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工程 >> 工程项目管理 >> 管理工程 >之美以建筑之美到城市之魂

之美以建筑之美到城市之魂

收藏本文 2024-03-02 点赞:27958 浏览:130102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I. 建筑就像一本打开的书,从中你能看到一座城市的抱负。——沙里宁
在我看来,每到一个城市,能给人留下最深印象的便是建筑了。这话你也许并不完全认同,但你却不能否认,若是提及上海,你就会想到那梧桐树荫、精致洋房的典雅别致与海派风情;若是谈到北京,你就会感到那红瓦宫墙、殿宇楼阁的错落有致和巍然壮丽。从建筑可以看到整个城市,此行所见更让我深感如此。
日本著名建筑家隈研吾曾说过,就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青春时代一样,每一个国家、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建筑时代”。就我而言,我一直坚信这段“建筑时代”即是整个城市命运的缩影。芝加哥,这坐落于美国中西部的第三大都会,也是如此。
漫步在繁华的密歇根大道,乍看千篇一律的摩天大楼实则千变万化,让人感叹仿佛置身于现代建筑史博物馆。从早期芝加哥学派沙利文的经典作品,到密斯时代大肆扩张的现代主义,无一不是这个城市的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历史见证。我从前一向是不怎么喜欢这些高楼大厦的,甚至在潜意识里有些抨击这些“水泥森林”,认为它们不过为了解决城市拥挤空间的一种艰辛无奈的产物。如今才惊觉我竟因自己的偏见恰恰忽略了这样一种形式下的生命力和多元性。
在芝加哥的城市历史上,这样一个事件不得不提及:1871年的一场大火,将这个迅速成长着的新兴城市付之一炬,却也意外地成为了日后芝加哥成为高层建筑城市代表的契机。这不禁让我感到一种凤凰涅槃的壮烈与美丽:这个城市又是如何在吞噬生命与希望的火舌面前,重生甚至崛起的呢?身处现在的芝加哥的,现在的我,怕是难以想象出当时的光景。
大火之后,为了灾后重建时能够节省市中心用地,建筑师与工程师们盖起了新式的钢筋水泥楼房,使得世界第一幢高层建筑在1885年于芝加哥应运而生。兴奋地向随行老师询问了哪些是初期的摩天大楼,所得到的回答都是些最多不过十几层、破旧暗淡的图书馆和办公楼,着实有些诧异和失望。可回头望望这些被周围映衬的更加矮小的古旧建筑,再仔细观察那些上了年岁的山墙与雕花,又生出了一份交杂亲近与敬意的复杂感觉——它们默默矗立着,俯看着一成不变的街道,仰望着光怪陆离的天空,岁月唯独没有眷顾它们,似乎只是连一瞥都不给的大步离开。一想到它们曾经所背负的光辉与荣耀,我竟在这样一个繁华拥挤的欧美城市中,品出了一缕“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诗意与浪漫。
芝加哥见证了建筑史划时代的降临,而她自身也在20世纪的到来中再次崛起,这看似简单的话语却在背后有着巨大的艰辛与付出。就比如当时的那些建筑师与工程师们,他们所面临的不仅仅是工程技术的难题,更有传统思想与文化的束缚。不顾传统建筑美学对他们的嗤之以鼻,这些“工匠们”——路易斯·沙利文,伯纳特·鲁特等等——依旧在这样一种捆绑

源于:大学生论文查重www.udooo.com

中跌撞地摸索出这样一种充盈着生命力的形式。眼前的这些作品,不论是直至凌空的高度,还是挺拔优雅的气度,无一不透漏了那个年代、那些人拥抱现实和现代的毅然决绝。突然就深深赞同柯布西埃口中的“革命,从建筑开始”。我眼前的这个城市即是如斯,如同这些巍然耸立的摩天大楼一般,向独属于她的盛世勇敢而坚定地伸出双手。
II. 建筑的实质是空间,空间的实质是为人怎么写作。——约翰·波特曼
建筑究竟是什么?最简单地说,建筑就是人类盖的房子,是一切人类活动的基础设施。可显然建筑的意义又绝对不止于此。不可否认,建筑存在的初衷,只在于其实用性,就像那些苏格兰的史前石屋。但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人类逐渐拥有了对于“形式与美”甚或是更高精神层面的追求,建筑也愈加复杂。
对于建筑而言,形式与功能,即艺术性与实用性,关于两者孰轻孰重的争论从这两个概念诞生的伊始就从未停止过。沙利文说,形式由功能而来;而柯布西耶则说,建筑之所以留存是因为它是艺术,因为它超越实用。的确,不管是徒有其表的空洞,还是只重功用的乏味,都不会是我们真正想要的结果。然而,就在这芝加哥的市中心,我看到了近乎完美的结合体。
处于游船之上,一开始远远地我还看不清那两根酷似玉米棒的柱体建筑。直到船靠近,才发现这座看似普通的大厦的细部十分特殊:优雅修长的主干,底部环形的平台向上延展为如花般绽开的无数层平台,恰到好处的曲线映于清澈的、贯穿全市的芝加哥河畔,在这样一个压迫感十足的城市中,竟给人一种如水波般荡漾、柔和的氛围。
侧耳细听解说之后才知道,这对“双子星”大厦正是芝加哥的地标性建筑“Marina City”。由贝特朗·戈德堡设计,作为住宅商业混合型建筑,其新奇美观又有助于降低风阻的外表仅仅只是冰山一角——这个集住宅、礼堂、剧院、码头和商场等各种生活设施于一体的建筑群,是个真正意义上的“城中城”。难怪Marina City曾被美称为“混血儿”,当真是名副其实:真正融合了建筑之美与实用功能的成功之作。
另外同样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则是芝加哥的城市公共空间。跟随寄宿家庭的Buggeln一家开车进入市中心、本以为会花不短的时间在寻找停车场的时候,车子熟门熟路地驶入了一个规模似乎极大的地下停车场。在昏暗细长的通道中寻找通向地上的电梯时,总觉得这地方另有乾坤,于是好奇的向John打听了这停车场的设计,却惊奇地得知这原是伊利诺伊铁路的停车场。而当我终于来到室外时,更是惊诧地发现原来这停车场上方就是芝加哥最著名的景点之一:千禧公园,立时折服于这极富创意的城市规划。
千禧公园建造之初,目的不过是一座“带点绿意的停车场”,却最终成为了现今的立于停车场之上的巨大屋顶公园。陡然感受到了芝加哥这座城市的建筑文化——象征性与功能性并兼、建筑美与怎么写作性共存的公共空间:既为闹市提供了约9000个车位,缓解城市空间的拥挤不堪,又极力地使用各色后现代建筑与雕塑强调文化功能,展现城市自身的美丽。谁又能说这不是形式与功能的又一次完美结合呢?
这是这样一个充满创意与美感的热情城市:仅仅是漫步于各色桥道与小巷,便颇感收获良多。我想我现在能给出自己对于形式与功能的争论的回答。若问我,这个问题本身即是无意义的,因为这两者本就相辅相成:形式源于功能,功能止于形式,两者结合才能诞生最完美的建筑空间。而芝加哥建筑中无时不刻不显露出的“以人为本”的理念更让我感到,同时带给居住其中的人们以感官之美与舒适享受,也许这就是这名为建筑的存在最终极的目的。

源于:怎么发表职称论文www.udooo.com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