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经济 >> 国际贸易 >供应链结构设计综述要求

供应链结构设计综述要求

收藏本文 2024-01-26 点赞:18138 浏览:82146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内容摘要:近年来,供应链结构设计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对供应链结构设计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系统分析,并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对供应链结构设计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从局部和整体设计两个角度探讨了供应链结构的研究现状。最后,指出了供应链结构设计的未来研究方向。
关键词:供应链 结构设计定量研究
供应链是指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所涉及的原材料供应商、生产商、分销商、零售商以及最终消费者等成员,通过与上游、下游成员的连接,组成的网络结构。近年来,随着供应链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关于供应链的研究已然成为热点。而供应链结构设计作为供应链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日益得到学术界和理论界的关注。
供应链结构设计理念研究现状

(一)精益供应链研究

“精益”的思想最早起源于丰田公司的生产系统(TPS),该系统专注于降低和消除企业的浪费。在需求相对确定、产品多样化程度低的环境下,以丰田公司为代表的众多企业实施精益化管理,从而实现了零库存和较短的提前期。精益思想的三大支撑技术为:准时制造(JIT)、全面质量管理(TQM)和成组技术(GT)。
1.对精益供应链内涵特征的研究。Christopher(2000)指出,精益供应链在特定的环境中有其优越的地方,特别是需求可以被预测、产品多样性低以及数量较大的情况;Womack和Jones(1996)将敏捷供应链理解为一组在产权上独立的个体和功能的有机结合,其思想是通过精益技术将价值链上下游的独立公司联系起来,组成连续的价值流;Naylor等(1999)认为精益供应链管理的核心是消除包括时间在内的各种浪费,从而建立一种有效的分级调度。
2.对精益供应链应用领域的研究。Karlsson等(1997)将精益思想在规模较小的商业团体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Abernathy(2000)对精益供应链管理在纺织和制衣业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二)敏捷供应链研究

随着供应链内外部环境不稳定性的增加(诸如市场波动和顾客需求多样化的提高),企业意识到仅仅采用精益供应链难以实现更高的经营绩效时,敏捷供应链应运而生。而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的日益成熟,也为实现敏捷供应链提供了技术支持。
1.对敏捷供应链内涵的研究。Jones(1999)将敏捷解释为在波动的市场里,使用市场知识和虚拟公司来发现潜在的市场机会的能力;Christopher(2000)则将敏捷定义为供应链对产品数量和类型的需求改变作出应对的能力。将实现敏捷供应链的途径归纳为:市场敏感、虚拟供应链、流程整合、网络结构。
2.敏捷供应链评价与应用研究。Yusuf等(2004)做了一项涉及600家英格兰公司的调查后指出,客户的流动和技术需要促使制造商去发展敏捷供应链,以保持竞争优势;Hoek等(2001)认为,现有的文献中将敏捷当作是一种一般的管理理念或误解为一种制造概念,并没有将敏捷放在整条供应链系统中进行整体分析;Xun等(2009)开发了一个6维度、12项内容的工具来判断供应链的敏捷程度。国内学者也对敏捷供应链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陈志祥、马士华(2005)对敏捷供应链的供应和需求协调绩效关联进行了实证研究;綦方中等(2003)研究了敏捷供应链系统环境下的多写作技巧人协同问题。

(三)弹性供应链研究

近年来,随着干扰事件发生的频度越来越强,理论界提出一种新型的供应链设计理念——弹性供应链。1973年,奥地利学者Holling首次将弹性这一自然科学名词运用于社会科学中,以解释某些社会现象;Mallak(1998)则首次将弹性这一概念运用于企业管理或供应链管理中,指出组织应当提高弹性来应对内外部的变化。自此以后,国内外学者纷纷对弹性供应链进行了研究。
Christopher(2004)将供应链弹性定义为:在受到干扰后,系统能够回到最初状态或一个新的、更合理状态的能力。给出了弹性供应链结构设计的两条原则:一是制定多种方案的供应链战略;二是权衡效率和充足的关系。Sheffi(2005)指出供应链弹性不仅仅是处理风险的能力,而是在面对干扰时,能够比竞争对手处于更有利的位置,甚至能够在干扰中获益。国内学者李永红、赵林度(2010)利用供应链弹性分析方法,建立了数学模型以描述供应链弹性系统,通过仿真实验表明,弹性驱动的供应链系统是一个动态涨落、破坏成长的过程,需要成员企业共同营造供应链弹性,只有这样才能使供应链保持竞争优势。
供应链结构设计定量化研究现状

