理的理论阐释,也将对具体产业内部的各个环节是否采取转移行为提供相应的理论指导。
参考文献:
1.Fglio, D.N.and Blonigen,B.A. The Effects of Direct Foreign In vestment on Local Comunities[M]. NBER working paper,1999.

2.小岛清.对外贸易论[M].南开大学出版社,1987.

3.蒋亚菲. 国际直接投资与我国产业结构现状分析[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09).

4.许罗丹,谭卫红.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综述[J].世界经济, 2004(3).

5.郭树华.在华外国直接投资与东道

摘自:毕业论文 格式www.udooo.com

国产业关联演进[J].思想战线,2004(02).
6.陈凤英. 21世纪初期世界产业结构调整趋势[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1(03).

7.汪斌,赵张耀等.网络型国际产业转移模式[J].中国工业经济,2005(10).

8.李德军,甄文富.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产业结构优化的效用分析[J].改革与战略. 2007 (11) .
(作者单位:范玉琴、王晓林,安徽大学 江淮学院;丁胡送,中国科技大学)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