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经济 >> 国民经济核算 >世界经济困局和中国经济增长

世界经济困局和中国经济增长

收藏本文 2024-02-18 点赞:5487 浏览:19040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性经济危机,是过去二十多年世界经济非常态高速增长的终结。对于中国来说,随着有利的外部条件和内部约束机制的转变,中国经济问题的解决更多需要的是改革,而不是凯恩斯主义式的需求管理。当人口红利逐渐消失或外部吸收降下来时,也要求竞争方式跟着发生相应的转变。
关键词:世界经济;中国经济;困局;增长前景
1672-3309(2012)03-72-02
自2007年初美国爆发的 “次贷危机”引发金融危机与经济危机以来,全球经济险象环生,失业率高居不下,银行倒闭,股市暴跌,企业破产,经济衰退。历时四年多,世界经济仍然无法走出低迷,随着希腊,爱尔兰,葡萄牙主权债务危机的升温,债务危机开始从欧元区国家向核心国家蔓延。世界经济将走向何方,学者们众说纷纭。对于经济危机的根源,大多认为次贷危机是直接原因,如宽松的货币监管,过度的货币供给,过高的消费率等;也有些学者从其他角度入手解释,如重大革命性技术未能实施并广泛应用,经济的长波运行后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偏离差距过大[3]等。实际上,如果从一个较长时间和更广阔的空间看,就会发现华尔街金融风暴就是一种非常态经济增长的终结。中国经济在过去依靠有利的外部条件,呈现出低消费、高储蓄、高投资、高外贸依存度,以及增长显著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的特征。随着外部条件和内部约束条件的转变,中国的经济增长方式也须作出调整。

一、世界经济特定条件下的非常态高增长

战后西方主要国家,普遍扩大了人民参与权,福利主义盛行,在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推波助澜的作用下,刺激了政府过度发行货币,财政赤字居高不下。然而,20世纪80年代,美国以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为主导的技术创新取得突破并进入大规模运用阶段,不仅使得供给端更有效率,还产生了新一轮巨大有效需求。加之柏林墙倒塌,前社会主义国家转轨市场经济使得25亿廉价劳动力融入到世界市场,这二者共同稳定了美国制造业工人的工资和商品,使得美国扩张货币而没有通货膨胀。正是这些因素的积累作用,美国经济保持了20多年的快速增长,吸收了世界上近70%以上的新增储蓄,美国由原来最大的资本输出国和债权国变为了最大的资本输入国和债务国,美国自然也由此成为该期间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
今天,中国等新兴国家的剩余劳动已接近用完,以不变获得无限劳动供给已无可能;短期里,也看不到能够替代IT革命的技术革命。今天,过度发行货币而没有通货膨胀的时代已经去而不返了。所以,还处在金融危机之中,大宗商品也轮番地大幅上涨。 在金融危机中,一些国家已经不得不紧缩财政了[4]。金融危机是深刻的教训,过去借钱消费、超前消费的行为方式已不再时髦。危机中实施财政紧缩无疑是痛苦的,也不可能靠一、两年的紧缩恢复健康的财政状况,未来人们会更加重视财务纪律。这带来我们一个基本判断:过去二十年,世界经济其实是一种非常态的高增长,未来世界经济将从过去的非常态高增长恢复到常态的增长。

二、西方世界经济结构调整的困难

当今的世界经济并不是简单的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而是存在重大结构失衡的问题。
华尔街金融危机后,美国的失业率高达10%。奥巴马政府和美联储货币当局安排了巨大的财政刺激计划,但失业率仍居高不下。政界认为原因在于人民币的低估,没有和工资管制。世界经济存在的重大结构失衡的根本原因,在于西方国家的高福利、高工资,在于中国经济存在着的“投资冲动”和“消费压抑”。 法国只是要减少一点福利,增加劳动市场的弹性,就遭到了工人的罢工反对。柏林墙倒塌,25亿廉价劳动力融入到世界市场,西方国家的高福利、高工资应该不能维持了。然而过去20年,由于

摘自:本科毕业论文致谢www.udooo.com

来自发展中国家廉价制造品对于物价的抑制,西方国家的实际工资不但没有向下调整,反而是上升了。这才是世界经济结构失衡的根本原因,也是金融危机爆发的深层次原因。
西方国家不降低高福利,不增加劳动市场的弹性,无法面对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竞争,世界经济也不可能重回高增长、低通胀轨道。由此,西方的问题,在于政治,在于福利主义。这里不是反对政治和社会福利,而是如何使体制、选举政治、福利制度与审慎财政和稳定货币相协调,才是西方国家今日面临的需要解决问题!但这样的调整显然不容易。扩张货币已经不可能真正刺激实体经济了。过去二十年,各国货币扩张的另一个后果,是当今世界流动性泛滥、热钱成灾,但凡供给弹性偏低的产品都容易变为资产。货币扩张带来的将不主要是就业增长,产量增加,而是资产泡沫,投机盛行。今天的中国经济的各种“炒”就是这样的投机经济。

三、中国特殊的经济增长结构

(一)中国的高增长及增长结构源于工业化和城市化

事实上,高储蓄、高投资是一个国家工业化、城市化必不可少的一个条件。但是中国的高增长有两大不同寻常的特征:一是中国的高增长时间长,增长速度也高,在30年的时间里保持了9.1%的平均增长率;二是在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同时,本来偏高的储蓄率和投资率呈现出上升的趋势,而本来偏低的消费率则呈现出下降的趋势,需求和供给的结构在发生着不对称的变化[5]。因此,要引入几个因素加以解释。 首先是中国特殊的人口结构以及与之相联系的“人口红利”。从上个世界60年始,中国适龄劳动人口逐渐上升,到2004年,适龄劳动人口比重已经达到72%,加之上世纪70年代以来计划生育政策的强制推行,中国经济社会在整体上呈现出典型的青壮年特征。在一个人口结构正常稳定的社会里,不需要借助国际社会来实现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可以追求国际收支平衡、贸易平衡。但是中国社会的人口结构不是正常稳定的状态。中国社会所呈现出的典型的青壮年特征,决定了中国经济必然在整体上呈现出储蓄大于投资的局面。作为国家整体,储蓄大于投资就要表现为贸易顺差,否则,经济的均衡增长就不能实现。在这段时期之内,中国经济不能靠自身维持充分就业下的均衡高增长。过去三十年来,中国经济就处在这样的时期。

源于:硕士毕业论文www.udooo.com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