(一)供应商选择研究

供应商选择是供应链结构设计中的一项重要问题,一项合理的供应商选择方案,不仅可以降低采购预算,还对于产品质量、供货保障等方面也都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1.国外研究进展。Spekman(1988)较早对供应商选择进行了研究,他指出海外生产商的竞争、技术革命以及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改变了购写者-销售者原有的那种牢固和亲密的关系,迫切需要一种全新的供应商选择方式;Xu(2009)指出供应商的产能波动是目前比较常见的干扰,利用两阶段随机规划模型刻画了最优化供应商选择问题;Demirtas则使用ε-约束法对供应商选择问题进行了定量研究,并通过电冰箱生产商在选择塑料模具供应商的例子进行了实证分析;Ng(2008)指出最低已不再是供应商选择的唯一标准,利用权重线性规划法,定量化研究了多准则供应商选择问题。
2.国内研究现状。国内学者也对供应商选择问题进行了大量相关研究,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供应商选择的评价分析。马丽娟(2002)构建了供应商选择评价体系,利用TOPSIS构建了选择模型,并以案例进行了说明;田宇(2003)利用层次分析法和线性规划相结合的方法,对物流怎么写作供应

源于:毕业论文致谢格式www.udooo.com

链中的供应商选择问题进行了研究;潘文昊和黎建强(2009)利用AHP-PROMETHEE方法对战略采购中的供应商选择问题进行了研究。二是供应商选择的数学建模研究。王能民和孙林岩(2001)利用模糊决策方法对绿色制造业中的供应商选择问题进行了研究;张存禄等(2005)构建了多目标优化模型,并求解出了固定供应风险水平下的最优供应商数量;杜义飞等(2008)利用混合博弈和价值分配偏好相结合的方法,对下游是制造商垄断、上游是竞争供应商的供应链模型下的供应商选择问题进行了研究。

(二)设施选址问题研究

设施选址问题是供应链结构设计中的又一重要问题,一个好的选址方案对于节省物流成本、降低送货时间等起着重要的作用。
1.国外研究进展。较早对选址问题进行研究的是美国学者Erlenkotter(1978),他构建了选址问题的线性规划模型,并利用分支界定法对该模型进行了求解;Thanh(2008)对多阶段、多产品的分销网络,在确定需求下利用混合整数规划,刻画了设施的建设、关闭和动态扩建问题;Wen和Iwamura(2008)在模糊需求检测设下,利用在赫维克茨标准下的α-成本模型来解决设施选址问题;Qi(2010)提出在供应和需求干扰下,以最小化选址成本、交通成本和物流成本为目的,对零售店选址问题进行了研究;Gollowitzer和Ljubic(2011)第一次在理论和算法上提出了一种求解连续设施选址问题的混合整数规划模型,并给出了一种分支切割算法来快速求解模型。
2.国内研究现状。国内有关选址问题的研究主要有张敏等(2008)以路网危险度瓶颈限制为基础,引入安全费用非递减函数构建了物流系统选址-选线模型,并给出了相应的启发式算法;乔忠和李凌颖(2008)研究了上层为决策者、下层为使用者选择行为的二层规划模型,以刻画商品交易市场的选址问题;唐凯等(2009)研究了通货膨胀下的联合库存选址问题,构建了一个非线性的整数规划模型,并利用遗传算法对该模型进行了求解。
供应链结构整体设计研究

