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高中教学 >> 高中物理教学 >对于信息技术基于信息技术语文教学和自主

对于信息技术基于信息技术语文教学和自主

收藏本文 2024-03-31 点赞:19376 浏览:83945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在课外拓展过程中,应该注重的是以学生个体为中心的研究性学习过程,这在相当大的程度上需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利用和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来辅助语文教学,构建网络环境下“学教并重”的教学结构很有必要。
1 构建网络环境下“学教并重”的教学结构
学习的质量是学习者建构意义能力的函数,而不是学习者重现教师思维过程能力的函数。在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研究活动的情况,有针对地进行指导、点拨与督促,要组织灵活多样的交流、研讨活动。基于这样的理论,就意味着摒弃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知识传授、把学生当作知识灌输对象的传统教学结构成为必然,促进学生自我教育,帮助他们保持和进一步提高学习积极性。指导的内容不是将学生的研究引向一个已有的结论,而是提供信息、启发思路、补充知识和介绍方法。
以《藤野先生》为例,先布置研究活动的内容和要求。
1)选择一个角度,查找资料(包括书上的和网上的),看鲁迅的作品,结合课内所学的鲁迅文章,谈谈对鲁迅的为人或作品的认识,也可以就一篇或几篇文章看他的为人处世、思想特点或作品风格。学生查找了相当多的网络资料,阅读了一些书籍,对鲁迅先生的了解增加了很多,能够从不同角度选题,如“鲁迅的几首诗的阅读鉴赏”“鲁迅和朱安”“鲁迅

摘自:毕业论文格式下载www.udooo.com

和周作人”等,最后完成PowerPoint课件,大家交流讨论。
2)自由组成4~6人小组,推选小组长,确立研究方向,落实查找资料,确定资料整理及文字定稿人,确定课件制作人。
3)自我评价的环节,使学生学会比较自己和同学研究的异同,学会评价。在这个课例中,注重了评价的反思性。在反思中,学生可以思考自己究竟对什么感兴趣,自己到底想学到什么,自己是否发挥了创造性,如何改进自己的研究活动,等等。反思是学生走向自律的必由之路,较好地处理了师生之间的角色关系。比如向学生提供研究的大致范围、研究的方法,以及交流的方式、评价的方法,并让学生自主探究,那么教师就能有针对性地指导、点拨与督促,组织学生进行研讨、交流等,可以说是很好地达到了因材施教的目的。
2 构建网络环境下的学生自主探究的重要性
因特网是世界上最大的资源库,它拥有最丰富的信息资源,特别适合于学生基于自主发现、自主探究的探究性学习。这种探究性学习是最能体现网络特征的。教师的任务将转变为如何引导学生在信息的海洋中筛选、获取有用的信息,所以教师可以将知识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过搜索引擎或相关的网站全方位、多角度地找出答案,完成任务。输入关键词通过搜索引擎检索到的相关网页资源可能会达到数百上千条,这是教参或其他文本参考资料所望尘莫及的。教师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开展教学,能冲破课本的束缚,在学生面前展开广阔的自由学习空间,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
如在教学《展示华夏文化魅力》这一课时,由于平时学生对音乐、绘画、建筑等各类艺术缺少关注,导致审美情趣不高,兴趣爱好狭窄,所以笔者就要求学生就“建筑艺术”作一个探究性学习。要求学生分组选择一个小问题,查找资料、筛选信息、交流展示。
让学生带着问题和任务通过信息技术的帮助进行自主探究,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学生对各种艺术风格的介绍,除了规定的内容(包括风格简介、代表建筑、雕塑绘画等)以外,还对他们自己觉得有兴趣的建筑等进行了交流展示。这种教学效果是阅读一般的文字介绍所达不到的。为了鼓励学生的积极性,笔者还给予不同的奖励。
3 构建提供学生课堂展示平台的教学结构的研究价值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只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并不要求教师直接向学生传授和灌输知识。如何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呢?要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能体现学生的首创精神;要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景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
笔者在教学余光中的诗歌《乡愁》时,把以“乡愁”题材的诗歌作为阅读专题,让学生查找资料,拓展阅读。结果学生呈现的作品都比原来更讲究设计的完美,他们竭尽所能,筛选信息、精心设计,这样的交流展示所能达到的效果,也是仅用语言介绍所达不到的。在语文教学中,在传统的课堂形式之外,构建新型的教学结构,既注重学生的学,又重视教师的教,有效地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拓展增加学生阅读积累,增加学生人文素养的新空间。对于语文教学来说,应该是有积极意义的。
参考文献
孟万金.优质高效:因材施教的教育追求[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钟启泉.研究性学习理论基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3]方青稚.教学的革命[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
[4]申克.学习理论:教育的视角[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