(一)供应链整体设计

以上的定量研究只是针对供应链设计的某一个环节,而以下的研究则侧重于供应链整体设计。
Talluri和Baker(2002)利用博弈理论、线性规划和整数规划的多准则效率模型(Multi-criteria efficiency models)来设计高效的供应链。他们认为供应链设计是关于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等在内的一种有效组合,从而能够以较低的成本和较短的提前期,向消费者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怎么写作;Chiang(2003)等认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推动了许多制造商通过直销去重新设计传统的供应链结构,利用制造商和独立零售商之间的博弈模型,分析了消费者对直销渠道的接受程度以及对供应链设计的影响。除此之外,国内外学者对于环保供应链、逆向供应链和闭环供应链的设计也进行了相关研究。
国内学者对供应链整体设计的研究,具有代表性的是陈剑、黄朔(2002)从流程重组、单级生产、多级生产-库存系统三个方面对供应链结构研究进行了概述,分析了近年来出现的关于供应链结构的优化模型,分析了它们的性质,并指出了包括供应链集中式和分布式结构、供应链重组和供应链不确定性在内的未来研究方向。

(二)全球供应链设计

经济全球化浪潮给供应链管理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在过去的一二十年中,包括汽车制造业、电脑制造业以及服装加工业在内的许多行业,都经历了在全球范围内构建其供应链网络的过程。全球供应链需要在全世界范围内组织生产、运输和销售,它要比本土供应链的管理困难许多。针对上述问题,国内外许多学者开展了全球供应链设计研究。
Harrison(2001)对全球供应链设计进行了相关研究,分别从制造战略、供应商选择、外包和新产品与流程设计等四个方面,详细介绍了在全球范围内构建供应链时应注意的问题;MacCormack(1994)对全球供应链设计中的选址问题进行了动态研究;Premus和Sanders(2008)对全球供应链联盟中的信息结构和信息共享的利弊进行了研究;Mefford(2010)研究了全球供应链设计中的离岸策略和精益生产安排,以保证全球供应链活动的可持续性进行;Manuj和Mentzer(2008)指出,全球供应链的设计比本土供应链设计面临着更多的来自于政治、经济等方面的风险,并给出了六种风险管理策略来应对全球供应链设计中可能遇到的风险。
结论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目前关于供应链结构设计的研究日趋成熟,主要集中在供应链结构设计理念的分析和确定环境下的供应链结构设计定量研究。而随着内外部环境的日益多变,如何精准地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进行有的放矢的结构调整将是未来研究的重点。针对这些方面的研究主要包括了供应链重组以及供应链干扰管理等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陈志祥.敏捷供应链供需协调绩效关联分析与实证研究[J].管理科学学报,2005,8(1)
2.綦方中,潘晓弘,程耀东,仲智刚,孙永军.敏捷供应链环境下多Agent协同机制研究[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3,23(2)
3.李永红,赵林度.基于弹性模型的供应链风险响应分析[J].系统管理学报,2010,19(5)
4.马丽娟.基于供应链管理的供应商选择问题初探[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2,7(6)
5.田宇.物流怎么写作供应商构建中的供应商选择问题[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3,23(5)

源于:论文摘要范文www.udooo.com

6.潘文昊,黎建强.战略采购中的供应商选择的AHP-PROMETHEE方法研究[J].运筹与管理,2009(2)
7.王能民,孙林岩.绿色制造模型下的供应商选择[J].系统工程,2001,19(2)
8.张存禄,王子萍,黄培请,骆建文.基于风险控制的供应链结构优化问题[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5,39(3)
9.杜义飞,李仕明,林光平.垄断制造商的供应商选择与竞争价值分配[J].系统工程学报,2008,23(3)
10.张敏,杨超,杨,马云峰.危险品集成物流管理系统选址-选线模型研究[J].管理科学学报,2008,11(1)
11.乔忠,李凌颖.商品交易市场网络节点选址的双层规划模型—以安徽省砀山县为例[J].中国管理科学,2008,16(1)
12.唐凯,杨超,杨君.通货膨胀下的联合库存选址模型研究[J].管理学报,2009,6(1)
13.陈剑,黄朔.供应链结构研究进展[J].系统工程学报,2002,17(3)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